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沟通不需要勇敢和信念呢?从来不想和人交往、不喜欢说话的人,自然沟通能力也是十分弱的。而心里想着沟通,有与别人交流的欲望,可是因为缺乏信心或者爱面子,也会导致沟通不畅。所以,要与别人真正达到沟通的融洽程度和创造有利于沟通的氛围,首先要迈出沟通的第一步,也就是主动与人沟通。
★带着自信来沟通
一个人的形象赢得别人的青睐和敬佩是社交成功的关键。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在荆棘丛中行走,要想别人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除了本身内在的潜质外,还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信,自信是点燃希望的火种。自信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使人在成功的坦途中大步流星地向前迈进!
自信,表现在哪里?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于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别人对你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表现出一种成功型人物的自信,你必须真实地感受到对自己很有把握,假装的自信是无法掩盖住你那颗动摇的内心的。
在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你要表现出良好的情绪智力,要充满信心。你必须确信自己有权占据一个空间,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感到很自在。你越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越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才能,别人才会深信你是一个坦荡的、有能力的、靠得住的人。
我们强调与人相处要不卑不亢。不卑不亢,从根本上讲就是平等待人,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要畏缩;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要骄纵。地位有高低,学问有深浅,但所有的人,人格都是平等的。一个人只要不是情操低下,行为卑劣兼酒囊饭袋,那就无论其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各种条件好坏,都应有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自感低人一等,这种平等观念是人际交往中所应具备的态度和风度。
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 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 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 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 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 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 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 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 ,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 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 参与,而是缺乏信心。
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 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 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 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 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 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 如肖伯纳、田中角荣等。因此,当众发言是信心的“维他命”。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 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 你不断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虽说并非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但只要树立必胜的 信念,经过矢志不渝的努力,成功就会向我们露出笑脸。
有效沟通
相信自己美的人会越来越美。因为相信自己美,就会大大方方地从事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身的特长;相信自己美,就会心情愉快、活得潇洒。笑脸比哭脸美,自信的人比自卑的人有魅力。
★主动接近,和陌生人做朋友
结交陌生人,最难掌握的就是一开始的十几秒钟,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效果。如提前做好思想、形象上的准备,再辅以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微笑,自信地向对方走去。做到这些,相信对方早已感受到你的诚意,解除了对你的戒备心理。
面对陌生人,一般人的反应都是好奇和提防,尤其是提防。但是最近,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和陌生人说话有三大好处: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能体现个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一些社交场合,我们常常看到两个人亲切交谈的情景,双方脸上洋溢着笑容,俨然一对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但是一上去打听,才知道他们刚刚认识不过几分钟。为什么有的人在群体圈子里看上去跟自来熟一样,而有的人即使身处熟悉的人群和场合,也是坐立不安,形同陌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动性。一个交际力强、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的人往往都是主动地与人结识、攀谈和交往的,而不善交际的人总是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来和自己沟通。
在宽敞的大厅里,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仔细品味着杯中的美酒,有的在小声地跟同伴说话。这时,一位穿着得体的先生走了进来,他微微笑着,向每一个人点头致意。当他看到大厅的一角有个高个子的人正与同伴愉快地交谈时,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那几个人,然后轻轻地走到那几个人的身边,当听到他们交谈的内容时,这位先生眼睛亮了一下,脸上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冲着几位礼貌地点头致意。而那个高个子的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位先生,马上站直了身体,眼睛注视着这位先生。这位先生向高个子的人伸出了手,同时嘴里说着“您好……”随着两只大手握在一起,一段愉快的交谈开始了。
许多人在同老朋友交谈时感到自然协调,而面对陌生人时却显得很拘谨,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老朋友都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没有距离。而对陌生人却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一个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时,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和恐惧的心理。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由陌生到熟悉,也就是一步之遥的距离。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为自己的社交圈子狭小而苦恼,那是因为你没有向他人主动伸出友谊的手,是因为你把很多的“准朋友”全都当成了陌生人。其实,身边有很多的人,朋友的朋友,亲戚的朋友,同事的朋友,都可以经认识而成为关系亲密的好朋友。之所以觉得朋友少,或者找不到朋友,是因为你主观上把这些人划入了陌生人的行列。因此,如果你想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你才能有这样的表情,才能有这样的行动。
那么,面对一个很想认识的陌生人,你需要怎么做呢?那就是:开放的肢体语言,你要微笑,打招呼,握手,眼神接触,点头示意。总之,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想与他交谈的人;并且是一个很友好善良的人。
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良好的谈话是打破陌生感的不二法宝。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打开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
1. 察颜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比如乘坐火车时,你可以巧妙地接近对方:“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对方回答:“××学校。”“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校友呢。”……于是,彼此的陌生感就轻而易举地消除了。当然,察颜观色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 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可以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可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打开交际沉寂的局面。比如乘车时,你可以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打破了陌生感。
3. 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比如上面的案例,在生日聚会上,当小凌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娜娜时,娜娜应留心观察,积极寻找这些朋友和自己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接下来就不会觉得生疏了。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 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5. 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后,陌生人谈了起来,慢慢地二人都发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不满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
在陌生人敞开心胸和我们说话后,如果你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那么你应该接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够让他认同我?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恰到好处地适应陌生人的情感需求。你只有打通了陌生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让他彻底放下戒心,才会从心底里认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