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烦恼禅第一章乐生第四节低头水中天,退步是向前
生活中很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中其实都有禅理,只是疲于奔波的众生早已丧失了于细微处探究竟的兴趣和能力。心思缜密如圣严法师,则告诫众生,今天的我们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我们,为了在今天取得进步、重建自我就必须放下昨天的自己;为了迎接新兴的,就必须放下旧有的。想要喝到芳香醇郁的美酒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想要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就要离开喧嚣热闹的都市,想要获得如阳光般明媚开朗的心情就要驱散昨日烦恼留下的阴霾。
法师开示:放得下是为了包容与进步,放下对个人意见的执著才能包容,放下今日旧念的执著才会进步。表面看来,放下似乎意味着失去,意味着后退,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退步本身就是在前进,是一种低调的积蓄。
一位学僧斋饭之余无事可做,便在禅院里的石桌上作起画来。画中龙争虎斗,好不威风,只见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但学僧描来抹去几番修改,却仍是气势有余而动感不足。
正好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见到学僧执笔前思后想,最后还是举棋不定,几个弟子围在旁边指指点点,于是就走上前去观看。学僧看到无德禅师前来,于是就请禅师点评。
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外形不错,但其秉性表现不足。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向后退缩;虎要上前扑时,头必向下压低。龙头向后曲度愈大,就能冲得越快;虎头离地面越近,就能跳得越高。”
学僧听后非常佩服禅师的见解,于是说道:“老师真是慧眼独具,我把龙头画得太靠前,虎头也抬得太高,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开示:“为人处世,亦如同参禅的道理。退却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才会爬得更高。”
另外一位学僧有些不解,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么可能向前?谦卑的人怎么可能爬得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对他说:“你们且听我的诗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们听懂了吗?”
学僧们听后,点头,似有所悟。
无德禅师此刻在弟子们心中插满了青秧,不知弟子们看见了秧田的水中天否?
进是前,退亦是前,何处不是前?无德禅师以插秧为喻,向弟子们揭示了进退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能屈能伸,既能在万丈崖壁上挥毫泼墨,好似银河落九天,又能在幽静山林中蜿蜒流淌,自在清泉石上流。
佛陀在世时,受到世人敬仰与称赞。有一个人对此颇为不服,终日咒骂,有一天索性跑到了佛陀面前,当着他的面破口大骂。但是,无论他的言语多么不堪入耳,佛陀始终沉默相对,甚至面带微笑。
终于,这个人骂累了。他既暴躁又不解,不知道佛陀为何不开口说话。佛陀似乎看到了他心中的困惑,对他说:“假如有人想送给你一件礼物,而你不喜欢,也并不想接受,那么这件礼物现在是属于谁的呢?”
这个人不明白佛陀的意思,略一思量,回答道:“当然还是要送礼物的这个人的了。”
佛陀笑着点头,继续问他:“刚才你一直在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我,假如我不接受你的这些赠言,那么,这些话是属于谁的呢?”
他一时语塞,方才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低下头,诚恳地向佛陀道歉,并为自己的无礼而忏悔。
退一步海阔天空并非是一句空话,佛陀并未因为他人对自己的无礼而气愤,反而沉默相对,似乎在步步后退,当这个人心生困惑时甚至耐心地予以开示。他人步步紧逼,而佛陀却始终淡然处之。有退有进,以退为进,绕指柔化百炼钢,也是人生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