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26

第26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5)

相传,佛陀在降生时,周行七步,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称言:“天上天下,惟我为(或作“独”)尊。”不少人都很喜欢称引这句话,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呢?有的人甚至把这句话当作个人至上、自我中心来理解,这是与佛陀本意根本相违的。佛陀所谓之“我”,非一般人以个人身心欲求为中心的妄执之“我”,而是超越了生死利害的真实之“我”。所以,佛陀在说了“天上天下,惟我为尊”这句话之后,紧接着即说:“三界皆苦,吾当安之”,“此生利益一切天人”。这也就是说,佛陀所讲的“惟我为尊”,是在利益一切天人的行为中,亦即在为群体的献身中,体现出来的自我之存在和价值。唯其如此,才能获得为世所尊、真实的“我”,获得充实、自信的人生。而以个人身心欲求为中心的妄执之“我”,则把自我封闭在自筑的牢笼中,整日用尽心计谋略,落得个无穷得失烦恼,终陷于空虚、盲然的人生。因此,佛陀这种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和崇高境界,诚堪现代人积极效法与弘扬。

西方哲学卷

★古希腊·罗马

●什么是本原?包括哪两层意思?

本原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这个词的原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本原指的是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称作“基质”和“原则”。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相当于希腊人所说的“世界”或“宇宙”。它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二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当然,第二层意思要比第一层重要得多。“本原”和“宇宙”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在于:宇宙是本原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和原因。自然哲学就是对世界本原和宇宙哲学的探讨。

所谓自然哲学中的“自然”,也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自然。今天我们说的自然是作为自然事物和现象总和的自然界。而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索的“自然”,其意义接近于今天的“本性”。但这种本性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因此,亚里士多德后来明确地将自然定义为“运动变化的本原”。

●何谓灵魂?

希腊文原意指气息或呼气(breath),意指一种能动的力量。比如,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看到了磁石能够移动铁,他就认为磁石有灵魂。因此,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总是和事物的运动联系在一起。比如,泰勒斯把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因,进一步归结于灵魂。概言之,水以灵魂为动力而派生万物。赫拉克利特之所以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是因为火是有动能的,它总是能燃烧静止的物体。他说:“一个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也是最高贵的。”在他看来,宇宙万物中还有什么比火更干燥吗?火作为灵魂,无疑是最高贵而智慧的,它是事物运动的原因。

●努斯指什么?努斯与灵魂有着怎样的关系?

“努斯”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的一个概念,也被译作“灵魂”或理智。“努斯”是“灵魂”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在阿那克萨戈拉看来,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虽然都以灵魂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但是在解释世界的多样性方面似乎仍有所欠缺,因为这种说法无法解释一和多的关系。在他看来,种子才是世界的本原。种子具有无限﹑永恒与混合等特性,它给人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大可能。不过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自身是没有运动能力的。因而他于种子之外设定了这个“努斯”作为世界万物生成变化的原因。他说,其他的东西都分有每一事物的一部分,只有努斯是无限的﹑自主的,它精粹而纯洁,不与任何事物相混合。努斯主宰一切有灵魂的东西,主宰着整个漩涡运动,具有比灵魂更为高级的能动性。

那么,努斯与灵魂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后来的哲学家普罗提诺解释说:“努斯堕落就变成灵魂;灵魂有德时复变为努斯。”这样,阿那克萨戈拉就第一次对灵魂作了等级之分。努斯是纯精神性的,它超越于灵魂之上。在阿那克萨戈拉之前,灵魂向来都是物质之内的动力。而他的“努斯”则是摆脱了物质的实体,是动中之动,且掌控着人的灵魂。我们知道,当今支撑西方人精神世界的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不难发现,“努斯”实际上是四百多年后上帝的原型。在阿那克萨戈拉这里,努斯堕落就变成灵魂,灵魂有德时复变为努斯;在基督教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泥土创造了人,并将灵魂赋予给人,故而上帝具有人性,人亦具有神性。总之,努斯与灵魂,上帝与人并非相互隔绝。

●古希腊人所谓的原因指什么?

古代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后者指的是先于结果并产生结果的事件,而古希腊人所谓的“原因”并不总是与“结果”相对应的一个观念。在古希腊语中,“原因”的本意是“有罪感”。而所谓的因果关系,不过是因为“有罪”而应得的“报应”。这估计是西方哲学史上对必然性最原初的理解。对这个概念最早做出表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他把世界的本原称作“无定”。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成万物的过程当作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复归于“无定”的过程当作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动。他还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事物的消亡。他提出“补偿原则”,第一次明确地表达出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根据这个原则,从“无定”中分离出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此要使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阿那克西曼德说,这是“时间的安排”和“报应”,“根据必然性而发生”。辛普里丘又说,补偿原则使用了“诗的语言”。

后来,亚里士多德沿袭了这一观念,把“原因”当作解释“为什么”的理由。他说:把握事物的“为什么”就是把握它的基本原因,非此不足以知道这一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总是与“结果”相对应。对于一个对象,我们可以提多少“为什么”的问题,它就有多少“原因”。

●存在这一概念有什么含义?它的出现标志什么?

“存在”这个概念来自希腊文的“是”动词。在西文中,“是”既可用作系动词,起表述作用。比如,在“A是B”的表述中,就是这种用法。“是”还可以单独使用,指示事物的存在。比如,英文“to be or not to be”(存在或者不存在),就是指示存在用法的一个范句。据今人研究,“是”在早期希腊文中一般被用作系动词,但在少数情况下,“是”动词的无人称单数形式也有“存在”的意思。

在西方哲学史上,巴门尼德第一次用“是”这个系动词来表示“存在的东西”,并将其看做是世界的本原。他联系“是”动词的意义,揭示存在的普遍性:存在的东西不能不是,不能存在的东西必定不是。巴门尼德在这里利用事物的“存在”和对事物的表述都离不开“是”这一语言事实,证明“存在的东西”是理智唯一认识的对象。

“存在”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哲学思维的突破和西方哲学理论的重大进展。它后来成为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巴门尼德看来,本原应该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本原可以没有物理属性,也可以没有数的规定性,但它却不能不“是”。并且,只有存在的东西才是,因此,本原就是存在。再者,本原必须始终起作用,不能处于存在和不存在的过渡状态,不能既是又不是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是绝对不变的。

●逻各斯指什么?其与宇宙秩序的关系是什么?

“逻各斯”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有秩序的。这个有秩序的世界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它自身的“逻各斯”所规定的。

“逻各斯”的本意是“话语”,赫拉克利特将其引申为“说出来的道理”,意指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的尺度和准则。后来的斯多亚学派是“逻各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未使用“逻各斯”这个概念,但是希腊哲学中潜藏的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却和“逻各斯”这个概念是潜在相通的。斯多亚的“逻各斯”包括两个部分,内在的“逻各斯”和外在的“逻各斯”。内在的“逻各斯”就是理性和本质,外在的“逻各斯”是传达这种理性和本质的语言。就这样,通过“逻各斯”这个概念,西方哲学形成了理性、概念、真理三位一体的形而上学传统,被后人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

●矛盾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论辩?

矛盾术是古希腊的智者经常采用的一种诡辩的方法。在智者之前,芝诺已经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哲学论辩。其特点是从一个论题中引申出与论题相矛盾的结论,或推导出公认的荒谬结论。当矛盾术被用于日常话题时,它常与巧辩术混合使用。柏拉图曾经记载过一个关于矛盾术的例子:“我们可以问:秃发人和有发人的属性相同还是相反呢?如果我们同意两者相反,那么,如果秃发人是鞋匠,我们则不允许有长头发的鞋匠;如果有发人是鞋匠,那么,秃发人将不能是鞋匠。”这个论辩不但混淆了“属性”概念的不同意义,而且采用了矛盾法的形式,用结论的荒谬性来推翻前提。柏拉图则说,把论辩结论归结为矛盾的做法使人“憎恶论辩”。

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反对智者方法中的这种矛盾术,但他们所说的辩证法与这种矛盾术其实有密切的联系。苏格拉底的对话,就是通过对话,使用合适的提问,使对话者逐步达到正确的定义。这种方法和矛盾术在形式上并没有区别。柏拉图要求辩证法从确定的概念开始逐步上升,或对一个概念进行正确的区分,这些要求就是为了克服矛盾术的缺陷而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则指出,辩证法的任务是探究矛盾和悖论的原因。它和诡辩既相区别又有联系:“那些思索一般概念和个别事例关系的人在从事辩证法,但智者只是表面上这样做。巧辩和智者的推论即使达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也只是表面上的推论,辩证法的任务正是审查这种推论,因为它是和原因相关的悖谬。”

●雄辩术指什么?

如果说智者的巧辩法和矛盾术属于逻辑学的范畴,那么,智者的雄辩术就属于修辞学的范畴。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口才——如何能把话说得更有气势,让人更爱听,更能让人信服。亚里士多德说,恩培多克勒是修辞学的创始人,这种意义上的修辞学指一种写作技巧。雄辩术是作为演说技巧的修辞学。它的创始人当推叙拉古人考拉西。公元前466年,叙拉古建立民主制,需要有诉讼能力的人运用法律。考拉西向学生传授适用于法庭场合的演说方法,这就是最早的雄辩术。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诉诸“大概”的推测,使听众信服。亚里士多德曾提及考拉西辩护的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弱者被当作攻击者来审判,那么对他的辩护是:他大概没有做这种事情的能力;但如果在攻击案件中的被告是一个强者,那么对他的辩护仍然是:他大概不会这么做,因为他很清楚人们都会明明白白地想到他有做这件事的能力。”

雄辩术诉诸“大概”的或然理由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为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意见,他们要求通过辩证法或者逻辑推理的途径达到必然真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肯定了雄辩术的有限作用,后来的西塞罗更把雄辩术发展成为了罗马文风的典范。总的来说,雄辩术对哲学方法的影响不如矛盾术那么深远。

●什么是辩证法?有何特点?

辩证法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真理的含义是什么?

“真理”是今天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但我们似乎不知道,我们今天关于“真理”的观念已经离它原本的含义相去甚远了。什么是真理?今天的我们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去剖析它:“真理是关于……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观念以貌似知识的假相存在,已经远离了人,远离了人的本真状态。

真理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本体论的,而不是认识论的。在古希腊语中,希腊文“真理”一词包含着一个否定性前缀“不”和动词词根“被蒙蔽”。所谓的“真理”,也就是要“除去蒙蔽”,进入澄明。在西方哲学史上,巴门尼德首先使用了“真理”这个词,并指出“真理”是对“意见”的去除。苏格拉底在与他人的对话过程中,通过诘问揭示对方的矛盾,正是要去除别人心灵上污垢。真理不是传授的,不是兜售的,更不是学习的,它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但人们未加考察便加以接受的偏见和谬误蒙蔽了已有的真理。蒙蔽一旦被清除,真理便会显露在心灵里,无须别人越俎代庖地教导。

●元素的含义是什么?

元素,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原意是字母。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已经使用这个词,但仍然用它来表示单词的意义。只有到了亚里士多德,才规定了“元素”的哲学意义:“‘元素’是一事物的内在基本组成部分,不能再被分化为其他种类的东西。比如,一句话的元素是组成这句话的部分,这些部分是分析这句话的最终产物。并且不能再被分析为种类上不同于它们的其他言语形式。”

“元素”这个概念强调的不可分是性质的不可分,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单位。它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因此,元素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数。亚里士多德使用“元素”的概念对他之前的早期自然哲学一派理论作出概括。这一派哲学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组成事物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但他们并没有使用“元素”这个词,而是按照各自的理解,把终极的物理单元分别说成是“根”“原子”“种子”等等。但是,这些说法都具有亚里士多德后来所说的“元素”的意思。

●什么是理念?其含义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假如深海不快乐

    假如深海不快乐

    你万人瞩目,可曾注意我小心翼翼的目光;你冷漠轻佻,可曾为我改变丁点的心意;我站在角落,深情地注视你,依然不曾换回你决然离开的脚步;薛锦寒,我不顾一切抛下自尊来爱你,把自己从公主的宝座下降为灰姑娘,你又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你转身,我便只好放手,你会看得见,我没有眼泪,亦没有不舍。不是爱的不深,只是你不知道,因为你,我把自己藏身深海,我的眼泪,任何人都无法看见。深海没有氧气,没有阳光,有的,只是自始至终的孤寂和刺骨的寒冷。然而我,始终守候在这里,我的眼眸,早已成为这深海的一眼泉,涓涓流着的眼泪,成为这深海的海水来源。我为你沉溺在这一片深蓝的海域,久久不愿醒来,只为有一天你会懂得,我爱你。
  • 天魂剑

    天魂剑

    一个远古传说,一把绝世之剑,二者有何关联。天魂剑,千年前就已扬名三界的神兵,沉寂千年,于千年后再次现世,一场空前争夺战一触即发,一个平凡的小子,意外获得天魂剑,并偶然得知自己的前世不凡身份,是继续前世的使命,还是开始今生的辉煌,当魔族前来争夺天魂剑,鬼域之主横空出世,欲修血妖,苦等千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有人背后操纵。当天魔降临的那刹那,一个惊天的消息被揭露,轩辕不凡又该何去何从…………
  •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苹果DNA乔布斯给中国CEO的10堂课

    他让苹果公司获得重生,进而颠覆性地重塑了计算机、音乐、电影和电信产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能改造一项产业已经很了不起了,再造四项产业更是前所未有的,他就是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与那些对员工人性化管理的“天使”管理者相比,乔布斯更像个“魔鬼”。“乔布斯身上好像有一种诱人的光环,这种光环让你忍受他的暴躁、多变,让你凝聚在他的周围,像奴隶般为他工作。并且他总是有办法让你激情四射。”乔布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员工们心甘情愿地将“灵魂”交付给他。乔布斯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的“魔力”?他是怎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商业领袖的?
  •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从总体上分析成为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它们包括健康的身心、合理的情感、高超的智慧、高贵的人格、成功的形象、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良好的个人修养等。这些素质涵盖一个人最基础、最必需的成功条件,它为我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强化的方向。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少爷的小爱妻

    少爷的小爱妻

    介绍:世间一切相遇都在冥冥之中,她那双大大的眼眸,吸引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注意。他毫无预兆的来到她的世界,打开她为爱沉睡多年的冰塔。她毫无预兆的来到他的世界,给了他命中注定的爱情。他始终不能明白他对她到底是一见钟情?还是,他们中间太多的红娘牵线?算了,他不用再知道这些了,他只要知道,他对她的爱,独此一份,天下难寻就够了,他会好好爱她。她到底不知道,她是怎么爱上他的。是因为那天看他弹琴的样子就像她的初恋?还是因为他太赖皮了,以至于自己认识他之后,都无法全身而退?这部小说,专为陈晓和赵丽颖而写,就是单纯的喜欢贞湛的爱情,他们的爱实在太折磨,好在上天眷恋,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阿贞和阿湛穿越千年,成为沐晴晓和修圣磊,大齐已是过去,现在,她是认真努力,想凭着自己的智慧在服装设计的行业中闯出自己的天地。而他,是叛逆的市长大人的儿子,要逆天,为了气老爸,和发小借用发小老爹的实力建立他们的娱乐大帝国。片段一:“女人,你看了我,我为什么不能喊?”“你一个大男人还害羞?”“男人也有害羞的权利好不好?”“可你又不是全裸,至于吗?”“衣饰整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片段二:“老婆,我们一起睡,好不好?”“谁是你老婆?”“你明明都答应做我女朋友了,竟然敢反悔?”“你也说了,我只是答应做你的女朋友!”“都一样啦,再说,这里就只有一张床,难道你要让我睡地上?我可是听说这山区里经常有蛇鼠虫蚁什么的,你放心让我晚上和它们一起睡?万一它们把我吃了怎么办?”“吃了?你的肉那么臭,它们才不会想不开吧!”片段三:某女偷偷跑去片场,发现某男一边应付着幽幽还一边忙着要拍戏,某女顿时良心遭到谴责,于是赶回去为某男烹制爱的晚餐晚上,某男结束工作,幽幽早已经被工作人员接回去睡觉觉了,自己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一进门,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某男仔细在房间搜索,果然,发现有女人躺在床上酣睡。于是,勤快地跑过去,“亲爱的,你怎么来了?”某女听到声音,开始睁眼睛,却被某男一个熊抱抱在怀里亲吻,直到某女喘不过气来了,某男才依依不舍的放开,“嗯,亲爱的,我今天在片场看到了。”某男一惊,今天有吻戏,难道是让她看到了,心生醋意?于是改换策略,今晚准备投怀送抱?“亲爱的,你拍戏本来就辛苦,还被儿子恶搞的那么惨,我好心疼你啊!”
  • 狐狸王爷戏甜妃

    狐狸王爷戏甜妃

    东临大陆,三国争锋。她一朝穿越成了逍遥侯府万人宠爱的小郡主,机缘巧合,拜了隐族族长为师,无意中开启了传说中的宝藏,从此江湖传闻,得此女者得天下!天子的算计、皇子的争夺、更有腹黑公主的阴谋诡计,从此鸡飞狗跳,身陷险境。半路出逃竟然撞见妖孽王爷,误把狐狸当白兔,一路死缠烂打硬是逼上妃位。殊不知,狐狸不好惹,更引来一众花痴女的怨怼。且看俏皮郡主怎么翻转局势成为拽翻天下的霸道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