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1500000043

第43章 一唱三叹说洛阳(2)

中国因为历史悠久,朝代更替又多,所以就有许多古都。考量这些古都,会发现它们都有两个面。A面是它们曾经的辉煌,B面是它们现实的无奈——曾经的辉煌不在。这种“曾经的辉煌不在”,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政治层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因为“京城”的桂冠“花落人家”,这个城市从历史的聚光灯下淡出是一种必然;另一个是文化层面,这些都城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把自己当初的城市建筑、人文景观遗传下来。这样的古都B面是中国独创,让人痛心疾首,让人怒火满腔。其实何止是古都,几乎所有中国古城都遭遇了这样的B面。反观西方,它们的巴黎、莫斯科、伊斯坦布尔、维也纳这些城市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它们的城堡、园林、雕塑、剧院、教堂、桥梁、博物馆、广场、街道至今都还活鲜鲜地保存着——继续在今天震撼每个与它们相遇的人。尤其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终点城市,当中国已经难以找到丝绸之路的蛛丝马迹时,伊斯坦布尔却有很多当时的遗迹。

洛阳,还有那些中国的古都古城,你们让人纠结呀!

三、呵,牡丹!

动身到洛阳前,心中就跳出了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洛阳有牡丹。牡丹是洛阳的名片。我到洛阳的时候,虽然是秋季,但走在这座城市,却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牡丹依然无处不在地“开放”:“牡丹大道”“牡丹桥”“牡丹广场”“国花园”……这座城市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牡丹节”。每年还要举办“牡丹花会”。

如果没有牡丹,我真要对洛阳彻底失望。

牡丹,拯救了洛阳。

15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有一丛牡丹在洛阳邙山林间绽开出了她芬芳鲜艳的花朵,正是雨后初晴,阳光下的她显得更加娇艳妩媚。与这之前生长在中国西部秦岭一带山区的牡丹命运不同,也与当时生长在邙山的其他牡丹命运不同,她遇到了一个上山采摘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又特别喜爱花,自然就喜爱上了如青春少女一样娇艳的她。接下来,年轻人把她带回了家,让她在自己的庭院中安家落户,从此,她就成为了这个平凡家庭中的成员,以她的芳香和花朵,进入了这个家庭的日子。

关于牡丹与人的结缘有许多种说法,包括许多美丽的传说。但我更相信我上面的这样一种推测。其实,任何说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牡丹第一次被人从山间带到人间时,她绝对想象不到,她会因为洛阳这座城市,改变自己作为野生灌木的贫寒出生,成为天下娇宠。这就如同当今一个山村姑娘,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风靡世界的歌星。

但是奇迹就发生了。牡丹在洛阳这座城市,竟然像太阳一样升起在明媚的天空。

牡丹能够脱颖而出,当然不是偶然的。牡丹香艳浓烈,红、白、粉、黄、紫、蓝、绿、黑,五彩缤纷。品种又多,单看名字就多得吓人,“欧家碧”“洛阳春”“胭脂红”,洛阳人甚至用迷倒千千万万男人的中国美女为牡丹取名:“醉杨妃”“二乔”“飞燕红妆”“雪夫人”……花开季节又正好是人间四月芳菲日,“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也是天作之合,洛阳气候温和,土质肥厚,雨量适中,自然特别适合牡丹生长。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一诗中,有这样两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而且又有洛水的滋养,洛阳牡丹想不成为“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都不行。诗人徐凝在《牡丹》诗中就这样说:“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在我看来,洛水一生能够笑傲天下江河的,无非是两大杰作,一是《洛神赋》,一是牡丹。

牡丹命好,还得益于她生逢其时。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这是一个从帝王到平民百姓都崇尚诗、音乐、绘画、书法、雕刻的审美时代。以“富贵花”“百两金”著称于当时的牡丹,激情彰显的千姿百态、雍容华贵、大气浪漫,正好与隋唐气韵相得益彰。她当然就有资格加入敦煌壁画、龙门石刻、唐三彩、唐诗共同演奏的黄钟大吕交响乐的行列。

牡丹于是长裙曼舞,出入皇家宫殿。为了赏识她的芳容,“隋帝辟地二百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武则天家乡“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她执掌天下时,发现皇家花园中缺少这一品种,迫不及待“因命移植焉”。洛阳有个名叫宋单父的牡丹种植高手,唐玄宗李隆基闻之,召他进宫,到骊山种了1万多本牡丹。杨贵妃自然领情,在牡丹花初开时,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我相信,那些牡丹一定是飞到了杨贵妃的俏脸上、眼波里、皮肤中,使她更加要“回眸一笑百媚生”。否则,她一定不会叫唐玄宗一辈子找不着北。

牡丹的魅力当然会让那些引领时代审美潮流的文化精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她舞文弄墨、倾心倾情的诗人可以排列出一大串。领头的就有这样一些大牌:李白、李商隐、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我还没有发现中国有另外一种花,受到这么多诗人的宠幸、热爱——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

——皮日休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李正封

我猜想,这些诗人在歌咏牡丹时,一定想到了生命中相遇的那个让他铭心刻骨的美丽女子,他们是把牡丹当成自己心灵圣坛上的女神,或者说,也唯有牡丹才能与他们心中的女神相配。李白就是这样吟咏牡丹的——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在他的幻觉中,牡丹就是杨贵妃,杨贵妃就是牡丹。

最痴白居易,他写牡丹诗最多,字字句句情深意长——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最后,他实在舍不下这心中的“女子”,干脆把自己的晚年“嫁”给了伊水边的香山,自号“白香山”,诗心长眠斯山斯水,相伴他的牡丹;肉身化作春泥,呵护他的牡丹……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也来插了一足。他一生创作了著名的四部戏剧“玉茗堂四梦”。其中一部,被称为中国式《罗密欧与朱丽叶》,命名为《牡丹亭》。他的感慨是“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穿行在牡丹与皇家帝王、文人墨客纠结的时空中时,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自然界中的花具有天使一样的魅力,她是上帝派来拯救人的:比如,隋炀帝在观赏牡丹时,他的心中一定会获得一种审美快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产生美好的情怀,至少,他在这个时候不杀人,只可惜他一生中看牡丹的时候太少;武则天徜徉牡丹丛中时,更像一个很可爱很有风情的女人,一个会让所有男人想入非非的女性;而那些诗人把自己的才情和灵性倾注给牡丹时,一定比他们写的那些堆砌典故,吹捧君子圣人的诗要好上千倍。

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牡丹还能够得到寻常百姓的追捧。对这一点,牡丹完全值得自己偷着得瑟。

洛阳人爱牡丹,首先是种植。导游介绍,那时的洛阳,只要有条件的人家,都要种。如果一户人家不种牡丹,似乎就在世人面前没有尊严。我想,当时的洛阳人如果拥有一株名贵的牡丹,一定就如同今天的中国人拥有一辆宝马或者奔驰车一样,面子特别大。

最为让洛阳人欣喜若狂的是牡丹花开时,那应该是洛阳人的狂欢节吧。“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洛阳人对牡丹是太痴了,在他们眼中,只有牡丹才是花,其他的花都不算是花。一年四季中,只有牡丹开花时,才是他们的节日,其他的节日好像都可以省略——邵雍的诗“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绽放,满城方始乐无涯”就是这种痴情的真实写照。我想象那时要是有飞机,从飞机上看,洛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花海,一座香气的城、浪漫的城、欢歌的城;在牡丹疯狂的张扬中,洛水在飞,伊水在飞,曹植的洛神彩虹一样翩翩起舞……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一是没有一个城市这样追捧过花;二是也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够像牡丹一样享受这样的殊荣。洛阳人为什么会对牡丹情有独钟而不选择其他花,我分析其中原因:梅花太清高,只合文人雅士赏玩;荷花太雅,需要一定的水域,城里人家是不能把她们请到家中的;兰花太素,茉莉花太淡,少了浓艳热烈的气象;菊花虽然也丰富,可惜开在萧瑟秋风中,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玫瑰自然艳丽灿烂,可惜那时还没有传到中国。

仅仅就洛阳对花的这种态度,我就可以断定,这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很人道的城市。这种倾城对花的崇拜,其意义远远高于对皇帝的跪拜,对圣人的迷信。投桃报李,牡丹也为这座城市的空气、人的生命和文化中注入了美的泉水。牡丹张扬的色彩、绚丽的芳姿本身,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含蓄内敛审美观念的一种强烈冲击;唐诗宋词中丰富多彩的美的情愫,我敢肯定有许多是从牡丹滴着露珠的花瓣上冉冉升起的;牡丹生动活泼地开启的美轮美奂世界,对于那些生活在封建礼教重压下的世俗生命来说,相当于是找到了一扇洞悉蓝天白云的窗口;在牡丹一年一度如约开放的日子,他们会感受到上苍的恩典,放飞出自己精神的风筝;在北方冬季的寒风中,牡丹一定是像太阳一样温暖过许多人的心灵,甜蜜过许多人的梦……

唐代之后,说牡丹就是说洛阳,说洛阳就要说牡丹。在中国古代,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洛阳一样与牡丹血肉相连,声声若闻,携手走在历史的风景中,走了一千多年,从中古走到近代,走到现代,走到当代——伴随每天的太阳升起,伴随每个冬去春来。洛阳牡丹是活着的历史,是活着的唐诗宋词。当那些13朝的遗迹都灰飞烟灭之后,牡丹依然水灵灵地笑傲在天地之间。

牡丹与洛阳的千古情缘,让我想到一个关于废墟与鲜花的故事:二战后,一个记者来到了被***的铁蹄碾为废墟的欧洲小镇,在一间破败的屋子里,他发现主人正把一束花放在窗台上。当时,他的心里轰然一喜,一个地方的人,只要还在心里保留着美好事物的位置,这个地方就一定能得救。10年后,他重访故地,小镇竟然建设得比战前还漂亮……

洛阳,你要珍惜牡丹,好好疼她爱她。你已经失去许多,你再不要失去牡丹。也许,牡丹就是上帝派来拯救你们的天使——让你们重振“神都”的辉煌!

同类推荐
  • 心仪天地

    心仪天地

    出了旅游局再来写游记,更觉得游记难写了。难在若是写不出新意,还不如不写。干脆换个招数,将人生感慨融进去,将历史沧桑揉进去,写了《相思太行山》,再写《东临碣石观沧桑》,积累起来竟够一本书了,起个名《心仪天地》。不管内文如何,对这个名字我是不无满意。常人是四十而不惑,我是六十而多惑,才觉得天地之道不是过去自己学习、贩卖的那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因而才心仪天地,师法自然,恭恭敬敬从头学起。权且用《心仪天地》表达我迟到的醒悟吧!
  •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洲》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热门推荐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

    唐立淇,中国台湾地区最著名的星座专家,美国AFA占星学会会员。本书凝聚着作者多年研究占星的心得,在介绍各星座未来一年的整体运势及每月运势的同时,还对2013年的大趋势进行了预测。在财运、事业、情感、健康这几大方面,作者均给与详尽的讲述,并指出了解决方案。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最佳的做事方法:在务实之中巧妙适当地投一点儿机,在投机之中坚持务实的原则,把两者完美有效地结合。才是正确聪明的做事之道。傻做事不如巧做事——把握好做事投机的尺度; 有思路才有出路一把握好成大事投机的尺度; 烧香拜佛巧磕头——把握好求人投机的尺度;关系就是最大的投机——把握好人情投机的尺度; 做事做局做圈套——把握好设局与破局的投机尺度; 实干而不傻干——把握好实干的分寸;拼搏而不拼命——把握好苦干的分寸; 顽强而不顽固——把握好坚持的分寸; 谨慎而不寡断——把握好做事谨慎的分寸;注重细节又能把握全局——把握好注重细节的分寸。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腹黑王爷骗妃记

    腹黑王爷骗妃记

    “殿下,孩子我不要!”白翎冷冷说道。司马宏陵微怒,说:“什么?不要?那是我在你肚子播的种子,要收获才行啊!”白翎一瞥,不屑的说:“他不该来这个世界!”“你就那么狠心,信不信,本宫废你武功,关你禁闭!”“你敢?”“我怎么不敢?”
  • 庶女阏氏

    庶女阏氏

    阏氏-相关解说yānzhī(音同“胭脂”)汉代匈奴称其君主的妻妾为阏氏。瞧我是庶女,就好欺负吗?替尊贵的皇姐姐们和亲塞外?替便宜的皇帝爹维护外交?替大离皇朝稳固统治?行,没问题!不过,请付出代价!看我一个小小皇家庶女,拿了这花花江山,去做我缮善阏氏的陪嫁!一嫁,她穿着高贵无比的大红凤袍,头戴金冠,看着那个在红毯尽头迎着她的未来夫君——垂垂老矣的鄯善王!二嫁,她披上了鄯善国最最荣耀和昂贵的金缕玉衣,与那个要迎娶她的人——腹黑冷漠的鄯善王子,怒目而视!三嫁,只是一身最简单不过的红裙,他为她绾好一头长发,插上自己亲手打造的碧玉簪,二人并肩、携手,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