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开演唱会,被评论家休姆批评得一文不值。杜鲁门一气之下写了封信去责骂休姆,称他是“蹩脚的评论家”,“希望有朝一日遇上你,那时,小心你的鼻梁。”这封信被休姆公开于世,总统形象一落千丈,杜鲁门明智地选择了公开道歉的方式,他诚恳地对人民说:“我的感情十分脆弱,有时候会控制不了自己。”
总统这样的作为非常难得。他不仅不因上次的出言不逊而失去民众的支持,更因自己的一腔真情换来了更多的支持者。这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谚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将自己说过的“错话”添言减字,让意思改变,是巧妙改口的另一个招数。
隋唐时,秦琼贫病交加晕倒在单家庄。单雄信救起他,说起自己久仰秦琼的大名,但苦于不曾谋面。秦琼脱口而出:“正是在下。”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怎么能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又很快在后面添了四字,改成“正是在下同衙朋友”,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民国初,东三省所向披靡的大帅张作霖,曾留有一段巧解歧义的佳话。一次,他在会上为日本人题字,字题完后,落款本应写作“张作霖手墨”,但大帅一时疏忽大意,将“手墨”写成了“手黑”。秘书见状忙暗示大帅更改,他却哈哈大笑,对秘书喝道:“我怎会不知道这墨’字底下有个‘土’?就是因为这个‘土’是某些人寐以求的东西,所以绝不能给他们!这叫寸土不让!”
这几句话既巧妙掩饰了自己把字写错的尴尬,又出人意表地驳斥日本****者,一时传为美谈。
补救言语失误或举止失当,应视场合而采取不同手段。灵活运用,方能百战百胜。如果拘泥形式,只会雪上加霜。以上所介绍的只是普通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拒绝他人,理由得当
善于拒绝,也是一门艺术。当人们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一时办不到,或时机不成熟,或悖理违章、不能办的事等等,该拒绝的,还得拒绝。人都是有自尊的,当别人有求于你时,千万不能过于生硬地拒绝,不能伤了人家的面子,要使对方心理保持平衡,才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我们能够在拒绝别人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愿望,也就能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对方会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也不会再纠缠不休。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才能既不违背自己的心意和原则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或感情呢?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1. 巧妙地运用谎言
谎言是人们所谴责的,但有时恰当地说一点谎也可以很委婉地拒绝他人的好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三巨头之一的罗斯福,曾担任过海军部的一个要职。有一次一个跟自己关系密切的部下向他打听海军部在加勒比海建潜艇基地的计划。
这个部下的要求或许只是出于好奇,但还是让罗斯福感到为难,告诉他吧,就违反了工作原则;不告诉他呢,又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罗斯福不愧是罗斯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来,我告诉你!”罗斯福故作神秘地向周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
对方见状,连忙把头凑了过来。
“你能保密吗?”罗斯福好像不放心地问。
“当然能!”那人赶忙回答。
“那我也能。”罗斯福笑着轻声地对他说。
对方愣了一下,接着与罗斯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爽快地大笑起来。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直言代谎言更好。例如,一个喜欢到处借钱而又不还的人来找你借钱,该怎么办?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碰到这种只借不还的人,你就可以客气地拒绝他:“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了你这个忙。”明确表示无意借给他钱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讲。如果他继续缠住你,你就把已经讲过的话再客气地重复一遍,他若明事,也就知难而退了。如果你解释说:“实在对不起,这个月的工资都用完了。”那么他可能问:“怎么用得这么快?工资才发了一个星期呀!”这样你就不得不解释你买了什么东西,反倒使自己陷入被动的、说不清的境地。所以,无需解释理由的时候,不如一口拒绝的好。
2. 耐心倾听
作为对拒绝者的基本尊重,首先就是要先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在对方述说中途就已经知道必须加以拒绝,也要听人把话说完,即表达对其尊重,也可更加确切地了解其请求的主要含义。然后,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要考虑的时间。我们经常以“需要考虑考虑”为托词而不愿意当面拒绝请求。内心希望通过拖延时间使对方知难而退,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愿意立刻当面拒绝,应该明确告知对方考虑的时间,表示自己的诚信。
拒绝的话不要脱口而出。要站在对方立场上严肃地思考,一定要显示出明白这个请求对其的重要性。拒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首先感谢对方在需要帮助时可以想到你,并且略表歉意。注意,过分的歉意会造成不诚实的印象,因为如果你真的感到非常抱歉的话,就应该接受对方的请求。
3. 态度坚决,理由明确
对一些不适宜、明显应该拒绝的事,在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拒绝。这种拒绝一定要明确、坚定,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但同时语气又一定要诚恳、含有歉意。要耐心解释你的处境,这样更能得到对方谅解。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则是敢于向皇帝说“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责皇上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说:‘朕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但陛下言而无信,自己就失信过好几回了。”魏征对李世民说。
“寡人什么时候失信于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几分不悦。
“且听微臣细细道来。”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旧债,理由是秦王府的债权不属朝廷。陛下过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虽贵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也应该属于官家所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追索呢?”
李世民低头不语,显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见状,接着说:“刚才只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关内外两年之赋税,百姓闻之欢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说今年照常征收赋税。朝令夕改,只会失人心于天下。臣以为,若想以诚信御天下,当从陛下始。”
面对这种触犯龙颜的行为,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魏征,还高兴地说:“爱卿说得好。寡人确实言而无信,幸好让卿家给点了出来,否则失信于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隐瞒,一针见血地向李世民失信于民的行为说“不”,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对他大加赞赏,并且心存感激地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贞观以来,尽心于主,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匡朕之违,以唯见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识到魏征虽然对自己说“不”,其实是从反面激励自己当一个明君。因为只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子的诤谏。同时,李世民明白魏征是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君王的过失,臣子及时指出来,有利于治理国家。
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最好要讲清楚拒绝的理由。指出真诚的并且符合逻辑的拒绝理由最好,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拒绝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直接拒绝,不说明理由。千万不可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当你说明理由后,对方试图反驳,你千万不可与之争辩,只要重申拒绝就行了。争辩会把理性转化为感性。
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表明一个思想,那就是: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绝之后,最好可以为对方指出处理其请求的其他可行办法。千万不可通过第三方加以拒绝。通过第三方拒绝,足以显示自己懦弱的心态,并且非常缺乏诚意。
4. 考虑对方的利益
成功地拒绝他人的不实之请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免除由不情愿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关键在于:拒绝前必须将对方的利益放在考虑之内,才能做到两全。
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一般来说,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是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提高对方的期望,增大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些自己的短处,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而减少了失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