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04

第4章 叙述者的地位(2)

叙述接收者人物化的程度不同,同样可以造成隐身与显身两种叙述接收者。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叙述接收者和叙述者一样,是由文类预定的一个不加入式半显身人物——“看官”,即书场中听故事的人。说他半隐,因为他和叙述者“说书的”一样,从来不会成为一个因故事而异的人物;说他“不加入”,因为他明显以超然于叙述的故事之上的一个人物出现。他的身份之固定化,帮助中国传统小说确立并巩固固定的叙述程式。

而且,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叙述者经常与叙述接收者互相呼应,并且模拟叙述接收者的口吻说话。在晚明著名短篇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有一个例子,说到主人公朱童:

……遂复姓为秦。说话的,假如上一等人,有前程的。要复本姓,或具札子奏过朝廷,或关白礼部、太学、国学等衙门,得册籍改正,众所共知。一个卖油的,复姓之时,谁人晓得?他有个道理,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上面一段中用画线标出的那段话是叙述者模拟叙述接收者的口吻说的话(因为叙述接收者不可能直接在叙述中说话,除非他作为一个人物说的话被叙述者转述引用)。

叙述接收者在中国传统小说中,比叙述者更加程式化,而且使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行为更为固定。例如《红楼梦》开场时,叙述者自称是“曹雪芹”(名字“恰巧”与作者相同)。但紧接着却这样说: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且容奴仆说明原委,庶几看官明白不惑。

“奴仆”是第一人称的谦称,这样,《红楼梦》就突破了叙述者永远自称“说书的”这程式。但是,“看官”却是旧样,是与“说书的”对应的。这样,叙述接收者的保守性就把叙述格局拉回到旧程式上去。

这个叙述接收者,自然不可能是书场中真实的听众,他只是在小说中以书场听众这人物身份出现。他也不可能是读者,因为读者无法完成叙述接收者的五种职能。

一定的叙述者与一定的叙述接收者形成了保证叙述顺利进行的叙述格局。

由“说书的”这个特殊的叙述者和“看官”这个特殊的叙述接收者组成的程式化叙述格局,可以假定是模拟中国白话小说长期的口述前历史。但是,它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形成难以打破的程式,却不是由于这个前历史期遥远的影子,而是由于绵延几百年的改写期之需要。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其他民族的小说中没有出现这样一个固定叙述格局。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早期“话本”中这样的格局反而不够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似有许多的混乱看法。

相当多批评家似乎认为这种叙述格局是真的,例如普实克坚持认为这种固定叙述格局之所以长命是因为,“中国职业说书人创造性天才的异常力量,这种天才的力量使中国小说采用了他们说故事的形式,并使这种形式多少世纪没有基本性的变化。”

普实克教授这论断很绝对,而且似乎未引起反驳,其他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却基本类似。韩南的答复是,“这样一种定式当然是对作者有利的——它帮助作者解决了写作中的大难题。因此,不奇怪,中国作家很不愿意放弃这种语境。”

这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答复,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作者都面临相同的难题,然而他们的小说,叙述格局并没有如此程式化。

因此,我在此有必要再次系统地讲一下我的尝试性的解答。

在中国文言小说中,叙述者经常使用作者的名字。李朝威的《柳毅传》中说:

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愚义之,为斯文。

白行简的《李娃传》结尾:

贞元中,予……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时乙亥秋八月,太原白行简。

在白话小说中,这种借用完全无可能。一直到晚清,白话小说叙述者从来不借用作者名字(《红楼梦》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其表面原因似乎很明显: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化的文本层次中地位过低,作者不能让叙述者借用他的名字,泄露身份无疑是自取其辱。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白话小说的叙述者甚至不能借用作者临时造的笔名(要到晚清才有一部分小说叙述者借用作者笔名)。借用笔名不存在泄露作者身份问题,因此,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文类程式决定了叙述者必须是那个非个人化的、无名无姓的、半隐半显的“说书的”。

这个拟书场表演的叙述格局程式产生并历七个世纪不变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白话小说经历了长达四世纪的改写期,在此期间,不管是作者还是改写者,对白话小说作品都不拥有全部著作权。由于叙述主体没有权威性来源,叙述者就不得不取得类似口头叙述者的权威性。在口头叙述艺术中作者主体几乎不在考虑之列,同样,程式化的拟口头叙述格局也可以使著作权成为不必考虑的问题,任意改写就理由十足。

我的这个理论设想不敢说是十全十美。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解释为什么到了创作期,中国传统小说依然顽强地沿用这个叙述格局。当然,白话小说的地位依旧很低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应当在白话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在白话小说的特殊文类模式中寻找。这问题得留到第三部分再深入讨论。

传统白话小说的一再重写,引出一个叙述学理论问题,而这问题正好是我们在进入细节讨论之前必须强调说明的:同一个故事可以写成不同的叙述文本。

在口头叙述中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每次演出都是独特的,都是同一底本无穷可能的变异之一。书面叙述的可重复性使一个重要的情况模糊了——每个叙述文本只是同一故事的无数可能的表述方式之一。

这种看法似乎只是索绪尔著名的语言/言语两分法之推演。但是这个问题是任何叙述学研究者所无法回避的,不管他是不是个结构主义者。例如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与乌斯宾斯基给叙述下的定义是“叙述是位移(транспозиция),是内部各成分不同的位移方式”。这些不同的位移方式形成不同的叙述文本,但依然是同一故事的变体。

如此形成的不同的文体应当说属于同一个故事的叙述变体。文本形成时,变异获得固定形态,但这种位移随时可以恢复,产生一个新的异文。

叙述学研究者对这二元各自有一套名称。在汉语中至今尚无固定术语,我称之为底本和述本。

底本可以被视为以自然的时空状态存在的事件流。它所包含的细节量是无法估计。它没有被表现于语言,因此没有叙述者。当然它的存在,也依赖于叙述行为:没有述本,也就谈不上底本。

叙述者所做的是:(一)选择,从底本的细节库中选择某些细节加以表现,因为不可能叙述全部细节;(二)变形,在表现中位移这些细节,因此述本的事件的时间关联方式不可能与底本完全相同。叙述者这工作可称为叙述加工。

从底本到述本的转化中,选择与变形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没有选择和变形,述本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能产生。热奈特和恰特曼都认为在直接引语中没有叙述加工。叙述是用语言表现非语言的情景,因此加工无所不在。人物的语言直接存在于底本的自然状态中,所以直接引入述文时不需加工。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在转述时,甚至在以直接引用语转述时,选择依然存在。而且,在底本中,人物的话语是以其自然状态存在,而在述本的文字中,语音和类语言特征都略去了。即使口头叙述,也不可能想象人物语言的所有特征都被转述出来。

恰特曼还认为如果叙述是叙述者所发现的一个书面文本,那么叙述加工就不再是述本的前提。那些假装是被发现的书信或日记使叙述者不再必要。如果我们一定要在隐指作者之外再找一个代理人,他就只是一个收集者或剪贴者……在叙述中发生的唯一变化是从手写稿变成印刷文字。

恰特曼这个看法很有趣,但却站不住脚,西方学者似乎没有人谈到复合叙述者。让我们用《红楼梦》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红楼梦》的正文据说是石头写在自己身上的自述,空空道人抄下来,传到“曹雪芹”手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为述本。这三个人物都参与了叙述。如果空空道人是恰特曼所说的“收集者”,“曹雪芹”是“剪贴者”,那么“石兄”是讲述者。这是个三联复合叙述者的典型搭配,他们所做的不只是原本抄录——“增删五次”。

而且,即使小说没有提供复合叙述者的各个成员,也没有点明对所发现的“手稿”做了编辑加工,实际上“手稿”已经是叙述加工的产物。没有无叙述者的叙述,也没有无叙述加工的叙述文本。单纯“从手写稿变成印刷文字”,把底本直接变成述本,是虚构情节中假想的转换。

18世纪中国传统小说达到其艺术最高峰时,其程式化叙述格局受到严重挑战,但到19世纪,公案小说与狎邪小说之流行,又使正在变易的叙述格局回到程式上去。直到晚清小说以其主题和形式的复杂性,再次向这叙述格局挑战。

不过,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大部分晚清小说作品中,叙述方式的变化局限于一部分最优秀的小说。在大部分作品中,传统叙述格局依然故我,只有某种变化几乎出现于晚清任何小说中:例如叙述者依然是不加入的显身叙述者,但其自称由“说书的”或“说话的”变成“做书的”。这个自称方式的变化应当足以推翻“拟书场”程式,但实际上,这个叙述者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变化,他依然用书场讲故事者的身份作全权式控制。例如,在《官场现形记》中,这个“做书的”对叙述的故事作道德评断,方式依然如旧:

列位要晓得,这些做大善士的人……有了此辈,到底救活性命不少,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杀,便不成为恕道了。(507页)

指挥叙述行为时,也依然是“说书人”式的全场控制式:

一天大事竟如此瓦解冰消。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闲话慢表,且说……(489页)

叙述者自称的变化,非但没有转化传统叙述格局,反而加强之。对叙述的控制权换了一个招牌,却依然源自那个超然于叙述之上的叙述者。

在很少作品中,叙述者敢于自称“我”,也就是说,允许自己人格化。吴趼人《九命奇冤》开首为:

话说这件故事,出在广东。我闻得各处的人,都说广东强盗多。广东果然强盗多。

“我”字之出现,引出了改变传统叙述格局之希望,但希望不久就破灭了,这个叙述者不久就故态复萌,自称“做书的”。然而,可以说,这个笔误式的“我”之出现,依然表征了一些要求变化的意识。我怀疑这是翻译文学的影响。当时几乎人人捧读的林纾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开场为:

英国东河流域之内,前此有大树林……圣人诗人歌凿,恒举英事,播为美谈。余书开场,实叙英皇李却第一年末逸事……

“余书”,司各特原文为our story。这种开场,或许给晚清作家一点启发,叙述者的自称可以在行文中适当变化,而不至于影响叙述格局的程式。

尤其安全的是,叙述接收者在晚清小说中连名称都没有变化,依然是“看官”。固然我们可以猜想这“看”字的意义可能变了。这个“看”想必是“读”的意思,正可与“做书的”相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

及至看那文字时,只看得我和继之两个,几乎笑破了肚子,你道那知启当中,说些什么?且待我将原文照写出来,大家看看。其文如下……

这里的“看官”明显地被要求“读”文字,这算是一点变化。但“看官”名称没有变,完成叙述接收者职能的方式也没有变。名称的沿用为保存传统叙述格局提供了方便,甚至,“做书的/看官”这一对可以滑回“说书的/看官”的旧格局中去。《孽海花》第十二回雯青从德国写信到北京:

直到信末另附一纸,说明这张摄影的来由,又是件旷世希逢的佳话。你道摄影是谁呢?列位且休性急,让俺慢慢说来。话说……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叙述者已明确自称“我”,却依然能滑回“说书的/看官”格局:

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我的一位姻伯,姓王,名显仁,表字伯述。说到这里,我却要先把这位王伯述的历史,先叙一番。看官们听着!这位王伯述,本是……

此类例子在晚清小说中俯拾皆是。

章头章尾公式,使叙述者的身份更成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章尾:

我听了这一番话,不觉呆了半天,没奈何只得搬到客栈里去住下,等我伯父回来再说。只这一等,有分教:

家庭违骨肉,车笠遇天涯

要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再记。

结尾改成“且待下回再记”,而不是“且听下回分解”是叙述者身份改变的痕迹。但整个叙述格局几乎不受影响。叙述时间(“待下回”)与被叙述时间(“只这一等,有分教”)二者之故意相混,是传统叙述格局所提供的方便。

真正以“我”自称的叙述者在个别几部晚清白话小说中之出现,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大事,这几部小说包括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王濬卿的《冷眼观》。叙述者“我”在中国文学史上本很少见。四五世纪的《木兰诗》第一人称自述用得极自然,后世却很少有人仿效,可能源出北魏鲜卑族是其独特叙述方式的原因。张的《游仙窟》,唐传奇最早的篇什之一,在中国本土长期失传,到20世纪20年代才从日本找回,也许是其第一人称不合国人口味?清中叶那部优美的散文集《浮生六记》完全应当对晚清文学起重大影响,可惜要到1906年才在坊间“发现”,在《雁来红》杂志上重刊。我们没有任何凭据可指证吴趼入1905年开始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时,受到《浮生六记》第一人称叙述之启发。

在晚清白话小说中,以“我”自称的叙述者仅出现个别几本小说中,而在文言小说中,第一人称介入式叙述者蔚为风气。苏曼殊的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1912年),叙述者被主人公化。徐枕亚的《余之妻》(1916年),颇为机巧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间滑动。书信体进入文言小说后,第一人称介入式叙述者更顺理成章地登上舞台,例如徐枕亚的《雪鸿泪史》。对此起重大作用的,不一定是《浮生六记》,而可能是《茶花女》的第一人称超叙述格局,与《福尔摩斯探案》的第一人称观察方式。

为什么晚清叙述者“我”在白话小说中依然是例外,而在文言小说中却渐渐成为常规格局?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西方小说当时都被译为文言,而文言小说原先就没有固定叙述格局之束缚。这再次提醒我们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在文类上的鸿沟在晚清依然存在。在本书第三部分我将详细谈这问题。总之,白话小说在晚清对外来影响的抵阻力比文言小说大得多。

同类推荐
  • 小溪从梦中流过

    小溪从梦中流过

    本书是郝天钦第二本诗集。诗于现代都市人来讲,是雅达者心灵的寄托。雅,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当是一曲宏大的交鸣曲。天钦应在其中,我们来看他是发出什么样声音的音符。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角儿

    角儿

    张雅茜是近年来河东文坛跃出的一匹黑马,也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在她的大量小说里,常有一种“渡口情结”,钤印着作家对女性生命意识的深层思考与探索。小说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多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本书收录了《角儿》、《好戏连台》、《磨坊与紫色》等八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角儿》获“赵树理文学奖”。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前世,身为测谎师的沈怡,因罪犯的狡诈从容而落败,最终命丧于罪犯之手。这一世,她要血债血还,决不再做屈死鬼!测谎天瞳?哈勃星神秘的催眠术?这两样东西,注定是沈怡的!有了它,还怕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的罪犯,骗过测谎仪,逍遥于法外?有了它,就算是杀一百人之后,万般从容淡定的恶狼,也将命赴黄泉,乖乖伏法!终于,凭它,沈怡报尽前世之仇。终于,凭它,沈怡一眼看穿世间的撒谎者,百试百验,屡试不爽。何为热血神才?沈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胸怀热血,虚怀若谷,就是天塌了,你也还活着!
  •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傲娇兽妃:转世成凰

    揍神兽,【正文已经完结,请放心阅读】穿越成废材?这又算得了什么?只是麻烦作者穿越编的有水平点好不好,钓美男,作者你是想肿么样?女鬼还好,那么为毛又中毒了?至毒紫鸢花?我还真的和你有仇啊?被神魔兽追杀,还担了一揽子罪名!吐槽女王终于忍不住了,笑看浮云望苍生,作者你也得给点尊严啊!诶,那边那个王爷又是怎么回事?喜欢我?大哥你有点水平好吗?眼睛瞎了吧!试看半吊子杀手如何戏魔兽,回眸一笑百媚生!,就算是一个不称职的杀手,一穿来就来个女鬼
  •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球儿王妃闯天下

    球儿王妃闯天下

    老天我的爷啊!您老这是在耍人玩吗!我凌小可是对古代很好奇没错拉,可没想过要来古代生活啊!好吧,穿就穿吧,反正这年头穿越跟喝水吃饭似的平常,可您老好歹把我送到唐朝去啊,怎么反倒把我送到了历史上都没有记载的朝代了,偏偏这个年代的女子还一个个的比赵飞燕还赵飞燕。这我也认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灵魂穿越,轮到我却是带着这身子穿越啊!这让我怎么在这旮哒混啊!罢了罢了,来都来了,先试试这里的小吃吧!什么,穿过来是什么身份?不重要!三天后要嫁人了!三天后再说吧。真命天子是谁?天知道。热乎乎的阳春面!又香又软的馒头!神秘的云吞面!我来拉!——这…这个寒酸的只会在路边摊点阳春面的女人,这个手里抓着馒头极不文雅的啃着的女人就是凌家三小姐,就是他三天后要娶的王妃。就她这体形还叫“小小”,那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不就成了“微微”或者“渺渺”了!什么!不能退婚,很好,梦泽秋寂眯起眼睛,眼里闪过一道精光。——这一身丫鬟装扮的小姑娘求他帮她离开王府,正好梦泽秋寂要他去南边办点事,看她圆忽忽的挺可爱的。不过是个丫鬟,梦泽秋寂应该不会怎么样吧!啥!王妃!不会吧!看着梦泽秋寂发黑的脸,看来是错不了了。王妃啊!还是他梦泽秋寂的王妃,哪是他一个小小少庄主上官煜惹得起的。虽说朋友妻,不可欺,怎奈一颗心完全不受控制啊!——真的有那么好吃吗!5555…好感动,被人这样肯定,不枉费自己这样婉转曲折的从事着大厨的事业!他南宫宸决定了,她就是他要找的知音,就是要和他一起偕老的人!****?pstyle=1偶们然然为本书制作的视频,超漂亮滴说!喜欢的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投票,当然还有收藏哦!这些都是馨努力码字的动力呢!****好友文链接:甄妮宝贝《“冷冻”酷总裁》兰四夕《情惑霸道总裁》子苑《孽世情殇》****自己的文文《浮生若梦随风逝》+++++兰的新文哦!《俘虏公主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探索太阳系(自然瞭望书坊)

    探索太阳系(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