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宽容地笑了,说:“没关系,谁都可能碰上意外情况,你回来就行了。”我又与女儿分析,学生过生日,选在中午比晚上好,否则让多少人着急呀?而且黑夜里东奔西走,也不安全,岂不扫兴?女儿听了连连点头,还夸我很理解人。父女俩感情一下贴近了许多。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孩子的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记住这句话,敢于面对孩子的错误,理解孩子的错误。孩子还小,父母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原谅他的错误。
印度前总理甘地小时候也是个问题孩子,也会犯一些错误,但父亲却对他非常理解。甘地说:“父亲用他慈爱的眼泪,洗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愈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于我德行的进展。”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做错事、犯错误,否则,就很难学到东西,更不能很好地成长。每个人都是在“吃一堑、长一智”中成长起来的,更何况是生活能力不够、社会经验不足,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呢!
一般情况,孩子犯错误后,情绪会非常低落,甚至会非常恐慌,很可能丧失前进的动力与信心,这时父母更应该理解孩子,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他的自信心,多鼓励,少责骂,放手让他重新实践。
孩子的错误被父母理解,意味着孩子受到父母的关注,会与父母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理解是双向的,父母在理解孩子的同时,孩子也会理解父母,进而学会理解他人。
亲子沟通小贴士
相信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犯错误,但犯错误却不可避免,关键是孩子犯错误后怎样处理。当孩子犯错误后,父母必须正确对待,首先应该理解他,再根据错误的程度,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指导,及时指正。要做到循序渐进,有耐心,在理解孩子错误的同时,也要尽力帮助他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一天晚上,阳阳去楼上与几个小朋友玩。母亲叫她回家,一出人家的门,就见她一只小手紧紧捂着口袋,好像担心口袋里的东西掉出来,或被人看见似的。看到这种情况后,母亲说:“阳阳,兜里装的是什么,能给妈妈看吗?”阳阳赶紧说:“没有,什么也没有”。
后来,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回到家后,母亲没有接着问这件事事,而是问她:“今天晚上好不好玩,玩些什么……”这样开始慢慢亲近她。
不一会儿,母亲再问她口袋里的东西时,阳阳才说:“是一个小朋友拿了楼上阿姨家的几角钱,给我两张,那个小朋友把另几张放在了兜里。”
这时,母亲并没有批评或责骂她,而是引导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坏人才做这样的事,《弟子规》上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即使是在自己家,也不能乱拿东西。你是个好孩子,应该把这两角钱拿去还给人家,并向阿姨认错,这样你才是个好孩子,妈妈才会更喜欢你。”
孩子听懂了,主动把钱还给楼上的阿姨,还认了错。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拿过别人的东西。
孩子总会经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做一件事情时,难免会出现问题或错误。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有些困难。当孩子做错事后,父母应该引导他改正错误。
尽管孩子做事有良好的动机,但往往会把好事变成坏事。比如,第一次洗碗却把碗打碎了,第一次做饭却把饭做糊了,等等。如果这时,父母呵斥孩子,或打骂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心理,就会在心理上远离父母,同时,还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与勇气。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把它视作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借此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但态度一定要和蔼,在情感上与孩子贴近,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会正确的做事方法。
比如,当孩子第一次做饭而把饭煮糊时,父母应该和蔼地告诉他:“没关系的,妈妈第一次煮饭时,也煮糊了呢!孩子,你已经很不错了。妈妈告诉你,煮饭时,火不要太旺,还要注意不断搅拌才行。”
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应该帮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教给孩子正确做事的方法,帮孩子不断进步。当然,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不应该忘记肯定与安慰孩子:“已经不错了,不过,你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做得更好!”事实证明,这样的正面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亲子沟通小贴士
于犯错误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感化,说服,再感化,也就是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注意,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入情入理,千万不能空洞说教,以免孩子反感。
宽待“不争气”的孩子
一位父亲听女儿说她可能会有一门功课不及格时,他这样对女儿说:“是吗?两门课不及格也没关系。你这段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听了这话,女儿平静了很多。
与女儿说完后,父亲自己感想:“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能怎么怪她?”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最好,但第一只有一个。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往往就感觉自己的孩子的“不争气”,让他的脸上无光,于是对孩子恶言相向。实际上,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反而让孩子更加“不争气”,与父母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
实际上,面对所谓的“不争气”的孩子,父母应该宽以待之。当家庭教育专家苏杭女士得知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她这样说:“女儿,将来你当了博士后是我的女儿,你扫马路也是我的女儿。到时候,就让你爸爸用三轮车拉上我,把做好的热菜热饭送上马路。只要人品好,扫马路也能扫出一个光明的世界。”听了母亲的话,女儿的脸上放出了光彩,不但走出了情绪的低谷,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在面对其他困难时,也总能乐观勇敢地去对待。
只要孩子努力了,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的路上一直努力。所以,面对“不争气”的孩子,父母要宽待,这样孩子才会不断努力,走向辉煌的人生。
亲子沟通小贴士
实际上,今天的孩子懂事比较早,自尊心也比较强,但有些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孩子犯错时,就认为孩子“不争气”,不可原谅,于是就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往往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造成他知错不改,喜欢钻牛角尖……最终,使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受到阻碍。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宽待他。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他9岁时的一天,父母带他去商店。大卫看到一双带皮毛的漂亮皮鞋,特别喜欢,就吵着要父母买。母亲答应了,然而父亲却不答应,因为那双鞋子是木头做的,穿上会很不舒服。
可是,大卫哭着执意要买。父亲想了一会儿,就对大卫说:“我同意给你买这双鞋子,但你要答应我,买了以后你一定要穿,否则,我就不给你买。”大卫想着可以穿自己心爱的鞋子,就高兴地答应了。
但买回来后,大卫才发现,鞋子穿起来会“喀哒喀哒”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双鞋子,脚会很累。这时他才明白父亲不让他买这双鞋子的原因,现在穿这双鞋子简直就是活受罪。大卫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虚荣,他甚至愿意付出所有代价,只要能不穿这双鞋子。
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是一定要让你穿这双鞋子,但你要学会反省,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尽管父亲没有强迫他再穿这双鞋子,但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他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很多父母常会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是十分不理智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也不会反省自己,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明智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否则,就是纵容孩子,而不是宽容。
宽容与放纵不可同日而语,宽容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一颗包容心。而无原则地宽容孩子就是纵容孩子,会造成两种恶果:一是很容易养成孩子的霸王习气,什么都要按自己的意图来,稍不如意就会大吵大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使孩子更加不听话;二是在孩子眼中,父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不但说话无效,而且有的孩子甚至把父母当做“奴仆”,还不时对父母发脾气。纵容教育出来的孩子却只会走失败的道路。
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父母对她百依百顺。有时母亲还讨好女儿说:“好女儿,只要你好好学,要我们干什么都行,爹妈可都是为你活着的。”
有一段时间,父亲出差,母亲又生病了,没精力为女儿每餐调剂花样,女儿吃不好,就生气。她根本不管母亲的身体状况,还强拉着母亲陪她上街买衣服。母亲说她实在去不了,谁知女儿竟说:“去不了也得去,我不管。平时你们不是老说都是为我活着的,现在我就要你陪我去!”母亲听了,惊得双眼发直。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母亲居然还真就陪着女儿上街买衣服了,结果第二天她就住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