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900000031

第31章 橘香,橘香(3)

“是呵!为什么卡我们?”

“这问题,复杂。”玉华解释说,“本来是个好事情,可不知为什么会闹成这样,我也不大清楚。”

“听说马新如书记都被扣起来了,是么?”

“没有呵!哪能有这种事!”赵玉华摇头。

“哎,反正马书记日子不好过。他为我们农民的利益,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要站出去说话的!你给马书记带个信,我们下边干部社员全体支持他!”

赵玉华点了点头:“好。不过……”

她平时知道马新如在全公社威信高,可是却不曾想到群众是这样爱戴他,这使她心里暖乎乎的。马新如的魄力和胆识,曾使她深深地倾倒,可是马新如对她的傲慢和冷淡,又深深地刺伤她的自尊心。她的目光和希望,包括爱情的向往,曾长久地停留在马新如身上,徘徊着,犹豫着,眼看她那热烈的事业心和那满载着爱情的船儿就要扬帆驶向他的港口,但每一次都没有能靠岸,就被一阵风刮开了。马新如自负得很,满面春风,表扬和奖励简直是包围着他,使他受着各种人物的注视和关怀。在这种时候,她的船儿就会远远地离开他的海岸,驶向空旷的茫茫大海,她把自己隐藏在寂寞的忧愁岛上……这个奇怪的女子,她有时甚至希望他失败,希望他垂头丧气,希望他孤独无援,那样,她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向他靠过去,支持他,鼓舞他,温暖他。然而,马新如这个坚强而自负的男子,却不曾有过那样的时光!他永远是那样雄心勃勃,春风得意……赵玉华为此,被耽误了。

世界上总还有更好的男子吧,具有马新如这样的事业心,坚强有力,同时又比马新如更谦逊,更懂得生活,甚至有几分柔情,肯定是有的。然而,赵玉华却不想去寻觅。对马新如的爱和恨,已使她柔肠寸断。如果说,马新如真是那么一个完美的男子,那么,赵玉华可能并不去注意他,不会把她深深地吸引着去受痛苦。所谓“美满”是什么?谁见过?生活的复杂性体现在爱情方面,总是又甜又苦的。

赵玉华甚至有点羡慕眼前这位已经得到“爱情”的少妇。虽然她过去曾听春花说过:“什么叫爱情?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儿!”但现在,她不是过得挺如意,他们不是也相亲相爱么?

“你把娃娃抱出去走走吧。”春花命令丈夫。

“你不看天都黑了么……”丈夫解释说。

赵玉华不由扑哧一声笑了。放下筷子说:

“我得回去了。”

“天黑了,真要走?”

“真要走。我带着电筒呢。”

“那么我们送你吧。”

“不要,这条路我还怕什么!”

“这里的工作,你不用担心,我们全能够对付的。可你自己的事,你要放在心上,别再这么大大咧咧的不当回事儿!”

“我知道。”赵玉华向门外走,对跟她出来的春花悄声说:“春花,我要是你,就好了!”

“哎呀!我有什么好?……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嘻嘻……”

她们走过梨园,放慢了脚步。夜幕四合,两边的山显得更高更险了,好像就要向她俩倾倒过来。

“你一个人走,这么黑天黑地的,真不怕么?”

“怕什么呀?”

“要叫我,真不愿意,孤孤单单的。”

“没得关系,习惯了。”

“你呀,什么都‘没得关系’,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

赵玉华苦笑一下,差点又要落下泪来。幸好天黑,春花看不见。

过了梨园,玉华说:“不送了吧。”

春花说:“再送一段。你看,这些梨树,最快,明年就要结果了。栽树苗那一阵子,我记得,你很年轻。”

“笑话,难道现在我老了么?”

“不是,你没有老。我是说,你只顾工作……呃,不说这个了吧!玉华姐姐,梨树开花早么?”

“最早。比桃花李花更早。”

“我吃过梨,可没见过梨花。不同的品种,都开一样的花?”

“雪白的。差不多全一样。”

“怪!那么为什么结出的梨又不一样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是遗传学方面的问题了……”

“你培育的新品种,‘相思梨’是什么样儿呢?”

“现在怎么知道?大概是……呃,春花,我说你回去了吧。”

“好。你慢走。”

“嗯,”赵玉华加快脚步,顺着熟悉的山路走了,头也不回。

赵玉华从她的红色塑料小皮包里取出手电筒来,照着窄窄的山间小路。在她写的工作规划里,曾建议在这里修一条拖拉机道,以便将来从这里把大批的梨运到庙儿街,再转运出山去。梨树在枫树垭引种成功,使她对这花果之乡的未来更加乐观,她立即修订了发展规划,提出各种建议和设想。规划书交到党委,也不知道他们都看了没有?谁也不响一声……但她此刻并不去计较这些。她脑子里乱腾腾的。她爱无端地生自己的气。尽管枫树垭的妇女们都尊敬她,夸她这好那好,可她现在却感到自己全无是处。不是么?自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一点儿也不顺畅……单调的脚步声:啪、啪、啪……在这黑夜的山道上响着,是这样的孤单。年年受到县农业局表扬的果树技术员,先进工作者,快三十岁的姑娘,内心深处的寂寞,有谁知道?人们准认为这个先进工作者,做梦都梦见自己在钻研《果树栽培学》。

赵玉华爬上山顶的时候,一弯新月升起来了,天上有云,月儿只好在云里徘徊,向山路上送来幽幽迷迷的光……她清楚地记得:

那一年,她刚大学毕业分配到这儿。一天下乡检查生产,在回公社的路上,天黑迷路了。她去求一家社员指路,没防备,一条大黑狗奔出来朝她腿肚上咬了一口。她当场就哭了。社员把她送回公社,第二天脚肿起来了。她向新来的年轻书记马新如请假,马书记看也不看她,直往外走,说:“狗咬一口有什么了不起?你不知道现在是大忙季节么!”她咬咬牙,硬撑着疼痛的脚还是下乡了。心里对马新如十分不满。

又一次,马新如把她叫到他的办公室,说道:“庙儿山的问题我现在看准了:一手抓粮食,一手抓果树发展。山山岭岭都给我栽上柑橘、苹果!三年、四年以后,可闹热了!怎么样?现在你的任务一是抓树苗;二是帮生产队培训技术员。……你是工农兵大学生吧?能讲课么?”赵玉华听着这揶揄的话,心里气愤。打那以后,她狠狠地复习功课,读参考书,访问老果农。她终于把树苗抓起来了,技术课也讲得很好。她讲课,马新如总是坐在后面听,她气愤地想:“哼!你打算抓住我讲课的漏子么?休想!……”不久,马新如又把她叫到办公室,憨憨地一笑,说:“你是行!你别看我从农业局调来,其实我不懂得果树,我是学土肥的,而且是中专生。你这工农牌,到底比我高!……这样吧,”说着,那年轻的脸上的肌肉又绷紧了,“再过十来天,麦子开镰了。现在起,几天内把树苗全部栽出去!什么也别干,全社总动员突击栽树,麦子开镰以前完成任务,公社干部天天给我跑,分工包片。你呢……你每天跑遍全社,把好技术关……怎么?一天不能跑遍?能!我试验过,别讲价钱了!……”她每天东方发白,跑到擦黑,又饿又累,可是毫无怨言。她喜欢这样紧张热烈地工作,越忙,精力越充沛。再说,这是发展果树,是她所热爱的事业呢!一个人,一生能从事一项事业,并使它欣欣向荣,是会感到幸福的。

就在那些繁忙的日子里,一天,日落黄昏的时候,她拖着疲乏的身子往回走,爬上一座山坡。那时,这座山整个地荒着,薄薄的红色泥土掩不住黑色的石包,没有树,也没有草,在初夏的季节里,没有绿色,没有鸟飞,没有淙淙的流水,没有唧唧的虫鸣。走在这山顶上会使人立即忘记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末期,而沉浸在古老而荒凉的历史回忆中。这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地方。赵玉华跑了一天,本来已是腰酸腿疼的了,爬上这匹山梁顿时感到更加疲乏,举目四望,心都凉了。她到这公社一年,还有好些山头没有爬上去过,一是那上面没有人家、没有耕地,二是不顺路。这一天,她是听说从这儿翻山回去近便一点,才爬了上来。她喘着气,喉咙发干,浑身燥热。她不由自主地伸手解开扣子,脱下外衣,蹒跚地向前走去。身上的果绿色旧衬衫很紧,还是当年下乡当知青的时候缝的,使她的胸脯和腰身的线条都那么分明地现了出来,她感到难为情,好在这荒山野岭之上除她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了。

哪知,却偏偏碰上了一个人,远远的,她就看见了,是马新如。马新如站在一个石包上,血红色的夕阳照射着他那高高的个子,在石包上投下一个长长的影子。山风吹拂着他那汗渍的白布衬衫,使这个一向不苟言笑、严谨而又古板的青年,这会儿显出几分英姿来了。赵玉华和他在公社天天见面的,只是很少单独在一起,这会儿狭路相逢,不免有些心跳。少女的第六感官指挥她迅速地穿上刚刚脱下的灰色外衣,扣好扣子,然后才走过去,招呼道:

“马……书记,你也走上这座山来了。好荒凉呵!你站在这儿看什么?”

马新如一惊,回过头来:“你也上来了!”

“说是翻山路近呵。”

“对,我是经常走这儿的。你看,这座山有点意思吧?”

“什么?”赵玉华不明他说的什么,不由举目四望。她什么也没有看见。

“你看什么啦?”马新如问。不等赵玉华回答,又问道:“你猜,我看见什么?”

赵玉华扬脸望着他:“不知道。”

“哈哈……”马新如张开大嘴笑了。赵玉华仍不明白他今天为什么这样高兴。

“……你看,这不是遍山橘树,满目绿荫么,这不是花香鸟语,果实成堆么?真是好地方呢!宝山呢!哈哈……”

赵玉华心想:这人怎么哪?忙说:“你说的是诗吧?今天怎么诗兴来了?”

“不,我真的看见了!你不相信?……哎,我问你,树苗没问题吧?还有多少?”

“按计划栽,没得问题。”

“你明天到县上去联系一下,再从外地弄它一万棵无核橘苗子!”

他说话向来不用商量的口气,总是命令式的。赵玉华心中不太乐意,说:“这几天怕不好找。”

“去吧,去吧,你前脚走,我们就组织队伍和炸药。”

“干什么?”

“栽树呀!”

“栽在哪儿?”

“就是这座山!”

“你……你疯了,这儿栽树,安心赔苗子钱。”

“你讲技术课不是讲过,石头钻窝培土法么!你忘了?”

“可是,这样大一片,又没得水源……”

“水……对,水可以抽!马上安管子,喷灌。”

“成本……”

“你就别管这个事。你的任务就是搞到苗子!”

在往回走的路上,马新如对她说:有人往县委告状了,说是他把柑橘栽进了耕地,挤了粮食地几百亩……县上有的领导正在追问这件事,要他立即停止,并写检讨,通报全县,制止各地以果树挤粮食的歪风……“哎,如今,要认真干成一件事,是这么困难,阻力重重……”他脸上现出迷茫的神色。

赵玉华侧过脸去看着他,没有再说什么。她突然可怜起他来了……她说:

“挤占了什么粮食地?那些山腰山顶上,坡度很大的小块开荒地,种粮食能收几颗?栽上柑橘哪些不好!”

马新如愤愤地说:“是呀!……形而上学!”说罢加快脚步朝前走。

他步履生风,似乎忘记了刚才的话题,也忘记了落在后面的女技术员。赵玉华放开步子也赶不上他,心里多想他停一停,在这夜色将临的荒原上漫步,肩并肩地谈一谈工作和生活呵!这种情景,事后想起来,都叫人留恋和惋惜,而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时机了。

爱情的种子就这么突然地在她心里埋下了。这样的播种爱情,是多么的难以令人相信!她曾努力抗拒,不让这颗种子萌芽,然而她无能为力。马新如强烈的事业心是那样有力地吸引着她,尤其是当他遇到困难,焦灼愤怒的时刻,她多么想向他伸出一只手去……然而马新如也并不是她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是的,他刚强、诚实、胸怀壮志,可是,他缺少温情,不懂生活。这是叫一个女人难以忍受的,她犹豫着。

爱情对于这个情窦初开的姑娘,一开始就缺少欢乐。犹豫和痛苦伴随她度过了妙龄青春。奇怪的是,在这几年里,她的家庭、亲戚、好友们不断地来信催问婚事,介绍对象,她竟连一个也不愿考虑,全部回绝了,弄得大家莫名其妙,并由此得罪了过去的老同学。有时,她甚至决心实行“独身主义”了。她努力工作,年年得到表扬和奖励,她按时出席会议(当然是坐在角落里,很少发言,只有在讨论果树生产问题的时候,她才提出技术方面的意见或建议)。长年下队,风来雨去地奔走。她沉默着,等待着什么?像一块美玉被弃置在荒山野岭,不被人注意了,而她本人却似乎无所谓。有人说:“这是一个性情古怪的老姑娘。”

这个性情古怪的姑娘,当眼看着马新如因上边的政策改变,大讲发展山区水果生产而受到表扬奖励,突然成了红人时,那种志得意满,喜形于色,工作上更加独断专行的样子,她心里隐隐作痛,甚至恨他。这两年,参观的队伍、学习经验的人们以及报纸电台的记者相继沓来,安静的、偏僻的庙儿山热闹非凡,公社干部们个个喜气洋洋,遇到这种时候,赵玉华总是早早地离开,躲到枫树垭或别的什么生产队去。对于目前这个水果加工厂,从计划到兴建,她也不曾参加任何意见,忙忙碌碌的公社干部们,近来差不多快忘记她的存在了。

……

然而,在今天这个黑夜里,月光下她离开枫树垭,告别春花,翻山越岭往回走的时候,春花的话语在耳畔回响,牵动着她的心。她并不想做个老姑娘,更不愿实行“独身主义”,她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比哪一个姑娘都更为热烈。她突然意识到:她不能再这样孑然一身,深锁自己的热情,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创造的。正如她的工作和事业一样,爱情也是需要去行动的!……这样想着,她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手电光照亮着前边的小路。深秋夜晚的冷风吹拂着她发热的面颊……

“公社大门口也站岗,这不大好吧!”颜少春对刘明久说。刘明久憨笑着回答:“是我叫站岗的,要不,今天别想开会了,这个那个的,公社党委几个人都被拉去评道理,磨嘴皮,谁都可以来,一来就找书记副书记……”

“有群众来找总是好事嘛!呃,除了党委成员,公社还有一些干部嘛,有些事,放手让大家去处理,你们当头儿的不也好过些!”

“嘿嘿……颜县长,话是这么说。是的……”

“比如说,像赵玉华这个干部,就该让她多管点事。”

“小赵么?她也很忙的呢!她是技术员,常在乡下跑,有时几天不回公社一趟,这几年,庙儿山的柑橘、苹果大发展,她的工作可做得不少呵!现在她又在枫树垭试验一种新的水果,叫什么来着……‘相思梨’,她自己研究的新品种。”

“相思梨?”

“是叫‘相思梨’!这几年苹果,柑橘,她从外地引进了十几个新品种!不过那都是引进的,这一回‘相思梨’是她自个研究的。”

“嫁接?”

“对,就是嫁接……”

“不错嘛!小赵不是党员么?”

“是党员!”

“哦?我还以为她……”

“还是当知青的时候,一九七四年入党,那阵可积极啦!推荐上了大学。工作是满好的!”

他们的谈话,是在为颜少春安排的宿舍里进行的。这间房长久没有人住,有一些霉臭味。晚饭后,她决定找党委几个负责同志分别谈话,先请了主管生产的刘明久来。刘明久直率得很,没有多话谈,他三言两语就把他们公社为了发展自己的农工商联合经济,走富裕之道而首先办起果品加工厂的经过汇报了,至于目前因兴办加工厂而引起的一连串矛盾和麻烦,在他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的热情高得很。“共产党员嘛!前些年想干不得干,如今政策活了,就是要干:一辈子给群众办成几件大好事,才算个党员!”这是他的话,颜少春喜欢这个人,于是多谈了一会儿。

当手拿香妃竹短烟杆的老邱来到门口的时候,他们的谈话正好结束了。刘明久向老邱借了个火,点燃烟卷儿,就笑咧咧地出去了,老邱在刘明久刚才坐过的木头椅子上坐下来,一副深思熟虑的面孔。他是主管组织、文教工作的副书记,前几年还主管“知青工作”,据说是得过不少“礼物”的。

“老邱同志多大年岁啦?”

“五十五。”

“身体还好吧?”

“可以。勉强。虚胖。”

同类推荐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禁忌师

    禁忌师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禁忌的世界。出门有禁忌,洗澡有禁忌,吃饭有禁忌,睡觉有禁忌,结婚有禁忌,生孩子也有禁忌……禁忌,无处不在。触犯禁忌的后果只有一个字:死。或者,生不如死。由此便衍生了一个古老的职业:禁忌师。从有人类开始,部落中就出现了禁忌师的身影。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们趋避灾难,远离这些禁忌,远离死亡和不幸……他们不是道士,却比道士懂得更多,他们不是驱魔师,却比驱魔师更让鬼神害怕。禁忌师是一个恐怖的存在,他们可以破除禁忌,也可以制造禁忌,他们的力量甚至被天地鬼神所嫉恨。而我,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禁忌师,我们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禁忌师的故事……
  • 殡仪馆客人多

    殡仪馆客人多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殡仪馆的人都很多,白天有人光顾,晚上有曾经为人的鬼光临,出出入入,完全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的地方。想到这里不得不对这里的守夜人肃然起敬,毕竟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都敢接的,那么他们都遭遇过什么呢……
  • 声息

    声息

    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此后的生活便充满了怀疑与孤独。作为艺人,她负面新闻不断,在生活中,她用冷漠掩饰着一切情绪。女孩间的嫉妒、公司高层的冷血、媒体的捕风捉影、看不见的敌人、抹不去的回忆……扑面而来,她就像是四面楚歌中孤军奋战的勇士。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收魂记

    收魂记

    人死后三魂七魄会散去。如果将三魂和七魄收集回来,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巅峰大姐

    重生之巅峰大姐

    ‘我告诉你楚星,即使你为我再跳楼一百次,一次次的超越极限,我也一样不会爱上你,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重生活下去!生来的第一幕,永远不会’被打破的病房内安逸流淌着的气息,如花的生命却陨于一个凉薄的情字,那熟悉的轮廓再次出现在了楚星的眼界里,她的眼瞳,冷血无情,倏然间变得冰冷无比,她蓄势崛起,是他!再一次醒来,她定要血刃F市!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断的超越,攀登,若苍天有眼,问,杀戮嗜血,巅峰之路,她是F市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代枭雄人物,路在何处,楚星答:“路,若她能再生一次,在我脚下!”抱恨重生,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家医院里,枪林弹雨,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巅峰之路,只是为了活下去,黑道军嫂。她灵魂旋起漂浮在天际,天台上站着一个纤瘦稚嫩的少女,然而在她事业帮派如日中天的时候,对着一个看不清容颜的男人歇斯底里的嘶喊着,她发誓,那声音是那么的悲痛,决绝
  • 白发皇妃

    白发皇妃

    古往今来,她大概是第一位和亲而来却被拒之门外的和亲公主!三月的阳光如春水一般柔暖,透射过华丽马车的窗幔倾洒在一身大红嫁衣的女子身上,拢着一层薄薄的暖黄光晕,朦朦胧胧,说不出的美感。此女子便是和亲而来却被拒之门外的启云国容乐长公主——漫夭。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她只觉自己的身子骨都快要散架了,不由懒懒地斜躺在锦被铺就的软榻上,瞌目小憩,听着马车外传来的喧哗骚动之声,浅浅地蹙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日头日头照着我

    日头日头照着我

    长篇女性小说,冀中平原的清明上河图。催人泪下的小说不在少数,可是,《日头日头照着我》让读者流下的泪水,已经超越寻常意义上的感动或是震撼,它源自于我们胸口不曾寒凉的热血,不曾泯灭的真心,不曾被世事诡诈磨尽锋芒的“高尚的冲动”。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