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800000008

第8章 大观园竟建作了清照的家(1)

一、黛玉因何用眼泪还债

如说王实甫的崔莺莺,

是由清照词里飞出的莺儿,

那么雪芹的林黛玉,

不就是漱玉集里漱出的玉儿吗?

漱她的,全是清照的眼泪。

她若有心偿还这情债,

不还眼泪还啥去?

这是红楼之内,诸多奇处之一: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

一回

这“女体”即绛珠仙子。在那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之时,绛珠仙子也便下了凡。这即是林妹妹。

下凡之先,绛珠仙子曾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于是,林妹妹迈进贾府的第一天就“哭个不住”,此后,她的眼里便再离不得泪了:

她常常地“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

她不时地金闺夜坐,“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一旦遇到一点子事,且是他人不曾留意的,她也“淌眼抹泪”。

听到他人唱曲,她就“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听到雨滴蕉叶,她“不觉又滴下泪来”。

见到别人有姊妹,她即刻“又去垂泪”“不免又哭了”“又滚下泪珠来”。

紫鹃与她说说体己话,她也“直泣了一夜”。

仲秋之夜,她更是“不觉对景感伤,自去俯栏垂泪”……

真如宝玉所言:“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巧的是,清照那《漱玉集》里的泪,简直就是汩汩的泉子:

“枝上流莺和泪闻”,听到黄莺儿啼叫,便流泪。

“凉生枕簟泪痕滋”,躺在床上也流泪。

“泪融残粉花钿重”,泪水冲残了脂粉。

“赢得满衣清泪”,泪水湿透了衣衫。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水又将脂粉冲满罗衣。

“欲语泪先流”,未曾说话先流泪。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哭得憔悴了,花容月貌也减损了,只剩了泪如雨下。

“泪向愁中尽”,泪水呀,全部流进了愁里去。

清照的泪原是这般的多,诚然,这也不能说就是黛玉好哭的原委。可一旦解味了黛玉这几句泪诗,那便不同了。

秋闺怨女拭啼痕。

黛玉擦拭的这“啼痕”,竟像是清照留下的。因清照说得极分明,“新啼痕间旧啼痕”。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乍看起来,黛玉似有不通。“风雨”怎么教人洒了这么多泪,连那窗纱都湿了。其实黛玉又没错,因清照本就是这样的:“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风雨”即是催泪的呢,且一催便是“千行”,如何不教黛玉“泪洒窗纱湿”的。

灯前似伴离人泣。

黛玉这回哭得最没道理,因怎么说她也不是“离人”。而清照“泪融残粉花钿重”的那夜,恰是“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独抱浓愁”的,正是黛玉说的“离人”;“泪融残粉”又是“泣”;“夜阑犹剪灯花弄”,也便合了黛玉的“灯前”了。

如说王实甫的崔莺莺,是由清照词里飞出的莺儿,那么雪芹的林黛玉,不就是漱玉集里漱出的玉儿么。漱她的,全是清照的眼泪。她若有心偿还这情债,不还眼泪还啥去?

大约,雪芹有了这奇想之时,竟是极其赞赏自己的,所以就命那道人夸奖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

批书人获知雪芹思绪后,也来表彰:

千古未闻之奇文。

甲戌

于是,漱玉集里的清照之泪,自自然然地就作了黛玉之泪的源头。然而眼泪也是有数的,宝玉在幻境里就听到过:“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自己也说了:“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清照最后的日子里,竟连不多的眼泪也没了。

留得罗襟前日泪,

弹与征鸿。

她这个“欲语泪先流”的,此刻,想请大雁捎一滴眼泪也不能够了。大约是心里只管酸痛,眼泪一滴儿也流不出了吧。没办法,只好把“留得罗襟”上的“前日泪”,“弹”给它了。

清照的《漱玉集》里,那般晶莹的泪珠儿,恰是若同“甘露”,“灌溉”了绛珠仙草。仙草“得换人形”下凡之后,便要用“一生所有的眼泪”相还——这般“千古未闻的罕事”,该有何等奇妙——故那批书人得知这一底里后,便又显摆起来:

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

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

甲戌

冯蜂鸣可算得“亦知此意”,但能够“说得出”的?

二、宝玉出生时口里衔的什么玉

雪芹还说那玉:

“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看看唐询说的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

“华”是美丽而又光彩,“缛”是繁密的彩饰。

只此一句,就与那通灵玉极贴了,

何况雪芹说的“灿若明霞”与唐询的“色若晚霞”,

简直就是异口同声。

诸君,快说那通灵宝玉就是归来堂之乡的红丝石吧。

宝玉初见黛玉,就为她取了个“颦颦”的字。探春问何出此典,宝玉回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宝玉这话真是大不通。黛石可代墨画眉,就为黛玉取名“颦颦”吗?

“颦”与“蹙”,皆是皱眉之意,难道那黛石就不曾画得柳眉、蛾眉、舒眉、扬眉吗?况且人家黛玉生就的“眉尖若蹙”,你直唤颦颦就是了,因何要杜撰一个《古今人物通考》,偏说那西方有石名黛又可画眉呢?

且批书人随之点示:

如此等语,焉得怪世人谓之怪,只瞒不过批书者。

甲戌

这便是说,宝玉的大不通,雪芹早知世人会“谓之怪”的,只是此中有事要“瞒”,不得不为之。

原来,清照的归来堂之“西方”四十里,有个黑山(与贾府的庄头乌进孝那个农庄“黑山村”同名)。青州黑山之石并非黑色,亦不能画眉,然因这“黑”字,说它“可代画眉之墨”想也无碍。

雪芹说鸳鸯的父亲名叫“金彩”时,批书人就道:

姓金名彩,由‘鸳鸯’二字化出,因文而生文也。

庚辰

雪芹写至“孝慈县”,批书人又道:随事命名。

庚辰

故雪芹又管那送东西的妈妈,叫“宋(送)妈”,管竹子的,叫“祝(竹)妈”。

彼时,雪芹因黑山之“黑”“随事命名”“因文而生文”,说黑山石可以代墨,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宜?

青州因有清照的归来堂,且留有她二十个春秋的年华。清照南渡之后,不仅未有一日忘却青州,反而越发以青州人自居。在清照那里,归来堂是她心神的家,青州则是放大了的归来堂。雪芹正是为清照重建家园来的,因就说啥也离不得“青州”。

“黑山”二字,除了相关着“青州”外,还隐着一件秘事。

天下有一种奇石叫“红丝石”,一旦制为砚便是珍宝。这石就出在青州黑山。唐代书家柳公权曾道:

蓄砚以青州黑山为第一。

《论砚》

宋人李石亦道:

天下名砚四十有余,青州红丝石第一。

《续博物志》

著名的苏易简也疾声赞赏:

天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

《砚谱》

姚宽亦不示弱:

柳公权喜用青州红丝砚,南唐犹重之。

欧阳公《砚谱》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

《西溪丛话》

曹寅是传说的雪芹的祖父,这人也说过:

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

《砚笺》

再看几句评说清照的:

宋人王灼说她:“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碧鸡漫志》)

明人徐士俊论词时说:“余谓正宗易安第一。”(《古今词》)

杨慎也说她:“名媛中自是第一。”(《草堂诗余》)

陈宏绪干脆说她:“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寒夜录》)

真是巧极。红丝石是个“第一”的,清照也是“第一”的。

再说红丝石的品行,自是更有奇异。宋人唐询道:

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

此石之至灵者,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之于首。

《砚录》

便是清照直与红丝无涉,仅这“非他石可与较,故列之于首”的“至灵”者,与清照同出青州这一契合,以雪芹惯用的法子,似竹子比黛玉、仙鹤比湘云一般,再以红丝比清照,不也甚妥吗?况清照那“漱玉”的原版,就是“漱石”。

至此,那宝玉的怪语,大约就可谓不怪了罢。

雪芹既发现了红丝石这个宝物,他会轻易撩开手吗?

世人皆知,“石之美者”谓之玉(《说文》)。现就看看红丝石美是不美。宋人唐询又说:

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

既加镌凿,其声清悦。

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

红丝砚……色若晚霞,丝若鸡血,

坚而不脆,硬而不滑,

手握似有温柔感,

轻敲则响声清脆,

发墨好且如漆色,

不损笔毛,温如良玉。

《砚录》

与唐询同时的王辟之,详记了红丝石的形容:

其理红黄相参,

纹如林木,

或如月晕,

或如山峰,

或如云雾花卉。

《渑水燕谈录》

这么优异的红丝石,又“妍”,又“华泽”,又“温柔”,还不是“石之美者”吗?况且,唐询早就评价它“温如良玉”了。不仅是玉,还比得上“良玉”呢。赶巧的是,唐询还说红丝石“至灵”,贾宝玉的“命根子”正是叫“通灵宝玉”。难道,这宝兄弟“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来的”,就是红丝石吗?

且看那通灵玉是啥样的。

莺儿为宝玉的通灵玉打络子时,宝钗曾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

说得多好!

“杂色断然使不得”——红丝石“纹如林木,或如月晕,或如山峰,或如云雾花卉”,早已够“杂”了。那络子再用杂色,如何使得?

“大红又犯了色”——红丝石“丝若鸡血”,可不就是大红色。

“黄的又不起眼”——红丝石正是“红黄相参”,络子再黄了,哪里还起眼呢?

雪芹还说那玉:“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看看唐询说的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华”是美丽而又光彩,“缛”是繁密的彩饰。只此一句,就与那通灵玉极贴了,何况雪芹说的“灿若明霞”与唐询的“色若晚霞”,简直就是异口同声。

诸君,快说那通灵宝玉就是归来堂之乡的红丝石吧。

然那红丝石且不仅如此。

贾政制灯谜时,说砚台:

身自端方,

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

有言必应。

二十二回

批书人遂道:

“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

庚辰

更妙的还有呢。唐询说过,红丝砚“坚而不脆,硬而不滑”。“坚”与“硬”原是红丝石的秉性。贾政说的“体自坚硬”,可不就是红丝砚?

据此,大荒山下,那一大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石头,不也是红丝石么。因它“有言”,方被“从头至尾抄录回来”,这却正是“笔应”呢。

还有,雪芹说那石头“灵性已通”,难道就没有“通”到红丝石那“至灵”的地步?

雪芹遂又说道: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一回

“缩成扇坠大小”的,就是宝玉的通灵玉,即红丝石,未缩之前必定也是罢。

因此,雪芹开篇时所言,“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可是这意思不正是:故将写清照这件真事隐瞒下去,而借“至灵”的红丝石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至此,读者诸君也便看清了。那块“无材可去补苍天”的“一大块石”,宝玉脖子上挂着的玉石,还有这《石头记》的“石头”,到底是什么样的石?今儿,我就为大家找到了。而且,这石头与清照也契合得那般紧。所以,雪芹费了十年功夫做成的,实则就是《红丝石记》。

三、《红楼梦》为什么要“怀金悼玉”

其实,这道理是极浅显的。

后人可见的清照之精神、气质、境界、才华、

品格、风度、心性、情感、爱好,

及至身世经历,

竟是尽在这一金一玉之中。

所以,这一“金”一“玉”并不是清照的化身,

只是清照的另一称谓而已。

这时再看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便知它作为红楼之主旨,该是何其贴切了。

宝玉梦入幻境那会子,舞女们唱了个《红楼梦引子》。之于这《红楼梦》,已是极要紧的了,其最末一句,却又越发地点睛于龙: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五回

因这“怀金悼玉”,原是作者撰著红楼的主旨,即红楼是为怀金悼玉而作的。所以,红学家们就必得要来解释了:“金”指宝钗:“玉”指黛玉。

果真如此,这意思何其浅显。哪里就值得警幻在演唱之先即宣布,“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呢?

再说了,若宝钗戴了个金锁,“金”便是她,那湘云还戴了个金麒麟呢。若“玉”便是黛玉,还有妙玉呢。此外,一个以戴的东西作指代,一个以名中一字作略称,如此不对合的法子,哪会出在雪芹手里?

退一步说,即便这“金”“玉”,就是钗黛,“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就是怀悼她两个的。这不是与《金陵十二钗》,抵牾起来了吗?

还有,钗黛在八十回红楼里活得好好的,并未像秦可卿早早地死去,哪里就说到“怀”“悼”呢?

于此,便不得不道及清照了。

明诚在青州归来堂时,即已着手撰著《金石录》。他与清照一起广收文物,博求典籍,同讨共研。他出仕后,偶有闲暇亦即续写。然未及定稿,明诚即暴病而卒。清照于颠沛流离途中,对那《金石录》书稿“爱惜如护头目”,且于孤灯下校勘增改,使成完璧。虽署名“赵明诚”,人却尽知是浸透了清照心血的。且有诸多学人,认定是她夫妻合作。明人田艺蘅曾言:

德甫著《金石录》,其妻与之同志,乃共相考研而成。

《诗女史》

清初的王士祯亦道:

赵明诚与其妇李易安作《金石录》,其书最传。

《池北偶谈》

至雪芹那时,可以见到的清照手笔,唯有这《金石录》与《漱玉集》了。

晚清词人冯煦,曾在《论易安词》里吟道:

《金石》遗文迥出尘,

一编《漱玉》亦清新。

雪芹身后两百年时,因清照祖籍济南一带,人们便于趵突泉畔建起李清照纪念祠,郭沫若为之题墨道: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若以后世之冯煦、沫若,证前世之雪芹,自是大悖常埋。然由同为诗人这一思路,通贯理去,反又合了常理。

你看,冯煦与沫若忆念清照时,偏偏地同时盯上了《金石录》《漱玉集》——这一“金”一“玉”。

其实,这道理是极浅显的。后人可见的清照之精神、气质、境界、才华、品格、风度、心性、情感、爱好,及至身世经历,竟是尽在这一金一玉之中。所以,这一“金”一“玉”并不是清照的化身,只是清照的另一称谓而已。

这时再看那“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便知它作为红楼之主旨,该是何其贴切了。

若非如此,那批书人为何又忙忙地出来帮腔:

“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甲戌

四、大观园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吗

清照回至青州,

铺排她的世外仙源那会子,

恰是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一一○七年),

因此那归来堂,

正是货真价实的——

“大观”园。

若言大观园这名字的来历,雪芹之后并无一人解得。

却需由清照说起。

清照的文化品性,受其父李格非(字文叔)影响最甚。李格非对文章之道,主张一个“诚”字:“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宋史·李格非传》)

他说,文章不能随便写,没有显著的真诚,文章是写不好的。

所以他就尤为推重陶渊明,称《归去来兮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焉。”(《宋史·李格非传》)

李格非以诚著文,那文章也便好了,以至于尹少稷这般称赏:

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

《涧泉日记》

他说,自司马迁之后,一千两百年间写得好文章的,只有李格非这一个。

清照正是承继了家学。与其同代的王灼也便说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碧鸡漫志》

清照嫁与明诚后,却进了一个丝毫也不门当户对的家里。公爹赵挺之不学无术,且贪腐得著名。苏东坡就道过持平之论:

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

《宋史·赵挺之传》

清照既看到了公爹的“聚敛”,又目睹了他的官场厮拼。

赵挺之的副宰相职位,本是宰相蔡京全力保举的。可他一上任就视蔡京为绊脚石,跑到皇帝跟前喋喋地下舌。自以为聪明者又总是听信小人之言的,于是,皇帝就叫赵挺之取代了蔡京。蔡京是干什么的,他随之又请君入瓮,让赵挺之也品尝了罢相的滋味。赵挺之却恶气难咽,回家第五日便死不瞑目了。同日,徽宗皇帝亲临其家哀悼。三日后,又把赵府查抄了个干净。如同红楼贾府后来的变故一般,明诚与其兄弟一条绳地被锁进了“狱神庙”。

及至朝廷开恩赦免,如同热锅里的饼,等到翻过来早就焦糊了。赵府也便一落千丈。

同类推荐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热门推荐
  • 起风了(珍品彩绘版)

    起风了(珍品彩绘版)

    “男主人公陪伴身患重病的未婚妻节子,又为这幸福染有死亡的阴影而悲怆……,携手度过节子人生最后一段时光。他们的生命中只余下彼此。爱情在这至美之景中愈发深邃。在与世隔绝的八岳山麓,抛弃俗世的喧嚣,前往深山中疗养。芥川龙之介唯一弟子、新心理主义大师堀辰雄代表作。宫崎骏说:”这个故事,献给对未来抱持着不安的现代人。他们共同体味着生之幸福,宫崎骏收官之作《起风了》原著小说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她是武林至尊的得意传人,手段一流,才貌无双;他是威震天下的冷酷太子,武功盖世,气宇轩昂;当他与她相遇,是争锋相对的较量,还是似水柔情的相伴?
  • 帝后谋

    帝后谋

    三年前,南泱下嫁给草包美人四皇子,助他登基,其后却垂帘执政,毒害亲夫,天下唏嘘——真狠!三年后,南后被废,第一权贵之门南家举家流放,皇帝亲手弑妻,她却死而复生,天下又唏嘘——你妹!我们的宗旨是:像开挂一样虐小三,顺带和皇帝来场说谈就谈的婚后恋爱。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修神异世录

    修神异世录

    原以为会在一瞬间变成游魂一缕,哪知道,跳崖也能跳进龙门,神秘老人的指点,三千年的苦苦修行,终让他成了独尊的神。原以为,修成神也不过是游戏人间,坐享艳福,哪知道,又因为天劫卷入了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看来这神、人、魔三界,都注定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仪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礼,是思想道德修养。仪,使其表现,即礼节。因此,礼仪不是培训出来的,是修养出来的,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自古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秉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青少年们的必修课。本书具体阐述了礼仪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青少年们提高整体素质。
  •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 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