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整个输赢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具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赢得大多数人。他们豁达而不拘小节,善于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而不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拘泥于琐碎小事。
夏元吉是明宣宗时的宰相,他为人宽厚,有君子之风。
在巡视苏州期间,他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
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元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呵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元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在家中,因为夏元吉宽厚待人,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有一次,一个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元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又有一次,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
夏元吉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情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他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
多数人仅仅是在一些小事上较真,例如,菜市场上,人们时常因为几角钱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肯相让。至于一台电视两千元和两千一百元的一百元差价,人们经常就会忽略掉,不去较真。
要真正做到不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在公共场所,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也用不着去动肝火,其实也不值得去生气。素不相识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搅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糟糕,甚至行为失控,偏巧又叫你给撞上了……其实,只要对方不是作出有辱人格或违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计较,宽大为怀。假如跟别人较起真来,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再弄出什么严重的事儿来,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较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跟见识浅的人较真,无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档次。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真是愚不可及了。家人之间哪里有什么大是大非、原则立场可讲,动不动搞得就像阶级斗争似的,都是一家人,何至于此?所以在家庭琐事方面家是用来讲爱的地方,不是用来讲理的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和稀泥,当一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也懒得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短暂而宝贵,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快的事情去浪费时间呢?
提倡对某些事情不必太较真,可以“敷衍了事”,目的在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认为值得干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我们成功的希望就多一分,朋友的圈子就能扩大几分。
◎智慧点拨
做人太在乎,是拿得起放不下。因为拿得起,把什么都放在心上,所以欲望非常强烈;因为放不下,害怕失败,怕输不起,所以做人就做得很累。对有的事情不在乎,会活出生命的质量。
学一点幽默的宽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碰到过尴尬处境。遇到窘境,有的人喜欢掩掩藏藏,有的人喜欢辩解。其实越是这样,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辩解,却会越辩越丑,越描越黑。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利用自嘲来解脱自己。自嘲是一剂平衡自我心理的良药。
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的一次大选中,他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却极坦然。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是秘书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告诉他:“不好!丘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丘吉尔却爽然一笑说:“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
不得不让人佩服丘吉尔,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极豁达大度极宽厚的大政治家的风范!
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妙!果然是从容不迫。不是吗?既然您的那句话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来个假定。于是就这么一个假定,也就给了对方一个极宽容的印象,并给了人们一个极重要的启示——原来,你死我活的厮杀既可显刀光剑影状,更可以现满面春风状。
适时自嘲,不仅能化解尴尬,也能免除可能发生的争吵。若是没有这份雅量,生活就会增加许多不愉快。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到老年后变成了个秃头,整个脑袋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可他从来不去掩饰这一缺点,相反,他却能在许多场合用自嘲来化解这种尴尬,让人反而感到秃头的他更伟大。在他过60岁生日那天,许多朋友前来庆贺,妻子悄悄地劝他戴顶帽子。而罗伯特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故意大声对来宾说:“我的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可是你们不知道秃头有多好,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啊!”一句看似嘲笑自己的话,一下子让当时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观察分析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你往往会发现,他的思维习惯中有一种自嘲的倾向。这种倾向,有时会显于外表,表现为以幽默的方式摆脱困境。自嘲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许多无法避免的缺陷,这是一种必然。不够豁达的人,往往拒绝承认这种必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们总是紧张地抵御着任何会使这些缺陷暴露出来的外来冲击。久之,心理便变得脆弱了。一个拥有自嘲能力的人,却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动察觉自己的弱点,他没有必要去尽力掩饰。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尴尬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只是因为它使你感到尴尬。要摆脱尴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极大的努力,但自嘲却为豁达者提供了一条逃遁出去的轻而易举的途径——那些包围我的,本来就不是我的敌人。于是,尴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消除了。
在生活中受到讥讽时,不妨用自嘲来把笑转移给大家,让心情放松,而不要老是想着对方抱有什么目的或是怎么想法子回击对方。比如有人说:“你不愧是属猪的,真能吃”,你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们才能聚在一起呀”。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不至于伤害朋友。
用自嘲来稳定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当你在经济上受到不合理的待遇时,当你的生理缺陷遭到别人的嘲笑时,或无端受到别人攻击时,你不妨采用阿Q的“儿子打老子”似的精神胜利法,来调节一下失衡的心理。
◎智慧点拨
自嘲能化自卑为自信,是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平衡的良方。学会自嘲,既显示出智者的谦虚与大度,又缓和了气氛。
忍为天下先,让步天地宽
《说文解字》中说:“忍,忍于心也。”由此可见,忍是炎黄子孙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自古及今,真正的英雄才能雄霸一方,被冠为“英雄”的,大多能够以“忍”字垫于心底。
我国自古就有忍让的先哲。曹刿“且慢,听其三鼓方可攻之”,是忍;孔明“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是忍;刘邦“明日蚤自去谢项王”,是忍。然而,他们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为何还要留下一个“忍”字呢?因为他们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不忍,曹刿也能略胜敌军,但无法击之一溃;若不忍,诸葛亮或许也能小有名气,但绝不可能有统领千军的机会;若不忍,刘邦似乎也可于关中苦撑几日,但终不能一统天下,大获全胜。由此可以看出,忍定是成就大事所必经的磨难。
有人曾经对“忍”字作了分析,说“忍”是心头上的一把刀,其实忍是对自身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厚积薄发。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个境界?忍,绝非易事。而要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挫折,这便更是难上加难了。
忍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忍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
忍者懂得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别人的悖理举动,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浅薄的行为,再以无可争议的成功事业来警示世人。
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在一次上班路途中,某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碰到一位挑衅的乘客,那位乘客故意把一口痰吐在了用来买票的纸币上,之后扔在车厢地板上,其他乘客在谴责这个乘客的同时,也同样在悄悄地注视着售票员。只见售票员把那张纸币捡了起来,细心用餐巾纸擦去上面的痰沫,接着微笑着把车票礼貌地递给了那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