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麦奇尼可夫在研究水蚤的消化作用时,发现水蚤体内有一种能够游过去吞噬某种酵母菌的细胞。有一次,他随手在海星的身体里插进一根蔷薇刺,刺上有各种细菌。他观察到那种细胞很快就从各处游到蔷薇刺的周围,这些细胞就是现在人们常常称其为“白细胞”。
这些现象使他产生了许多问题,他决心把这件事研究透彻。于是,他找来了一些透明的虫子,在这些虫子的身体里面注射了一些细菌。细菌在虫体里刚活跃起来,虫体里的那种细胞就很快围拢上去。
结果是,如果进入虫体里的细菌很多,而且繁殖得较快,那种细胞就会被打败,虫子也会随之死亡;而如果进入虫体的细菌不多,它们就会被那种细胞吞噬,虫子依然正常地活着。
经过多次研究,麦奇尼可夫终于弄清那种细胞是保护身体的“警卫战士”。他把这种细胞叫做“白细胞”。
根据他本人的解释,“白细胞”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大小比红细胞要大得多。它本身并没有颜色。医生在验血时,常常要对白细胞进行染色才能看得清楚。
白细胞平时是在人体和动物的血管里流动的。一旦有细菌入侵,它能很快地“游”出血管,奔向细菌入侵处。为了包围和吞食细菌,白细胞根据情况随时变换自己的形状。它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再放出一种叫酶的物质,把细菌消化掉。而最新的研究显示,白细胞竟然可以释放一系列的化学毒气来杀灭细菌。
在人体每立方毫米的血液里,有4000~10000个白细胞,平均约7000个。它游走于全身各个部位,如果细菌进入身体,它就通过“化学信使”传来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杀灭来犯之敌,并且调动起全身的各种防御力量,一致对敌。
例如,“巨噬细胞”就能吞噬白细胞不能吞噬的较大的病菌;有种“补体”可以帮助溶解细菌;体内分泌的杀菌素、凝集素、抗毒素,同样是对付细菌的重要力量。
病菌要是避开了白细胞而逃向肝脏,肝脏会将其扣留,经过脾脏,又会被脾脏抓住不放;肾上腺、骨髓等处,也都能拦截这些细菌。
据估计,一个白细胞就能够消灭20个入侵的细菌。当然,在发炎组织的脓液里,不仅有被杀灭的细菌,也有不少是死亡的白细胞。
虽然白细胞只有10天左右的寿命,但它却是身体健康的有力保证。
如今,美国的癌症研究人员已经在研究用白细胞杀死体内癌细胞的方法。他们抽出白细胞,把它们放在一种特殊的溶液里培养几天,再将它们注入人体。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白细胞就能与癌细胞战斗了。
1997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白细胞的新作用,认为它也参与了将吸进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去工作,并且还能把氧“激活”,大大增加氧离子的数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杀菌能力。
白细胞对身体至关重要,如果过少,就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但也不能过多。除非妇女怀孕、婴儿初生等特殊情况,如果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白细胞超过1万个,就应当引起重视,因为这一般都是有病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