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火烧武陵门”事件之后,“温州鞋”的名誉扫地。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决心创自己的品牌,取名“康奈”,即“健康发展,其奈我何”的意思。与此同时,他狠抓产品质量,注重研发提升产品档次逐渐在同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1993年,全国一批知名鞋业企业在上海开会评十大鞋王,康奈集团一副总带着新研制的欧版鞋赴会,不料却遭到与会59个鞋厂老总的整体排斥,大会组织者告诉康奈副总,只能在会议室门外听,一点也不顾及副总的面子。好在该副总能忍耐他人的白眼,就站在会议室门外开会,以此来争取参加评选的资格。到参评的时候,“康奈”的产品质量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因而评上了“十大鞋王”。试想,如果那位副总忍受不了这样的“胯下之辱”而一走了之,“康奈”纵然有实力,也没机会评上了“十大鞋王”。可见,忍耐在有些时候,是制胜的关键。
忍耐有时是对自己心性的忍耐,即耐得住寂寞。是“十年面壁”,是“十年磨一剑”,是“十年寒窗”,欲成大事者,耐得寂寞是其基本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耐得寂寞并不只是消极的淡泊名利,而是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进取,奋发图强。
黄宏生当年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海南的黎母山区当了知青。黎母山区是黎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丛林密布,气候潮湿,环境极其恶劣,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日复一日的劳作,并没有让黄宏生失去斗志。为了保持学习精神,他坚持写日记,也尽可能地找书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成了那个时代,最好的精神食粮。
由于没有放弃学习,恢复高考后,黄宏生顺利的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期间,他广泛的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的事业打基础。
毕业后,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3年后,28岁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待遇。人生和事业都进入春风得意的阶段,但大学毕业时的理想却使他难以平静。他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去香港打天下。
1987年春,在同事惊讶与叹息声中,黄宏生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只身“下海”。
第二年,一个叫“创维”的小公司在香港诞生,但由于不熟悉香港的环境,且环节又太多,进了货卖不出去,造成亏损。眼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黄宏生大病一场,入院躺了一个月。
第一次打击刚过,第二个打击又接踵而至。刚积累点资金后就办了家遥控器厂,恰逢香港流行丽音广播,黄宏生认为机会来了,就与菲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丽音解码器,做成机顶盒接收丽音信号。当时黄宏生野心很大,一下子做了2万台,只等石破天惊。没想到最后震惊的是他自己,电视台感到丽音广播成本太高,说停就停了,黄宏生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第三次打击是发展彩电,黄宏生学的是无线电工程,看到当时东欧彩电供不应求,前景一片大好。经过慎重考虑,从银行贷款500万港元,聘请了国内知名厂家的工程人员40多位开发彩电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产品总算出来了,但由于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而且不符合国际规格,参加国际展览无人问津,结果又亏损了近500万港元。至此,黄宏生已经债台高筑,陷入绝境。
当黄宏生山穷水尽的时候,他的老领导到香港去看他,那时的他已经瘦成皮包骨头了。老领导表示,还是欢迎他回到内地,还劝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但是,黄宏生并没有当逃兵,他在忍耐、在坚持、在等待。黄宏生想,大家对他有这么高的期望,还是应该卧薪尝胆,再忍耐一段时间。
在忍耐与等待中,黄宏生终于抓住了机会。1991年,香港爆发了一场收购大战,香港迅科集团由于高层内讧,决定将公司拍卖,从而引来各路富商大竞标,而迅科集团一批彩电专家则受到排斥。
表面看起来,黄宏生根本不具备实力参与收购战,但他却成了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他把目光瞄准迅科彩电开发部的技术骨干,出让公司15%的股份将他们纳入旗下,使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9个月后,创维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彩电,在德国的电子展上获得了一笔2万台的大订单,创维靠技术征服了欧洲市场,从绝境中走了出来。
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黄宏生工作上非常认真辛苦,生活中也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出差办事,经常吃大排档。这是不是他自己悟出的一种痛苦精神呢?他对人解释:“说大一些,人要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寻找和实现自我。讲得通俗一点儿,你必须有吃苦和痛苦的准备。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不断的打击下保持平常心。”
没有忍辱负重的精神,黄宏生不会从下乡知青到大学高材生,更不会从副厅级干部到只身香港创业,最终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传奇人物。他所有的一切成功,都源于他具备从忍耐中崛起的实力。
5.“忍”在一时,赢得一世
人生在世,当“老子”固然好,可以指手画脚,可以高高在上,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当“老子”的,很多时候人难免会失意,这就要有点“心眼”,先当“孙子”,以求日后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什么是真正的强者?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但大多人还是认为,世上并无永恒的强者,强弱是相对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的强大或许正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弱点。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能在第一把交椅上永远坐下去。
强者不会永远强大,弱者也不会一辈子永远弱小,强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你还不是强者时应该示弱,该当“孙子”时就当当“孙子”,千万不要强出头当“老子”,否则你就永远当不了真正的“老子”。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一位很会当“孙子”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他最后成为汉朝的创立者。相反,项羽英雄盖世,处处逞强,却最后成为了垓下之鬼。这两种不同处世方法所带来的不同命运,很值得后人深思。
楚汉相争之前,项羽与刘邦说好了,先入关者为王,但项羽遇上秦军主力,战争异常激烈;而刘邦却一路顺畅,只遇上秦兵的些许抵抗,所以先入了关。
可是,项羽哪里肯受这种窝囊气,明明是自己破釜沉舟歼灭了秦军主力,到头来却被一个无赖做了王者,岂不叫天下人耻笑,加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又火上浇油,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中,却变成了另一个人。既不收取财物,又不亲近女色,由此可见,他的野心不小啊!”为了巩固项羽灭刘邦的决心,范增又添油加醋挑起项羽的怒火:“我仔细观望了云气,只见刘邦头顶上五彩缤纷,显现出盘龙卧虎的形势,这可是天子的征兆。”这一说,把项羽气得火冒三丈,终于下定决心要将刘邦除掉。
当时,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力斗的话,刘邦肯定不是项羽的对手。
这时,刘邦的谋士张良献计说:“项羽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要向项羽道歉,并装作很服从他的样子,这样才能平息他的怒火,平息了他的怒火,他就不会杀你。”
刘邦想了一想,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如此。于是就挑个日子,带了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去拜见项羽。刘邦一见项羽,满脸堆着谄媚的笑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入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看着刘邦低声下气的“孙子”样儿,满肚子气也消了不少,逐渐打消了杀他的念头。刘邦见项羽心软了,才大松一口气,随后便巧妙地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刘邦的这一示弱当“孙子”,他的日后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06年,在诸强一起推翻秦朝以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属地为巴蜀。
刘邦并没有因为被项羽分封在这路途遥远的穷山恶水而意志消沉,在其谋士的辅佐之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汉中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等到有了与项羽相抗衡的军事实力后,突然杀出汉中,将项羽打得大败,逼得一代楚霸王在乌江边拔剑自刎,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索。
楚汉之争这段恢宏的历史虽然成了过眼烟云,但它留给后人的意义和教训却发人深省。刘邦遇强则避,适时示弱装“孙子”,最终开创了四百年的汉朝基业。而楚霸王项羽虽然英勇盖世,却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不肯过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为后人所惋惜和感叹。
从楚汉相争看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那些所谓的“弱者”是在不该当“老子”时绝对不逞英雄气概,但一旦得势就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一举获得成功。
6.忍字当头,装疯卖傻寻常事
很多时候,环境险恶到容不下你的性命,这就需要你装疯卖傻,装狂发颠。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想日后成大事,就要留得性命在。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近于绝境的情况下,唯有“忍”字才是其独一无二的出路,孙膑对庞涓的复仇,就是装疯卖傻忍辱负重换来的胜利。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也是一位大军事家,他著的《孙膑兵法》,至今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军事经典。在他被庞涓迫害后,不得不装疯避祸,其艰难程度,令后人毛骨悚然。
孙膑与庞涓同是鬼谷子的学生,但庞涓功利心重,学习几年就下山到魏国做了大将军,并且大施拳脚,训练好兵马之后向卫、宋、鲁等国进攻,打得三国齐来拜服。东方的大国齐国派兵来攻,也被庞涓打了回去。从此,庞涓深得魏王的信任。
孙膑,是个少见的人才,尤其是从老师鬼谷子那里得了先祖孙子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谋非凡。一次,墨子的门生禽滑厘来拜访鬼谷子,见到了孙膑,为他的才德所感动,就想让他下山,帮助各国国君守卫城池,以减少战争。孙膑说:“我的同学庞涓已经下山去了,他当初说,一旦有了出路,就来告诉我的。”禽滑厘说:“听说庞涓已在魏国做了大官,不知为什么没写信给你,等我到了魏国,替你打听一下。”
等禽滑厘到了魏国,他就对魏王说了孙膑和庞涓的事,魏王一听,立即找来庞涓,问他何以不邀孙膑同来。庞涓说:“孙膑是齐国人,我们如今正与齐国为敌,他若来了,也要先为齐国打算,所以没有写信让他来。”魏王说:“如此说来,外国人就都不能用了吗?”庞涓无奈,只好写信让孙膑前来。
孙膑来到魏国,一谈之下,魏王就知道孙膑才能极大,想拜他做副军师,协助军师庞涓行事。庞涓听了忙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大功,我再让位于他。”在当时,客卿没有实权,却比臣下的地位高,孙膑还以为庞涓一片好心,对他十分感激。
其实孙膑一来,魏王召见庞涓的次数少了,他很不是滋味。没多久,孙膑收到一个齐国人捎来的家书,大意是哥哥让他回去,齐国也想重振国威,希望孙家的人能在齐国团聚。孙膑对来人说:“我已在魏国做了客卿,不能随便就走。”并写了一封回信,让他带回去交给哥哥。
不料,孙膑的回信竟被魏国人搜出来交给了魏王,魏王便找来庞涓说:“孙膑想念齐国,怎么办呢?”庞涓见机会来了,就对魏王说:“孙膑是个大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了齐国,对魏国十分不利。我先去劝劝他,如果他愿意留在魏国,那就罢了。如果不愿意,他是我举荐来的,那就交给我处理罢。”魏王答应了。
庞涓不仅没有劝孙膑留在魏国,反而劝他向魏王请假回齐国去。第二天,孙膑就向魏王请两个月的假,魏王一听他要回去,就说他私通齐国,立刻把他押到庞涓那里审问,庞涓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再跑去向魏王求情。过了许久,才又神色慌张地跑回来说:“大王发怒,一定要杀了你,经我再三恳求,大王总算给了点面子,保住了你的性命,但必须处以黥刑(在脸上刻字,使之留下永久标记)和膑刑(剔掉膝盖骨使之不能走路逃跑)。孙膑听了,虽然非常愤怒,但觉得庞涓为自己出力,还是十分感激他。
孙膑脸上被刺了字又被剔去了膝盖骨,从此只能爬着走路,成了终身残废。庞涓对孙膑的生活倒是照顾很周到,这使孙膑觉得靠庞涓生活,就得报答他。
有一天,孙膑主动提出要替庞涓做点什么,庞涓说:“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咱们共同琢磨,也好流传后世。”孙膑想了想,只好答应了。当时,孙膑只能躺在那里,用刀往竹简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他虽背得滚瓜烂熟,但若想写下来,却不容易,再加上孙膑对受刑极为愤慨,所以每天只能刻十几个字。
这样一来,庞涓就沉不住气了,他让手下一个叫诚儿的小厮催孙膑快写。诚儿见孙膑可怜,便不解地问服侍孙膑的人说:“庞军师为什么死命地催孙先生快写兵法呢?”那人说:“这还不明白,庞军师留下孙先生的一条命,就是为了让他写兵法,等写完兵法,孙先生也就没命了。”
孙膑听到了这话,大吃一惊,前后一想,恍然大悟,霎时间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等别人把他弄醒时,他已经疯了。只见孙膑捶胸披发,两眼呆滞,一忽儿把东西推倒,一忽儿又把写好的兵法扔到火里,还把地下的脏东西往嘴里塞。从人连忙奔告庞涓说:孙先生疯了!
庞涓急忙来看,只见孙膑一会伏地大笑,一会又仰面大哭,庞涓叫他,他就冲庞涓一个劲地叩头。庞涓虽见他神志不清,但仍怀疑他是装疯,就把他关在猪圈里。孙膑依然哭笑无常,累了就爬在猪圈中呼呼大睡,醒来时还随手抓起一把猪粪,塞进嘴里。
庞涓心想,孙膑受刑之后气恼不过,可能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
孙膑白天躺在街上,晚上就又爬回猪圈,有时街上的人给他点吃的,他就哈哈大笑,既而又嘟嘟囔囔,也听不清他说些什么。这样久了,魏国的都城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没有人再怀疑他了。庞涓每天都听人汇报,觉得孙膑再也无法同自己竞争了,就没再动杀他的念头。孙膑就这样活了下来。
一天,齐国淳于髡来魏国做使者,打探到孙膑的下落,把他藏在自己的车里带回了齐国。都过了两天,躺在街上的孙疯子忽然不见了,庞涓让人查找,井里河里找遍了,也未见踪影,庞涓又怕魏王追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威王一见之下,如获至宝,当即想拜他为军师,孙膑说:“庞涓如知道我在齐国,定会嫉妒,不如等有用得着我的时候再出面吧。”齐王同意了。后来,孙膑陆续打听到了自己的几位堂哥都已无音讯,才知道原来送信的人也是庞涓派人扮的。前前后后,这一场冤屈全是由庞涓一人策划的。
后来,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打得庞涓连连败北。最后,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设伏兵,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魏国从此衰败,并向齐国进贡朝贺。在杀死庞涓后,孙膑便辞官归隐,专门研究起兵法来。
孙膑的装疯避祸,使他最终有报仇机会,得以除掉庞涓,也为中国后来的历史增添了一部名扬四海的《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