登陆注册
1686300000040

第40章 外篇(下)(5)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小的时候学习先王之道,长大后明白了仁义的行为;并持守同异结合、坚白分离的理论;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说成是可以的;使百家的智慧人士感到困惑,使众多善辩人士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人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感到奇异不解。不知是我的辩论才能不及他呢,还是我不如他更有智慧?现在我已经无法再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魏牟倚靠着几案叹气,然后又仰天大笑,说:“你难道没听说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是多么快乐啊!出来可以在井栏上跳跃,回去可以在井壁的破砖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并且我专有一坑水,盘踞一口浅井,这也是快乐的极点了。你为何不经常进来参观参观啊?’东海之鳌左脚还没有进到井里,右脚已经被绊住了。迟疑了一下,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距离,不足以形容海的大;千仞的高度,不足于测量出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况且你的智慧还不足以懂得是非的界线,竟然想去观察庄子的至理名言,就好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蛟虫在河水里奔跑,必定是办不到的事了。

并且,你的才智还不足以谈论精妙的言论,而自己竟去追逐一时的口舌之利,这跟浅井里的青蛙没有什么区别。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四面通达没有阻挡,下面达到深不可测的境界;不论东西,他的道生于极端精微玄妙,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简直就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侧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小了吗?你还是走吧!你难道没有听说燕国寿陵的少年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故事吗?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行走的绝技,又忘掉了原先的步法,最后只能爬着回到燕国。如果现在你还不赶快走开,就将会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之后,惊吓地张着嘴巴不能合拢,舌头高高翘起放不下来,于是慌忙逃走了。

【品读庄子】

井底之蛙的启示

本章节中说庄子的学问博大精深、非同常理,不是一般的人所能通晓的。一般的人只能理解物理常规、人世常情,北面就是北面,南面就是南面,黄泉就是黄泉,苍天就是苍天,却难以理解既不是北面又不是南面,既踏着黄泉又蹬着苍天。而庄子的混沌学说恰恰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学问,所以被人称为怪诞。

不过在庄子看来,难为常人理解,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学问怪诞,而是常人的见识浅薄。常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学说,就像是井底之蛙没有见过东海一样。井蛙没有见过东海,自以为独霸小井、为天下最大,没想到它所谓的最大连海鳌的一条腿都放不下。常人生活在方内,没有见过方外,所以认为方内物理是真理,方外至理是荒诞。

不管自己的学问有多高、本领有多大,都不值得骄傲自大,因为世界是无限的,学问是无边的,自己的学问和本领不过只是沧海一粟;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子虚乌有,不要以为自己不理解的道理就是荒诞不经,因为环宇是无边的,事物是纷繁的,自己的见识和经验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局限。

自大的狮子

狮子自称是兽中之王。

有一天,一头雄狮久久地站在镜子前,前后左右地欣赏着自己。“看我这副威武的样子,多么高贵!多么强壮!”雄狮自夸地说,“我一定要到外面走走,让那些忠实的臣民都瞧瞧,他们的领袖确实是一位气度非凡的兽中之王!”

雄狮披上鲜艳的礼服,戴上布满珍珠的皇冠,挂上无数金质银质的勋章,走出了皇宫。一路上没有谁敢挡他的路,来不及躲避的都向他鞠躬行礼。“啊,这就对了,”雄狮傲慢地说,“我理所当然应该接受他们的敬意,我是他们的主人,当之无愧的兽中王!”

这时,路旁有一只小小的甲虫躲避不及被雄狮看见了。“大胆的小甲虫,大王到了为何不施礼?”雄狮吼叫起来,“立刻给我跪下!”

“尊敬的大王陛下,”小甲虫说,“我心里明白,因我个子小,您看不清楚。如果您能挨近点看,或许会看见我正在向您跪着呢!”

大雄狮听了,果真向下弯了弯身子,伸了伸脑袋,仔细地瞧着:“小甲虫,你到底跪没跪下,我还是看不清楚。”

“哎呀,我的陛下,”小甲虫说,“如果您能再贴近点看,肯定会看到我确实是向您跪着呢!”

大雄狮当真又向下弯了弯身子,伸了伸脑袋。这一弯腰不要紧,身上的礼服、头上的皇冠、脖子上的金银勋章都哗哗啦啦地垂了下来,他感到头重脚轻,失去了平衡,于是一头栽倒在地上,滚进了路边的泥水沟里。

不可一世的兽中之王竟被一只甲虫的伎俩所蒙骗,最后落得个“一头泥水”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再强大的人物一旦被权力和滥美之辞冲昏了头脑,都会变得不堪一击。

【译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②。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像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④。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①鹓雏(yuān chú):传说中类似于凤凰的鸟。②醴(lǐ)泉:甘美如甜酒的泉水。③嚇:通“吓”,怒喝声。④循:追溯。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来两位大夫去向他致意,说:“楚王想有劳先生掌管国家大事。”庄子手握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年了,楚王将它守在竹器里面,用布巾包裹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情愿死后保留着骨头被人尊重呢,还是情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爬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面爬。”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是情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的那种人啊。”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你宰相的位置。”惠子听了之后很恐慌,在都城内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鸟,你听说过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遇到梧桐树它就不休息,不是竹子结出的果实它就不吃,泉水不甘美,它就不喝。正在这时一只猫头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抬起头,看着鹓雏,发出愤怒的声音。难道现在你也要用你梁国宰相的威严来吓我吗?”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一起游玩。庄子说:“白倏鱼在河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了解你;你更不是鱼,那么你肯定也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是已经明白我知道鱼儿的快乐之后问我的,只不过是问我从哪知道的罢了,那我就告诉你,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品读庄子】

主体的局限性

有限的主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认识如此复杂的客观世界?庄子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个庄子与惠子观鱼辩论的故事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十分闻名的事例。这是一个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问题,也是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大问题。文中,庄子以一个诗人、一个美学家的视角,把主体的情意投射到客体,即所谓“移情”,然后物我无别、相互交融。体现着人类思维的逻辑和机敏,也展示着庄子的智慧和风采。

通过这个故事,也再次说明了《秋水》全篇的主旨“保持自然天性,才能安适自得”的道理。而庄子与惠子关于鱼和快乐的争辩,孰对孰错已不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用心灵去接触自然吧,更多地体会自然的奥秘及伟大;好好地安排自己的生命吧,尽最大的努力化解人生中遇到的烦恼和忧伤,享受甜美的自在人生。

为生命赋予重量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有了问题。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就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意。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于是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便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清单的最后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能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这剩下的27个梦。

当年,甲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宿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像,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糟糕。是它催促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呢?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计划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人只有在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才最能体会出它的价值,才会更懂得珍惜它。不妨假设你已濒临死亡,这时用心地想想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然后抓紧时间去实现它、这样你就提前为生命赋予了重量。

至乐

在人人都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的世界里,庄子凭着自己的言说,否定世俗之乐,独立于生死边界之上,“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天下》)。如果说在《大宗师》里庄子看破了生死,悟得“死生存亡之一体”的道理,那么本篇更是他出生入死,寻得天地化机的要文。

用陆西星的话说:“本篇教人抉择至乐活身之术,皆以无为而存。将‘无’字推到本始,论及人物之生死变化,察其本无而同出入于一机,其有生老病死等,如四时昼夜,达命者不哀,观化者无恶,一味顺其自然,然后在我者,长乐而长存也。”

一般意义上讲,庄子的思想是肯定个人价值,而否定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的。而寻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本性,正所谓“至乐活身之术,皆以无为而存”,但这种本能一旦成为大家争先恐后、举趋逢迎,必欲获得而后快的东西,就变成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念,这是庄子所反对的。如果说庄子承认有乐,那么也只是顺其自然,无为的“至乐”,既不是不惜一切手段的苟活,也不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延年益寿。

文中“庄子妻死”等三则寓言故事,从窥破生死关头处,阐发了至乐在于无为的主旨。“颜渊东之齐”的寓言故事,从不以人为损益自然之天处,阐明至乐在于无为的主旨。最后一则寓言故事,要求人从生死转换处,悟出无为至乐之道。

【原文】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残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①,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②,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③,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④。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⑤。”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径径然如将不得已⑥,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⑦。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⑧,皆从无为殖⑨。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释】

①形:指身体。②善:仕途通达。否,六十四卦之一,指仕途不顺。③惽惽(hūn):通“惛惛”,糊涂混沌的样子。④活人:救活他人。⑤蹲循:退却,让步。⑥径径(kēng)然:比喻世人追求快乐的样子。⑦几:将,接近。⑧职职:繁多。⑨殖:繁殖,生长。

【译文】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世上的人们所尊祟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做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画蛊

    画蛊

    一根年代久远的家传画笔,他违反了爷爷的嘱托,用它画出了一个绝代佳人,但厄运也随之席卷而来。一个噩梦,他看见父亲拿着画笔往自己身上乱插。血顺着父亲的衣服流了下来,像是一道道红色的蚯蚓。他却无法放下手中的画笔,画像完成的那一刻,无数个诡异的笑声在身边响起,一声一声钻进耳膜里。
  • 秦爷请接招

    秦爷请接招

    【正经版】沿袭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路线,18岁的穆回终于还是嫁给了秦衍,这个原本是她姐夫的人。她流产了,他的真正心上人回来了。她的病恶化了。于是,他们协议了。于是,她的青春被他熏得乌黑乌黑——于是,她将自己如秋风卷落叶般卷走了——三年后,在她完全失明前,她回来了,带着外面的“外遇对象”和“儿子”。她只是想看一看她的父母,没想到他却要她跟他回家!而她们会消停吗?战火一旦打响,秦爷,你就等着接招吧!
  • 你当我是谁

    你当我是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轻狂雇佣兵:铁血庶女皇后

    【女强文】她穿越而来,成为以色事人的明月公主。杀伐果决,她女扮男装不居人后,以倾世才能当为世间贤臣!倾世容华,引世间俊才竞折腰!他是权倾天下的雍容帝王,合纵连横之策,惊才绝艳。他三擒三纵,她若即若离!他对她的宠爱冠绝天下,却换不回她鲜衣怒马三军阵前飘然逃离。当他成为天下之主,再遇上涅槃重生的她时,凤凰相斗,在这人性放荡类似于春秋的野兽年代,倾世红颜,如何一步一步爬上顶峰?!她说:“当我步步为营离开你时,就已经涅槃重生。如今,你是太阳,我也是太阳,可是苍穹,容不得两个太阳!”她说:“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置乎?待我强大,必报之十倍,削其头颅!!”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贤妻生存守则

    贤妻生存守则

    她只是小小的六品官家女儿,实在高攀不上国公府这样的名门望族,可她就是在姊妹闺蜜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了…夫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三房杂居,二房当家,长辈的多有偏心小心眼。看似和睦,实则暗潮汹涌。安静茹唯有步步小心,谨慎地周旋其中,为自己,为丈夫博得一席之地。而夫家,自有夫家的贤妻生存守则…1、温柔贤惠,通情达理。例如:丈夫看上某个女子要想办法给丈夫娶回来。2、勤劳治家,任劳任怨。例如:累死累活的半夜,丈夫要运动,也必须尽力配合。3、相夫教子,心胸阔达。例如:要调教丈夫言行举止,要管好孩子的教育问题。4、孝敬公婆,团结妯娌。例如:婆婆病了要尽心伺候,婆婆闷了要说话解闷,妯娌闹矛盾要及时调解。5、…娘得!老娘不干了,你TMD可以三妻四妾,我却只能守着你一人,你还嫌弃我没有眼光,看上的女子不合你的心意。你不知道老娘管着一家老小累死累活,哪有什么心情和你做运动!老娘是你老婆不是你老妈,凭什么还要教管你的言行举止?!!总之,这就是安静茹嫁去国公府的生活现状。那啥,可以和离不?某男一个眼神飞过来——你丫的再说一句试试!!哎,丈夫貌似不完全属于她,孩子千真万确是别人的,她咋就这么命苦呢?种田、宅斗、爱情、家长理短、男主腹黑实则一闷骚货色、绝对一对一、小三什么的都是浮云,总之这是一个闷骚男主调教娇妻反被娇妻调教的温馨的文文!!小果归来,嘿嘿,别忘了收藏留言啊,小果鞠躬感谢!推荐小果完结文:《任家五小姐》《长媳》《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