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600000007

第7章 一年级孩子的家庭教育(3)

让孩子尽情地玩

趁孩子的脑部发育还没有停滞、可塑性还很大之前,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自己灵活的玩乐时间,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发挥想像力。这比把孩子关在室内填鸭式的学习,更能增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和四肢灵活。自己能够发现各种有趣的尝试造就的人是发明家,而依靠别人告诉既定知识产生出的人是“考试家”。

教导孩子注重礼节

常会看见孩子们在餐厅或马路上到处走动,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甚至穿着鞋子踩在坐垫上……纵容孩子这些不当行为是错误的。有的父母认为不能轻易给孩子压力,要给孩子自由,这是给错了地方,给错了方向。

“多管孩子的行为,少管他的功课”才会养育成有自主和自制能力的孩子,但大部分父母的做法刚好相反。多管孩子功课,虽然能暂时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往往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

责任明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妈妈和孩子说好以后要自己起床,不要父母一遍遍地喊,所以妈妈给孩子定的闹钟是7:20。第一天闹铃响了,孩子却伸手把闹铃关掉,又继续蒙头大睡,妈妈也没采取措施,结果孩子睡到近9点才自己醒来,非常着急,央求妈妈打电话给老师说明情况,妈妈却对孩子说:“这完全是由于你自己不能按时起床而造成的后果,所以要自己处理。”结果孩子迟到受了批评,但却再也没有在闹铃响后赖床了。孩子自己该负的责任要让孩子明白并让孩子自己承担,父母不要事事包办,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成功家教案例。

李嘉诚教子自立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后来,两个儿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施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投资银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李嘉诚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

李嘉诚从小就让他们接受苦难教育,并且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教导他们节俭。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导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带他们看外面的艰辛,比如,一同坐电车坐巴士,看路边报摊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李嘉诚坚信,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他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也有约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其余三分之一是谈生意。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理性养育自己的孩子

好父母不当雕刻家

曾看到过一个“熊猫的故事”:大熊猫妈妈希望她的熊猫儿子是天下最强壮最美丽最有本领的小熊猫。她对儿子说:“哎,我想你能有大象那样结实的鼻子,有河马那样健硕的身子,有斑马那样疾跑的四蹄,有狮子那样尖利的牙齿……”儿子说:“我的妈妈真棒啊!你看到了别的动物的最大优点。可是,如果我达到了你所希望的那些指标,我就不再会是你的熊猫儿子,而可能会变成一个怪物了!”

我们不惜牺牲自己也尽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和现实条件,这自然是伟大的父爱母爱所在;但是我们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稚嫩的肩膀不应该承受太多的负累,他们不过是一个个半成品,从半成品到成品,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打磨过程。这份打磨,不应该是父母着意的雕刻,更不能成为父母眼光下率性而为的改造。

爱,需要理性

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很多父母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金、看病的钱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这种爱的方式让不少“老外”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放任和包办这两个极端,都不是真正爱孩子。在乡村中,有多少个“留守孩子”可怜巴巴地期盼着父母的疼爱;在城市里,有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抱怨父母的溺爱;还有多少个顽皮少年,在父母粗暴的“棒喝”下,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舐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天然的父母却不一定天然合格、天然称职。爱,需要理性;养育,更是一门科学。

有一位家长就曾采用了另类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孩子走上了成功之道。他一直教导孩子可以不刻苦学习,可以多玩,不务正业,但一定要做一个诚实、有爱心的人。孩子要求学萨克斯,虽然当时他有点舍不得花几千元买,怕保不准孩子玩两天就够了,那乐器最后只能成为一件高雅的装饰品。谁料到孩子学习虽然不用心,学习萨克斯倒真卖力,第一次考级便轻松过四级,接着六级、七级、九级顺利过关斩将,初一就通过九级了。这位家长一直向孩子灌输的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不是争名次,所以不必重视第几,只有把知识学会用活才是真本事。本着此原则,课余时间他还给孩子找了一个英语班,告诉开班的老师,孩子是来学习语言的,不是来提高学习成绩的。老师听了这话顿时与这位家长有相见恨晚之感,说办了这么多年英语班,总算找到了一个有“文化”的家长,于是老师把孩子插到成人班学习《走遍美国》,一年后他的孩子驾驭英语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家教案例:

“坏学生”的天赋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惊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下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而是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面对各种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从父亲坚毅的面孔上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但是,嘲讽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更加猛烈。小祟加索脆弱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不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这个时候,父亲每天坚持送儿子去上学,一到教室,父亲便把画笔和用作模特的死鸽子放在课桌上。父亲成了儿子强有力的心理依靠,似乎离开了父亲,毕加索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以致每天上学,必须得到父亲会接他回家的承诺后,毕加索才会放开父亲那温暖的手。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爸爸、妈妈。谁的教育责任重?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轻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在现实中,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大比例的母亲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我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从5岁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母亲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父亲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父亲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少。这种情况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的(其实不止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到了家庭教育。二是做母亲的带孩子的主动性和“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亲的积极性。在孩子小时候,养育的事情多于教育,母亲们的确比父亲们细心、耐心、内行,而一旦从养育为主过渡到以教育为主,也就是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家庭教育就不是母亲一个人具有优势了。

我们曾经就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发展情况。做过调查研究,母亲在孩子5岁时的影响力高于父亲19.1个百分点。母亲的影响力在小学三年级时达到高峰,但随后就有T降趋势。到初中二年级时,孩子们最爱听母亲话的是44.1%.最爱听父亲话的是44.4%,父亲稍稍超过了母亲。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最初高于父亲,而从小学中年级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到初中超过了母亲。

这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母亲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减,甚至增加,而教育影响力反而下降?二是为什么父亲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母亲们多而教育影响力反倒逐渐上升?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亲们对孩子的管教内容和管教方式多少年一贯制,没有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和方式。而父亲们的管教内容和方式,又较多地适合了孩子的成长特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做得很好,在教育中,需要提高认识和改变方法的地方有很多。这一切都是从总体趋势分析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会有自家的特点。

现在,我们就如何全方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提些建议。

首先,建议做父亲的,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就为教育孩子投入较多的精力。一方面增加早期对孩子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减轻妻子的负担。同时,也建议做母亲的,不必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让丈夫有施展身手的机会。

其次,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点、智能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个人尽量扬长补短,夫妻之间优势互补。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娱和其他活动。父母按教育内容分工也好,按时间分工也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都在关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带孩子上街游玩,孩子最愿意走在中间,一只手被父亲拉着,一只手被母亲拉着,他会充满欢乐、倍感幸福地往前走。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烦,不合适时可以随时调整。孩子逐渐长大,应该有意识地跟孩子一起讨论他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帮助他。

第三,建议母亲在孩子上小学中年级时,反思、清理一次自己的教育言行。哪些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有所改变,避免孩子的厌烦心理产生。如果母亲自己认识不清,可以全家讨论,也可以请教家教专家或老师。同时,建议父亲也经常检讨自己的教育言行,适时地进行调整。

第四,父亲和母亲经常一起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互相提出建议,制定合理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父母都承担起教育责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快进步的“合力”,也是孩子的一种幸福。

如果父母有一方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常和孩子接触,就应该用写信,打电话,寄录音(像)带,赠书、赠小礼品等方式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家教案例:

温馨的家教

一般的家庭总是“父严母慈”,但陈毅的家庭却留给人们“母严父慈”的印象。陈毅夫人张茜性子比较急,要求孩子也比较严。

有一年,陈毅夫妇去广东潮汕地区休息,因时值寒假而带上了小儿子陈晓鲁。在一番游历之后,母亲张茜提议晓鲁写一篇游览观后感式的作文,这对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锻炼。可陈晓鲁对这附加的功课死活都不愿接受。抵触中,孩子的执拗惹起了妈妈的脾气。此时,外刚内柔的陈毅劝妻子说:“慢慢讲,不要着急喽,他还是孩子嘛!”听丈夫如此说,张茜的火气一下子转移到丈夫身上:“都是你,平日宠他,现在他一句都不肯听了!”陈毅有些悻悻然:“好了,好了,我不管了!真是莫名其妙!”

父母的争执使陈晓鲁深受触动,当晚他无法入眠,通宵奋笔,赶出了一篇作文。他发奋写作之文甚为可观,父母看后,流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在教育上“母严父宽”,女儿陈珊珊也是有体会的。她上小学时,不光要学好学校教的功课,母亲还要她学弹钢琴,钢琴老师留下的作业,母亲都要过问,并严格督促她一丝不苟地完成。陈珊珊有段时间想打退堂鼓,母亲不仅不同意,反而对她要求更严格了。珊珊是听话且诚实的孩子,既然母亲嘱咐要按老师的布置做,每天必须弹奏多少时间的琴,她就老老实实地如数完成。隔壁邓小平家的邓榕、毛毛也在练钢琴,但她们的妈妈卓琳要求孩子就比较宽松,所以邓榕常常在珊珊未练完琴就过来约她去玩。孩子们总是爱玩的,这时陈珊珊总是从心底羡慕邓榕,但她还是强忍住欲望,让邓榕再等等:“你帮我看表,一到时间我就跟你们去玩。”“我妈妈要我必须练这么长时间,我不敢偷懒。”看到陈珊珊一脸诚挚的样子,邓榕无奈,只好帮她看着表,直到练够了时间才一起出去玩。

陈毅虽然不像张茜那样管得严,但也不是不闻不问。

拿珊珊练琴来说,当他听到有外国钢琴家来华访问演出时,总设法弄几张票陪女儿去欣赏。

教育在放任和规范中求平衡

背逆传统和通行的规范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传统的形成不管如今看来多么不合理,当初注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而且多数传统即使今天仍有它存在的价值。通行的规范也是这样,不管有多少不合理的成分,在某个阶段与某个地区,往往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譬如以分数高低决定升学与否,学校教育也就不得不围绕着分数转。

有没有别的方法?其实并不是没有试过,古代的“取孝廉”,就试图以道德品质好坏来代替科举考试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官、做多大的官。但道德是比分数更难度量的东西,而且容易伪装,而装出来的道德后面潜藏着的常常正是不道德。所以在那样的年代里,即使官员,道德水平也并没有什么提高。

说上面这些,是因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的家长时常感到困惑和方式上的难以抉择,往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同类推荐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了解青春期男孩的特点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与青春期男孩沟通的关键词、掌握逆反期的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很重要、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等。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本书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从细节的层面对孩子从一岁到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指出了当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教育误区,指导家长教会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拥有独立的能力、快乐的心境和健康的身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热门推荐
  •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重伤的木槿醒来后,看到了令她更头疼的宋明磊……宋明磊为了永远地把木槿留在身边,为她整了一双紫眼睛,并且逼她服用日渐痴呆的秋光散。木槿被一个神秘的少年僧人兰生所救,在回西安的途中遇到幽冥教的追杀,从明风卿口中第一次得知那诡异的三十二字真言,正是这真言引起四大家族仇杀。好在被离家出走的撒鲁尔(非珏)所救,可惜那时木槿眼睛中了石灰,没有认出非珏,可怜的非珏虽然记忆大部分恢复了,却从没有见过木槿的真实面目,也没有认出木槿,等到木槿再睁开眼时,非珏已走远了,木槿感叹两人终是此生无缘……
  • 鸟瞰孤独

    鸟瞰孤独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仙魔契约

    仙魔契约

    苍茫渺渺天地动,仙魔人界乱乾坤,一纸契约定三界,天路缥缈戮风尘。乾坤动荡,仙路无情,魔道沉沦,人间沧桑,悠悠三界谁主沉浮……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绝世青城

    绝世青城

    九州大地,五派为尊;仙魔大战,四宇震颤。 一个扫地的少年阿呆,一个狼性少年,得道于无字仙书,诛仙灭魔,成就一代绝世青城。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主要讲了俄国现代文学精品和苏联现代文学精品两大部分,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 明月佳期

    明月佳期

    不要瞧不起古人,以为唱个摇滚背个唐诗就能震倒一片。地球人都知道,要想在古代立足,你也要有一技之长!纺织酿酒?引领时尚改善古代工业技术?很好!行医状师,为老百姓谋福利?厨艺种植?混的风生水起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