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600000031

第31章 决篇第十一(1)

“决”,即决断,决策。决疑断难,是游说策士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他们所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之一。本篇围绕“决情定疑”这个中心,主要讨论了关于决断事物的原则、方法以及意义等问题。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善于判定情况作出决断是万事成功的关键。

原典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译文

凡是给人决断事物,必定要根据那人心里存在的疑虑。人总喜欢做出的决断给他带来好处,讨厌给他带来害处。因此,决疑者要善于诱导对方,使他讲出自己的真实心愿和一切情况,以消除迷惑和偏见,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决策必须给对方带来利益,一旦去掉这种利益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决策,并会后悔当初委托我们来决策。另外,即使做出的决策确实能给他带来好处,但你若把这种利益隐藏在对他不利的表面形式中,他也不会接受你的决策,并会因此而疏远你。所以说,替人决策时,若不能给对方带来利益,甚至会使对方遭受损害,这就是决断事情的失误。

圣人用来成就事业的手段有五种:有时用道德公开感化、怀柔对方,有时暗用计谋加害对方,有时作出诚信的姿态与对方结成联盟而借用对方力量,有时用蒙蔽的手段迷惑对方,有时却用一般化的手段按平常程式解决问题。使用“阳德”手段时,要力求说话前后一致,言行必果,讲信誉。使用“阴贼”手段时却要善于说两套话,真真假假,令人摸不透我们的真意。再配合常规的手法以及关键时刻运用的机巧手段,此四者都要微妙地加以综合运用。在决断事情时,要用过去的历史来参验,用将来的事来检验,用当下发生的事来参考佐证,如果可行的话,就要做出决断。给王公大人谋划事情,虽然有危险因素,但我们可以用来博取美好的名声,只要能实行,就马上作出决断;不用耗费大的财物与心力便可容易获得成功的,只要能实行,就马上作出决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忍受劳累困苦,然而又不得不做、非做不可的,只要能实行,就马上作出决断;能排除忧患的,只要能实行,就马上作出决断;能带来福利与幸福的,只要能实行,就马上作出决断。所以说,决断事情,解除疑难,是办好任何事务的关键。它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是非常难办的。所以,即使是圣明的先王,也要用蓍草和龟甲占卜,来帮助自己作出决定,从而使自己的决断正确无误。

以史为鉴

陈轸一言之辩退敌军

战国时期,各国混战不休,弱肉强食,形势一天一个样儿。这一次,轮到楚国的上柱国昭阳带兵攻打魏国,并在襄陵一战中打败魏军,得到了八座城池。

昭阳大喜之下,得陇望蜀,又欲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得到消息后,连忙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齐国的军队战斗力还很薄弱,若与楚兵交战,必遭惨败;但若固守城池不出,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齐王为此忧心忡忡,群臣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阻挡楚兵的进犯。

正当齐王一筹莫展之时,忽有人报说秦国使臣陈轸前来拜见。

陈轸上殿后见齐国君臣皆面有难色,问其原因,才知道楚国上柱国昭阳在得到魏国八座城池之后,又要转而攻打齐国。稍作沉吟,他便对齐王信心满满地说道:“大王不必担忧,待我前去叫他罢兵回国。”

齐王无法,只好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委托陈轸去见昭阳。

陈轸见到昭阳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请问按照楚国的赏制,对那些击败敌军、杀死敌将而得城池的人,应给予什么样的奖赏呢?”

昭阳回答说:“官封上柱国、爵封上执。”

陈轸又问道:“还有比这更高的奖赏吗?”

“那就要数令尹了。”

“您回国后,能封令尹吗?”

昭阳哈哈大笑,志得意满地答道:“当然没问题了!因为我马上就能当令尹了。”

陈轸也仰头哈哈大笑。

昭阳见状,奇怪地问他:“您笑什么呢?难道您认为我是在说谎吗?”

陈轸摇摇头,道:“我并没有丝毫怀疑之心,只是觉得既然令尹之位已非您莫属,那您又何必自取降职杀身之祸呢?”

昭阳听了,气愤地问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将军请先莫动怒,让我来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有人赏给他的门客们一杯好酒,门客们商量道:‘一杯好酒,分与这么多人饮用,还有什么趣味可言?不如我们每人画一条蛇,看谁先画成,那杯酒就归他一人享用。’众人纷纷称好,于是皆取来笔墨在地上画起来。其中有一人顷刻便画完了,拿过酒杯正欲畅饮,但他见众人都还没有画完,便自以为是地给蛇添起脚来。此时,恰逢另一人也画完了,那人抢过酒杯一饮而尽,还讥笑第一个画完的人:‘你见过有脚的蛇吗?它穿不穿鞋呢?’那个先画完的人羞愧不已,后悔万分。

“现在您攻打魏国取城八座已是胜利画成蛇了,若再进攻齐国,打下来了呢,您的官职还是令尹;若万一打不下来,身死而爵夺,不亦悲乎?况且这还有损于楚国的威望。两下皆不讨好,这与那个画蛇添足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您不如带兵回国,功德圆满,安然接受楚王及全民的欣赏和赞颂,何乐而不为呢?”

昭阳听罢,仔细地想了想,觉得陈轸说得很有道理,果真连夜就撤兵返回楚国了。

陈轸的游说之法之所以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其原因也不外乎陈说利弊,待人自作决断。他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仔细分析了昭阳所处的位置,指出他伐齐纯属多此一举,并用寓言的形式点明了利弊,使昭阳不得不深以为然。打了胜仗,自己已身居显位,也不会得到更高的地位了;而一旦打了败仗,还可能会受到惩罚,更何况自己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权衡利弊,当然择其利己者而从之了。

诸葛亮隆中决策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做出的隆中决策,可以说得上是善于决疑断难的典范。

当时天下纷争,曹操、刘备等几路豪杰并起,各自怀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极欲招揽人才,为己所用。刘备听说诸葛孔明才德过人,胸怀天下,决意前往拜见,请孔明出山。刘备三顾茅庐,诚心拜见,孔明方才与刘备相见。孔明先试探性地问刘备:“将军有何志向呢?”刘备屏退左右,向孔明坦诚相告:“汉室倾颓,奸臣窃取国政,我自不量力,想伸张大义于天下。可惜自己智术浅短,直到今天仍一事无成,唯有恳请先生指点迷津,教以方策。”孔明见刘备雄心万丈,气势不凡,而又韬光养晦,大智若愚,于是便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一整套应采取的战略和决断,即著名的隆中对策,成为帮助刘备恢复汉室大业的关键性一着。诸葛亮当时是这样分析天下大势的:“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能克之,不仅是天时,更重要的是依靠人的谋略。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不可与他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根基牢固,这一方可以利用却不可图谋吞并。荆州之地,是军事要津,其主刘表懦弱而不能守,这是天助将军,不知将军是否有意成就大业。益州险塞,号称天府之国,现在被刘璋把守,而刘璋不体恤民情,民众盼望明君。将军您既是刘氏汉室的后代,信义昭著,又思贤若渴,如能跨有荆、益,守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统荆州之兵向宛、洛进发,将军则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岂有不夹道欢迎将军之理。如此,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武侯祠诸葛孔明说着,又取出一张天下大势图,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诸葛亮一席话,刘备听了连连称是。隆中对策因此成为刘备筹划恢复汉室、统一华夏大政方略的指导性原则。而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正确判断天下形势,作出合理可行的决断,是和他善于在隐居中观察现实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苦读兵书,刻苦钻研分不开的。当时的南阳,是一个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汇中心,天下谋士云集于此,诸葛亮经常和这些有才之士们讨论天下形势,交换各自看法。同时他又熟读了《三才秘录》、《兵法陈图》等兵书,因此才具备了明察天下形势的雄才大略。可见,正确的决断,是要靠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检验的。

商界活用

IBM三原则

“尊重个人、争取最优、提供优质服务”,这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每位成员都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托马斯?沃森创建了一种管理制度,并灌输了这些原则,而其继任者在面临社会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坚守了这三项原则。

最高管理部门表现出的尊重个人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所有的雇员都一视同仁。IBM公司的雇员都是终生雇用的,任何人,除非他一贯达不到明确的标准或者违犯了道德准则,他将不会失去工作。白领、蓝领和粉领工作人员之间也没有什么巨大的差别,许多雇员在其工作生涯中都直线地从参谋职位上被提升,所有的雇员都受到鼓励继续学习从而为提升做好准备,几乎所有中上层职务都是由IBM公司已有的雇员担任的。

所有的新雇员要经过长达9个月的培训以便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并领会、接受IBM公司的宗旨。那些留下来的雇员通过穿着保守、参加竞赛和集体体育活动、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接受公司生活的其他方面,很快地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尊重个人的另一个特征是高层管理部门对雇员建议的关注。该公司在最高层次有着对外公开的传统,至少每年一次,雇员们将与其主管人员一起讨论对他来说十分重要的问题。反过来,主管人员同时也必须回答意见箱中所有的各类意见,并对提出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或质量控制的意见给予奖励。从1975~1984年间,IBM公司对提出建议的工作人员颁发的奖金几乎高达6000万美元,而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3亿美元。

最高管理部门通过调查以及每一层次的圆桌会议来监察职工的士气。这样,各部门和分支机构都对任何问题和帮助员工们提高士气负有责任。绝大多数职工都很高兴成为IBM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并且在公司一直工作下去。

IBM以其可信赖的服务而著称于世。高层管理部门通过对提供这种服务的职工——销售代表的重视突出了公司对服务的承诺,绝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托马斯?沃森,都是从做推销员开始其职业生涯的。

销售代表对使顾客满意负有完全责任。如果他失去一个客户,那么,将从他的工资中扣掉原来那一客户的销售佣金。所以毫不奇怪,销售代表们会用很多时间去帮助顾客保养他们的系统。

在IBM公司,荣誉是建立在个人业绩基础上的。制定这一制度是为了鼓励那些实现了目标的雇员。大约25%的雇员拿到过奖金,许多人收到礼物,或受到二人正餐的宴请,并且他们常常受到表扬。

业绩制度在销售部门更为突出。制定年度销售额,并且要使80%的销售代表能够完成这个定额。销售代表每月的销售量在公告牌上公布,管理人员被要求帮助下属达到目标。实现了年度销售额的销售人员可以参加“100%俱乐部”,还能参加为期三天的年度庆祝盛会。实现最高年销售额的约有10%的销售代表可以参加“金色集团”,在豪华的旅游胜地庆祝他们的成功,而那些连续未能实现销售限额的人员将被辞退。

严酷的竞争由于严格执行了道德要求和集体精神而被缓和了。管理人员,无论他是哪个层次的,他们的成功都取决于他们集体的努力程度。因为队伍比较小,管理人员可以密切关心其下属。另外,销售部门每月召开大会来审查工作进度,奖励成绩最突出的销售人员。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格局决定命运

    格局决定命运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相同的将士象,因为下棋者的布局不同而大不相同。本书精选名人新锐的精彩案例。多角度、全方位深入解读格局内涵,帮助你我打开人生大格局!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演说是一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生命力、活力、热情”,是赋予它生命的首要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被演讲者左右。人们聚集在讲演者的四周,就像野雁会围着秋天的麦男打转一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贵女策

    贵女策

    月明星稀的夜里,整个帝京都是寂静无声,唯独有守夜人巡夜的声音。各处花街柳巷倒是声声朗朗,这纸醉金迷的帝京,同样是有着罪恶之手的地狱。“混账东西!让你好好照看大小姐,你就是这样照看的吗?狗东西!滚出去!”一年轻的锦衣华服男子进一间颇为精致的女子闺房,怒容满面,几欲抽刀砍人。“世子,不是奴婢的错啊!是小姐她……”“啪!”俊秀男子转身便踹了那婢女一脚,那婢女一时未曾想……
  • 妖孽王妃魅君心

    妖孽王妃魅君心

    “无耻之徒!”她忍无可忍,扬起巴掌打了他。他眸中冷光烁烁:“既然你给本王安了这样一顶帽子,那本王又怎能不无耻一下!”她怒,自己只不过是一缕穿越时空的魂魄,所附身之人本是皇后命,却被妹陷害,最后不得不嫁予这残暴无情的王爷,不得不卷入一个步步惊心的皇权争夺之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股民基民赢利一点通

    股民基民赢利一点通

    炒股票、买基金需要一份激情,更需要一本能够指点迷津的书籍。股票市场瞬息万变,涨跌捉摸不定,基金种类各具特色,风险无处不在,引领牛市淘金狂潮,不管风云变幻,我自屹立潮头。熟练炒股基本功,不会炒股也会赢,基金投资有诀窍,赚钱容易心舒坦。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