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200000027

第27章 认知心理学(6)

科尔伯格是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上的中学,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以色列的工作。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但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为他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经历还给他带来了终生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浦路斯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虽然逃脱了,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这个毛病时不时地困扰着他,终生未愈。

1948年,科尔伯格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得硕士学位。大学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道德学)是他最喜欢的两门课程,他很喜欢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修读博士学位时本拟专攻临床心理学,但因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改而研究道德认知发展。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0~16岁学童道德思维与判断方式之发展》,是研究儿童在面对道德的两难情况时所做的推理,他假设道德的困境会使他们经由一个固定的顺序发展出更多、更具弹性的道德推理。由于他的论文题目收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到1958年才完成论文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创下9年读完博士的记录。

科尔伯格在完成博士学位之前,195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究员,1955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获博士学位后,科尔伯格于1959年应耶鲁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副教授兼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1年出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年改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科尔伯格的学术生涯和皮亚杰颇为相似,终其一生专注于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问题。因此他被誉为皮亚杰之外对道德发展研究贡献最大的人。

晚年时,科尔伯格的慢性寄生虫性肠炎不断发作,使他常常忍受胃肠疼痛。在接近60岁的时候,科尔伯格极度压抑。他曾与一位亲密朋友谈过自杀的道德两难问题。他对这位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有很大的责任,则这个人应该坚持下去。可是,与病魔的争斗太痛苦了。1987年,他在住院的时候失踪,1987年1月17日,他的车被发现停在波士顿港一处潮水汹涌的湿地里,3个月后,他的尸体被冲到洛根机场附近。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过世的,不过一般猜测他是自杀而死。

名著导读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基于个人对道德的不同认识、对道德标准的个性化理解而形成的。根据科尔伯格的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的道德判断是处于人类道德发展的整体结构中的。他称这个有阶段的、有序的、严密的整体结构为道德发展的3水平6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计划及编写各级学校道德教育教材和指导手册的依据,并对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该书是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的一种,是一部关于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专著,该书所收入的文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本领域的研究者。

大凡研究道德发展领域的,鲜有不提及它的。就该书的贡献而言,首先是开创了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范式。科尔伯格从一开始就阐释了这一研究范式的基本理念(道德是认知的和发展的)、阶段模型(3个水平6个阶段)、研究方法(道德判断评分系统)。贯穿于全书,科尔伯格就是在不断地精制和完善这一研究范式,而道德认知发展范式是目前品德心理学研究中的主导范式。

其次,它推动了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科学是多门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科尔伯格从道德认知方面推动了认知科学的发展。他着重研究了个体道德认知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揭示出个体的道德观念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把道德判断和推理这类认知问题纳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内,把人的认知和思维研究扩大到社会认知的范围,从社会认知方面把认知科学推向前进,推向更深广的领域。

再次,发展了道德谈话的形式来测量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科尔伯格发展的标准问题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失为一种标准化的道德发展测量方法,这一方法后来经他的学生和同事的简化和修正,成为十分流行的道德发展研究方法。正是由于使用了科学的方法,才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最后,建立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科尔伯格最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道德发展的3水平6阶段模型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先后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进行3次大修正,已经成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阶段模型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然,科尔伯格在书中所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如道德发展中的认知与情感关系、认知与行为关系的问题等。包括他的同事和先前的学生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对科尔伯格的理论提出批评和商榷,这本身也说明了科尔伯格理论自身存在了一些问题。

理论精读

1.道德发展的哲学假设

为了完善进步主义的道德哲学观点,科尔伯格提出了研究道德发展的两种哲学假设: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即进行心理学研究必须从元伦理学出发,而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又证实了规范伦理学的原则。规范伦理学与元伦理学的重要区别是:元伦理学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前提,无须研究实证,而规范伦理学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结论,需要研究实证。因此,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记分体系中只涉及了规范判断,而不涉及元伦理学。

2.道德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道德发展的实质。科尔伯格继承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做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按照科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道德判断是一个人根据道德原则对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行为进行的判断,即道德评价。道德判断不同于其他判断,它具有3个特征:首先,道德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前者是解决道德领域中的应该不应该的问题,后者是解决认识领域中的是不是问题。因此,对道德判断和推理的研究要区别于皮亚杰对认识判断和推理的研究。其次,道德判断是一种社会判断,即对人的判断,而不是对物的判断。前者是对社会领域中的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各种冲突性的权利和义务的选择和判断,后者是对物理关系的判断和推理。最后,道德判断是一种约定的或规范的判断,即对应该、权利和义务的判断,而不是对喜欢、爱好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的约定性是引导、指向、驱动人们采取一定的道德行动。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其道德判断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判断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2)道德判断的结构与内容。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结构。道德判断的内容是指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照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看法。具体指个体在对道德两难故事反应中所用的问题、规范和要素。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怎样思考问题或思考的方式,是对具体道德内容思维加工的方法和过程。评判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看法,不能着眼于道德判断的内容,而必须考虑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才能了解其看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道德判断的结构与内容是一个判断的两个方面,两者彼此包含、相互限定。结构规定了内容,而内容体现了结构。一方面,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结构使儿童形成某种道德观念或价值观,并据此作为对有关道德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要遵循的方向。这样的道德判断定向从整体上调控了儿童对种种具体道德问题的认知,儿童表现出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去认识各种道德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抉择。另一方面,随着儿童与他人交往的相互作用的扩大,随着儿童新的社会经验的积累,这一结构会发生改组和重构,从而表现出发展和变化。

(3)道德判断的结构与道德发展的阶段。科尔伯格认为,我们对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根据道德判断的结构,而不是根据道德判断的内容。他指出:“我运用的是一个严格精确的阶段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皮亚杰和其他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结构传统。”道德发展的机制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道德判断中含有结构,结构限定判断发展的阶段。科尔伯格说:“随着年龄的变迁而发生的一种形式方面的或质上的变化被称为一个‘阶段’,结构—发展理论家称为结构。”而且“道德阶段只是道德判断或推理的结构,道德判断的结构必须与道德判断的内容区别开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道德问题的判断、推理有着明显的区别。科尔伯格正是按照道德判断结构的性质不同,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

(4)道德发展的条件。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发展。垂直序列的发展是由道德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推移,水平序列的发展是从理智发展经角色承担发展向道德发展的推移。儿童的理智发展和角色承担发展是制约其道德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虽然儿童的理智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理智发展本身并不直接导致道德发展。道德发展还需要社会性质的刺激,它们来源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道德决策和个体之间的直接道德争论。科尔伯格称之为“角色承担机会”。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首先提出儿童发展中的角色承担问题,并加以系统研究。他提出个体的角色承担或社会观点选择的发展是个体的社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经历了具体个人的观点、社会成员的观点和超越社会的观点3个发展水平,并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几个阶段。角色承担的这种发展过程对道德判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实质上道德所反映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科尔伯格借用塞尔曼的个体角色承担发展来说明个体的道德发展。他认为,个体角色承担发展为其道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5)道德发展的动力。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个体承担社会角色机会的增多,个体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不断同化吸收和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从而使个体的道德结构产生新的质变,飞跃到新的发展水平。个体的品德就是在一次又一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质变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3.道德两难论法

科尔伯格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论法。他编制了9个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如常用的一个故事便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即本城一个药剂师新研制的镭锭。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破门进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问:这个丈夫该这么做吗?为什么?利用这类两难故事,科尔伯格研究了75名10~16岁的被试者。以后每隔三年重复一次,直至22~28岁。他让被试者听了故事后判断是非,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根据他们的回答划分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同时又根据一系列的回答,编制了各种不同水平的量表,再来测定其他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从被试者的陈述中区分出30个普遍的道德属性,如公正、权利、义务、道德责任、道德动机和后果,等等。每一个属性可分为6个等级,合计180项,然后把谈话中儿童的道德观念归属到180项分类表的一个小项下作为得分。儿童在某一阶段的得分在其全部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便是儿童在该阶段的道德判断水平。据称其信度高达0.68~0.84。这种方法是科尔伯格研究人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研究中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4.道德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道德发展的阶段概念是科尔伯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道德发展阶段具有4个基本特征,即结构的差异性、不变的顺序性、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的整合性。

(1)结构的差异性。科尔伯格在大量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道德判断和推理的结构(思维模式)有不同类型,它们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科尔伯格正是按照这种结构的差异特征来划分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个体道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道德结构的转化和质变过程。

(2)不变的顺序性。个体的道德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变的、普遍的阶段顺序。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外,发展总是依序向前移动,从不后退,但也不能逾越。发展总是指向下一个阶段,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如此。文化和教育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正如科尔伯格指出的:“逐步发展的阶段顺序是不变的,这种顺序代表着道德概念的一种普遍的内在逻辑次序。”

同类推荐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

    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使这个伴随我们一生却往往被忽视的神秘领域——“梦的世界”成为了焦点。本书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带着你和解梦大师一起揭开梦的神秘面纱,认识梦、了解梦、解释梦、利用梦,在梦的空间里自由徜徉,快乐飞翔。
热门推荐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本书在野外生存领域是赫赫有名的畅销书。“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论在哪一个领域,面对挑战,你必须鼓足勇气、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未知的领域。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企业基本功: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规范大全

    企业基本功: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规范大全

    本书遵循实用的原则,较为全面地解答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的难题。我们就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策划、经营管理、经营运作等核心实务工作和如何处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事务等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说明,是一本企业经营管理者手上必备的实用细节全书。一册在手,企业管理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陪你到时光尽头

    陪你到时光尽头

    她是个被生活打磨得很现实的女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不艳羡童话里的灰姑娘。因为谁敢保证嫁给王子前,灰姑娘爱的不是隔壁会换灯泡、会做回锅肉的张小三?但命运偏偏让她成为他的猎物,铁腕雷霆的他步步为营,设下天罗地网,颠覆了她平凡的生活与爱情。杀死她的初恋、遣走她的闺蜜、笼络她的母亲……一步步将她带入“围城”的深处。
  •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她只是深宫中的一根小草,艰难地生存,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要离开这个视她为眼中钉的地方,安静的生活。可是,上天却不给她这个机会。和亲!这就是她要走的路。从一个牢笼走到令一个牢笼。她的挣扎,她的不屈服,带来了更多的恩怨,更多的爱恨,和纠缠。
  • 锋刃

    锋刃

    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园在乱世中风雨飘摇,庄主董笑天年岁已高,狂傲,有势力,杀人不见血,但在乱世中也显得苍白无力;大少爷藿玉山做事稳重,却也胆小怕事,与弟弟董玉虎见弟情深;二少爷黄玉虎年轻莽撞,有青春活力,敢打敢拼不怕死,是一只猛虎。控制秦川的土霸王朱昌与董笑天有私人恩怨,在日本人来袭时主动投降,并且充当走狗,欺凌老百姓,将董笑天置于风口浪尖上;潜伏在秦川的徐绍贵,阴差阳错走进董家序园,因身负重任而无法跟?人厮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