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抛弃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自强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也是汲取前进力量的源泉。
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成其为理由,因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养。
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考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很多看似没有领导天赋的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伟大的领导者——他们一开始很少显示出自立的能力。
领导者都是自强者。他们从不模仿别人,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而是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他们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
现实生活中敢于自立独行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只是人口统计中的普通样本而已,是他们组成了芸芸众生。
我们所看到的每个人几乎都依赖于某些东西或某个人。有些人靠他们的钱,有些人靠朋友,有些人靠衣装,有些人靠门第,有些人靠社会地位。但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能完全靠自己的双脚堂堂正正地立身于社会的人——他靠自己的美德而生活,完全自立,果敢有为。
人在小时候喜欢依靠,但当长大以后,他们就不能再原谅那些所依靠的人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来的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
当父母教孩子怎样去做一件事时,孩子总是很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做成了这件事,他会欣喜若狂。这种征服的新感觉是一种新增的能力,会助长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大学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它只是给人提供了一些工具。只有通过实践,你才能学会熟练地使用它们。是“艰难困苦”这所学校磨炼了人的意志,使人奠定了成功的资本。
亨利·比奇讲了下面这个他小时候学习自立的故事:
我被叫到黑板前,心里惴惴不安,抱怨个没完。“这一课必须得学。”我的老师说,声音很平静却相当有力。他从来不认可一切解释和借口。他会说:“我要的是那个问题,我不想听到你没能回答那个问题的任何理由。”
“我学习了两个小时。”
“那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你可以不必去学,或者你可以学上10个小时,随你的便。但我要的是你背下这一课。”
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讲太难了,但我从中获得了益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获得了巨大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再害怕背课文了。
一天,他那冷漠平静的声音在大庭广众之下落在了我头上:“不对!”
我犹豫了一下,于是从头开始背,当我又背到相同的地方时,又是一声斩钉截铁的“不对!”阻断了我的背书进程。
“下一个!”
我坐了下来,觉得莫名其妙。
那个同学也被“不对!”声打断了,但他继续往下背,直到背完为止。当他坐下时,得到的评语是“非常好”。
“为什么?”我埋怨道,“我背得和他一样,你却说‘不对!”’
“你为什么不说‘对’并且坚持往下背呢?仅仅了解课文还不够,你必须深信你了解它。除非你胸有成竹,否则你什么都没学到。如果全世界都说‘不’,你要做的就是说‘是’,并证明给人看。”
一个老师能提供给学生的最好教益就是训练他依靠自己,信赖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学会自立,他就会成为一个弱者,一个失败者。比奇的老师无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人们经常持有的一个最大谬误,就是以为他们永远会从别人不断地帮助中获益。
力量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的目标,而模仿和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
力量是自发的,不能依赖他人。
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的力量的。
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
如果你依靠他人,伯;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
要么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做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10.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自己成长,不断成长,不论是精神或职业上,或是人际关系上,要以伟人当模范。这是一切不平凡者的法则。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其他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医生艾琳·C·卡瑟拉,在其《全力以赴——让进取战胜迷茫》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病例:在奥斯卡金像奖发奖仪式次日的凌晨3时,她被奥斯卡奖获得者克劳斯从沉睡中唤醒,克劳斯进门后举着一尊奥斯卡奖的金像哭着说:“我知道再也得不到这种成绩了。大家都发现我是不配得这个奖的,很快都会知道我是个冒牌的。”克劳斯认为他所获得的成功“是由于碰巧赶上了好时间、好地方,有真正的能人在后边起了作用”的结果。他不相信自己获得奥斯卡奖是多年锻炼和勤奋工作的结果。尽管他的同事通过评选公认他在专业方面是最佳的,但他却不相信自己有多么出色和创新的地方。
卡瑟拉在治疗病人中还发现,有位国际知名的芭蕾女明星每过一段时间,她就要在有演出的那天发一顿脾气,把脚上的芭蕾鞋一甩,饭也不吃,从250双跳舞鞋中她找不到一双合脚的;还有一位知名的歌剧演员,有时候…准备登台就觉得嗓子发堵;有一位著名运动员,他的后脊梁过一段时间就痛起来,影响他发挥竞技能力。卡瑟拉认为,这些严重影响成功的症状是由于经不起成功而引起的。成功;不但会引起以上心理障碍,成功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有人对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人获奖前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5至9篇,获奖后则下降为4篇。有的政治家取得一系列成功后,阅过分自信而造成重大失误;有的作家写出一两篇佳作后,再无新作问世,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不能说不足—个重要原因。
而只有那些不断超越成功的人,才能不断取得伟大的成功。牛顿把自己看做是在真理的海洋边捡贝壳的孩子。爱因斯坦取得成绩越大,受到称誉越多,越感到无知,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做一个圆,圆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科学无止境,奋斗无止境,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满足已有的成功中不断进步的。
也有些人是对成功的理解有问题。成功是什么?有人人为是金钱,有人认为是地位,有人认为是荣誉……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所有的社会价值,并认为他们是社会的要人。因之,“他们像心满意足的母牛——他们已停止了生长,终止了学习,,”难道这是成功吗?难道这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应当争取的全部东西吗?
著名律师威廉斯指出:“我认为‘成功’或者‘胜利’这个词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能力——包括你的体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论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感到满足,我认为你便是个成功者了。”
如果说成功就是把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那么,成功是没有止境的,成功后你就不会停留在顶端,像快乐的机器人那样行动,而是在成功之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谁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即使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绝不能自满,千万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归宿。也不允许昨天的成功影响今天的工:作。生活在不断地奔跑,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的事业,而不在于成功目的的实现、、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指出:“真正伟大的人是绝不停止成长的。”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历任四届英国首相的格莱斯顿在70岁时还学新的语言。
俾斯麦死时83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他70岁以后才完成的,,
16世纪意大利的画家提香一直作画到他死为止。
歌德是在他83岁去世的前几年才完成《浮士德》的。
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时说:“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
11.主宰你自己的思想
你认为你自己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其实你就是你自己过去思想的产物——不管这些思想是积极或是消极,耻辱或是胜利——更决定了其他人对你有什么看法,尤其是在你的童年时代。根据这些因素,以及我们以后所要讨论的其他因素,你于是拍摄了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你并且认为这部电影是真实的。但在事实上,这部电影可能是虚伪的——在很多情况下,它是虚伪的——但是有项重要的事实就是你把它当做事实一般地加以演出。从各种意愿与目的来说,它都是真实的。
或许你会问道:“那样的话,我在电影中把自己描写成为是一个懦弱的人、是一名受害者,而且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这又有什么趣味呢?”
事实上,你完全可以把这部影片演绎成一部成功的片子。这部影片是可以改变的,请了解这一点:你是剧作家、你是导演、你是这部片子的主角。
你所必须学习的只是如何来改变这部电影,多投资—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它身上,遵守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十分简单,而且到处可见,只是我们经常忽略了它们。
有一则关于苏俄著名哲学家及神秘学家欧斯本斯基的故事。为了研究意识的性质,他服下某种药物。在这种药物的影响之下,他突然明白了,他已经发现了生存的秘诀,这个简单的秘诀已经在他的潜意识中潜伏了一辈子,现在被药物发掘了出来。他急忙拿起一支铅笔,把这个奇妙的成功公式写了下来,然后陷入沉睡之中。等到他一醒过来,完全恢复了神智,他立刻去检查那张纸。这张纸上写着:“思考……新的领域。”
我希望能协助你做到这一点:在新的领域内进行思考、感觉与行动。重新检讨你以前的想法,不要满足现有的事实,扩大你的思考范围。换句话说,就是改变你的思想。
还有,我们所有的行动与情绪都是和我们的思想一致的。你认为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人,将会走上失败之路,不管他如何努力想要获得成功,甚至即使他遇到很多好机会,也一定会失败。因为认为自己“运气不佳”的人,总是会设法证明他自己确实是“坏运气”的受害者。
思想是我们整个个性的基石。因此,我们的经验似乎就可以证明并强化我们的思想,形成一个恶性(或良性)的循环。
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推销员,将会带着一种沮丧的表情去面对他所要争取的客户。他几乎差点为自己的存在提出抱歉,这样当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因为他自己就动摇了准客户的信心,以证明他的思想是正确的:他是讨人厌的、差劲的,是个失败者。
某个高中男生,如果认为自己很丑,对女生没有吸引力,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想方设法去证实他对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如果有某位女生对他说,他的身材很壮,他将会想到脸颊上的那颗黑痣丑陋无比;如果对方说他的眼睛很漂亮,他又会对自己说,他的鼻子太长了。她这种自卑、自我贬低的态度,最终只会把他的仰慕者赶跑,他并将发现——他认为自己很丑的想法,是千真万确的。
由于受到这种所谓的“客观的真理”的影响,人们很难明白问题就存在于他对自己的看法上。如果你告诉上面所提到的那位推销员,他并非不能推销,不过是他“认为”自己无法推销自己。那么,他一定会以很怀疑的眼光看着你,他只知道他已经努力过了,但有什么结果呢?如果你告诉上面那位高中女生她十分迷人,她也会试着去证明你说错了,毕竟她真的没有男朋友。
然而——在你身边确实存在一些真实的生活故事——有很多推销员在他们的推销能力上获得了近乎奇迹的改变;一些自怨自艾的女孩子也能变成男生心目中的漂亮女郎。这些变化,都是在他们了解了改变思想的重要性之后所发生的。
这是基本的道理:你的思想及对自己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绝不会因为太年轻或太年老而不能去改变他消极的思想,以及立即展开一个更具生产性、更有创造性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