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100000007

第7章 肖克凡(2)

肖克凡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很难说他是长于写什么题材。工业题材、农村题材、金融题材,最近又出现了反腐题材,“文学”已经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而且许多作家都在争坐某种题材的头把交椅。肖克凡游刃于几乎所有的题材之间,于是他就拥有了自己最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以自己对社会人生的高度关心,把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展现给他的读者,他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

一个作家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肖克凡现象”真需要人们认真地做一番研究。在文坛多年沉寂之后,凭靠着一股“拗”劲愣“撞”,真也就“撞”出了一番成绩,果然也带有点奇迹色彩了。

天津文学界,高不可攀,不才如我,写了这些年小说,依然不入“流”,再加上自己不争气,至今没有名分。忠义堂上没有座位,状元榜上没有名姓。白丁一名,出无车,入无堂,幸好有外地朋友看我可怜,将我几部被本地高人看不上眼的破小说拿去出版,这才能够于工薪之外多得一把破碎银子,也没有挥霍,买了一间土坯房,聊以遮蔽风雨。

和我比起来,肖克凡更不济了,前些年天津一片喧嚷,说天津文学界后继无人,尽管那时我已经写下几篇向肖克凡学习的文章,但无人理睬,至于肖克凡,那就和压根儿没有这一号人似的。有一阵肖克凡“撞笼”,气得七窍冒烟,肖克凡活像是被收进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不熏出一双烂红眼儿,是休想出世了。

肖克凡火气大,见了我就跺脚,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是好言相劝。我又不是那种能够打开万把锁的钥匙,没有多少能够打动肖克凡的美好语言,开门见山,只对肖克凡说了一个字:“写!”

2001年冬天,我正在美国,网上每天浏览天津报纸,一条消息使我大为震动。这条消息说,天津设立青年文学大奖,已经请来京津两地专家、学者和知名作家,开始审读天津青年作家的作品,继而提出获奖青年作家人选。这条消息传递给我一个信息,天津终于要承认青年作家的创作成绩,再不容忍那种天津文学后继无人的喧闹了。肯定青年作家的成绩,不仅对青年作家是一种鼓励,对于天津文学创作,以至于对于全国文学创作都是巨大鼓舞。天津文学“后继无人”的喧闹,无视天津青年作家的创作成果,其实更是一种不敢面对青年作家挑战的自欺之说。

也是在网上看到,各地专家集中天津,开始审读天津青年作家作品之后,出现了一个大难题,好作品很多,有突出成绩的青年作家也多,名额所限,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名。在美国看到这条消息,我暗自笑了,在心里对我的评委朋友们说,开开眼吧,谁让这些年你们光注意制造效应的文学明星呢。天津文学界的青年作家方阵,是一支实力派写作群体,这个群体不事声张,不赶时髦,不炒作,不相互吹捧,不出怪招儿,不提口号,不耍花架子,不玩“断裂”,如今天津开始肯定这支强大的文学力量了,如此肖克凡这一些天津青年作家才能得到公平对待。天津青年文学大奖评选结果,肖克凡金榜有名,肖克凡激动,我很平静。我对肖克凡说,早就应该如此,如果早几年天津能够举办青年文学大奖,今年就不会委屈比你年轻的那几位作家了。

肖克凡如今已经很有点知名度了,估计不久的将来,再有开会的机会,他就有可能于会后被念名字“留”下来了,我希望到那时候肖克凡也别忘了他自己的那个信条,还是要“撞”。我对肖克凡说,如今你的成绩只能说是一种状态,来自你的大作品,才是你的成就。以肖克凡的性格,他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人。以肖克凡的创作实力,他更是一个必能写出大作品来的作家。有一次我蒙本镇领导召见,让我谈对天津未来文坛的看法,我说我看好肖克凡,他正在拼命。

这一阵肖克凡很忙,好多事都找到他头上来了,肖克凡心太软,天津人说话,叫“抹”不开面子,好在肖克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写小说,写短文,胡编乱造电视剧,外带写有偿报告文学。这年月大家都想多抓几个钱,我和肖克凡开玩笑,说我们一个好朋友什么都干,颇似老天津卫的一种小摊,这种小摊还有点品位,拔牙,一个江湖医生,也不打麻药,就是一把钳子,一瓶碘酒,有人不怕疼,一角钱,拔一颗牙。

当然,到这种脏地方拔牙来的患者不会很多,光拔牙难以维持生计,一般这类游医还卖点不值钱的东西。最最不值钱的东西,天津有一种“泡仁果”,就是没有花生果的空花生,一角钱一大包,剥半天,也剥不出一颗花生米来,就是便宜,穷苦人家的孩子买。

做生意要吆喝,这类小摊的游医就大声地吆喝,“拔牙不够挑费,带卖泡仁果!”

当今中国作家大抵如此,有人不凡,说他不如此,他于写小说之外,不卖“泡仁果”,他“委员”。其实“委员”也是“泡仁果”,你不也是写小说不够挑费,才“委员”的吗?

3.闲聊老乡肖克凡

何申

1996年深秋,武汉《芳草》杂志搞笔会游三峡,我和关仁山在北京西客站会齐,等着肖克凡从天津过来。结果他是在开车前五分钟从人流中冒出来,且不紧不慢的样子。于是我就感到克凡很是沉稳。车到保定上来谈歌,他俩跟火药点着了似的连掐带侃起来,又让我觉得克凡还有很活泼的一面。

出游那些天克凡比较多地显示了活泼这一面。和谈歌在一起说笑,话题无边无际,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京剧评戏,煎炒烹炸。在漫长的车船途中,给大家增添了挺大的乐趣。有一天晚上船到秭归,也不知停的是个什么码头,黑灯瞎火像攀金字塔的石阶一般。

连手带脚攀上去,再乘坐“哗哗”作响的面包车,就在那江边窄窄的路上飞驶开来。有几次眼看就要跃到江中,司机的方向盘突地一转,又把一车人拉回了阳间,好生吓人。待到一双脚踏在县城的街道上,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了。

半夜聚在一家小饭店里,秋风送寒,白酒暖肠,众人喝得口滑,就聊起“文革”前一些现代戏,克凡竟然能将大段的台词流利地背出来。比如有出改编于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的评戏,这戏一般人都没看过,更不要说记住唱词,但克凡不仅记得住词,还唱了“这包烟叶我不要,你把它送给捷尔仁斯基”这段唱腔。后来这个段子经谈歌挖掘整理,主要由关仁山(仁山是唐山人,唐山是评戏的发源地)演唱,很受文学圈里朋友的欢迎。当时我很惊讶的是克凡出生于1953年,属蛇的,“文革”开始不过念小学五年级,而五年级的小学生若要记住那些台词,必须要有极好的天赋。我的猜想在那次游三峡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克凡聪灵的大脑及闲不住的思维已经不满足于掏自己肚里的存货,他和谈歌开始即兴创作,见什么就编什么,合辙押韵,能说能唱,而且越来越贴近人物贴近生活。终于有一天把一位同行的老兄编得有点承受不了,险些发火。于是他们立刻中止创作及演唱,大家和好如初。

也就是那天在巴东土家族漂流前,从山顶坐滑竿去江边。价钱是一人十块。行至半山腰,抬我的两个人唱,这个老哥好沉呀,呀呀呀,不加钱就掉下。唱着滑竿就往崖边一倾,吓得我就一闭眼。这时后面又有人唱:这个老哥个儿好大呀,呀呀呀,然后就听克凡喊老何咱俩加钱吧,要不这多危险。结果我俩加了二十,才安全到了江边。

江边都是半大孩子,手里拿着一袋袋瓜子,群猴般抓住让你买,那真是典型的强卖。克凡穿得潇洒,天虽冷,但深烟色西装敞怀,内里是雪白的加厚衬衣,像有钱的大款。加上他个头大目标大,就先被团团围住,时间不长,克凡就狼狈不堪落荒而逃,喊所有零钱已经全部给你们啦,我也不要瓜子啦。那次漂流是很惊险的,撑船的汉子几次只穿一条短裤跳下水推船,把我们紧张得不行。回到县城坐在江边的饭馆里,吃到半道,克凡竟脱了个光膀子,大喊大叫地喝起来,这时不像大款,倒有点像船老大了。

克凡的这些举止,让我感觉到天津卫男子汉的特点。天津古来多水路码头,吃码头饭的人强悍豪爽且能言善辩。即使后来环境变化,但民风遗俗仍影响颇深。其中能说能侃又叫能筛,是一大功夫。不过,若肚子里没点墨水没点绝活,你就是长八张嘴也没用,在众人中也显不着你。我看克凡应该是打小就有这个能耐。后来一打听,还真是这么回事。他没上学在院里玩时,一旁有几个学生背课文,怎么背也背不下来。过了一会儿克凡说我都背下来了,你们怎么这么笨呢。人家不服,他“叭叭”就背,都不带打哏儿的。我见过克凡与朋友筛时,先是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其间就埋着伏笔,待到一定阶段,情节突变,语言激烈,真就有点说书的味道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天津说书的特别多,即便不花钱进书场,随意找个小花园就能听到说书的。后来我和克凡住一个房间时,我问他小时候住在哪里,他说了好几个地方,我一听都极熟悉,离我家都不远。按老天津人讲,那曾是日租界和英租界。说来绝没有一点崇外思想,实际情况在那摆着,这些地方不论居住环境,还是文化环境相对是好一些。这其实也给克凡后来的津味小说作了注脚。20世纪50年代乃至“文革”前,在那些洋楼和楼群形成的地域里,昔日的痕迹不仅随处可见,而且还极强烈地熏染着你。克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加之他爱看书且记得住,故他编起往日的人和故事,自然得心应手。

这些年天津作家写津味小说的有两大高手,一位是林希先生,一位就是肖克凡。我对他俩的小说都很喜欢。林先生出身于旧式大家庭,作品读起来要一点点看其神秘之处,因为一般人不了解那种富人生活。而克凡则明显地写平民较多,描绘了一幅幅社会底层的生活画面。我读着有时会问自己,这些事我也听过,咋就没像人家那样留心收集起来呢?显然克凡是个有心人。我想林先生和克凡的这批作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珍贵。

据我所知,克凡的青少年生活应该说不是很欢乐的。我想他也不忌讳我在此披露一点,即克凡六岁时,他的父母就离异了,尔后他是跟着姥姥、奶奶长大的。须知那个年代可没有如今这么高的离婚率,身边没有父母的孩子,往往从小就要经受大院里楼道里没完没了的议论,且克凡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按相声里的话说那是“孤独一枝”,这种孩子玩时缺少伙伴还好说,一旦在胡同里挨欺负时最可怜,没人帮呀。克凡说他曾受过这种欺负。但据我分析,他大概很快就度过那个阶段。克凡身高体壮,大了长到一米八几,估计在年少时就要比同龄的孩子高上半头一头的。说心里话,我实在不忍心想象克凡这样的人小时候被欺负,当然也不希望他欺负旁人。以克凡的为人,他一定会有不少好朋友,他们的兴趣会较早地从孩童间的打闹转移到别的地方。

同类推荐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热门推荐
  • 绝世轻狂:至尊倾城妃

    绝世轻狂:至尊倾城妃

    她和他,没想到竟是天赋惊人。狠辣绝情。嚣张,二十三世纪冷酷特种兵,且看两人如何绝世无双,绝代风华,他对她呵宠入骨,轻狂天下!,可偏偏穿成了一个被欺负到无力还手的废物丑丫头身上。狂妄,他宠她上天,一朝穿越,本想安稳一世生活,“我的女人,她逆天重生!!她展露才华,惊才绝艳,谁敢欺负?!”妖魅如他,强者之路,在异世上演一出强强联手的戏码,不离不弃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泥如血

    花泥如血

    罗茜如经历了“知青”生涯的曲折后,随着父亲的恢复工作,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做了一名普通护士。二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和反差,以及性格上龃龉等带来的一系列误会,使这段纯真的感情走向了沉寂。最终,罗茜如与工于心计的县政府职员卢西鸿结婚,唐子萱也在此后不久接受了父母为他指定的农村姑娘虞丹兰。若干年后,遭受感情和婚姻双重危机的罗茜如,因一次山居旅行偶遇唐子萱,二人互吐衷肠,并一起度过了一生中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不久突发山火,唐子萱在扑救过程中死去;罗茜如决定远赴异国他乡,临走前最后一次来到曾经下乡的地方,追忆曾经的岁月并探望唐子萱的坟墓,但意外失足落水,完成了生命的一个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等
  •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煤矿世家的女儿,注定背负着家族使命。许微澜就是其中之一,迫于无奈,她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妹妹。可没想到原本平常的寻亲之举,竟能牵扯出各个幕后势力。不知在青梅竹马的帮助下,她可否化险为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陆少的隐婚夫人

    陆少的隐婚夫人

    两年中,那自己呢,在她最绚烂的年华里守着他给予的空房子,如此一生,何时能走出陆天熠的魔障恋着她是必然,林市长掌上明珠,半含半露的勿忘我花时他终于明白,但她仍然甘愿沉沦爱你,不在奢求“我愿意!”她点头,原来早在七岁那年,她却满足殆尽,他从不曾记起紫苑中还有一个她而她,他们便许下此生情缘当他因一时感动吻上她的额角她还能平淡如素,只是为了另一个女人能够圈禁他的怀抱陆天熠,承诺给她一个完满的家当他的身影渐渐出现在眼前,归家的次数渐渐增多陆天熠,陆天地产的总裁,我以为那只是年少时的一份冲动,人人争相巴结的陆少,在T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商界大亨!商场得意,但在遇见你,他追追逐逐一个女人多年,却从不曾转身,那份悸动从心底喷薄而出,他便会发现身后一道纠缠的目光夏菱雪,温柔美丽的夏家千金,一直燃烧着我。"当他扣着她的手腕,很久了;等你,无欲无求的过完一生吗林曼柔,T市第一名模,却还爱你,高傲的她不屑于人人追逐的陆天熠,但却享受他追在自己身后的快意一次意外的善意行为,是因为我太傻。当她知道,他只是借着她在试探另一个女人当他亲口同意这门婚事,眼看着自己心碎。爱情亦是如此!"夏菱雪想,毅然决然他赐给你无尽的柔情,也很久了;现在,为什么你可以如此辗转轻视我对你的爱,一次一次将我由云端推向谷底当他赐予她华丽的牢笼,转身却寻着她人的身影当他偶尔归家,他走出了她的魔障,不争不宠,内心欢喜而我又多么没用,我要离开你了,喜欢一个人本没有错,多金帅气,比很久很久,哪怕一次,不争不宠,还要久他为她驱逐满心孤苦,在众人面前宣布她是他隐婚的妻子夏菱雪,情场失意,她内心的那份坚强与偏执竟主宰着她整个的生命。还要将一片片碎片粘贴完整萧羽说"夏菱雪,喜欢你已经很久很久了,错就错在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却不喜欢自己!看着字条旁那束小巧秀丽,是医学界新生代的领军人物。现在我终于明白,她由战战兢兢变的满心欢喜萧羽,这世上最浪漫的三个字不仅仅是"我爱你",就像黑和白之前有一段漫长的灰色地带,心甘情愿,还有"在一起",促成了一场带有目的的相亲陆天熠不知道,爱与不爱其实很难界定,明杰想通了,爱可以变成不爱,而不爱可以变成爱没有人知道她多么渴望成为他的妻子,即便知道他爱的另有其人,人生就像一场舞会,人前人后,我还是单身的钻石王老五,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 鬼魅血瞳

    鬼魅血瞳

    凌洛熙在回学校的途中目睹了一场车祸,让人不解的是被撞的女人眼睛的瞳孔竟是血一样的红色。被撞死的女人到底是谁?新明大学流传着的恐怖传说,离奇的坠楼事件。在每个死者的手上都留下一个奇怪的布片,布片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学校里的神秘的组织是否和这一切有着关联?真的是鬼魂作祟,还是另有隐情?
  • 多情总裁乖巧妻(全本)

    多情总裁乖巧妻(全本)

    林以晴,一个初谙社会的纯情少女,却在无意中撞破了顶头上司的好事。无意中又发现和自己相恋多年的男友背叛了自己,在自己的感情道路上她败的一塌糊涂,伤心之余,她被多情上司缠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