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小敏为了学习的方便独自搬到舅舅家的一套空房里居住。搬去以后,小敏把空房彻底地收拾了一次。母亲担心女儿,时常去看望她。但是每次母亲一走,小敏一定要彻底打扫一番,碗筷煮了又煮,厕所冲了又冲,沙发套也要拆下来洗,就连门柄也是擦了又擦,一边收拾还一边考虑有没有地方没打扫到,搞完卫生,她自己也要洗个澡,换一套衣服。
■问题分析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名人们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爱清洁爱得太过分,就是一种心理疾患了。心理医生们将爱清洁爱得太过分称之为“洁癖”。小敏其实是患上了洁癖这种心理疾病,所以她的行为才变得这样古怪,以致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最终失去了朋友。
所谓洁癖,是指在卫生方面极其讲究,尤其最注意双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十几遍甚至几十遍,每次要打三四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从外面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自己的房间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患者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时间一长,就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也明知道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像这样有洁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见的,他们整天都活得特别紧张,其生活目标就是讲究卫生,整天关注的就是病菌,而无暇顾及别的,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小敏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洁癖的发病原因与家庭、个体性格及生活经历有关。首先,洁癖可能是由于受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些洁癖患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有洁癖,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如同上文中的小敏,在她小的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敏相关的东西,不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儿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净如命的母亲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勒令小敏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敏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惧。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儿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不能容忍自己及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些不干净在别人眼里算不了什么。
其次,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们很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有一位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孩小芬,她常常因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城市同学高,见识没有城市同学那么广,以及普通话没有城市同学说得那么纯正而感到低人一头。有一次,同屋的一个来自城市的女同学讽刺乡下人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她听后就老担心自己身上会产生别人难以接受的味道,从此以后,她老是反复地洗澡、洗衣服,最后竟成了有洁癖的人。
最后,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文芳找了个大老板结了婚,但婚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丈夫由于业务繁忙经常在外不回家,常常让她一个人空守闺房。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别的女性还有不正当的关系,更让渴望真情挚爱的她心灰意冷。于是她整日把时间花在反复的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显然,文芳的洁癖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图借外在的洁净来增强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者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所以洁癖者要从上述分析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而加以克服。此外,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洁癖,当事人都应让自己明白,整洁干净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绝对。人的天性中应有一点儿对乱的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心态与生活的稳定与正常。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洁癖之士首推明初大画家倪云林。他爱洁成癖,连自己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保管,随时擦洗。对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冲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天亮后,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上。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丢到三里之外去。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名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干净,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作罢。
此君堪称洁癖之登峰造极者。有洁癖的人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洁癖会导致人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健康。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患有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解决之道
一、系统脱敏法
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导患者改变思维方式,做事情先顾全重要的事情,一切慢慢来,一步一步地走。
二、认知疗法
1.事实根据: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菌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疾病发作;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得病;即使没得其他病,强迫症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
三、满灌疗法
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抹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抹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抹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发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给予积极鼓励。
在这一关键时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两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产生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
要对患者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此进行,过不了多久,患者的洁癖自然就会慢慢消失,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信像小敏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了较为明白彻底的了解,并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很快就会靠自己的努力从这种不良心理行为中恢复过来。
■心理测试
洁癖的自我测试
你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1.每天从外面回来都要洗几十遍手,甚至每洗一遍都要打上三次肥皂。
2.每接触一样东西,就要洗一次手,不然就会痛苦万分。
3.一回到家就开始打扫卫生,不让家人随便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
4.别人用过的东西自己不敢碰,甚至别人坐过的椅子也不敢坐,生怕传染上病菌。
5.迫不得已才到外面吃饭,还要带上自己的餐具。
6.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消毒液。
7.一天洗澡超过三次。
8.每天要把自己家里的地拖三遍以上。
评析:
如果你有上述3种以上的情况,那么你就可能患上了洁癖。
心理问题18 酒瘾
■
一旦喝起来,就没人能使我停止
■问题描述
唐禹有十几年的饮酒历史,从1995年开始,他每日要喝半斤白酒,后来增加到每天喝八两,并经常空腹饮酒,即便上班时也要喝两口,性格因此发生了变化,生活变得懒散,很少与人交流。唐禹的颓废,使他的工作一落千丈,最终因为经常醉酒闹事而被单位开除。他的妻子也忍受不了他的颓废生活,无奈地离他而去。如今,唐禹一个人生活,每天至少花四个小时喝酒,他一身污垢,散发着一股臭味,近1.8米的身高,体重却只有50公斤。
■问题分析
据文献考证,我国早在古代夏禹时期就开始做酒。在人类三大嗜好——烟、酒、茶中,别看酒既不能充饥又不能解渴,特别是白酒也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古今中外的宴会上总少不了酒,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足庆。
在现代生活中,美酒加咖啡更是一种时尚,特别是人逢喜庆更少不了三杯美酒敬亲人。作为礼仪交流的一种方式,酒文化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它原本的内涵。当然,适量饮酒还能健身。《本草备要》载:“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御寒,遣兴消愁,辞邪逐秽,暖内脏,行药势。”饮酒有一定好处,但是一旦陷入嗜酒如命的酗酒成瘾状态则完全变了性质。
首先,酗酒必伤肝。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合成胆汁、贮存肝糖原的脏器,过量饮酒会造成脂肪肝,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再者,酗酒可损伤大脑,造成记忆力下降、智商和判断力明显减退;还有,经常醉酒可导致血管痉挛、呼吸肌麻痹,还会造成心肌脂肪化,损伤心脏功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另外,经常酗酒会损伤生殖功能。医学研究证实:大量的酒精对精子和胎儿都有致命的“打击”和损伤,酒鬼的后代出现弱智和畸形就是明证。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以其名作《桃花源记》备受世人称颂,但由于一生嗜酒,连生五子非呆即傻全是弱智儿。
什么“交情深,一口吞,交情浅,舔一舔”,“宁可伤身体,不能伤感情”之类的劝酒词,实在是反科学、反健康的害人之词,劝人伤身体的这类酒友还有什么“感情”值得珍惜呢?
酒精是一种合法的成瘾物质,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一次大量饮酒后能明显地影响人的心理状态,长期大量饮酒则可形成对酒精的依赖,成为一个人人讨厌的“酒鬼”、“酒徒”、“酒君子”,成为酒精的俘虏,心甘情愿地听从酒精的摆布,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那么,什么是酒精依赖呢?
酒精依赖是饮酒所致的对酒精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性或周期性出现,这种渴求常常很强烈。一般认为,如果饮酒的时间和饮酒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饮酒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出现了躯体耐受或戒断的症状,我们就称之为酒精依赖。
俗话说“老有老相,少有少相”,酒精依赖者也有其“赖相”。一般来说酒精依赖者具有以下特征。
1.对酒的体验。酒精依赖患者多数都有酒后心情愉快的体验,酒后喜欢与人交往,感觉到紧张、焦虑、苦闷和疲劳感得到缓解。这样,渐渐发展为每天饮酒,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和饮酒时间的延长,饮酒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