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入题、破题与点题是演讲成功与否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人们选定一个演讲题目之后,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这个题目如何进行组织,如何尽快根据自己对题目的兴趣引发出听众同样的兴趣,如何以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听众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何以自己对题目的精深理解去启迪听众沿着这一思路去思索。这些,都关乎演讲的成败,也都同解题的方式——入题、破题和点题紧密相关。“立文之道,唯字与义”,演讲也同样如此,抓住了与入题、破题、点题相关的字与义,也就抓住了解题的“牛鼻子”,从而取得理想的演讲效果。
◎ 入题要快
入题要快而毫无疑义。欲使听众尽早进入自己规定的主题,就必须重视入题的速度和方式两方面的安排。既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这就是“快”;又要有逻辑上的悬念、起伏和跌宕,以收到“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效。欲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要开门见山,以期迅速将听众带入规定情境和思路中去。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起初草稿从马克思夫人的逝世说起,进而才进入自己的题目。在客观和冷静的叙述中,难于将听众迅速地引领入规定情景。因此,恩格斯对此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在后来的定稿中,他采用单刀直入的入题方法,直接讲马克思停止了思想,永远睡着了,这样就迅速将听众引入到沉痛和肃然的既定情境之中,比原稿那种缓慢的节奏强多了。
其次是讲究悬念和曲折,以引起听众的关注。前面我们强调入题要快,并不是说所有入题都以开门见山的方式为佳。其实,有时候入题更需要讲求一定的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讲求一点逻辑悬念,方才有利于入题的引人入胜。
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悬念抓住听众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有一篇题为《人呵,认识你自己》的演讲,主讲人给划定的题目是“人与社会和自身的关系”,可是一开始,演讲者并不直接挑明这个题目,而是先援引恩格斯的话,讲了个“司芬克斯之谜”的引子:“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问题……”继而话锋一转,问道:“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最后他自己答道:“人类面对着的有三大难题——人生、社会和人自身。”这就是“转折式入题”,它使自己的入题显得有些跌宕,有些波澜甚至悬念,一点也不平铺直叙,自然能引起听众的关注与兴致。
再次用强烈的反差、对比来引出自己的题目,以期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主要指以对比、对照和映衬之类的修辞手法,来引领和导入自己的话题。
有一篇名为《论男子汉》的演讲,一开始,演讲者的话似乎跟一般的谦辞没什么两样,颇有离题之嫌。因为他一口气就洋洋洒洒叙说了四个“困难”:
我一点也不明白主办者的意图何在,这使我感到为难,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今天,我是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人容易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况且,刚才前面的几位同学又做了精彩的演讲,热烈的掌声可以作证,这给我增加了压力,算是我遇到的第三个困难。不巧得很,我本想凭手中这么一张卡片做一次演讲,却忘了戴眼镜了,想把它放在桌上偷偷地看几眼也不成了,这就是我的第四个困难。
乍一看,这开场白颇有些饶舌的味道,岂料到,那演讲者讲罢第四个困难之后,话锋突然一转,便进入自己早已拟订的题目了:
但是,我并不胆怯;相反,我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既然我站到了这个讲台上来,我就必定能够鼓起勇气,竭尽全力,让自己体面地走下台去!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论男子汉》!
这样,《论男子汉》特有的勇气之题目,便同一开始的胆怯与为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巧妙、贴切而又风趣盎然。这样的入题,不是做到了辞明义见和曲径通幽的完美统一吗?
◎ 破题要准
破题要确而奇。演讲中,入题并不等于破题。二者的区别在于:入题只是引导进入设定的题目或论点的方式,而破题则是提纲挈领地进入各个论据或阐述的要点之中。这就好比说,它们二者一个是树冠,一个是树冠下的主枝。破题的意义在于,可以决定“主干”的发展方向,让听众对演讲初见端倪,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见,破题可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演讲者的思路走,是关乎演讲成败的又一重要环节。总体来说,我们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来做到破题的明确与奇诡或奇趣的有机结合。
首先,立一个定句并加以强调,来作为破题的“标志字符”或“标志语符”,以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重视。在《论男子汉》的演说中,作者为了论述男子汉最突出的特征——勇气,故意使用了“勇”的对立物,即一个“难”字来作为破题的标志字符。当然,这个标志字符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且听他是如何表述的:“刘晓庆说,做女人难,做一个名女人尤其难。我说,做男人难,做一个男子汉尤其难也!但男同胞们是欢迎这个‘难’的,正因为其难,才富于挑战,才能显示勇气和力量,因此令人神往。”
其次,用语意的转折、对立等手法来制造“波澜”以实现破题的目的,并给人以警醒、新颖的意境和感受。前面提到过的道格拉斯在《谴责奴隶制的演说》中,入题时使用了提问的方式:“为什么今天邀我在这儿发言?我和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就是运用了这一方法破题。
再次,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破题,以期给听众以随和而亲切、警醒又奇特的感觉。
丘吉尔在担任首相时发表的就职演说就用了两处设问来加以论述,当然也可以看做是为破题而设立的标志语了。他说: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胜利。
当然,破题的方式还有不少,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尽量简约、明确的言语标志符号去吸引听众,以便他们朝自己拟订的方向去理解、接受自己阐述的内容。
◎ 点题要深
点题要新而深。所谓点题,即点明主旨。跟入题和破题不同的是,这里所谓的点题,主要指的是最能点明演说目的、主旨的那些话,即通常所说的“警句”、“文眼”之类,而且,这种点题的句子,其位置也可不拘一格,可前可后,也可在中间,关键是要有新意,要有底蕴,尽可能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给人以隽永、深刻且耐人寻味的印象。这里,提供几种点题的形式,从中我们不难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1. 用感情色彩浓烈的词语来点题,以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
这种共鸣的实现,也是符合演讲的第一人称语言角度的特性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说,为了点明题旨以增强感染力,就反复描述了“我梦想有一天”的情景,每个情景就是一个镜头,连续组成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的连续不断的“画面群”,不仅强烈地渲染了主题,而且也是一种颇为艺术的点题方法。
2. 使用点出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值得咀嚼的东西
警句得来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将情感和理智融为一体,并辅以反复、倒序、排比等多种加强论证的言语力度和感染力的手段与方法,也是有可能留下警句名言的。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开头并没多少新意,更不用说警句了。但快结束时,他连续使用了两个重复的呼告语,使那警句立即凸现了出来,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钟鼓轰鸣,余音不绝于耳——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3. 艺术地运用熟语,以期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熟语,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对此,切不可视之为下里巴人而妄加轻视与贬低。如果演说时,我们对此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予新意并铸成警句,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