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000000042

第42章 唐诗篇(1)

类书与诗

检讨的范围是唐代开国后约略五十年,从高祖受禅(618年)起,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660年)止。靠近那五十年的尾上,上官仪伏诛,算是强制的把“江左余风”收束了,同时新时代的先驱,“四杰”及杜审言,刚刚走进创作的年华,沈、宋与陈子昂也先后诞生了,唐代文学这才扯开六朝的罩纱,露出自家的面目。所以我们要谈的这五十年,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

寻常我们提起六朝,只记得它的文学,不知道那时期对于学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唐初五十年所以像六朝,也正在这一点。这时期如果在文学史上占有任何位置,不是因为它在文学本身上有多少价值,而是因为它对于文学的研究特别热心,一方面把文学当作学术来研究,同时又用一种偏向于文学的观点来研究其余的学术。给前一方面举个例,便是曹宪、李善等的“选学”(这回文学的研究真是在学术中正式的分占了一席。)后一方面的例,最好举史学。许是因为他们有种特殊的文学观念(即《文选》所代表的文学观念),唐初的人们对于《汉书》的爱好,远在爱好《史记》之上,在研究《汉书》时,他们的对象不仅是历史,而且是记载历史的文字。便拿李善来讲,他是注过《文选》的,也撰过一部《汉书辨惑》,《文选》与《汉书》,在李善眼里,恐怕真是同样性质,具有同样功用的物件,都是给文学家供驱使的材料。他这态度可以代表那整个时代。这种现象在修史上也不是例外。只把姚思廉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除开,当时修史的人们谁不是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藻——尤其是《晋书》的著者!至于音韵学与文学的姻缘,更是显著,不用多讲了。

当时的著述物中,还有一个可以称为第三种性质的东西,那便是类书,它既不全是文学,又不全是学术,而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东西,或是说兼有二者的混合体。这种畸形的产物,最足以代表唐初的那种太像文学的学术,和太像学术的文学了。所以我们若要明白唐初五十年的文学,最好的方法也是拿文学和类书排在一起打量。

现存的类书,如《北堂书钞》和《艺文类聚》,在当时所制造的这类出品中,只占极小部分。此外,太宗时编的,还有一千卷的《文思博要》,后来从龙朔到开元,中间又有官修的《累璧》六百三十卷、《瑶山玉彩》五百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增广皇览》及《文思博要》)、《芳林要览》三百卷、《事类》一百三十卷、《初学记》三十卷、《文府》二十卷、私撰的《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卷、《玉藻琼林》一百卷、《笔海》十卷。这里除《初学记》之外,如今都不存在。内中是否有分类的总集,像《文馆词林》似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文馆词林》的性质,离《北堂书钞》虽较远,离《艺文类聚》却接近些了。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序》里说是嫌“《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的办法不妥,他们(《艺文类聚》的编者不只他一人)才采取了“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体例。这可见《艺文类聚》是兼有总集(《流别》《文选》)与类书(《皇览》《遍略》)的性质,也可见他们看待总集与看待类书的态度差不多。《文馆词林》是和《流别》《文选》一类的书,在他们眼里,当然也和《皇览》《遍略》差不多了。再退一步讲,《文馆词林》的性质与《艺文类聚》一半相同,后者既是类书,前者起码也有一半类书的资格。

上面所举的书名,不过是就新、旧《唐书》和《唐会要》等书中随便摘下来的,也许还有遗漏。但只看这里所列的,已足令人惊诧了。特别是官修的占大多数,真令人不解。如果它们是《通典》一类的,或《大英百科全书》一类的性质,也许我们还会嫌它们的数量太小。但它们不过是“兔园册子”的后身,充其量也不过是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兔园册子”。一个国家的政府从百忙中抽调出许多第一流人才来编了那许多的“兔园册子”(在太宗时,房玄龄,魏徵,岑文本,许敬宗等都参与过这种工作),这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岂不滑稽?不,这正是唐太宗提倡文学的方法,而他所谓的文学,用这样的方法提倡,也是很对的。沈思翰藻谓之文的主张,由来已久,加之六朝以来有文学嗜好的帝王特别多,文学要求其与帝王们的身分相称,自然觉得沈思翰藻的主义最适合他们的条件了。文学由太宗来提倡,更不能不出于这一途。本来这种专在词藻的量上逞能的作风,需用学力比需用性灵的机会多,这实在已经是文学的实际化了。南朝的文学既已经在实际化的过程中,隋统一后,又和北方的极端实际的学术正面接触了,于是依照“水流湿,火就燥”的物理的原则,已经实际化了的文学便不能不愈加实际化,以至到了唐初,再经太宗的怂恿,便终于被学术同化了。

文学被学术同化的结果,可分三方面来说。一方面是章句的研究,可以李善为代表,另一方面是类书的编纂,可以号称博学的《兔园册子》与《北堂书钞》的编者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为代表。第三方面便是文学本身的堆砌性,这方面很难推出一个代表来,因为当时一般文学者的体干似乎是一样高矮,挑不出一个特别魁梧的例子来。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举唐太宗。并不是说太宗堆砌的成绩比别人精,或是他堆砌得比别人更甚,不过以一个帝王的地位,他的影响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且他也曾经很明白的为这种文体张目过(这证据我们不久就要提出)。我们现在且把章句的研究,类书的纂辑,与夫文学本身的堆砌性三方面的关系谈一谈。

李善绰号“书簏”,因为,据史书说,他是一个“淹贯古今,不能属辞”的人。史书又说他始初注《文选》,“释事而忘意”,经他儿子李邕补益一次,才做到“附事以见义”的地步。李善这种只顾“事”,不顾“意”的态度,其实是与类书家一样的。章句家是书簏,类书家也是书麓,章句家是“释事而忘意”,类书家便是“采事而忘意”了。我这种说法并不苛刻。只消举出《群书治要》来和《北堂书钞》或《艺文类聚》比一比,你便明白。同是钞书,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拿来和《治要》的“主意”的质素一比,《书钞》、《类聚》“主事”的质素便显着格外分明了。章句家与类书家的态度,根本相同,创作家又何尝两样?假如选出五种书,把它们排成下面这样的次第:

《文选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初唐某家的诗集。

我们便看出一首初唐诗在构成程式中的几个阶段。劈头是“书簏”,收尾是一首唐初五十年间的诗,中间是从较散漫、较零星的“事”,逐渐的整齐化与分化。五种书同是“事”(文家称为词藻)的证集与排比,同是一种机械的工作,其间只有工作精粗的程度差别,没有性质的悬殊。这里《初学记》虽是开元间的产物,但实足以代表较早的一个时期的态度。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这部书的体裁,看来最有趣。每一项题目下,最初是“叙事”,其次“事对”,最后便是成篇的诗赋或文。其实这三项中减去“事对”,就等于《艺文类聚》,再减去诗赋文便等于《北堂书钞》。所以我们由《书钞》看到《初学记》,便看出了一部类书的进化史,而在这类书的进化中,一首初唐诗的构成程序也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你想,一首诗做到有了“事对”的程度,岂不是已经成功了一半吗?余剩的工作,无非是将“事对”装潢成五个字一幅的更完整的对联,拼上韵脚,再安上一头一尾罢了。(五言律是当时最风行的体裁,但这里,我没有把词平仄算进去,因为当时的诗,平仄多半是不调的)这样看来,若说唐初五十年间的类书是较粗糙的诗,他们的诗是较精密的类书,许不算强词夺理吧?

《旧唐书·文苑传》里所收的作家,虽有着不少的诗人,但除了崔信明的一句“枫落吴江冷”是类书的范围所容纳不下的,其余作家的产品不干脆就是变相的书类吗?唐太宗之不如隋炀帝,不仅在没有作过一篇《饮马长城窟行》而已,便拿那“南化”了的隋炀帝,和“南化”了的唐太宗打比,像前者的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甚至

鸟击初移树,鱼寒不隐苔。

又何尝是后者有过的?不但如此,据说炀帝为妒嫉“空梁落燕泥”和“庭草无人随意绿”两句诗,曾经谋害过两条性命。“枫落吴江冷”比起前面那两只名句如何?不知道崔信明崔信明,生卒年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省益都)人。唐初官吏、诗人。之所以能保天年,是因为太宗的度量比炀帝大呢,还是他的眼力比炀帝低。这不是说笑话。假如我们能回答这问题,那么太宗统治下的诗作的品质之高低,便可以判定了。归真的讲,崔信明这人,恐怕太宗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他并没有留给我们那样测验他的度量或眼力的机会。但这更足以证明太宗对于好诗的认识力很差。假如他是有眼力的话,恐怕当日撑持诗坛的台面的,是崔信明、王绩,甚至王梵志王梵志(?—约670),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而不是虞世南、李百药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一流人了。

讲到这里,我们许要想到前面所引时人批评李善“释事而忘意”,和我批评类书家“采事而忘意”两句话。现在我若给那些作家也加上一句“用事而忘意”的案语,我想读者们必不以为过分。拿虞世南、李百药来和崔信明、王绩、王梵志比,不简直是“事”与“意”的比照吗?我们因此想到魏征的《述怀》,颇被人认作这时期中的一首了不得的诗,《述怀》在唐代开国时的诗中所占的地位,据说有如魏征本人在那时期政治上的地位一般的优越。这意见未免有点可笑,而替唐诗设想,居然留下生这意见的余地,也就太可怜了。平心说,《述怀》是一首平庸的诗,只因这作者不像一般的作者,他还不曾忘记那“诗言志”的古训,所以结果虽平庸而仍不失为“诗”。选家们搜出魏征来代表初唐诗,足见那一个时代的贫乏。太宗和虞世南、李百药,以及当时成群的词臣,做了几十年的诗,到头还要靠这诗坛的局外人魏征,来维持一点较清醒的诗的意识,这简直是他们的耻辱!

不怕太宗和他率领下的人们为诗干的多热闹,究竟他们所热闹的,与其说是诗,无宁说是学术。关于修辞立诚四个字,即算他们做到了修辞(但这仍然是疑问),那立诚的观念,在他们的诗里可说整个不存在。唐初人的诗,离诗的真谛是这样远,所以,我若说唐初是个大规模征集词藻的时期。我所谓征集词藻者,实在不但指类书的纂辑,连诗的制造也是应属于那个范围里的。

上述的情形,太宗当然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我们曾经说到太宗为堆砌式的文体张目过,不错,看他亲撰的《晋书·陆机传论》便知道:

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迭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千条析理,则电拆霜开;一绪连文,则珠流璧合。其词则深而雅,其义则博而显。故足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己。

因为他崇拜的陆机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是“文藻宏丽”,与夫“迭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一绪连文,则珠流璧合”的陆机,所以太宗于他的群臣中就最钦佩虞世南。褚亮在《十八学士赞》中,是这样赞虞世南的:

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家,并包六艺。

两《唐书·虞世南传》都说,他与兄世基同入长安,时人比作晋之二陆,《新传》又品评这两弟兄说: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

这样的虞世南,难怪太宗要认为是“与我犹一体”,并且在世南死后,还有“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之叹。这虞世南,我们要记住,便是《兔园册子》和《北堂书钞》的著者。这一点极其重要。这不啻明白的告诉我们,太宗所鼓励的诗,是“类书家”的诗,也便是“类书式”的诗。总之,太宗毕竟是一个重实际的事业中人;诗的真谛,他并没有,恐怕也不能参透。他对于诗的了解,毕竟是个实际的人的了解。他所追求的只是文藻,是浮华,不,是一种文辞上的浮肿,也就是文学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病症,到了上官仪的“六对”“八对”,便严重到极点,几乎有危害到诗的生命的可能,于是因察觉了险象而愤激的少年“四杰”,便不得不大声急呼,抢上来施以针砭了。

(本篇原载于《大公报》文艺副刊第52期。)

四杰

继承北朝系统而立国的唐朝的最初五十年代,本是一个尚质的时期,王、杨、卢、骆都是文章家,“四杰”这徽号,如果不是专为评文而设的,至少它的主要意义是指他们的赋和四六文。谈诗而称四杰,虽是很早的事,究竟只能算借用。是借用,就难免有“削足适履”和“挂一漏万”的毛病了。

按通常的了解,诗中的四杰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人中三人死于非命)——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了不少的同情。依这样一个概括、简明,也就是肤廓的了解,“四杰”这徽号是满可以适用的,但这也就是它的适用性的最大限度。超过了这限度,假如我们还问到:这四人集团中每个单元的个别情形,和相互关系,尤其他们在唐诗发展的路线网里,究竟代表着哪一条,或数条线,和这线在网的整个体系中所担负的任务——假如问到这些方面,“四杰”这徽号的功用与适合性,马上就成问题了。因为诗中的四杰,并非一个单纯的、统一的宗派,而是一个大宗中包孕着两个小宗,而两小宗之间,同点恐怕还不如异点多,因之,在讨论问题时,“四杰”这名词所能给我们的方便,恐怕也不如纠葛多。数字是个很方便的东西,也是个很麻烦的东西。既在某一观点下凑成了一个数目,就不能由你在另一观点下随便拆开它。不能拆开,又不能废弃它,所以就麻烦了。“四杰”这徽号,我们不能、也不想废弃,可是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

四杰无论在人的方面,或诗的方面,都天然形成两组或两派。先从人的方面讲起。

同类推荐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热门推荐
  •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另类少年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读完本书的人,得出结论会同我一样,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的孩子的人,他们是否多多少少受了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年轻,若有所失

    年轻,若有所失

    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拥有了她的爱情,当成为乙肝患者失去了她的爱情。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却懂得了亲情的力量。害怕爱情,却不拒绝爱情。希望借助这个故事告诉那些生活在自己私心事里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爱情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不能完全相信。最重要的时候靠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光想着依赖他人给你温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诱惑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肯定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必然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头脑清醒的人。要想游刃有余行走于社会,必须要学会沉住气,必须要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沉住气,是经验的总结,生活的提纯;沉住气,是智者的选择,聪明的对策;沉住气,是信心的标志,希望的基石。该书是一本写给面临选择、陷入困惑和向往幸福的忙碌都市人的人生智慧书。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给读者怎样摸清情绪变化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 独霸冷妻

    独霸冷妻

    六年的默默守护,为了不过是想在他心里有一个小小的位置!可换来的却是被送入另一个男人的怀里!他,独霸影视界的鳌头!撒旦的化身,有着俊美外表,却总是笑挂着一副无害的邪笑!让她毫无抗拒的沉沦了下去。他说;救她,因为她有商业价值!养她,因为她有利用价值。他说,他永远不会爱上她…终于,她累了,想要逃离了…精彩片段一“你来干什么?”昔日的温柔早已经被一道刺骨的冷漠替代。横跨在门框上,某个怒火横溢的强势男,攥过眼前冷漠如冰的女子;“你竟然敢跟别的男人搂搂抱抱,你别忘了,你是我的女人。”他的女人?某女冷淡扫了眼他,抿紧的嘴角扬起一抹弧度,抽回手,下一秒,“砰”的一声甩上了门,冷淡声音隔着房门传出;“你被踢出局了。”门外,怒火的红光烧红到了半边天,只见某霸势男在抱脚痛呼中叫嚣着。片段二Xx民政局。“你往哪去呢?这边才是结婚签证处。”某男霸道的揽过往另一边走去的女子邪笑道。某女抬头冷淡望着他,眼神突然闪烁了下,嘴角扬起一抹媚笑,在众多羡慕眼光下踮脚环抱上他,柔淡的缓慢道;“顺便先把离婚手续办好,免得隔天多跑一趟。”闻言,众生皆倒……只见青筋暴跳的某男,怒火冲天的把人扛起就往结婚签证处而去。片段三“下次来我家请先经过我同意。”看着在自己厨房搞破坏的男人,刚刚进屋的她只是冷淡扫上一眼。一个身穿草莓围裙,一手拿锅铲的俊美男子从厨房冲了出来,脏兮兮的俊脸凑了上去;“那么晚才回来,你干嘛去了?”“关你什么事?”“你是我老婆,你敢在外面招风沾草的,我就跟你急。”某男笑脸下沉怒道。某女冷瞥了眼他,冷淡扯开嘴角,边往自己房间走去边道;“那你慢慢急吧,出去时记得关门。”“林芊影……你敢再给我说一遍。”一道惊天怒声霎时揭开屋顶似的响起。特此声明;此文并非虐文,先小苦后甜蜜,女主表面柔弱冷淡,实则性格倔强冷傲,手段强大,有仇必报的腹黑女。此文除楠竹,还有非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帅哥连番上阵,妒忌,醋意满头飞……
  • 足球圆舞曲

    足球圆舞曲

    一个平凡的男孩儿,一个体能极差、身体有缺陷的足球爱好者,自从第十八届世界杯结束后就踏上了自己的足球之路,他拥有很高的水平,但却有着自己的烦恼。他是如何征服一个个障碍,一步步地踏上足球之颠呢?
  • 悍女不愁嫁之肥妞来袭

    悍女不愁嫁之肥妞来袭

    街市上突然热闹了起来,街坊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都来看这个特别的迎亲。新娘没有坐在花轿里,而是和新郎肩并肩分别骑着两匹高头大马,一白一黑,新郎骑着黑马,新娘骑着白马。只是新娘那肥胖的体型和红彤彤的礼服,在白马的映衬下格外的显眼。大家都好奇地弯着腰,想要一睹新娘的庐山真面目,只可惜那顶大红盖头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新娘在半个月前还是……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吾家有妃初拽成

    吾家有妃初拽成

    传闻她不但奇丑无比,是个人人唾弃的废物小姐,从还是个克死母亲的煞星。原以为她的命运就此苍白的度过一生,怎料在七岁之际,却惨遭中毒几乎不治。再睁眼,灵魂已悄然转变,她已不是她。十年后回家,她一反柔弱的性子彪悍回归,奶奶滴,看老娘不玩死你们这群混蛋。好,心情不爽,烧烧国家粮仓。嗯,被人骂了,直接给你下毒。呃,姐妹欺负,折你手毁你容。当桃花开始悄然盛开的时候,当身上的秘密悄然而现的时候,她才发现,她的心早已遗失……他是人称冥王的传奇人物,世人皆传说是有断袖之癖,却将一个女子宠入骨髓,爱之如命。要不是六年前的相遇,他不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牵挂着一个人,所以,找到了她,就没想过要放手。对于她身边萦绕的不管是炮灰还是伪小三,他都要让他们的爱直接死在摇篮里,来一个,灭一个,来一对,杀一双,绝不手软。他的爱,只能给她。而她,只能他来爱。【片段一】“你以前不是一直都很喜欢本王吗?”某个无耻王爷无耻说道。某女点点头,“我小时候是很喜欢你啊,现在也喜欢你——”某无耻王爷一喜,却听后面还有一句,“我喜欢你离我远点啊!见过讨厌的,还没见过那么讨厌的。”(某女是用吼的)【片段二】“主子,冽王带十万聘礼,想娶夫人。”“什么,好,告诉他,聘礼留下,人滚蛋!”某人眼色一敛,笑的诡异。夫人说过,这世界,绝对不能与钱过不去,所以他听她的,聘礼要下,人,有他一个就行了。【片段三】“主子,夫人又出去了。”“出去就出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她天天出去。”“可是……可是她是去新开的牛郎馆,听说今天来了几只特别好……”好吃的外国鸭子。手下话还没说完,就感觉一阵风吹过,再看主子的位子,没人了?额上顿时流汗。夫人,你自求多福吧!只是,那真的是鸭子啊,烤鸭。*简介无能,看文是王道。这是一个伪冷酷王爷和一个拽女之间的故事,有宠无虐,YY会有的,船戏也会有的。【本文女强+男强=爽文,内有悬疑,疑似宫斗,夹着江湖侠情,还有玄幻色彩,是一部多类型的文,一定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声明:本文绝对一对一,楠竹专情,霸道,偶尔识风情浪漫,无不良嗜好,身心健康,没有小三。推荐新文:《凰腾--绝杀鬼妃》(^ω^)↗【吐血推荐】好友文文:姒锦《军婚撩人》:怜半春《爹地,妈咪偸窥你》:鎏年《女军阀》艺瑾天使《拐个小妻来爱爱》:花卷《独宠极品小娇妻》:(^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