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这不仅仅是掌握相当的知识,还需要再坚持一下的毅力和勇气。在强者面前,坚持己见,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要随随便便地就否定了自己,只要是自己确信的,就不怕是在谁的脚下,都要有勇气和底气大声说出来!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手拿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儿?”
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神,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让每位学生嗅一嗅苹果,这一次,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看到是苹果,它就肯定有香味吗?只要是权威说的,它就肯定没错吗?我们难免不犯这种错误。本来是一只假苹果,却都闻到了它的香味,难道是一种心理暗示?芽不,是我们迷信于权威,也是一种从众心理作怪。但归根结底,是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却成了环境的奴隶。“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所讲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有的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相同。小孩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没有过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
但是,就算是基本原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会提出改革——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要想不随波逐流也并不容易,至少不是件愉快的事。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性。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统治者的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但是,我们并没有体认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其实最脆弱,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
“要是我早点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偶尔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看书和与人交往。可是,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两者而囫囵吞枣。因为,这两者终究只是上天赋予人的判断力之补助。而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当一个人一旦立志自我思考,并开始尝试时,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与过去用别人教的想法去看事情,以及把抽象的幻觉误当作真实的事物比起来,此时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显得井然有序。
有效沟通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并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坚持信念到底,的确需要对权威说“不”的极大勇气,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别人强加的意志不要违心接受
你不妨问自己: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是否在饭馆吃饭时,饭菜的口味并不令你满意,而你不敢提出意见,或者退回去,因为这样你怕服务员会不高兴?是否处心积虑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未能如愿时就情绪低落? 是的,你为了让大家高兴,不惜“牺牲”自己;你为了不让朋友难过,不好意思说“不”;你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而勉为其难地赴汤蹈火,不顾后果。你以为你的这种做法能赢得朋友们的好感和称赞吗?错!你的过意不去只是你心理作用的结果,朋友们不会那么认为。
小王最近很苦恼:每当听到同事吆喝下班后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希望回家好好休息,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但是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会被同事取笑而成为笑柄。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模式,在喧闹、放荡、嬉笑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之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 “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头被人牵来牵去的猪。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定势,比如经常会按照别人的反映来做决断,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每个人都在感受自我的价值,因为这是生命的重心。但是,却一直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以为自我的价值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有其价值。所以,不时地对自己的人格修修补补,时刻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刻观察别人会怎么做,生怕因为与别人不同而让自己显得奇怪或另类。然后,就以此标准来更正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和判断标准使人们没有了评判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交际原则。不要在乎别人认为我们该做什么,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自己应该做什么。因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才是受大家欢迎的人。
在你的朋友群里,可能有这样几类: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或知己,肝胆相照的老朋友,同甘苦共患难的学友,点头之交的一般朋友,等等。在这些朋友中,有的人性格外向,平时常常三五成群地出去游玩或娱乐,有的人喜欢宁静,平时很少外出活动,经常泡图书馆、书店,还有的人就是属于乐天的享受派了,吃喝玩乐、游戏打牌、逛街上网,成了主要活动。
而你是一个广交天下朋友的人,平时很看重朋友间的情谊,在朋友们的眼里你是个“够意思”的“哥们”或“姐们”。然而,你还是有种说不出的苦衷。因为,你的“够意思”成全了朋友们,却勉强了自己,而这只是因为对待朋友有太多的“过意不去”。
本来你与一个朋友约好了去图书馆借书,恰巧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叫你陪着去逛街,于是,你明知左右为难,却没有及时告知对方自己已有所安排,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勉强地被人拉向了商场。而那位等待你一同借书的朋友遭遇了冷落的待遇,还说你不讲信用,那时你的心里一定想澄清事实,可已经来不及了。本来你想早点回家处理未完成的事情,偏巧三五个朋友非拉上你跟他们去打牌,于是,你又一次因“过意不去”而硬着头皮扎堆,硬挨到半夜12点才回家。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过意不去”让你在朋友中间奔走周旋,忙得晕头转向,累得疲惫不堪。可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何必对朋友有太多的“过意不去”?真正的友谊并不是靠一个个的“过意不去”来维系的。实际上,你能坦诚地向对方告知,自己已经有事在身或有人相约,对方也不会怪罪于你;而对于打牌的哥们也并非缺你一个人手就损失什么,你拒绝打牌,他们也不会勉强你,况且很快又会找到“替补”。因此你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满足朋友们的要求而觉得“过意不去”。反之,勉为其难的做法才会让你在朋友们面前有失信誉,而自己还得承受其中的苦滋味。
所以,不要因对朋友有太多的“过意不去”而勉强自己,这只会让自己吃苦头。
有效沟通
“过意不去”只因太看重面子,怕伤害了对方的好意。其实,违心地接受并勉强自己,有时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人所需,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与人交往,应量力而行,不要勉为其难。
★巧妙的拒绝法
在你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会遇到下列的情形:一个素行不良的熟人来缠住你,非要向你借钱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给他便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你的顶头上司在增减人员上向你提出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又不符合公司现实情况。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要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伤和气,引人反感,被人误会,甚至积怨,于是,拒绝的话使你感到为难,一个“不”字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很多人在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不能完成的工作时,会粗鲁地说“不”。这是失败者的表现,这种态度不仅会疏远与对方的关系,而且还可能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敌视的状态。
如何拒绝别人,怎样说出“不”,是有技巧的。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反对或拒绝,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比如上例中,年轻主任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先抚平了经理的不快,使他不失体面。后来他用更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经理的意见,经理也就不会感到下不了台。
能够带着和善的脸色说“不”,是一种困难的拒绝行为,因为如果我们说一个“不”字,很可能会遭到责备或反对。于是“不”变成长久的沉默、精神上的不悦或退缩。你应该学习带着和善的脸色说“不”,用像说“好”时一样的轻松打消“不”所带来的生气和痛苦。
如果你已经是有独立个性的成人,不再需要不断地接受父母的安抚,今天你说“不”,反而会获得尊重。
面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冲突时,用和善、简短而坚定的态度说“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善地表现你的自信和坚定,也能使别人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
当你说“不”时,你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你的态度可能是说出和你心中想的相反意思。当你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身体动作所表达出来的讯息和你说出来的一样重要。如果你的态度显得笨拙而没有信心,那么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呢?
当你对所作决定提供理由时,一个冗长的解释会让人误认为虚伪,他们认为你是由于动机不良才会想说服别人来同意你的决定。你是值得敬重的,所以没有必要作任何解释,更没必要列出一长串的理由和依据。
在你未准备妥当之前,不要立即答复“不”或“好”。 即使你是个绝佳的决策者,有时候你也会需要几天时间来决定重要的事。你可以用一种肯定的表达方式:“我需要考虑一番,但很快就会给你答复。”
用真诚而肯定的方式说“不”。假设一个朋友向你借钱而你不能借时,首先用些真诚肯定,然后简短地说出你的意思,再用一些真诚肯定来结束话题。
比说“不”还要困难的事,是用和善的态度指出别人的缺点。面对不愉快状况时,依然能指出别人的错误。
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诚恳的态度,得体的用语可以把这种不快减少到最低度,并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
1.诱导拒绝法
甲向乙打听机密,乙神秘地问:“你能保密吗?”甲说:“能。”乙接着说:“你能,我也能。”
2.推托拒绝法
“前几天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我怎能带你去呢?”
“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人事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
“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把你的要求向领导反映一下,好吗?”
3. 委婉拒绝法
“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不成熟。”
“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我的上司恐怕接受不了。”
“主意不错,可惜我那天正好出差在外。”
4.隐晦拒绝法
“小伙子,我真难以想象公司少了你怎么样,不过我从下星期一开始想试试看。”
“贵公司地理环境不太好,我看××公司可能更适合举办这次活动。”
5.虚实拒绝法
问:“中国能拿几块金牌?”答:“到时候就知道了。”
问:“××认为贵公司不可能按时交货。”答:“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有效沟通
不论你现在说“不”的语气或态度如何,你可以学习更有效率、更温暖的方式。即使你在困扰之中,仍能坚定地说“不”,决不会失去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