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3600000035

第35章 马尾藻

北大西洋中较为平静的椭圆形海域,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散布着自由漂移的马尾藻属海藻。

“鹦鹉螺”号没有改变航行方向。因此,任何重返欧洲海域的希望都只能暂时放弃。“鹦鹉螺”号一直向南行驶。尼摩艇长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我不敢想象。

那天,“鹦鹉螺”号穿越了大西洋上一片独特的海域。众所周知,大西洋里有一股名叫“湾流”的大暖流。这股暖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以后,直奔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不过,在流入墨西哥湾之前,这股湾流在北纬44°左右分为两股;主流流向爱尔兰和挪威海域;而支流则往南流向阿索尔群岛,然后抵达非洲海岸,划成一个长长的椭圆形,又流回安的列斯群岛。

然而,这股像项圈一样的支流,用自己的暖水圈把这部分冰冷、平静的海域包围起来。大西洋的这部分海域被称为马尾藻海。这是大西洋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湖泊,这股暖流围着这部分海域绕一圈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确切地说,马尾藻海覆盖着整个被海水淹没的亚特兰蒂斯大陆。某些作家甚至认为,这个散布在海面上数不胜数的水草,是从这个古代大陆的草原移植过来的。然而,更有可能的是,这些产自欧洲和美洲海岸的草叶植物、海藻、墨角藻,都是随着“湾流”来到这片水域。这也是促使哥伦布猜测存在着一块新大陆的原因之一。这位大胆的探险者率领的船队抵达马尾藻海时,他的船只在海藻中间步履维艰,以至于船员们谈“草”色变,他们足足花费了三个星期才穿过这片海域。

眼下,“鹦鹉螺”号游弋的海域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草原,海藻、海带和热带海葡萄在海面上编织了一条精致的毛毯,那样密集,那样厚实,以至于船只的冲角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冲出一条路来。尼摩艇长可不想让这堆水草缠住潜艇的螺旋桨,于是让潜艇保持在海面几米以下的水层里航行。

“马尾藻”一词源自西班牙语的“sargazzo”,意思是海藻。这种海藻、浮水藻或海湾藻,是这一带海域的主要海藻。这些水生植物为什么会汇集到大西洋这一平静海域中来呢?《地球自然地理》一书的作者,科学家莫利阐述如下:

我认为,我们对此能做出的解释来源于一个众所周知的经验。如果我们把一些软木塞碎片或任何漂浮物体的碎片放进一盆水中,并且让水做循环运动,那么就可以看到四散的碎片会聚集到液体表面的中央,也就是说,液体表面晃动最少的地方。在我们所观察的现象里,水盆就是大西洋,“湾流”就是作循环运动的水流,而马尾藻海就是漂浮物体聚集的液体表面中央。おの以尥莫利的观点,而且能够在这片船只很少出入的特殊海域观察到这一现象。在我们的上面,在这些浅褐色的海藻中间,漂浮着从四面八方漂来的物体,有从安第斯山脉或落基山脉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干,由许多小山脉组成,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 广袤而缺乏植被。上冲下来的树干,有从亚马逊河或密西西比河漂流到这儿来的;还有无数遇难船只的残骸、龙骨或船底的残片、脱了底的船壳,上面爬满了贝壳和茗荷贝,沉得无法浮上洋面。总有一天,时间还会证明莫利的另一个观点:这些数个世纪以来日积月累的物质,在海水的作用下,将会发生矿化,从而形成一个取之不竭的煤矿。这是未雨绸缪的大自然为人类耗尽陆地上的煤矿之时准备的珍贵矿藏。

在这一大片杂乱无章的海藻和墨角藻中间,我发现了一些可爱的粉红色海鸡冠,以及拖着长长触须的海葵和绿色、红色或蓝色的水母,特别是居维埃提过的浅蓝色伞膜上镶着紫边的巨大根足水母。

3月22日整整一天,我们都是在马尾藻海里度过。那些以海产植物和甲壳动物为食的鱼类,在这里能找到丰盛的食物。第二天,大西洋又恢复了往常的面貌。

从2月23日到3月12日,整整19天里,“鹦鹉螺”号一直待在大西洋海域中,以每24小时100法里的恒速带着我们前进。尼摩艇长显然是想完成他的海底旅行计划。我相信,绕过合恩角后,尼摩艇长会重返太平洋南端的海域。

因此,尼德·兰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片没有岛屿的茫茫大海里,根本别想逃离“鹦鹉螺”号。我们不可能违背尼摩艇长的意愿,唯一的做法就是服从。我们不可能用武力或计谋得到的东西,我希望可以通过协商来获得。我想,这次旅行结束后,只要我们发誓永不泄露他的存在这个秘密,尼摩艇长难道会不同意归还我们自由吗?我们会信守自己的誓言。可是,这个棘手的问题必须同尼摩艇长商谈。可是,要是我去要求自由,会受到欢迎吗?从一开始起,尼摩艇长本人不是正式宣布过,有关他的秘密必须把我们永久地囚禁在“鹦鹉螺”号上吗?这四个月来,我的沉默在尼摩艇长看来不是对现状的默认吗?如果将来出现了有利于我们逃跑的良机,我现在和尼摩艇长谈这个问题会不会引起他的疑心,从而使我们的计划功亏一篑?我左思右想,反复掂量着这些理由。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康塞尔,他也和我一样犹豫不决。总之,尽管我不是很容易气馁,但我明白,能与同胞重逢的可能性一天比一天渺茫,尤其是眼下,尼摩艇长正莽撞地奔向南大西洋。

在上面提到的19天里,我们的旅程中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我很少见到尼摩艇长,他在工作。在图书室里,我经常看到尼摩艇长摊在那里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关于博物学方面的书籍。我那本关于海底的着作,他也翻阅过了,页边写满了批注,其中有些观点是驳斥我的理论和分类体系。不过,艇长仅仅用这种方式对我的着作进行修改,很少跟我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有时候,不过总是在夜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鹦鹉螺”号在荒无人烟的海洋中进入梦乡的时候,我常听到尼摩艇长饱含深情地弹奏管风琴发出的哀婉凄凉的风琴声。

在这段旅行期间,“鹦鹉螺”号整天航行在海平面上。大海仿佛被人遗弃了似的,偶尔才见到几只送货去印度的帆船朝着好望角方向驶去。一天,我们受到一艘捕鲸船上几只小艇的追击,他们肯定把我们错当成一条价值昂贵的巨鲸。尼摩艇长不愿意让这些勇敢的人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就把潜艇潜入海里,结束了这次追捕。这一意外事件激起了尼德·兰极大的兴趣。如果我说,加拿大人一定在为我们这条钢板“鲸鱼”没有被捕鲸手的捕鲸叉叉死而感到遗憾,我敢打赌我没有说错。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康塞尔观察到的鱼类,与我们在其他纬度的海域研究过的鱼类没有多大区别,主要是一些可怕的软骨属鱼类,分为三个亚属,不少于32个品种。其中,有条纹角鲨,长达五米,扁平的脑袋比身躯还宽,尾鳍呈圆形,背上有七条平行的纵向黑纹;还有烟灰色的珠纹角鲨,长有七个鳃孔,在身体中间长着一根脊鳍。

海面上也有几只大海狗游过,这是一种非常贪吃的海洋动物。下面是渔民讲述的几则故事,信不信由你。渔民在一只大海狗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个水牛头和一整只牛犊;在另一只大海狗的肚子里发现两条金枪鱼和一个穿着制服的水手;在接下去一只大海狗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匹马和它的骑士。当然,这些故事并不可信。而且又没有一条海狗落入“鹦鹉螺”号的渔网,我也就不能证实海狗的贪吃本性。

一连好几天,一群群漂亮淘气的海豚伴随着我们。海豚五六只结成一群,像旷野里的狼群一样追捕着猎物。在贪吃方面,它们丝毫不亚于海狗。据一位哥本哈根丹麦王国首都,丹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北欧最大的城市,也是着名的古城。的教授说,他曾经从一只海豚的胃里取出13只鼠海豚和15头海豹。实际上,海豚这种鱼是一种逆戟鲸,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大鲸类,有的身长超过24英尺。这一科的海豚分为6个亚类,我所见到的那几条海豚属于逆戟属,其特征是喙窄而长,相当于脑袋的四倍;身长有三米,背呈黑色,腹部为淡粉红色,散布着稀稀疏疏的小斑点。

在这一带海域,我还记录下棘鳍目和石首科鱼的鱼种。像诗人一样的博物学家,认为这些鱼能唱出悦耳动听的歌声,人类的合唱都难以同这些鱼的合唱歌声相媲美。对此,我不能妄加评论,在我们经过的时候,石首鱼连一首小夜曲也没有唱给我们听。对此,我只能深感遗憾。

最后,康塞尔对一大群飞鱼进行了分类。任何事情都没有观看海豚以惊人的准确性猎取飞鱼来得更有趣。不论飞鱼飞得多高,划出什么样的飞行轨迹,即使是飞到“鹦鹉螺”号的上空,这些倒霉的飞鱼总逃不过海豚为它们大张着的嘴巴。这些飞鱼要么是海盗鱼,要么是鸢鲂,嘴巴都能发光。在夜晚,飞鱼的嘴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光亮,然后像流星一样坠入昏暗的海水中。

直到3月13日,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航行。3月13日这天,“鹦鹉螺”号进行了一些勘测实验,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从太平洋远海出发到现在,我们已航行了近13000法里的路程。我们现在的方位是南纬45°37′、西经37°53′。“先驱”号的德哈姆船长就是在这一带海域进行海底探测,德哈姆船长把探测器放到了14000米的深度,还是没有探到海底。美国驱逐舰“议会”号的派克上尉也是在这里进行过海底探测,投下15140米的探测器,同样没有够到海底。

尼摩艇长决定把“鹦鹉螺”号潜入到最深的海底,以便检验这些不同的探测数据。我准备把所有的实验结果全部记录下来。客厅舷窗的防护板已经打开,“鹦鹉螺”号开始向深不可测的深水层下潜。

我们都知道,用把储水舱灌满让潜艇下潜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储水舱不足以增加“鹦鹉螺”号的比重。何况,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要使潜艇重新浮上来,就必须排掉储水舱里的水,水泵可能无法抵御外部强大的压力。

尼摩艇长决定利用与吃水线呈45°角的纵斜机板,沿着一根延伸的对角线下潜到海底。然后,螺旋桨以最快的速度旋转起来,四片机叶以难以形容的强度激烈地拍打海水。

在如此强大的推动力下,“鹦鹉螺”号像一根绷紧的琴弦一样颤动,匀速地潜入水中。我和尼摩艇长站在客厅里,眼睛注视着气压表急速转动的指针。没过一会儿,潜艇就下潜到大部分鱼类赖以生存的那层海水以下。如果说有些水生动物只能生活在江河湖海的浅层,那么能够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层里的水生动物,数量则更少。在后一种水生动物中,我还是观察到六鼻孔海狗,长着六个呼吸孔的海狗;还有望远镜鱼,长着两只巨大的眼睛;甲壳板鱼,长着灰色的前胸鳍和黑色的后胸鳍,粉红色的骨质起到胸甲的保护作用;最后,还有石榴鱼,生活在1200米的深海区,能够承受120个大气压。

我问尼摩艇长,他是否见过生活在更深水层里的鱼类。

“鱼?”尼摩艇长说,“很少。不过,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人类能预测到什么?又能知道什么?”

“艇长,人们已经知道,越往海洋的深层,植物比动物消失得更快;还知道,在仍有动物出没的海底深层,水生植物已经寸草不生;还知道,披风贝和牡蛎能生活在2000米深的海水中,两极海的探险勇士麦克·克林多克爱尔兰海军军官和探险家。,曾在2500米深的海域里捞上来一只活星贝;还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猛犬”号的船员在2620法寻,也就是1法里深的地方捉到了一只海星。尼摩艇长,您怎么能跟我说人类什么都不知道?”

“不,教授先生,”艇长说,“我不会这么无礼的!不过,我要向您请教,您如何解释这些生命是如何在这么深的水中生活?”

“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我说,“首先,是因为那些垂直运动的水流,受到海水含盐度和密度不同的影响,产生了一种足以维持海百合类和海星类基本生活的运动。”

“说得对。”艇长赞许道。

“其次是因为,要是氧气是生命之源的话,我们知道,溶解在海水里的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深层水域的压力也有利于把海水中的氧气压缩在底层。”

“啊!你们连这个都知道?”尼摩艇长口气略带吃惊地说,“其实,教授先生,你们也应该知道,因为这都是事实。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在浅水层捕捉到的鱼,它们的鱼鳔里含氨的量多于氧;相反,在深水层捕捉到的鱼,鱼鳔中含氧量多于氨。这也为您的论点提供了论据。我们还是继续观测吧!”

我把目光重新移到气压表上。气压表指示的深度是6000米。我们下潜了一个小时。“鹦鹉螺”号凭借其纵斜机板继续下滑。荒芜的海水无比地清澈透明,又过了一个小时,我们下潜到13000米的深处,即3.75法里左右的深水层,但海底仍没有露面的倾向。

然而,我们下潜到14000米的深水层时,我发现水中突现出几座浅黑色的尖锋。这些山峰可能属于像喜马拉雅山和勃朗峰这类高山甚至是更高的山脉,而此时海底的深度仍然无法估计。

“鹦鹉螺”号顶着巨大的压力,仍在继续下潜。我感觉到,潜艇钢板用螺栓衔接的地方在颤动着;栏杆上的铁条都弯成了弧形;舱壁也吱呀作响;客厅舷窗的玻璃在海水压力的作用下仿佛要鼓起来。这艘坚固的潜艇,要不是如艇长所说的那样固若磐石,恐怕早就被压扁了。

潜艇贴着这些直插海底的悬崖峭壁下潜时,我发现了一些贝类、蛇虫、活刺虫和某些种类的海星。

再往下,这些动物的最后代表全都失去了踪影。在3法里以下,“鹦鹉螺”号便超越了海底生命的极限,就如同氢气球上升到可呼吸空气层以上的高空一样。我们到达了16000米的深度,即四法里的深度。此时,“鹦鹉螺”号的船体承受着1600个大气压的压力,也就是说,船体表面每一平方厘米要承受1600公斤的重量!

“在人类从未到达过的深层海域遨游,多么不可思议的情形啊!”我大声叫喊,“瞧,艇长!看看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和荒凉的洞穴,这些地球上最后的栖身之地,可是生命却无法在这里生存!多么不为人知的景色!为什么我们只能把这景色保存在记忆中呢!”

“您愿意用比记忆更好的方式把这些景色保存下来?”尼摩艇长问我。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给这个海底区域照张像,这是最容易不过的事!”

我还没来得及表达这个新建议在我心中引起的惊喜,只见尼摩艇长一声吩咐,就有一架带镜头的仪器拿到了客厅里来。透过敞开的防护板,海水在电灯光的照耀下,光线分布匀称,既没有任何阴影,也没有减弱室内的光线。进行这种性质的操作,太阳光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效果。“鹦鹉螺”号在螺旋桨推力的作用下,并且受纵斜机板的控制,得以在海底保持静止不动。仪器的镜头对准了海底的景色,几秒钟后,我们就拍好了一些极其清晰的底片。

我在这里介绍一下冲洗出的照片。照片上展现的是从未见过日月星辰的原生石,构成地球坚实基底的底层花岗岩,岩石堆里幽深的岩洞,以及由阴影衬托的无比清晰的轮廓,犹如出自某些佛朗德艺术家之手的水彩画。远处,山峦重叠,起伏不平,构成了这幅风景画的远景。我无法描绘这一堆堆牢牢地扎根在灯光闪烁的沙地上的岩石,滑溜、黝黑、光泽、不长苔藓、毫无斑点并且奇形怪状。

尼摩艇长照完相以后,对我说:

“教授先生,我们上去吧!这种地方不宜久留,‘鹦鹉螺’号不能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待太长的时间。”

“好,我们上去吧!”我回答。

“站稳了!”

没等我弄明白艇长为什么这样叮嘱,就一头摔倒在地毯上了。

艇长一声令下,“鹦鹉螺”号推上了离合器,纵斜机板垂直竖起,像漂浮在空气中的气球一样,风驰电掣般地向上升,在冲破水层时还发出响亮的颤抖声。在上浮的过程中,外面的景色一片模糊。只用了四分钟,“鹦鹉螺”号就从距离洋面四法里的深水层升腾到洋面,犹如一条飞鱼跃出水面,随即又回落下来,溅起了高高的水柱。

同类推荐
  • 飞花

    飞花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武林帝国

    武林帝国

    元末周初,西北边陲的偏远小镇上,黑瘦矮小的孤儿元封被马肉铺子老板收留,过着平淡孤寂备受欺凌的生活,一切从他以精湛的刀法杀死马贼头目的那一刻开始改变……曾辉煌一时却又顷刻间覆灭的神秘王朝究竟和元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年轻的西凉王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继而揭开一个旷世大秘密……
  • 警察与赞美诗(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警察与赞美诗(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欧·亨利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开创出一个新时代。自1918年起,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
  • 章台柳

    章台柳

    《章台柳》,清代言情小说。小说叙述唐朝天宝年间,郑州南阳书生韩翊进京应试。李王孙曾为其爱姬柳氏建章台以居,而韩翊与章台柳后相互钟情。李王孙遂将柳氏许嫁韩翊。小说敷衍唐传奇《柳氏传》而成,演叙安史之乱前后韩、柳二人的恋情及悲欢离合,展示了社会动荡中才子佳人的生存状况。
  • 藏地密码10

    藏地密码10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抵达藏传佛教精神内核。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8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热门推荐
  • 天山牧场

    天山牧场

    PS:老水新书,《重生之正义化身》开篇了,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乡亲们可以前去瞅瞅。简介:徐晓宇是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留学生,家里公司的破产,让他从富二代一夜间变成了穷二代,同时势利的女友也弃他而去。 好在幸运之神在这个时候眷顾了他,他获得了神秘的空间,于是他租了块地,依托神奇的医术,神奇的身手,神奇的厨艺,开始他天山牧场圈地之旅的同时,使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美利坚……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 重生之张珍珍

    重生之张珍珍

    重生,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姚珍珍脑海中的时候,她第一个感觉就是要为姥姥、妈妈、还有生病的姐姐讨回公道,在再次见到那个男人之前,她要变强,变的很强。面对修改过的重生路,她又要掀起怎么样的波澜?读心术,一个她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拥有的能力,却让她成为了主宰一切的人。
  • 等待NEMO的日子

    等待NEMO的日子

    雷死人不偿命!史上最麻辣孕妇的爆笑十个月!一位精灵可爱、充满奇思怪想的准妈妈,为了记录怀孕经历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怀孕日志。由于文风麻辣、爆笑温情迅速走红,并吸引了众多“孕友”和“孕迷”一路同行,蔚为壮观。
  • 恶毒女配逍遥纪事

    恶毒女配逍遥纪事

    每一部苦恋情深的小说背后,都有一个心肠恶毒却对男主爱死爱活的女人,她曾是男主的前恋人,却眼睁睁看着男主爱上女主,没办法,谁叫她是女配呢。遇到变心的渣男,不是应该一脚踹开,祝他和女主百年好合么?但是她却处心积虑迫害女主,可每次都让女主化险为夷,没办法,谁叫她是女配呢,女配无人权啊!而苏剪剪,一个看小说总将自己带入女主的普通妹纸,却被迫穿越进小说中,成为衬托男女主角美好爱情的恶毒女配。而且,她还被要求不能改动剧情——臣妾做不到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吞噬大帝

    吞噬大帝

    从此便是吞噬天下的大帝之路!,一个卑微的生灵,打破命运的枷锁,用自己的双手逆天改命
  •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

    《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员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获得高薪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永远是在给人打工,只要能如《你的高薪怎么来:实现职工和企业双赢的工作理念》中所言,按照敬业、专业、效率、绩效、成本、提升、晋升、人脉这八个方面进行修炼学习,你也能很快获得高薪。因为这八个要点都是按照高薪人才之所以能获得高薪的标准来设计的,或者说,这八个要点都是老板能够给你高薪的参考标准。达到了这八个标准,老板就会很乐意给你高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