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5200000038

第38章 高教探讨: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所引发的思考(3)

许智宏在另一个场合说:“我本人在内地数所高校任教多年,而我的孩子恰好在前几年被香港的一所大学录取。在她上大学的几年里,我有机会常和她谈起那里的教学。我的结论是,我们现在与香港大学教育的差距,或者说不同,不是用几件具体的事情能比较得明白的。总的来说,内地的高校并不缺少技术层面上的优秀的教学人员,我们缺的是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学人员发挥出最大效益的制度环境。我曾下过乡,记得当时农民教我们如何烧他们的土灶。关键的一点不是看你有多少上好的木柴,而是看你会不会在灶膛里把柴安放得合理,使点燃的柴能得到最好的通风条件。在通风好的情况下,即便木材质量差一些,火照样能烧得很旺;通风不好,即使有好的木材也只能看着它们闷成炭而产生不了多少明火。大学教育一个样。我们或许可以说有不错的教学人员,但他们却没有合力产生‘明火’的外部条件。香港的教学人员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可能并不比内地的强,但他们的‘火’照样可以烧得很旺。”

再就是“特权论”。

2006年7月24日,“港校冲击论”因为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刘明利的一席话达到了巅峰。刘明利在广州面对媒体直言不讳地指出,香港高校所享有的招生“特权”,对内地高校极不公平。

如何来理解刘明利所谓的“特权”?据解释,在内地,考生在没有得知分数的前提下填写志愿,接着相关部门按照一定比例投档,从中录取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就只能上比第一志愿差许多的学校。而港校采取考生自行选报、高校自主录取的办法。这种方法确保了学生即算被港校录取,也丝毫不会影响其他学校录取该考生。在这一办法下,考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让一些考生产生甜蜜烦恼的原因。

此前,北大招生办主任刘明利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在招生制度上是不平等的。”“内地高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制度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有很大风险。在统一填报系统下,报考北大的考生一旦考不上,很可能只能去一些比北大差一大截的学校。而大多数港校却独立于统招系统之外,报考港校不会影响内地学校的录取,而且还可同时兼报多所学校,考生没有风险。”报考北大比报考香港高校风险大,于是许多考生选择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刘明利还说,港校里普遍存在“留位费”做法,防止考生不来报到而浪费学位,而这一做法在内地高校是不允许的。

刘明利还给香港招生热潮泼凉水,指出高奖学金背后是高学费,50万奖学金可能只够付大学期间的学费。他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享受的自由录取、自设奖学金等做法是特权,是对体制内的内地高校的不正当竞争,对内地高校及部分考生很不合理。

刘明利在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又说,香港高校确有其独特优势与长处,但内地高校在基础学科等方面更具优势,不能以偏概全。而个别已被内地高校录取的考生在转入港校的同时,其也浪费了一个学位;这一学位对未被录取、且分数接近的考生来说可谓弥足珍贵,这对他们不公平。

刘明利说:“所谓‘状元’,肯定是优秀学生,但不一定就代表是最好的学生。因为很多时候只是偶然因素导致比别人多考了几分,并不是绝对的,因此大家不能将眼光只盯着几个状元。”他认为,目前许多优秀学生乃至状元被香港高校揽走,是由于两地招生制度不同所致。“目前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在招生制度上存在不太合理的地方,导致内地高校与港校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状态。”这种不公平的招生制度导致了香港高校可以吸引并录取到一批优秀考生,而社会对此又特别关注,因此造成了现在港校大规模抢走内地优秀生源的假象。

刘明利这番话正是反映了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当中,其独特的制度或者说做法确实产生了许多问题。他主要是指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内地采用自主招生的6所香港高校,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因为是参与高考统招,与内地的高校一视同仁,产生的问题就小得多。我想,国家教育部也一定看到了这些问题,下一步参与内地高考统招的香港高校将会越来越多。

据媒体透露,部分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指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了太多便利,因为不少港校在内地名校录取后招生,“精中选精”,减少内地考生报考港校的风险,而且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已被内地名牌大学录取的考生转战香港,影响最大的是内地学生。北大不在乎每年十几个新生不来报到,但是这十几个招生计划就白白浪费了。要知道我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十分匮乏的,950万考生只能录取530万,只有6000多人能上北大、清华,有多少考生梦想到北大、清华,但是被浪费的计划是无法再补充其他生源进来。这样对内地教育资源造成浪费,最吃亏的还是考生们。所以既要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招生合作,又要积极寻求新的招生办法,把我国教育资源利用到最大限度。他呼吁把香港大学招生工作纳入统一高考招生体制中来,这样既保证了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生源的稳定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内地大学招生的录取率,使更多的考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此外,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在2006年7月举办的京港大学校长论坛上表示,今后可能会对香港高校在北京地区的招生进行调控。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这样解释城大为什么参加内地高考统招:“我们之所以选择参加高考联招,而没有选择自主招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高考联招目前是最公平的方法,托人情等一些干扰力量不能发挥作用。”“如果大家都能参加教育部这个统招的话,就避免了这种互相恶性竞争或者是‘抢尖子’的现象。大家都在一个水平上,学生可以填他的自愿,到时候这个成绩出来之后按照这个自愿分发,那么这也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当2006年7月2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杨向张信刚提到,有内地高校教师提出,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应全部纳入统招计划。因为一些港校在内地学校录取后招生,造成一些内地高校录取的考生不报到,“北大去年因此浪费了10余个名额”。张信刚回答说:在西方,一个学生收到几份录取通知,从中选择一个学校,是很正常的现象。他自己的女儿当年就收到了哈佛和斯坦福两所高校的录取通知,最后她放弃了斯坦福。而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对此的说法是:这是国际通例。考生之间要竞争,大学之间也要竞争。所以,看起来,北京大学因香港高校招生浪费了10余个招生名额,是一个不同招生规则造成的技术问题,但其后面,是两种教育体制的不同。

另外,你既然说人家那样做影响了自己的利益,那你为什么不学学人家呢?我也不是说香港的这些做法都对,但总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置内地学生于风险之中,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一些选择和考虑?虽然风险、竞争应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我们常说“以人为本”,该怎么做才更合理呢?你说人家不合理、不公平,你自己就合理、公平吗?还有,你说人家奖学金高(人家学费高那是不得不这样做的,再说我们内地高校近些年的收费不也是越来越高了吗?甚至乱收费的现象也不时被媒体披露。人家是高收费,却并没听说是乱收费),那你为什么不通过提高奖学金来留住考生呢?你更为什么不通过改革自己的教育体制、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改善自己的社会声誉来留住考生呢?你甚至也可以参考人家的“留位费”做法,只是不要把费用设得太高即可。

舍此以外,大多数内地人士,包括教育主管官员、大学领导、专家教授都承认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是一件好事,基本上是应该肯定的。

对于香港高校内地“掐尖”的说法,不少内地高校校长并不认同。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直指,这纯粹是媒体的炒作。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表示,香港高校的招生人数毕竟有限,全中国有这么多优秀学生,内地高校的生源并不会有多大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陈章良校长也不赞同媒体称香港高校到内地来“抢”学生。“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并不是人才的流失。我知道一些省市的状元报考了香港的大学令媒体很不安,但是状元只是代表高中阶段的成就,在大学中的发展还是要看个人的。”陈校长认为,作为教育者,垄断并不是好事情,人才是在不断的竞争中产生的。

陈章良还指出:“我支持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并支持他们扩大招生规模。港校来京招生不会对内地名校造成威胁,甚至根本就谈不上威胁。”并且,“前些年,我们很多优秀的学生出国留学,就曾有人惊呼人才流失。而现在,国家的很多重要岗位,却都是那些有留学背景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2006年7月9日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秦晖采访时说,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抢生源是自由竞争,香港的大学越来越对内地学生开放,而且渠道更为通畅,学生和学校都有选择的权利,即使造成将北大、清华归为二流的后果,那也不能说不是好事。

“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对于考生们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们对此是非常赞赏的。”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说,“香港高校比内地招生更加自由,更加自主。这种观点和观念,对国内高校的招生改革也有帮助。”

香港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认为,人才流动的冲击对内地未必是坏事,“如果香港高校对内地的冲击能让内地高校意识到两地教育的差异,内地自会考虑怎么办。”

香港高校和内地高校应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据新华网2006年7月26日消息,“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新途径,促进了两地的高教发展和交流。”2006年7月25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充分肯定了自1998年开始的港澳高校内地招生政策。对于今年高招录取以来出现的香港和内地高校争抢内地优秀生源的说法,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正在做进一步研究,以提出更有利于两地招生的政策措施。

在总结1998年以来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政策时,王旭明表示,港校的招生为内地学生升学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同时对促进内地高等教育发展和港澳地区的大学建设都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交流,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交流对两方面的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王旭明说。“一个好的学校绝不是单纯靠生源。”王旭明认为,并不能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对内地名校有过多的影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2006年7月15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港校升温以及海外高校招生热,无疑将产生“鲶鱼效应”:更多优质高校参与招生竞争,受益的是学生。

所谓“鲶鱼效应”,是指在运送沙丁鱼的过程中,在鱼槽中放一些鲶鱼,让沙丁鱼紧张起来,增加群体活力,防止死亡。

据分析,“港校热”带来的第一重“鲶鱼效应”是,增强名校的竞争意识,反思内地高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第二重“鲶鱼效应”是,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考生在“一考定终身”中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为长期受人诟病的内地高考制度注入活力;此外,海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经验,也很值得内地高校借鉴。

据《新快报》讯(2006年7月6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造成的压力是有的。香港高校这几年的确进步很快,和内地高校形成竞争,但“互相促进是一件好事,毕竟中国的生源那么多,还不能说‘有威胁’这么严重”。

针对不少考生向往香港高校国际化教育环境和开放的教育理念的情况,刘树道认为,香港高校的确在国际化方面走得比较前,华南理工大学目前也在努力向国际化迈进。刘树道认为,香港高校在学术自由、学术研究氛围、勤奋专心做学问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两地高校走过的路不一样,内地高校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刘树道认为,两地高校的情况比较不一样,要完全照搬香港高校的招生方法是不可能的。“香港的高校规模比较小,香港的地方也小,而我们面对的是那么多的省份、那么多的考生,像他们那样招生是不可能的”。

香港大学上海办事处崔吉佳老师、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教授认为,“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教育发达国家,考生选择名校的机会很多,而不像内地生以前只能在第一志愿内填报有限的名校。名校不应该害怕竞争,竞争只会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香港高校会对内地的教育制度造成两方面的刺激,首先是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发现年轻人的素质、潜力;其次是如何保证这些方式不被滥用。前者是对国内的教育系统而言,后者是从制度层面而言,即内地高校如果自主招生,如何保证不会产生腐败。

据《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23日报道(记者李江涛、闵捷、靳云辉),在最近举行的京港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上,北京和香港的近30所著名大学的校长相聚一堂,“两地高校各有优势,应加强交流与合作”成为共识。

针对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高考中的招状元考生、对清华和北大等高校生源造成影响的现象,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陈坤耀说,两地学校应相互交流认识和理念,希望香港、内地高校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合作。

“北京的高校师资、生源都很好,专业多,专业性强,这些都是北京高校的优势。”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王于渐说,过去港大更多地关注学校在香港和国际上的发展。回归后,我们的眼光更多地转向内地。近几年,港大已同一些内地高校在开办课程、科研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如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合办了金融硕士班。北大和人大都是较早同香港高校进行合作交流的内地大学。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说,京港两地的文化氛围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学科应选择不同的学校。

人民大学副校长马俊杰说,内地大学和香港高校各有优势,比如香港高校采取英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底蕴。人大和香港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多方面的,如互派学生和教师等。

同类推荐
  • 小故事大学问

    小故事大学问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 要发财,先做发财梦; 钱只是钱,一件平常的物; 梦想再好,不行动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机会敲门的声音很轻,你要用心才能听到;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一夜致富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拥有很多财富时就会从此不满足; 投资得当才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不当有才华的穷人; 正确的思考是致富的捷径;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保证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节俭是有计划地奔向财富; 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
  • 奋斗改变人生

    奋斗改变人生

    本书根据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改编,选取80后的知名人士,如商界的李想、茅侃侃、郑亚旗、林福广,投资界的戴周颖、苏禹烈,艺界的张伯宏、何云伟、曹云金、任月丽,金牌网络写手南派三叔以及男子击剑奥运冠军仲满,采用与嘉宾问答的形式,间插点评,再现80后的奋斗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成功者的经验、智慧和人生哲学,诠释了“励志照亮人生 奋斗改变命运”的格言。这些80后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各异的身世经历,但他们身上闪烁着相同的光芒,真实、坚韧与执著。80后的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他们勇于展现完整的、真实的自己。
  • 一分钟经理人:时间管理

    一分钟经理人:时间管理

    《一分钟经理人》系列丛书言简意赅但是意义深远,它综合了现实生活中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方法简单而行之有效。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管理学,来解答困惑,并且提出 了一些管理方式,具有普遍的意义;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日常性的,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而提出的解答方式和观点也是常识性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知识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前人有过的错误,可以不必再犯;前人成功的案例,则可以作为参考。我们编译本书希望它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驾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热门推荐
  • 九龙剑典

    九龙剑典

    一道流星的陨落,有的人会感到时间的流逝,还有人会感到美丽的短暂。傲月当空,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在天空中飞翔。每个人驾驶着私人的宇宙飞船穿梭在各大星球上,突然天空中飞过一个人。他乘着飞行摩托载着一个女孩在天空飞舞。
  • 红尘第一皇妃

    红尘第一皇妃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果然不错,一次游泳竟然淹死灵魂到了异时空,好吧,看在这身体是公主的份上就勉强接受了,可是为啥是个落难公主,落难公主也就算了,咱不计较,可为啥在青楼呢?算啦,好死不如赖活。
  • 陛下,做我的娘子吧

    陛下,做我的娘子吧

    【已完结放心收藏】她遭友人陷害,穿越回古代,却不知这一切早已在千年前注定……重生之后接踵而来的一切,在前世的纷纷扰扰中揭开序幕……执笔点天下的宿命,当成为王者,藐看天下,那心却早已苍茫,谁于时间中留下痕迹,谁于时间中从此驻足不前。本文慢热,希望大家能喜欢^-^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再婚时代:首席前夫你够了

    再婚时代:首席前夫你够了

    总裁大人说:“你是木晴雪?江城第一少女?”结婚后,总裁大人很无赖。离婚,"结婚前,总裁大人没有只言片语。再婚,某女终于忍无可忍,将首席前夫虐成渣渣。&quot
  •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凌晨深夜,倾盆的大雨毫不怜惜的从天上飘落,在昏黄色的路灯之下更加的显得冷清和凄索。钱雨菲坐在出租车里,直直的望着前方的道路,美丽闪亮的大眼睛闪烁出期待的光芒。再过一会她就可以看见她的未婚夫了,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惊喜呢?她脑子里面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沐雨辰看见她的一霎那惊醒的表情,然后一把将她抱起来转圈圈,念及此,钱雨菲的嘴角不由得挂起了浅浅的微笑,也不枉费她不分昼夜的在忙完……
  • 古代女医官

    古代女医官

    新书《夫君太纨绔:废柴小姐要休夫》求收藏,成了一个可以神挡杀神的高高手。穿越异界,更要命的是个六亲无靠家徒四壁的孤女,重生到废柴小姐身上的凤清歌为了休掉纨绔未婚夫,修炼起来宛若拼命三娘。求推荐。结果一不留神就废材变天才,还有一个拖油瓶的萝卜头弟弟饿的的呱呱叫……要休夫,先习武。可是……为什么休夫这条路看起来,医学院大三学生夏青竹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古农家女身上,却越来越长了呢?
  • 约克夏犬与丝毛犬

    约克夏犬与丝毛犬

    约克夏犬与丝毛犬之所以一直吸引着养犬爱好者的眼光,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迷人又聪明,个子虽小,但勇敢、忠诚且富有感情。但这些,只有你真正拥有它、关爱它,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从它们身上感受到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