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800000029

第29章 说“竭”

有的作者曾经发表过一两篇比较好的作品,后来再难以突破那个水平,甚至一篇比一篇差劲。别人说:此人是“江郎才尽”了。他自己也怀疑自己真的是枯竭了。

古代江淹梦笔生花的故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真相信它;只不过借个现成的词语罢了。而年轻人一听“才尽”二字,就不免紧张,甚至悲观失望起来。

不必讳言,文学创作是需要一点才华的。既然在一个时期能够写出一两篇较好的作品,那么,就证明作者不是没有具备一定的写作才能和艺术感受的能力。因此,大可不必紧张,需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阻碍着自己。是因为生活积累不厚实,还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上不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又“眼高手低”,还是自身的思想、艺术修养不足?……什么情况都是可能的。

生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巨大的,有时是十分微妙的。一个作家必须具有这样的本领:艺术的敏感。如果他周围的生活以及他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某种变化,熟悉的变得不熟悉了,热爱的变得不热爱了,他与人民的生活失去了内在的诗一般的联系,那么,创作激情就必然要受到影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时间从他身边流走了,再难以写出新的作品来。

须知,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变化是绝对的;要求不变,是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顺应客观变化,顺应变化着的条件,修正自己主观不适应的部分,找出一条新的路子,立于不败之地,使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

的确,遇到写不出的时候,是十分苦闷的,它甚至使人衣带渐宽,形容憔悴。“写不出时不要硬写”,这是鲁迅先生早就教诲过的。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深入生活和读书,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积累。

高尔基的《小市民》中的人物捷捷列夫说过一句很容易记住的话:“生活是行进着的,谁要是赶不上生活,谁就要孤独地落后”。高尔基在这里告诉我们:人与生活之间内在维系的奥秘就在于前进与赶超。我们应该懂得这一奥秘,使艺术生命得以更新,得以长久。

过去了的经验,对于现在和未来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它不能代替未来。“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别君一日,如隔三秋”。一切新的东西需要认真地去获得、去体验、去认识。当然,否定过去的一切,所谓“从零开始”,并不是我们的态度,那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绝对的肯定与否定,曾经造成过严重的坏的效果,人们记忆犹新,无须多说。

我觉得“打深井”或“扎老营”的办法,在一个地方、一个基地长期深入生活,对于中青年作者是比较适合的。不要搞蜻蜓点水,不停地变换生活环境。要变换一下,也得隔个三五年变换一次。至于平时偶尔外出参观访问,那当然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熟悉不断前进着的生活,与生活保持内在的联系,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使自己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

做人是件不容易的事。做一个作家,当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要加强自身修养。

读文学史可以悟出一个真谛:为人不甘淡泊,行文贪恋浮华,是可以使才气消耗殆尽的。

人生于世,应该对社会有一点贡献,贡献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但是,应该有所贡献。前段时间,不少的同志写文章、写小说探讨“人的价值”,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讨,但就我所见到的文章和作品(我所见到的当然不多)看来,是过多地强调了个人应该从社会有所得,而忽略了个人应该给予社会的贡献。这是不对头的,至少可以说是片面的吧。

我们知道,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由于难以说得清楚的原因,以及某种偶然的因素,个人的贡献与所得并不是都成正比的。例如,有的人,他们的“所得”超过了他们的“贡献”;有的人呢,贡献了,却没有得到或没有全部得到他们应有的东西。这种现象当然是令人遗憾的。但,这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宁愿做后者,不要觉得有什么委屈。如果因此而感到委屈,那么会长久地不快活,不舒畅,就很难继续有所贡献了。做人应该淡泊一些,甘于寂寞,潜心于工作和事业。要懂得“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做一个作家,更需要这样。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保持一颗诚挚的赤子之心。只有把个人对于物质以及虚名的欲望压制到最低标准,精神之花才得以最完美的开放;只有求得内心的平静、纯正,才华方得以熠熠生辉。具有一个无产者的世界观,明净而淡泊的生活态度,是使我们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特别需要具备这样的修养,因为艺术本身需要明净,需要淡泊,需要质朴,需要美,需要给人以温存、体贴、鼓舞、安慰、热情,使人灵魂净化,使人诚实、勇敢、热爱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除了在认识生活的深度方面以外,一个作家的才华也从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技巧上表现出来。

七十二行,各行有各行的技巧。写小说,能不能算是“一行”,暂且不去管它,但是,写小说确实需要技巧的。“小说作法”一类的东西之所以可笑而不可信,是因为它脱离创作实践,用一些僵死的教条或模式使人误入歧途。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掌握和创新技巧的重要性。

技巧是活的。写小说的技巧决无一定之规,我认为,谁要想用写“大众菜谱”那样的办法写一本小说技巧的书,那一定是徒劳的。一个有才华的作者不需要那样的书,他自己能从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技巧。精读前人的小说,使用一定的方法,可以领略其中奥妙,而每一本小说,几乎都是一个新的天地。

自叹“江郎才尽”者,是否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艺术表现技巧的问题呢?处于“创作苦闷期”的青年作者,除了考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修养外,是可以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的。

当前,有的青年作者停步不前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生活积累甚少,提笔写作又唯恐不多。但也还有技巧方面的问题。

对于材料的占有和积累,应是越多越好,形成作品时则宜材料越精越好。这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可是在写作时却常常被忘记了;写一个短篇,一两个人物,作者花了许多笔墨,调来许多情节,想从各个侧面去丰富和衬托他的人物,结果是,事与愿违,成了一本流水账,不仅不动人,自己写着也没劲了,一来二去,不免怀疑起自己的才华来了。

须知,即使是一个长篇,也是用不了多少材料的。短篇则更不必说了:一两个情节、细节,写深写细就行了。生活阅历很丰富的作家,都占有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但在写一篇作品时常常只取其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这个“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是指数量而言,而它所包含的思想则是作家所占有的材料的思想的大部分。

一篇作品,什么都想写,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写。“以一当十”最妙。割舍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功力,因为它包含着“开掘”。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写一个短篇,要走许多弯路。材料一大堆,事件一大串,动起笔来很困难,首先,结构上就很吃力,只好另起炉灶。然而,几易其稿,情形仍然如是。于是感到无路可走了,揪着自己的头发。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我是否贪多”这一问题来检查自己。一检查,说不定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发现,在那所有的材料中,原来只需其中一点就行了。再次动起笔来,你就会感觉得顺畅多了。看起来,舍去了很多材料好像很可惜,实际上是把那些舍去的材料的“精髓”注入了这个“一点点”之中,这个“一点点”,并非只有一点点。事件、情节都少了,所反映的思想却深刻而清楚了;人物少了,形象却丰满了。

中长篇的构思,也是同一道理。

艺术的奥妙在于以少胜多。

所谓“文思敏捷”,不外乎是掌握了“以少胜多”的方法,能够从大量的纷繁的材料中,迅速地清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选择到最新最适合的表现角度去结构作品,而且写作起来,文字上也不贪多,十分吝惜笔墨。古人咏蜀葵诗中有两句:“欲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葵花,单看一朵,也是十分精致好看的,但因为太多,遍地皆是,就不如牡丹那么好看了,这是有道理的。写作时,我们不妨时时提醒自己:莫要贪多。

若能注意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目前处于“创作苦闷期”的青年作者,我认为,就能够甩掉“江郎才尽”的精神包袱而轻装前进了。

1982.10.24于川东旅次

同类推荐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热门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水涨船高,随着落败书香世族子弟的老爹中举,原来不受喜欢的童若瑶突然成了抢手货。是抛弃青梅竹马的小情人?还是另选高枝?这貌似是一个问题。前来提亲的人比比皆是,连抛弃他们一家子的本家亲戚也来凑热闹。名门?正妻?小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大户人家是非多,婆家的人更是极品赛极品。大房、二房、叔叔婶子、小姑子、妯娌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句话简介:一个小户千金高嫁皇商大族的故事,到底是高嫁还是低嫁,问题有待考究。女主非圣母,非万能种田、爱情、宅斗、一对一、家长里短、温馨甜蜜、天雷狗血、非喜勿入小果新文,望大家多多支持,简介不会写,先用着这个,想好了再改吧,鞠躬谢谢亲亲们的支持!推荐小果自己的完结文:《任家五小姐》《长媳》《都怪父王过分妖孽》推荐好友的文文:《丑女戏邪君》
  • 重生之宠妃

    重生之宠妃

    重生修仙女的后宫宠妃生涯百合穿越女?这个不能有。炮灰各类妃子?这个可以有。渣掉皇上?这个必须有!没命事小,失身事大……各类路人请小心,女主狠凶残……神挡杀神,魔拦屠魔?噢,不?全都揍趴下!皇帝?那是什么,不过是我修炼的踏脚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高血压病防治指南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的书写模式,该书对于从事慢性病预防和临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邹燃主编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也将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习疾病知识的普及读物。,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系统地介绍了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如果你也听说

    如果你也听说

    从我进入江艺的第一天起,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的过往。当然,这样的艺术学院,绝对不会有人在我身上看出一点破绽。因为,我看起来实在是与她们没什么两样。十六岁以后,我只能用这种隐藏的方式,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再残忍,我还是愿意苟且地活着。所以,原谅我,黎诺,我背叛了你,背叛了我们最后的约定。
  •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他们先是来到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后又碰到了神秘的无面人,澳大利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登上了企鹅岛却又遭遇了黑暗兵团,经历了鲸豚自杀案,又演绎了一曲沙漠悲歌……
  •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清宫谍妃

    清宫谍妃

    她为四阿哥入掖廷四年,成为他安插在康熙身边的眼睛,日复一日地模仿康熙笔迹。胤禛曾说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待他登极之时,她便是他的皇后。今生今世,琴瑟共鸣,永不相负。然而,她终究没有等来,他兑现诺言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