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常用汉字与汉语现行汉字比较
[日本] 石黑章予
摘要 日本《常用汉字表》在2010年有了修改, 因为颁布不久,所以至今日本《常用汉字表》和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对比研究都是依据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汉字。本文依据日本《常用汉字表》(2010)进行汉字分类,对比中国官方发行的《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用《常用汉字表》里的修改部分做了一个Excel字表, 在字形上和读音上对日本常用汉字和中国现行汉字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2010年《常用汉字表》;日本汉字;中国汉字;字形差异;文字库
(第一章) 绪论
1.1 日本新《常用汉字表》[1]
2010年日本政府改定了《常用汉字表》,结果日本的《常用汉字表》里的汉字从1945增加到2136个。这是时隔28年再次修订常用汉字表。
日语由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混合组成,为了规范法律、公文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汉字,让国民掌握经常使用的汉字范围,日本政府在1946年公布了1850个当用汉字。1981年,日本政府又在当用汉字的基础上首次公布了1945个常用汉字, 常用汉字是为了规范法律、公文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汉字,让国民掌握经常使用的汉字标准,所以和当用汉字不同,没有限制性。
以后随着电脑、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普及,现在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里的汉字已经有些不适当,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这次改定是2005年文部科学大臣咨问文化审议会通过的。以后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设置《汉字小委员会》, 《汉字小委员会》通过小心谨慎的审议和仔细的调查,2010年发表了《关于改定常用汉字表的方案》,日本文化审议会向文部科学大臣提交报告,要求在现行常用汉字表中增加196个汉字,同时删除该表中原有的5个汉字,以后征集国民意见,并于2010年正式公布。
因为日本现行《常用汉字表》颁布还没多久,所以至今日本《常用汉字表》和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对比研究的依据都是1981年颁布的旧《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汉字。
本文基于中国官方发行的《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3]加上日本政府2010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里的修改部分做了一个Excel字集库, 在字形上和读音上进行了对比。根据这些数据,用这个字集库来分析日中两国汉字之间的关系,考察字集库对汉字教学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依据
对日语现行常用汉字与中国现行汉字两者进行形体、读音的对比,分析考察两者的特点,提出对汉语汉字教学策略,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便利。
建立了日中常用汉字Excel数据字集库,这个字集库是关于字形与字音的字集库,用这个字集库来进行分析。
研究主要以日本政府颁布的《常用汉字表》(2010年11月制定)2136个常用汉字与《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为依据。
《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是在“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指导下由“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 实施进行的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4]系列的一本。《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在说明中指出本书是“以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基础、辅以汉语水平考试HSK字表,对照日韩港台地区常用汉字或教育用字,采用ISO习用的汉字认同规则,进行大陆-台湾、内地-香港、中国-日本、中国-韩国的汉字对比,提供比较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作为CJK(中国、日本、韩国)汉字统一编码的应用和补充,为汉字对外教学,特别是面向汉字文化圈的汉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这研究指明了中日韩各国家地区的常用汉字的异同,本稿主要采用并讨论了《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的日中汉字对比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的日中汉字对比,采用各国家/地区公认标准的字库表征原有汉字;用中国的汉字字形表征映射后的汉字,就是在中国以宋体,在日本以明朝体和教科书体为代表清晰地罗列了中日韩汉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字认同-甄别的结果。
本文按照《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国汉字采用宋体字体,日本汉字采用明朝体字体建立EXELE数据。
另外以下列工具书作为字音字义的依据:
(1)《新华字典(第11版)》,商务印书馆,2010年。
(2)《中日大字典》,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刊行会,1978年。
1.3 日中汉字对比研究
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悠久,因此有大量日中汉字的对比研究。以官方形式进行的有《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它较为完整、准确地指明了中日韩各国家地区的常用汉字的异同,是可信度很高的基础资料。这项研究结果也为了方便读者而开发了一个网络版本。此主页对汉语学习者很有用,能看到笔顺,听到标准的读音,也能知道繁体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差异,是很全面的资料。
另外还有《基于中日常用汉字对比的对日汉字教学研究》[5]。这是2010年刘晓丽女士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研究丛书之一。这本书的研究范围在横向和纵向看来,都具有广度和深度,而且与所建立Excel数据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相同,本稿主要参考了该研究成果。
1.4 研究意义和价值
因为日本现行《常用汉字表》颁布还没多久,所以至今日本《常用汉字表》和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对比研究的依据都是1981年颁布的旧《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汉字。因此上文提到的《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和《基于中日常用汉字对比的对日汉字教学研究》都是以1981年颁布的旧《常用汉字表》为依据的。
1981年颁布的旧《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和2010年11月制定的现行《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相比有191个字的差异,改订后的日本《常用汉字表》在战后第一次超过2000字。该191个汉字根据时代的需要加以取舍,那么新《常用汉字表》是不是更能反映时代的需求?因此本稿根据最新的资料建立字集库进行比较,以期得到答案。
因为目前找不到该改订部分的汉语资料,那么以下我们具体看2010年《常用汉字表》有什么改变,然后进行分类。
1.5 日本新《常用汉字表》改订部分
这次有5个被删除的汉字和196个增加的日本汉字。具体的内容如下。
在新的《常用汉字表》中的竖栏中列出有改变的日本汉字。给每个日本常用汉字,配现行中国汉字,然后分析异同。(笔者实行)后面把中国汉字分别标示中国常用汉字、次用字、常用汉字范围内的分别,并标示出HSK汉字的等级。
在此,分类方法是按照《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进行的。《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进行字形异同分析,分类方法是根据汉字形态的三种变化,在数据库中逐条标记“同形同码”、“微差同码”和“简化异码”的关系。
“同形同码”:字形完全相同的,代码不变。
“微差同码”:字形有微小差异的,代码不变。
“简化异码”:导致转换异码的各种情形,一律标作“简化异码”。
“简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对“简化异码”的简化方式进行分析。下述分类种类。
(1)简化:按《简化字总表》[6]表一、表二、表三简化汉字。
(2)异体代换:按《异体字表》[7]代换,这些字可能习惯上被认为是简化汉字。如“決”→“决”、“異”→“异”。
(3)汉字正形:按《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8]正形造成的,习惯上被认作是简化字。如“換”→“换”、“爭”→“争” 、“內”→“内” 、“別”→“别”。
(4)异体简化:既有异体代换,又有简化的变换。如“擧”→“舉”→“举”。
(5)条件简化:较明显的一对多简化,有的情况下不能简化。如“乾”→ “乾”/“干”、“著”→“著”/“着”。
(6)条件异体代换:有条件的异体代换。如“珮”-“佩”,“珮”作人名时就不宜代换为“佩”。
(7)正形简化:汉字正形与简化交织在一起。如“閱”→“閲”→“阅”。
(8)日文略字对应:日文略字(简化字)对应中国的简化字,如“団”→“团”;也可能对应一个传承字,如“巣”→“巢”。
(9)日文国字对应:日文国字(除略字外,日文独有的汉字)对应一个中国、日本、韩国汉字列下的一个编码汉字,如“枠”;还有的按字义亦可对应到一个简体字。如“闘”→ “斗”,“働”→“动”。
(10)其他:如可简化但尚未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捗”、“栃”、“丼”、“匂”等7个字(见前),现在在中国完全不用或少用,所以在常用汉字和HSK汉字范围内都找不到,但是这些日中汉字都有同一unicode号码,因此都是“同形同码”。
《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采用日本楷书体的明朝体与教科书体,两种字体作对比。本稿采用的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明朝体。日本明朝体与教科书体有所差异,导致有58个汉字从“微差同码” 到“同形同码”。
需要说明的是《常用汉字表》(2010)中有2136个汉字,可是因为有条件简化:如“乾”→ “乾”/“干”、“著”→“著” /“着”,所以改定后的日本汉字数量是2138个。
总的来说,这次改订增加的汉字数量比较多,增加了191字,改订以后字数是以前的109.8%。
仔细地看增加了的汉字,首先发现使用在地名上的汉字比较多,比如 “茨”、“岡”、“埼”、“栃”、“梨”、“奈”、“阜”,分别表示了日本的县名“茨木县”、“岡山县”、“埼玉县”、“栃木县”、“山梨县”、“奈良县”、“岐阜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这些字媒体报道上,和各种文件上自然很常用。另外“韓”、“嵐”、“釜”等也都是平时表示地名的汉字。这些汉字如果有限制而不能用的话,看起来有些别扭,为了表示县名,这些汉字在《常用汉字表》中出现是很自然的。
第二是几个笔画多的字,“彙”、“鬱”、“箋”、“籠”、“麓”等都笔画很多,有的超过20划, “鬱”字甚至有25划。以前所有常用汉字的笔画数必须限制在20划以下,这次这限制已经没有了。看 “彙”、“鬱”、“箋”、“籠”、“麓”等汉字,似乎更像中国繁体字,而不太像日本人平时用的日本汉字。
例如,“餅”的食字旁和“飯”、“飲”、“飽”、“飢”等原来的日本常用汉字的“食”字旁不一样,现在日本常用汉字的“食”字旁没有简化,按照以前的日本简化规律,“餅”字的偏旁应该简化。“塡”字看起来也不习惯,因为这与日本人从小用的“真”、“慎”等汉字写法不一样。
这就是说这次加上常用汉字的时候,日本政府没有选择简化,直接采用了繁体字,这好像不是和社会信息化无关。
以上的《常用汉字表》和《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都是官方公开的资料。可是在官方出版的资料与主页上可以下载的资料都是PDF格式的资料,没有学习者能自由自在地进行比较的数据库。
另外在《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的网络版里除了汉字字体的异同以外,还可以查询汉语读音。这汉语读音对学汉语者特别好用。可是在这主页上没有表示日语读音。那么《常用汉字表》里的日语读音配在一起的话,是否对学习者更有好处?
本稿的目的是为日本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育者以及汉字研究者提供便利,因此把这些资料亲手输入了Excel数据库里,并建立了小语料库,试图对中日汉字的形体、读音进行对比、考察。
1.6 建立日中汉字Excel数据字集库
本稿输入的日中常用汉字Excel数据包括:
(1)2136个日本常用汉字:汉字,读音。
(2)1947个(包括一对多简化“乾”:“乾”/“干”、“著”:“著”/“着)《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中日汉字对应:汉字,常用汉字,HSK等级及其读音。
以上的资料分别录入Excel数据表。
参考文献:
[1]日本政府.常用汉字表,2010.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3]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 中日韩常用汉字对比分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C]//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刘晓丽. 基于中日常用汉字对比的对日汉字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简化字总表. 1964.
[7]顾雪枫. 校编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8]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6.
[9]新华字典(第1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中日大字典.名古屋: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刊行会,1978.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ese Chinese Characters (Kanji2010)
and Standard Chinese Characters
[Japan] Ishiguro Akiy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Aichi Prefectural University,1522-3 Ibaragabasama, Nagakuteshi, Aichi, 480-1198, Japan)
Abstract: Japanese Common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List was revised in November 2010, with its number of the characters involved jumped to 2136 from the old version(1945 characters). As the new version is a recent release, the former comparison researches between Japanese Chinese characters (as is called “kanji”)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s is called “hanzi”) are based on the old version. Based upon the 2010 version and the Chinese officially released Comparison and Analyses on Commoly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in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an “Excel character list” to compare Japanese “kanji” with Chinese “hanzi” in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 grapheme and pronunciation.
Key Words: kanji2010; Chinese characters; type difference; literal 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