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卦,上下皆由“坎”组成,卦形作“”,象征“重重险陷”。卦象拟取两“水”叠连流至,即是喻示“险陷”众多之义。全卦揭明谨慎行险,以及脱出险难、走向亨通的道理。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文坎卦象征重重险陷:要心怀诚信,只有内心亨通,行为才值得崇尚。
《彖传》说:习坎,就是指险阻相重。又指水长流而不停蓄。坎为险,人行险道而不违其信诺,可见其心亨美,因为爻象表明,九二、九五之爻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有刚健中正之德。其秉心如此,“所行必获赏”,所往必有功。天之险,在于无阶可升,地之险,在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王公高筑城郭,深挖壕堑,设置险阻,其意在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关山险阻,在关键的时刻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象传》说:大水不断滚滚涌来,其象重重险难。君子因此要保持美好的品德行为,熟习政教育人的事物。
解读坎为水,内坎至外坎又至,前水至后水又至,故习坎。君子观“水游至”之象,要“常德行,习教事”。“常德行”,谓德行有常而不改。“习教事”,谓教育的事悄贵在熟习而不间断。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文初六: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之中,凶险。
《象传》说: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当中,不行坦途,偏要走险道,必招致灾殃。
解读习坎就是重险,初六以阴柔居习坎之下,而且没有应援,已入于坎险之中,无力出险,故曰凶。初六为什么会进人坎中之陷处,又为什么入了险而不能出险?因为它以阴柔居初,不正。即不守正道,所以入了险便出不来。犹如小人遇险难,指望凭侥幸摆脱,而不依正道办事,结果只有越陷越深。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文九二:在陷穴中遇险,可以先谋求小的收益。
《象传》说:先谋求小的收益,说明九二暂时还不能脱出险中。
解读九二陷在二阴之中,进入了险地,肯定是有险的。但是九二与初六不同,九二毕竟是刚中之才,虽不能出险,求得一点小济,解决一点小问题还是可能的。九二不要因为小而求。大是由小积累而来的。九二“求小得”,是由于它未出乎中。君于处险而不为险所困,因为他能心安于险之中,不隶大得,亦即从实际出发,求其小得,做现在所能做到的事。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六三:来去都处在险陷之中,遇险姑且伏枕以待。已经落入陷穴深处,不可轻举妄动。
《象传》说:来去都处在险陷之中,说明任何行动终究都难以成功。
解读六三处在下坎之上,正是下坎之险已终,上坎之险将至的时候,上边是险,下边也是险。“来之坎坎”,来也是坎,之也是坎,来之皆坎,进退皆险。处于这种境况,应姑且伏枕以待不要有所作为,否则将陷险益深,“入于坎窞”了。在“来之坎坎”的时候,不宜急躁求速出险,但六三以阴处阳,不中不正,必急于求速出险,结果肯定达不到目的。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牗,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译文六四:一樽酒,两碗饭,只使用陶器,把简约的祭器从窗户送进室内给九五,终究没有过错。
《象传》说:一樽酒,两碗饭,这是用于刚柔交接的礼品。
解读“樽酒,簋贰,用缶”,这说的是古代燕享之礼,古代燕享之礼最讲究仪节和排场,而今却“樽酒,簋贰,用缶”,简单之至,质朴之至。古人的居室一般是户在东,牖在西。牖是室内唯一的采光的地方,亦即唯一的明处。人的认识也有像牖一样的明处。若想使人弄明白一个不易明白的问题,也要从他的“明”处开导,从他的蔽处说是说不通的。“纳约自牖”就是说与人交结,使人信赖自己,要从他思想的明处,做他的思想工作。六四这一爻取“樽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之象,是君臣关系问题。六四近君,居大臣之位,处多惧之地,又当坎险之时,它应该像宴会时只用“樽酒,簋贰,用缶”,那样质实无华,并以“纳约自牖”的办法,取得君上的理解和信任。这样做,终必无咎。刚柔际指九五、六四,刚柔际相交接。九五与六四之间的关系在爻位亦即君臣之间的关系。“樽酒,簋贰”是六四爻辞的略语。小象意谓,爻辞所说的全部内容是讲刚柔际、君臣间的关系问题的。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译文九五:坎中之水,永不盈溢,坎穴虽有高下深浅,然所见皆平,故无咎害。
《象传》说:“坎中之水,永不盈溢”,说明九五(阳刚中正,刚健而有谦德),因其仍居坎险之中,不敢自满。
解读九五阳刚中正,刚健有德,下有六四虔诚相承,虽高居尊位而不敢自满,故能履险有方而万事皆平。九二坎有险,九五坎不盈。坎有险,意在强调险的存在。坎不盈,意在强调出险的途径。出险的途径是不盈,不盈亦即未大。九五阳刚居中得正,可谓大矣,但不敢自大。不自大方可保持水流而不盈的状态。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译文上六:把犯人用绳索捆紧,投入周围有丛棘的监狱中,三年不得释放,这是凶险之事。
《象传》说:上六违失正道,会有三年凶险。
解读据《周礼》“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的记载,犯人被囚禁三年后仍不得免,最后被处死这当然是凶了。三年,很多年,不必实指三年,上六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凶象呢?因为上六自身是阴柔之辈,又处在坎险之极,已经陷入深险,没有出险的可能了。上六所以致凶,推原其原因在于失道,此“失道”系指上六以阴居险之极,所处时位不济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