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弃了自杀念头后,中田修认真地想办法去完成自己的心愿。没有雄厚的资金,他通过“读者栏”招收学生,开始只办“周日教室”。以后又租借公共场所作为教室,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为筹措办学资金,他向阪隐公司的经营办法学习,把“前金制”引入学校的建设之中。所谓“前金制”就是预收款。慢慢地,一个正式的设计学校就成形了。
到1959年4月,“东京设计所”在大阪成立。起名东京,是为了纪念东京那间挽救了中田修性命的设计所。后来,在中田修苦心经营下,“东京设计所”终于成了日本一流的设计研究所。
即使已经取得了成功,中田修也没有知足,他时刻告诫自己,公司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
再苦也要笑一笑:
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是很不简单的。只有学问、知识是不够的;以年资评定,选一个服务时间最长的人出来,也未必能胜任。因此,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以为自己很强大,已经达到成功的奇峰,坚信自己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才会让我们产生勇往无前的勇气。
★大海是从小水滴凝聚的
《礼记·大学》中有段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说明了质变是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的。所以说,我们不要幻想自己能突然脱胎换骨,一夜成名。要知道,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并不是一件神奇的事,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完全可以达到。
华盛顿一家公司被法国一家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当天,公司新总裁就宣布:“公司不会随意裁减人员,但如果你的法语水平太低,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公司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公司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考试及格的人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不及格的人则要离开了。”
听到这个郑重的宣布,人们心里都没底,几乎所有人都涌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想补习法语。只有一位员工例外,他没有去图书馆,直接回家了,别人还以为他要放弃这里的工作呢。
周末如期进行了法语考试,两天后宣布考试结果。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人们感觉很奇怪,就问这位员工。这个人告诉他们,他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很多不足了,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学习提高自己。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但翻译并不是就对他负责的,公司的很多事情都要由翻译来做,所以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这样他自己的工作就没有办法进行。因此,他慢慢意识到法语对他的重要,就开始自学法语。
而学习一门语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于坚持和积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难度就更大了,那么他是如何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的呢?他说:“只要每天记住10个法语单词,一年下来我就会3600多个单词了。”
就是靠一天记住一点点,他学会了法语。
前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处于最低潮时,告诉球队的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们一听,才1%,很容易。高声回答:“没问题!”
于是那一年湖人队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抄截、防守五方面都各进步了1%,结果居然得了冠军。
当有人问派特雷利教练如何在一年的时间取得成功时,他说:“每人在5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5%,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这就是成功法则。只要我们每天也遵循这个法则,让自己每天进步1%,就不用担心自己不成功了。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了1%,并且无止境地进步,就是我们人生不断走向卓越的基础。
人生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我们每天与别人差一点点,几年下来,几十年下来,差距就会很大。
再苦也要笑一笑:
我们制定一个计划,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包括在重新塑造自己方面,永不停止向前迈进的脚步,过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进步了许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都大变样了。
★傲雪腊梅不曾放弃严冬
如果我们希望取得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改变,那么,我们必须采取某种现实而有目的的行动。这对于我们是否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要积极地行动。其实,每个人都具备着充分发挥上帝赋予我们的潜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条件。但是,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去实际地做事情——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
1915年,俄国的一位27岁青年写了一篇作品《愚笨的一天》,寄给了当时《记事月刊》的编辑高尔基。两周之后,高尔基退回了原稿,并附上一封信:“故事的题材很有趣,但写得不好:没有写出背景,对话没有趣味,主人的体验的戏剧性写得不清楚。你再试试写点别的东西吧。”
从此,这位青年13年没有动笔。他悲观失望了吗?没有。十月革命后,他领导了“高尔基工学团”,使一批被旧生活残酷蹂躏的流浪儿变成了社会新人。在教育、改造“流浪儿”的过程中,他阅读了古典文学名著,投入生活激流,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搜集、整理了“流浪儿”在苏联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生活史实。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后,特意来到了“高尔基工学团”,并跟这些失足青少年生活了三天。高尔基在与“流浪儿”愉快、亲密的交流中,不仅巩固了他与“流浪儿”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而且看到了当时国内到处存在的儿童流浪和儿童犯罪的现象,以及一位青年是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挽救这些“流浪儿”的。尤其是,高尔基听了这位青年的汇报后,对于他在教育、改造失足青年中付出的艰苦劳动更为感动。高尔基热情鼓励他一定要把这段有意义的生活记录下来,请他写一部书。高尔基说:“你做的这一切真使我感动,你应该把这一切都写出来,不应沉默。不应该把你在艰苦工作中获得的成就秘而不宣。写一本书吧!”这位青年在十几年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在高尔基热情的帮助下,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创作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教育诗》。《教育诗》的扉页上写道:“谨以一片忠诚和热爱,献给我们的领导人、友人和导师马克西姆·高尔基。”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的苏联著名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1888-1939)。马卡连柯在回忆13年前的往事时说:“读高尔基的退稿信时,我非常明白,我没有写作本领,我需要学习。很可能,在我心灵的深处已经留下一道不愉快的印痕,但是,我认真地持久地学习着。”
接到退稿信后不气馁,认真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勤奋的学习,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马卡连柯留给我们的重要启迪。
一个人度过一生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可能听天由命终其一生,逆来顺受,麻木不仁;有的人可能沿着父辈安排好的一切循规蹈矩地生活着,按部就班,无忧无虑;有的人可能会因遇到波折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失去斗志;有的人可能尽管困难重重但仍然一往无前、披荆斩棘、苦尽甘来。我们应该成为后一种人。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不曾放弃年轻时梦想的人生才会更富有内涵,更值得回味,也才会弥香久远。“不经寒风彻骨痛,哪能香气扑鼻来?”腊梅不曾放弃冬的严寒,傲立雪中,才迸发出了独特的生命芬芳。
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暗淡无光的。追求让生命大放异彩,生命在追求中闪光!
再苦也要笑一笑:
为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我们就要积极地行动。其实,每个人都具备着充分发挥上天赋予我们的潜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条件。但是,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去实际地做事情——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
★好字是一天天练出来的
我们的世界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每个时代都有很多执着的人。当然,在不同的时代,执着也有着自己不同的含义,但它有一个永恒的意义就是坚持不懈。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练得一手好字,他为了练习写这一手好字,把一池的水都染黑了,他经历了多少“寒彻骨”又有谁知道?但是他最后成功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写到“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恰恰证明了执着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王羲之从七岁起就开始学习书法。他的老师卫铄,是个很有名气的女书法家,人们称她卫夫人。卫夫人很喜欢王羲之这个聪明的学生,不但尽心地教他练字,还常用前人练字的故事来鼓励他。
一次,王羲之问卫夫人:“我怎样才能快点把字练好?”
卫夫人看到王羲之急切的样子,就说:“孩子,不要急,我先给你讲个墨池的故事吧!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芝的人。他为了练好字,天天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蘸着池水研墨练字。字写完了,就在池塘里洗涮笔砚,日子一久,洗出的墨汁把整个池塘都染黑了。后来,他的字越练越好,写的草书笔势活泼流畅,富于变化,大家都管他叫草圣……”
王羲之一边听着张芝的故事,一边想:张芝为了练好字,洗笔砚的水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张芝那样刻苦,一定也能把字练好。
从那以后,王羲之练字更加努力了。他也像张芝一样,每天练完字,就到门前的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长,原来清澈的池塘,也变成了墨池。后来,王羲之每搬到一处,都要在门前洗笔砚,留下的墨池比张芝的还要多。北宋的文学家曾巩,十分钦佩王羲之的勤奋刻苦精神,他特地写了一篇《墨池记》的文章来赞颂这件事。
王羲之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他的“教子经”中,勤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都擅长书法,最有成就的还是第七个儿子王献之。
王献之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写字。八岁那年,有一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练字,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腕力如何,就悄悄地走到他身后,猛地去拔他手中的笔杆。没想到,王献之的手握得很紧,竟没拔出来。王羲之见儿子年纪不大,却有这样强的腕力,高兴地说:“这孩子的书法,将来会有出息的!”
王献之见父亲夸赞自己,练字更加用心了。过一两年,他觉着自己的字写得很不错了,就把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看,觉得功夫还不到家,就在他写的一个“大”字底下加了一点,改成一个“太”字。王献之见父亲没有夸赞自己,又把自己写的字拿去给母亲看,母亲看过之后,指着那个“太”字说:“依我看,你写的这些字里,还只有这个‘太’的一点的笔力像你父亲。”
听了母亲的话,王献之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感到自己的功夫还差得很远,就去向父亲请教。他对父亲说:“您能告诉我练字有什么窍门吗?”
王羲之把儿子叫到窗前,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口大缸说:“你先要把这些大缸里的水,磨墨练字,用完了,窍门自然就有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话,明白勤学苦练才是练字的“窍门”。从此他更加勤奋地练字,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人们常把他们父子并称为“二王”。
俗话说勤能补拙、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对每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成功的人,每一位有作为的人,他们无一不是与勤奋有着深沉的缘分,有着难解难分的牵连,他们付出过多少汗水,他们付出过多少心血,他们的勤奋,他们的忍耐,也许常人难于想象得到。只要能坚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能演出最好的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勤而不怠却是相同的,他们的成功也是相等的。
再苦也要笑一笑:
所谓勤能补拙,何为“勤”?勤是让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何为“拙”?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勤能补拙”,勤奋能把我们的不足处消灭,它们是相互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必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