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300000021

第21章 外篇(上)(1)

在死亡问题上,庄子一反悲观的色彩,认为生死均属自然气化,故而应该乐观地生、超逸地死。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要对生命的有限进行无限的超越,就得抓住本质性的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对深奥难测的生命世界,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去取得完全的认识。在迷茫之际,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笼罩在万物之上的“道”的圣光。

在庄子的哲学中,“道”是形而上学、无可捉摸的一种“实”象,是无形、无名、超言绝象的万物的本体,是万物的泉源。如果发现“道”便能抓住万物的本质。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其所谓的“道”即是那能使有限生命扩充弘扬为无限的东西,它游离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时时以虚静恬淡、寂典无为为本,我们即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其实在庄子看来,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通达于无限之中的不是别的什么,正是“自然”,我们无须外借什么手段,只须从“自然”中去找寻。

骈拇

《骈拇》严复给予这样的点评:此篇宗旨在任性命之情,而以仁义为赘,先以形喻,次以官喻,故曰不独手足以骈枝也,而聪明道德亦有之。凡此,皆失其性命之情者也。

骈是并合的意思,骈拇指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长在一起了。枝指是指第六个手指头。脚趾并生和歧指旁出,与附着的赘瘤一样,都是人体上多余的东西。仁义和礼法就像“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都是不符合本然,多余的东西。庄子批评仁义和礼法,指出天下的至理正道,莫如“不失人的性命之情”。而“仁义”和“礼法”却使“天下惑”,从为外物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是没有区别的。反映了庄子回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骈拇》总论中说:“《骈拇》篇以‘道德’为正宗,而以‘仁义’为骈附,正好与《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参看。一部《庄子》宗旨,全在此篇,末用一句叫出:‘予愧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上下俱不为,则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而道德之正,性命之情,于是乎得之矣。”

宣颖《南华经解·骈拇》总论中说:“篇中将仁义与聪明口辩之用,声色臭味之欲,作一派铺写,其眼光直是最高,其笔力直是最辣。老庄之见,从来是尚道德而卑仁义,如此篇菲薄仁义,便特提‘道德’二字为一篇之主。行文段落极整,而其每段中忽添忽减,随手错落。一线穿去,一段生一段,波澜滚滚,然至束笔处,皆故作悠扬蕴藉,另是一格。”

【原文】

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②,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③,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④?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⑤,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⑥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⑦,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注释】:

①骈(pián):并合在一起。拇:脚的大趾姆。骈拇是说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了。枝指:旁生的歧指,即手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②淫:耽滞,迷乱。僻:邪恶,不正。③五色:青、黄、赤、白、黑。④黼黻(fǔ fú):礼服上的花纹。⑤五声:即五音,宫、商、角、徵、羽。⑥六律:古代的定音器,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⑦累瓦结绳:比喻堆砌无用。

【译文】:

连在一起的脚拇指和手上长出六根手指不都是天生的吗?但是却比一般人多长出一些东西。附生在人体上的肉瘤,是从人身上长出来的呀,不过却超出了人天生而成的本体。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比列于身体不可或缺的五脏吗?却不是道德的本然。所以,脚上双趾并生的,是连缀起无用的肉;手上六指旁出的,是树起了无用的手指;各种并生、旁出的多余的东西对于人天生的品性和欲念来说,好比迷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像是脱出常态地使用人的听力和视力。

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一个视觉明晰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色、迷滥文彩、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而炫人眼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音、混淆六律,岂不是搅混了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各种音调吗?而师旷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倡导仁义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矫擢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声,而使天下的人们争相鼓噪信守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而曾参和史蝤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善于言辞的人来说,就会花言巧语,玩弄语言,将心思游荡在“坚白异同”诡辩的是非之中,而艰难疲惫地罗列无数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矫造而成的不正之法,绝不是天下的至理和正道。

【品读庄子】

适可而止

儒家认为仁义是道德规范的总纲,没有它社会就会乱套。而庄子驳斥仁义礼智信就如人体上的“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都是不符合本然的多余的东西。

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一个视觉明晰的人来说,搅乱五色、迷滥文彩;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搅乱五音、混淆六律。这样便成了过犹不及,而这个“度”便是“道”。合于道的,也就是在度之内,便是顺应自然的。就好像一个香蕉,熟得过分,就会变黑变烂。

名利便是这样,如果让追求名利的愿望过分膨胀,就好像是人工催熟香蕉,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烂香蕉。

不属于自己的不食

李先生随一个旅游团来到南方的某个城市旅游,到处的鲜花绿草,令人仿佛走进了无际的花园之中。

这天,旅游团回到宾馆后,小亚自己一个人出来随意漫步,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大道,人行道上种的是一株株桔树,沉甸甸、黄澄澄的桔子挤满了枝头。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这些橘子已经熟了,怎么还长在树上?是因为它酸,所以没有人摘吗?他决定问个清楚。

李先生沿着桔子树来回足足兜了半小时,无奈无一过往行人,他方要准备回到住处,这时,突然见到前方一个背着书包、脚踩旱冰鞋模样的孩子正奋力而有规律地甩动着双臂朝自己滑来。

李先生有礼貌地对孩子说:“小朋友,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孩子见到有人问自己问题,马上把旱冰鞋尖向地上一点,来了一个急刹车,说:“当然可以,只要我知道的。”

“这些桔子是酸的吗?”李先生指着桔子树问。

“不。”孩子摇摇头自豪地说,“这里的桔子可甜呐!”

“那你们为什么不摘来吃?”李先生指着一只熟透的桔子说,“让它掉在地上烂掉多可惜。”

“叔叔,我为什么要吃路边的桔子呢?这又不是属于我的。”孩子说着和李先生挥手道别,又开始有规律地甩动双臂向远处滑去。

“这不是属于我的。”望着早已远去的孩子的背影,李先生寻思着这个简单朴素,但又饱含社会公德准则的语言,这是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的语言呀!

【原文】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②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③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器也?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④,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⑤,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理,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⑦,约束不以纆索⑧。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注释】:

①正正:至理正道。②龁(hé):咬断。③饕(tāo):贪求。④待:依靠。钩(gōu):木工划弧线的曲尺。⑤呴(xū)俞:抚爱。⑥常然:常态。⑦附离;依附。⑧纆(mò):绳索。

【译文】

那些合乎事物本性的,就不会迷失性命的真情。所以连在一起长出来的不能说是并生,而生长出的也不能算是多余,本来就是长的,不能说它是多余的,本来就是短的,不能说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非要给它接上一段,就会让它很痛苦;鹤的腿虽然很长,如果截去一段,就会造成极大的悲伤。所以,事物原本就很长是不可以随意裁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必要去排除忧患了。噫!我想仁义恐怕不是人类所特有的本性吧!否则,那些所谓的提倡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忧愁,并且还在不知疲倦地追求呢?

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如果把他的两个长在一起的脚趾分开,他就会哭泣;对于比常人多长出一只手指的人来说,咬断那只多出的手指,他也会痛得哀嚎。以上两者,有的是多于正常的手指数,有的是少于正常的脚趾数,而它们所受到的忧虑却是相同的。如今世上那些经常把仁义挂在嘴边的仁人,天天愁眉苦脸地对人间的祸患感到忧虑;那些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丢弃了人的本性和纯真而去贪求富贵。噫!我想仁义恐怕不是人类所特有的本性吧!所以,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到现在,天下人都因为它而喧闹不休,奔走呼号!

况且,用曲尺、墨线、圆规、角尺来校正事物,事实上是在损伤事物的本性;用绳索胶漆把事物紧紧粘在一起,实际是在伤害事物的自然属性;弯腰屈膝地弹奏礼乐,和蔼可亲地施行仁义,借此来安慰天下的百姓,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人的常态。天下有它固有的常态。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用不着曲尺来校正,笔直的用不着墨线来校正,圆的用不着圆规来校正,方的用不着角尺来校正,本来就分开的物体不需要胶漆连在一起,本来就一体的物体不需要绳索捆绑起来。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所得。所以古今道理并没有两样,不能对它们有任何的亏损。然而仁义为什么连续不断地,如胶漆绳索般缠绕于道德之间呢?这太让天下人迷惑不解了!

【品读庄子】

保持本性

本节指出天下的至理正道,莫如“不失其性命之情”,即保持本然真情,而“仁义”和“礼乐”却使“天下惑”。

庄子说: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事物原本很长的,不可以随意截短;事物原本很短的,也不可以随意续长,各种事物保持本然。

要保持本然,何其困难?追逐未来的路途中,多少人丢弃了原本的自己,为一些虚幻缥渺的梦想而穷尽毕生精力。

为梦想跳龙门的鲤鱼

鲤鱼跳了一辈子也没有跳过龙门,但它还是不甘心。老了,跳不动了,他便伏在一旁看其他后来者跳龙门,一直看了两千多年,没有一条鲤鱼跳过龙门。于是,许多条几乎成了精的老鲤鱼凑在一起讨论。

有的说:“问题出在我们走错了路线,认错了地方。”

有的说:“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龙门。”

有的说:“因为我们都是蠢材笨蛋!”

终于有一个聪明的说:“即使跳过龙门,说不定那边就是地狱,不如劝阻后来者不要跳了,在现实中快快乐乐地生活。”

鲤鱼为了“跳龙门”这一伟大理想,前仆后继,一直跳了两千多年。至于龙门那端究竟是什么,他们早已不加考虑,或者已经忘记了。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即便鲤鱼跳过了龙门,也不一定会变成一条龙,甚至有可能就此跳进了沸腾的油锅。

【原文】

夫小惑易方①,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②,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③,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笑荚读书④;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注释】

①易:改变。②数子:指上述四种人。③臧、谷:家奴和童仆。④荚:通“策”,这里指书简。

【译文】

小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方向,大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本性。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标榜仁义搅乱天下以来,天下的人们就没有不为仁义争相奔走的,难道这不是用仁义改变了人原本的真性吗?那么,我们就拿这个话题来讨论讨论。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人没有不因为外物而错论自身本性的。小人为了私利而不惜舍弃生命,士人不惜冒生命危险去追求功名,大夫不惜生命来壮大自己的家业,圣人为了天下不惜生命。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各不一样,但是他们不惜生命去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结果两个人都把羊弄丢了。有人问臧当时你在做什么,臧说他当时在读书;又问谷当时在做什么,却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虽然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但是他们把羊弄丢这件事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声,死在了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虽然死的原因不同,但他们残害生命、改变本性的后果却是相同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说伯夷死得值,而盗跖罪该万死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利益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些为仁义而付出生命的,世人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搭上性命的,世人称他为小人。他们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人成为君子,而有的人却成了小人。如果从残害生命、改变本性这方面去看,那么盗跖也可以当成伯夷,既如此,哪里还有什么君子和小人之分呢?

【品读庄子】

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

本章节进一步指出标榜仁义是乱天下的祸根,从为外物而殉身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是没有区别的。

庄子说“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给自己的行为套上各种各样的外衣,却从来没有真正为他人想过,从未设身处地感受过别人。不懂去适应别人的思维架构,也不懂体会他人的看法。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天晴夜夜心

    天晴夜夜心

    简介:“你到底有没有心?”眸底戚满伤痛,那是唯一一次从他眼里看到除了恨以外的东西。她惊恐、迷惑,她想不起这个男人,她想不起为什么会有这样深刻的恨……☆“我已经成为众人眼中的坏的女人,够了吗?你满意了吗?”“比起你给我的,远远不够!”“我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过往,让你恨我入骨?”“很想知道,是吗?”“求你~告诉我!”男人唇边掠过一丝残忍冷笑,“好!喝了这个,我告诉你!”☆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因为这首歌,我们一起听过。☆花花QQ群:184119873欢迎加入温柔滴催更良性互动,敲门砖:红袖ID(红袖用户名)!!(闲人勿加,谢谢!)好孩子看文要收哦~↓↓↓↓↓↓↓↓↓↓↓今天你收了没?动动小
  • 女人,不许反抗

    女人,不许反抗

    她是穆氏的千金,而他不过是她家佣人的儿子。他凭什么爱她?他拿什么来爱她?年幼的时候她因为他卑贱的身份讨厌他,厌恶他,对他的爱视若无睹。母亲的去世让她发现了天大的秘密,她更加的厌恶他,憎恨他。父亲的绝情让她逃离了穆宅,隔断了他和她所有的联系。十年后,她是‘皇’神秘的总裁,娇媚美丽。当她再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已成为C市最大的富商,有着属于自己的帝国。她从来没有想到他由一个低贱佣人的儿子,变成优雅如豹却嗜血的男人,更没有想到他会将她囚禁起来,只为让她留在他身边。他很宠她,可是她却很恨他,恨他不顾她的意愿囚禁她,恨他让她在十年里那么的痛苦。精彩片段一:雨,下的很大。全身湿透的穆颜虞难受的举起脚步走着,身后传来急切的脚步声。倏地她整个身子被扯进一个温热宽厚的胸膛里。“跟我回去?”他低低的哀求着她,声音微微嘶哑。“回去??那里还是我的家吗?那里已经被你和你妈霸占了。”她使劲的推开他,冷冷的说着,雨水顺着她娇俏的脸滑下,没有人知道她的泪水已经流干,从母亲死的那一刻流干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和他的母亲,她恨他,一辈子都恨。“只要你跟我回去,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他苦苦的哀求着,俊美的脸上闪过痛苦。“哈哈哈,回去,不,那里已经不是我的家了,轩司臣,我恨你,我穆颜虞这一生都会恨你,我发誓永远不会原谅你。”她凄烈的大笑,含着恨意,让轩司臣心里一颤。她双眸里充血的恨意,让他痛苦。不要,虞儿,不要恨我。冷冷的望着他,穆颜虞转身跑向马路对面。“虞儿,回来!!”一辆货车驶过,穆颜虞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他痛苦的对着天嘶吼。精彩片段二:生日宴会上,她身着艳红色抹胸礼服,神情冷艳而娇媚,男人上前攀谈却被她轻笑拒绝,她就如高高在上的女王,让人望尘莫及。黑暗处,一双嗜血的眸子紧紧锁住她的娇美,如豹子般伺机而出,让她根本没有逃离的机会。虞儿,你永远是我的。推荐嗜血的姐妹篇伊玥语的故事《冷酷总裁霸道爱》新文《重生之再做我老婆》
  •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

    《365天日常口语放口袋》以简单、实用作为选材标准,内容取材十分广泛,均以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实景为蓝本。以句型为基础,将各个单元主题中常见的句型进行归纳和讲解。
  •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世间的人或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为情所困,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们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但是,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为何不停下脚步,阅读《禅是一种人生态度》,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看看禅能带给我们什么…… 禅能带给我们一种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大无畏的生命勇气,一种看穿迷雾直透本质的眼光。禅能给我们提供智慧,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把我们迷失的生活转变为觉悟的生活,把我们平淡的生活转变为艺术的生活,把我们染污的生活转变为清净的生活,让我们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共分16章,分别从品德、学习、财商、智商、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自立自强等十多个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帮助父母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男孩好动,男孩好玩,男孩喜欢冒险,男孩不喜欢顺从……教养男孩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相对而言,男孩将来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无疑要比女孩大得多。作为男孩子的父母更应该细心地引导,真诚地理解,把男孩身上的男子汉因素激发出来,把未来交到他们的手里。让男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能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
  •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是10个世纪中两千多位犹太学者的心血结晶,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62条箴言,分上下两篇,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

    《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资深心理治疗师沈星妤“星语灵师系列”书系第一部。《寻找你的命运之轮》是由十个心理治疗的案例集结所成,是一部心理励志类随笔集。全书对各种心理案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出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十分积极健康的引导意义。
  •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中国历史名人之九

    清代文学与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了在小说领域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作品,对封建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愧为传统的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而其作者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也是本卷所要重点评介的人物。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礼仪小至影响一个人的形象和声誉,大至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和命运,礼仪上的一点小小的疏忽,都会为你带来危害和麻烦,使你的形象一落千丈,事业功败垂成。30岁是一个人成长中的标志性阶段,如果你30岁前还没有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和准则,30岁后你在人生的各种场合将会举步维艰。本书总结出了最重要的33堂礼仪课,解说了仪表礼仪、社交礼仪、谈话礼仪、应酬礼仪、用餐礼仪、生活礼仪、商务礼仪、职场礼仪等生活中必须要接触的所有礼仪规范,让你在趣味而活泼的礼仪课堂中,领略礼仪的魅力,学习礼仪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优雅形象,提高自己的礼仪技能,在30岁后的人生中用礼仪走遍天下,赢得一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