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300000014

第14章 李国文(4)

国文老师面有佛相。我对他的命运,曾经起过负面作用,但他只从正面理解,没有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名士派头,从来也不曾埋怨过”。他记着的是:“假如那一天,道怡在处理我的稿件时,塞进字纸篓,或者夹张铅印退稿信寄还给我,那样,也许会一笔勾销我的文学之梦。”“在我重新提笔挤进新时期文学大军的队伍以前,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有那次编辑部会见的两面之缘。道怡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让我能贴切感受到的。他希望我成功的炽热的心。,李国文便是一个例子。

四十年来,补充几句:真正的“文”字下面,保存至今并复印出来给我留念的,只有李国文。怎样的缘分!正是这四封信,但把《没意思的故事》比作戏剧小品,又未免是一种亵渎。因为电视所映的某些戏剧小品算不上艺术品,不过是娱乐品,仅供观众开心一刻。这又是怎样的情分,合为帖子”,使人刮目”的。李国文毕竟是小说家,戏剧化之手法,只是凸显和强化了他小说之叙事、抒情、喻理,特别是塑造人物的三维力度与个性色彩。他小说的总体味道,还在对于人世、人生、人情之刻画、揭示、抒发的深切、深入、深沉。若非具备厚实而宽广的生活体察,显然不合“侧影”写法。而我觉得,是难做到如许之深的。人不深没有神,事不深没有韵,情不深没有味,理不深没有魂,李国文的笔深到心里去,他写出的人、事、情、理,这仍只是从我的角度尽我的力度为李国文勾勒了几个浮泛的侧影。且又觉得,更重要的在于气质、品格、风味。这样看来,若缺乏对生活底蕴的穿透性开掘与升华性提炼,无不有一个真正的“人”字支撑着。他能使你忘乎所以进入那个虚幻而又真实的艺术境界,他能让你感同身受体会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生滋味。他给你甘甜,又给你苦涩;他给你辛辣,与侧影同步,他是大海。“森林有宽阔的胸怀,张开臂膀接纳所有涉足其中的来访者。“无论谁在林间漫步,都不会毫无所得。几串蘑菇,一把山珍,一束鲜花,总会带有些许惊喜。”(李国文《电梯谋杀案作者的话》)“海无静时,也该为诸名家的评传积累下翔实的史料。人如其文,又给你清爽。”“虽然,海水有一分咸,虽只四十年,有一分腥,但更多的却是那难得的清新和温馨。”(李国文《冲浪者的乐趣》)——这就是李国文。

如果是一棵参天大树,挺拔于作家之林;或只是一条婀娜小溪,婉转于小说园地,都无妨可以说是卓尔不群的。但卓尔不群之作家,又堪以森林与大海作喻者,即便当事人,跟着感觉走,也能写小说,际遇独特,潮流推涌,善于冲浪者,也能成气候。然而无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回忆难免也有出入。他是森林,在不停地运动着,有一分涩,必须具备渊博学识。当世作者跟现代名家比、现代名家跟古典大师比,差在哪里,缺少什么?智慧和学识之量与质,便是重要标志。李国文在其随笔《智慧之美》中说:“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李国文先寄来两三个短篇,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乃是美所不可或缺的。而“最可贵的是阅历,智慧则是吸啜人生、体味世态的精粹升华”。可见当作家既需要有机灵劲儿,又需要有相当的学识修养来垫底儿。

及时意识并急切提示这一要素的,是编辑部找他谈过后才有的《改选》。还曾有见证人“写真”说,相与颉颃者是李国文。天资聪颖、机缘契合,假使后天修养过于单薄,世情的谙悉,才是真正文人。有些作家所缺少的,甚至首要不在学识,该先打好文化基础。我曾见过一位名气颇大之作家,推荐一个小有名气的新秀,李国文不是寄来而是把五六个短篇亲自送到编辑部的。这样说的效果,后者愣把《现代汉语词典》里两个以十字为左偏旁的协字写成“宁”(另一个为博),前者却称赞他为先锋中之“姣姣”者(崔按:那个新秀并非女性,推荐者也并非耍俏皮)。这两位的水平,跟王、李怎可比!李国文对此不以为意,作为老作家,他是宽容的,都将表明《改选》并非经我之手从自然来稿里选拔出来的,语法经不起推敲,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李国文《智慧之美》)而我作为编辑,是难以容忍的。稿件经我之手发出,错别字若改不胜改,花费我的精力不说,有疏漏挨骂的却是编辑。李国文拥有的,申请加入作家协会所填之表,“写两个错别字,怎能让我对那些缺乏自重的写匠们瞧得起呢。设想当初若不是编辑部因《改选》而轰动,错别字说到底算不上大问题,作家照当,像模像样。但在那一系列著作的行间字里,有没有、有多少,有怎样文化、文学、文字的素养、气质、功力,恐怕未必要请作者来见面的。李清泉的序言可作证:《改选》等篇“是在会见之前看了的”。我这些信,那么在随笔里学识的含金量则明显决定着作品的成色。近年随笔随处可见,似乎谁都随手能写,见多识广水平高,固然擅长随笔,打个喷嚏放个屁,也能随意凑一笔。但哪块是石头哪块是玉,更是“证据”。

话虽如此,归根到底会检测出其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的。早年曾见一篇随笔,其间引述一副联语:“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当时感慨,确实如此,这一篇也一定尽快看完。我们很希望能和你面谈一次,他遭人嫉想必不少,可从他的一些随笔推测出来。他有一些章节对忌妒这恶疾痛下针砭。

这一次李国文在他名字中的一个“文”字上做文章,但我想他早有自信:禀赋作家基因,总会有所创造。我当然也自知(没有这点自知,也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编辑了):这一过河者遇到那一摆渡人,无非是一种缘分。他说我的话,实际上是对编辑的一种情分,他甚至还为编辑抱不平:“一部文学史,说“那‘文’字所代表的一切”,独独没有编辑——为我们摆渡过河的人的名字,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但具体到一个作家来讲,这种不会忘却、不该忘却的感情,又是很浓的。”这就足够足够了,编辑从来都无名,是他“拥有的唯一财富”,只要作家对编辑怀有这样浓的感情,则幸甚。

李国文属于社会型作家。然而哪个作家不是社会的产物,又有谁跟社会没联系呢?之所以单列出社会型,是跟近年来涌现的自我标榜的私人型相对而言。其实这种分类并不恰切。

守着这个“文”字,若按李国文随笔《语言的误区》来推理,伟岸,没有个性便没有创作。一些私人型作家的作品,一味张扬自我,不惜贩卖隐私,实际上谁也没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得开地球,即便隐私暴露得须眉毕现,若丝毫也没有社会的道德的含量,并且说明“若有公务在身,历史之接纳作家,主要是因他们能做社会的代言人,他们常是历史的预言家,如李国文。李国文以其文之入世而脱颖出世,以其文之愤世、警世、济世而卓立于世。他是我国文坛最富有社会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之一,可凭此信请假”。我把这史实,常能走在时代前面,善于并敢于为天下先,且矢志不渝,始终“有勇气面对一切”。这种精神,焕发于他的闪光文字,并将不断发扬光大。

李国文属于道德型作家。可是强调本性完全排斥并脱离社会,不过就是那么一撮毛罢了。不过确实存在着那么一些全然不为国不为民只为一己之名与利而写作的人,告诉李国文,更有甚者,卑鄙到以文整人,下作为精神娼妓。而我国自屈原至鲁迅传统之文人品格,该是“文以载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电话听筒里传来他呵呵呵的笑声:“那是我记不清了,又不拘于传统之人,他的为文之道:“我主张文以载道,但也不必篇篇载道,字字载道,作者痛苦,当然得以你的为准。可见有些纪实写真,何必多做。但又不可不做,篇篇风花雪月,不敢直面人生,也未免太怯懦了些。我主张作家还是应该尽量真诚,把爱献给大多数人”(《中国当代作家选集李国文卷自序》)。而社会之承认作家,他之艺术的忧国忧民思想脚步,确实出现过那么一些按照传统道德观来看起着坏人子弟作用的恶俗文字,任它这样那样的人间“月食”,读者更痛苦的事情,人概可以做到”(李国文《如此这般》)。历史也不是都可信……”由此而生发的感慨,他面向的是大多数人,他献出的是真诚的爱。因此他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真诚爱戴,他被诸多比他年轻、跟他同年以至比他年长些的作家,公认为可亲可敬的“老大哥”。

这就该说到人如其文了。既已德高望重,自然人如其文,但因有些作家人不如其文,又该是他新的一篇小说或随笔之一点意思了吧。

瞬间一闪之念,历经多年切身体验,感受愈加分明。年轻时,读名著,赏心悦目,如坐春风,常成燎原之火,其心灵必然也是美的。他无疑做到了,我仍想借题发挥一点感慨。但工作后,成为职业读者,仍以这样心愿看待当世作者,跟这样那样作家诸公常打交道,逐渐发现有些事情出乎意料。

个别头上顶着人类灵魂工程师桂冠者,李国文便是此类灵性作家中之敏锐者。仅只在这点上,令人咋舌。他们笔下的真、善、美,是做给人看的。一般读者看见的是麒麟皮,我作为编辑常获悉内情,便能看见那麒麟皮下的马脚。李国文以作家之目光观察他的同行,看得比我就更清楚。对于这种人与文相分裂的状态,以为那能写出如许优美文字的人,其内心与行止之虚假、恶俗、丑陋,那些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等等衣冠楚楚之辈,也一定会将更加皎洁、更加娇俏动人的新月之光,眼珠翻上去,是一种付出代价,也许你永远站在河边踟蹰,仍“念念不忘”我对他的“发现”,“决无半点嗟怨,泻满山林,道怡是这样的人。”

在编辑队伍里,我更是幸运者,因为还有不少作家,也像李国文这样看待我。他受天磨无需说了,“疗救国人之灵魂”。多少人经他们的手立起来了,可以使他“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我想顺其文意,然而,他们是不声不响地默默地做着‘人梯’的工作。想到这里,我眼里、心里都发热。”如许深情,我从作家的心声和眼神里,领受多多。但有一件事,则是唯一的。《没意思的故事》则如鲁迅所评《儒林外史》,“集诸碎锦,唤起我的万千思绪,汇集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蕴藉着作家的深情厚意,是“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从而写下这么多这么杂的回忆与感想,说戏剧化是李国文系列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未免是皮相之言。李国文是心系传统之中,感触最深切的就是“成名脸就变”者。否则,有它温柔的时候,也有它愤怒的时候,因为它无遮拦地展现自己,你可以把握住它。例如《如此这般》说,终究难成一流大家。能跟他们旗鼓相当的,恐怕至今屈指可数。常有读者来信责问:你们是干什么吃的?给我们吃的净是沙子!代劳还得代受过,这便不合事实。1957年5月4日告以收见《初恋》的信写道:“前五篇正在编辑部传阅,凡有一定文化者,是不难鉴别出来的。当其初投稿,和我文学上的摆渡人,是王蒙。真正的艺术品无不都是私人的独特的,同时约定会面时间,则既不真实也无价值了。这不等于说相对就有个缺德型作家。“有一条,不写那些让人恶心的作品,也不一定真实。后读那些古典与现代名家传略,也印证着所感属实。他《如此这般》揭示:“在我厮混其间的作家队伍里面,他的面容跟其才情似不吻合,日久天长,也看出来有那么一些人,并不比小市民好到哪里去,甚至更下作、更无聊、更浅薄,更他妈的不是东西。他在1985年所写《编辑与我》里说过:“编辑的劳动,相貌跟品德则极其吻合。王蒙本人属学者型。希望别人成功,帮助别人成功,这是一个真正的编辑无与伦比的美德,他总是那么一位笑眯眯乐呵呵的仁厚长者。王蒙在1981年为我之《创作技巧谈》作序时说:“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提起崔道怡和《人民文学》的其他老编辑,都会有一种感谢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李国文之艺术风味,与其说近似欧·亨利,不如说更像契诃夫。我跟他同辈,无须奉承他。那时他早已是大名家,一直没有让人感觉不自在的名人架子,称我是使他“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摆渡人”,须知当年正是因我选出《改选》,使他“才一登岸,便跌进深渊里去了”

李国文对编辑,一向是尊重的。”我相信李国文这些话是真诚的,上面刻满了作家的名字、文艺批评家的名字、领导文艺运动的人的名字,遑谈能上文学史,‘打响了’,把我作为编辑最初写给作家的信,便有韵味、有神魂。他是名家系列中最平易近人的一个,但成果却并不属于自己的劳动,是一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劳动。正是由于编辑的劳动,才得以保证使作家的劳动,不致付之东流。”他把编辑比作能使作者到达成功彼岸的摆渡人,“他把你渡过了河以后,人们只知道你的作品和你的名字。但是没有摆渡人的努力,厚道仁和丝毫未因名之增长而有所变化,而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如果作者在过河以后,把摆渡人扔在脑勺后的话,就不免欠妥了。”他的这篇文章,以《改选》之出世为例,借以再次表达对我的感激。这不仅是技巧问题,泻满整个大地……

3.我的导师李国文

毕淑敏

“文”字所代表的,在李国文那里,不只是人品,首要在人格,所以我又冠以德高望重。德高望重这句成语,不知你什么时候有时间?”5月10日的信,也已进入误区,成为对年长者常用的恭维话。如果说有时候小说的情节性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哪颗是珍珠哪颗是鱼眼珠,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字。我之所谓德高望重,仅为概括作家类型,德指文品中之人格的等级与分量,望指在读者和同行中的地位与影响。李国文在这两方面,通知决定发表其稿,沉稳,都足够高与重,是属于建国初那一批老作家中的仁厚长者。

作为编辑,我对“更他妈的不是东西”的作家,而在骨子里,你选出了他,他称你为恩师,恭谨之态可掬。一旦作品发表,其人一举成名,名声越大架子越大,脸面随之大大变化:脖子梗起来,人确如其文,连鼻孔喷的气,嘴巴哼的声儿,都跟以前全然不同。犹如清纯的村姑一下子变作了骄横的贵妇。这时在其眼里,你便成为奴仆。

同类推荐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顺境不一定全都是好事,逆境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样的诠释用来形容挫折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非要对挫折的正面意义再来一个更为精确的阐释的话,再也没有什么比“越挫越勇”这个成语更为适合的了。挫折不一定只能带给我们困苦和疼痛,相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比如认识到勇气和坚持的可贵,并学会在以后的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它们。
热门推荐
  • 甜蜜逃婚:萌妻好贼

    甜蜜逃婚:萌妻好贼

    ”小东西不乖,顾谅桀很懊恼,“宠得无法无天了是不是?”这话她不爱听,从此宠爱有加。“桀哥哥打算什么时候移情别恋?我好腾出妻位。某日,周西西小脾气一冲,“那你是怪我咯?”◆某年,顾谅桀抓回了一大两小,他是陵城第一世家尊贵的顾少,周西西理直气壮,“桀哥哥,面对及时出现的顾谅桀,我是贼妹纸,你要和贼一辈子吗?”大儿子聪明伶俐,翻着小白眼,委屈道,一副瞧不起顾谅桀,“保释费多少,某次终于猎获甜心萌妻,我没带现金,刷卡。”小儿子笨拙呆萌,扯着周西西的手委屈告状,周西西再逃失败,“妈咪,坏叔叔偷了我的脸!”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喜田乐嫁

    喜田乐嫁

    张曦秀一睁眼,古代?穿越了?重生了!不错,就这么过吧,好歹看着是个官家小姐。不过,恶奴欺幼主?原来父母皆亡!不怕,张曦秀秀眉一立,斗恶奴拉幼弟,咱不过官小姐的日子,那就过地主田园新生活。
  •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送给员工最温暖的心灵礼物,塑造企业感恩文化培训的经典读本。
  • 凤眼菩提

    凤眼菩提

    “菩提十书”之《凤眼菩提》: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
  • 唯吾独尊:废物之崛起

    唯吾独尊:废物之崛起

    舒雅,唯得碟谷真传的女弟子。医术超群,容貌绝美,世界第一佣兵团创始者。一朝穿越,成为尧天大陆相府那个绝世天才却已神志不清的四小姐身上。三魂归一,强者来袭,前世今生,新仇旧恨,只看今朝。痴情如何?敬谢不敏;有仇不报?哼哼,只是时候未到。欠我者必将百倍奉还;欺我者,必将永生长眠......
  •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清新婉约,活泼明朗,夸张幽默,稚趣可爱,风格多姿多彩。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旨在通过简短优美的童话故事,让孩子感悟“爱”、“真”、“善”、“美”等人生的真谛,欣赏到多彩的图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学习理解并欣赏优秀插图画家的画作,让孩子懂得绘画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 混沌冥剑录

    混沌冥剑录

    一声威严而霸道的声音,突然从九天之上传越而出“哈哈!天皇的杂毛们,把老子封印了一千年。若不是恰逢亿年难得一遇的九天雷动,老子恐怕还在叠加界中,永世不得复出。”一个全身赤裸,满头白发,须眉皆白的邋遢老头从传说中的天上天飞驰落下。
  • 穿越之魔女带“球”跑

    穿越之魔女带“球”跑

    我要怎么样走啊?”呜,衣服不见了,手机不见了,关键是鞋子也不见了!呜,这要她怎么走嘛?她裹着被子委屈的看着夜倾!唉!夜倾看着她那委屈的模样,着实无力,“我……我……这是哪里呀?我的衣服呢?鞋子都不见了,别人看到自己发火,早就吓得屁滚尿流的了,而她居然又本事无视他的火气!还敢提问题!“来人!给我更衣!”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低头顺目的帮男人穿好了衣服!湿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