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35

第35章 卫灵公第十五(3)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光大正道,不是正道弘扬光大人。”

【注释】①弘:扩大。意思是弘扬。道:大道,正道。

【解读】朱熹《论语集注》说:“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朱熹认为,孔子所说的人与道的关系,是“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这种看法很有深意。孔子认为,人应该有向善之心,并通过人性道德的修养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成为具有德行操守、能够领悟人生真谛、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贤德的人,因此能够遵行和弘扬正道;正道能够感化人、启迪人,进而激励人,却不能用来为奸佞、卑劣的人装点门面、提高声望和地位。这就是人与道的辩证关系。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是过错了。”

【解读】现实生活中,人难免犯错误,绝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孔子能够正视这个问题,认为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才是明智的做法。否则,就会导致一错再错、无可挽回的后果。孔子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待错误的明智之举,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宽容精神。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收获,不如去学习。”

【解读】此章讲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孔子认为,如果脱离学习和实践,整天冥思苦想,只能是空想、玄想,不会有所收获。与其这样去空想,不如认真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孔子所说的学习,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仁德、礼制思想。通过对包括仁德、礼制在内的文化典籍的学习,并认真思考、领悟,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行、操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君子。孔子反对空想,主张学、思结合的观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值得学习和借鉴。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①。耕也,馁在其中矣②;学也,禄在其中矣③。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正道而不考虑衣食。耕作,就能得到食物;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正道能否实行,而不担忧是否贫穷。”

【注释】①道:指事业。食:食物。这里指衣食。②馁:《中华大字典》:“馁,餧或字”。又注:“餧,飤也……原本《玉篇》云,以物散与鸟兽食之。”飤(sì):以食食人。这里意思是得到食物。许多学者把“馁”解作饥饿,不从。③禄:俸禄。

【解读】孔子主张君子应该谋求正道,考虑大事,不能为衣食等小事分散精力。他认为,努力耕作,就能解决吃饭问题;致力于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有机会从政而得到俸禄。君子应该担心的是正道能否实行这样的大事,而不能常常考虑担忧自己贫穷的处境。孔子鼓励学生专心学习,提倡“学而优则仕”,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他思想中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15.33子曰:“知及之①,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②,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③,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以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凭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以仁德保持它,但不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它,老百姓就不会敬重拥护。凭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以仁德保持它,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它,但行为不合乎礼制,还算不上完善。”

【注释】①知:同“智”,指聪明才智。之:此章一连出现了十一个“之”字,其所指一说是百姓,一说是禄位、天下,一说是大道、正道。从第二说。②莅:临,到。这里意思是对待。③动:举动。指行为。

【解读】此章讲述国君和官员得到各自的职位后如何忠于职守、做到尽善尽美的问题。孔子认为,国君和官员要保持自己的职位,就必须尊崇和施行仁德;要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拥护,就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做到忠于职守;要做到尽善尽美,还必须在执政过程中使行为合乎礼制,不做徇情枉法的事情。“仁”、“庄”、“礼”是孔子向执政者提出的为政之道,也是执政者加强自身修养的三个层次。执政者能够做到以德治国、忠于职守、依法行政,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执政为民的境地。李泽厚先生说:“在《论语》中,‘仁’比礼、义、智、信等要突出得多,地位也高得多。但在这里,却表明‘仁’虽最重,却并不能代替其他各项。这似乎又一次表明‘仁’的基本含义主要涉及的是内心情感,并不能也无须包括其他一切。”(《论语今读》)可见,“仁”、“庄”、“礼”三项中,“仁”居于首位,但这三项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执政过程中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①,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耍小聪明,而能在大义上经受考验;小人不能在大义上经受考验,却会耍小聪明。”

【注释】①小知:即“小智”,小聪明。大受:承担重任,委以重任。这里指在大义上经受考验。

【解读】此章孔子采取对比的方式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具有德行,为人正直,考虑问题着眼全局和长远,与人交往不会耍小聪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经受考验,不失气节;小人品德低劣,为人奸诈,考虑问题着眼局部和眼前,与人交往好耍小聪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经受考验,而会丧失气节。孔子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目的是要求学生加强品德人格的修养,要学习君子而不能效法小人。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①。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②,未见蹈仁而死者也③。”

【译文】孔子说:“民众需要仁德,超过需要水火。我看见过进入水火而死的人,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死的人。”

【注释】①甚:超过,胜于。②蹈:踏入,进入。③蹈:实行。

【解读】人的生存离不开水、火,人类的发展更离不开水、火,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水火与仁德相比,水火易得,仁德难求。一旦暴虐的昏君(如殷纣王一类人)当道,民众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人对水火的需求又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带来危害;对仁德的需求则不受限制。行仁政的人带给民众的恩惠,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恩惠中,民众就会产生幸福感、羞耻心,就会诚心向善,遵礼守法。孔子强调民众需要仁德超过需要水火,是希望学生跟随自己学习时加强人性道德的修养,从政后努力践行仁德,从而实现以德治国、造福民众的理想。

15.36子曰:“当仁①,不让于师②。”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注释】①当:遇到,面对。朱熹《论语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②让:谦让。

【解读】这是孔子鼓励学生践行仁德的一句名言。孔子的意思是,在践行仁德的问题上,学生不能畏首畏尾,担心超过老师,而应该积极主动,大胆去做。孔子说这句话,既体现了他的胸襟、气度,又反映了他渴望学生去践行仁德、造福民众和社会的心情。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小信。”

【注释】①贞:正。指正道。朱熹《论语集注》:“贞,正而固也。”谅:诚信。朱熹《论语集注》:“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因守信而不分是非,不辨黑白,就是拘泥小信。

【解读】孔子历来主张君子要讲诚信,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但他又反对因守信而不分是非、不辨黑白。如果对残暴、奸佞的人守信用,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孔子认为,君子在坚守正道、践行仁德的情况下,不必拘泥于小信。如果背离正道,去讲守信,那就是固执、迂腐。因此,他提出的“贞而不谅”的主张,既有原则性,又体现了灵活性。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译文】孔子说:“侍奉国君,先勤勉工作,然后领取俸禄。”

【注释】①食:动词,食禄。即领取俸禄。

【解读】孔子主张臣要像臣,就是臣要对国君忠诚,要忠于职守,有敬业精神。“敬其事而后其食”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缺乏敬业精神,不讲付出,只考虑收获,这种人无论到什么单位工作,都不会受到欢迎,更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15.39子曰:“有教无类①。”

【译文】孔子说:“教育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区分他们的类别。”

【注释】①类:种类,类别。

【解读】周代至春秋时期,由朝廷和官府办学,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为贵族子弟设的学校叫泮宫,只有卿大夫的子弟才能入学。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广收门徒,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局面,使不同阶级、出身的人都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的学生中,有出身贵族的孟懿子,出身卑贱的仲弓,富有的子贡,也有学习勤奋的颜回,懒惰贪睡的宰予,率直果敢的子路。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学习态度不一样,都在孔子办的学校里学习。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一面旗帜,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5.40子曰:“道不同①,不相为谋②。”

【译文】孔子说:“人生理想不同,就不互相商议。”

【注释】①道:历来解释较多,如思想、道路、见解、主张、人生理想等,都解释得通。我们取后者。②谋:谋划,商议。

【解读】人生理想不同,追求的目标就不同,发展的道路也不一样。这样的人在一起商议、谋划大事,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问题的立足点不一样,不可能达成共识,更不可能长期共同努力和奋斗。这与现代社会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谈判不一样。谈判双方可以是制度不同、经营理念不同的对手,但谈判目的是求同存异,维护各自的利益。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语足以表达意思就行了。”

【解读】此章讲述了孔子关于语言作用的基本观点。孔子善于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论是评价人物、抒发感慨,还是讲述人生经验、启发教育学生,其语言都不堆砌华丽辞藻,不作空洞的说教,朴实无华,明白如话。这也是《论语》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具有生命的活力,继续影响和启迪着世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15.42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②?”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③。”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都坐好了,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乐师冕出去了。子张问道:“这是与盲人谈话的礼节吗?”孔子说:“对。这本来是帮助盲人的礼节。”

【注释】①师:指乐师。冕:乐师的名。古代乐师,一般都是盲人。②师:乐师。这里指盲人。道:这里指方式、礼节。③固:本来。相(xiàng):扶助,帮助。

【解读】盲人生活艰难,行动不便,是社会上的弱者。孔子在接待盲人乐师时小心翼翼,谈话时非常客气,体现了他以礼待人,特别是以礼接待盲人的仁者情怀。在这里,仁爱之心是孔子的内在情感,待人的礼节是仁的外在表现。仁和礼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孔子在回答子张的问话时说:“固相师之道也。”这说明,在古代礼制中已有体现关心、尊重盲人的礼节。在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不关心、体贴、尊重残疾人,随意占用盲道、不为盲人让路,甚至辱骂、欺负残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孔子对待盲人的态度和与盲人谈话的礼节,是世人学习的典范。

同类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热门推荐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神破苍穹:彪悍王妃斗乾坤

    神破苍穹:彪悍王妃斗乾坤

    前生,她被心爱的男人遭践,最好的闺蜜夺爱,生活简直一团糟,最后他死己亡。今世,她只想重来,重来,一定要重来......吉子皇“辛格美人,朕只想与你朝夕不分!”辛格“皇上放心,臣只属于你。”吉帝“爱妃,木你联难以入眠!”格臣“皇上恕罪,臣妾身子不爽,还有公务在身。”吉帝“拉妃,到朕身上来。”拉妃“谢主龙恩,臣妾来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族传说系列(二)

    战族传说系列(二)

    岳晃的脸色变得煞白如纸,但他仍坚持住了,以略颤的声音道:“我岳某已……残,不……不配再……再做刑……刑堂堂主,请……楼…楼主另……另谋高……高人吧……
  • 幸福像花儿

    幸福像花儿

    自从爷爷去世后,蓝芷若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了。可是老师却偏偏让大家以《幸福》为题目写篇作文。蓝芷若看见爸爸妈妈经常为一点小事吵嘴,非常担心他们会因此离婚。一个偶然的机会,蓝芷若被选为辩手参加“金钱是否能带来幸福”的辩论赛。在准备辩词的过程中,蓝芷若慢慢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 红楼黛影

    红楼黛影

    她是下凡历劫归来的绛珠,虽然是已经还了一世的眼泪,可是却是欠着别人更大的情谊,所以只能再次的下界历劫,还当初的以命相救的恩情。西窗的群号码是94737621,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喜欢则看,不喜莫入,绕道远行,勿坏和谐。推荐好友碧绿青竹的作品《红楼圆梦之情挽黛玉》推荐西窗的新作《黛魂玉影》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天价为聘之嫡女

    天价为聘之嫡女

    她是个掉价的哑千金,却在媒婆前来提亲的时候,说出一句,“非天价为聘,不嫁。”仅此一句话,让天下大笑,却也引得四方好奇,哑千金会说话?从此,她开始了斗,斗庶母,斗庶女,甚至斗嫡长女。以斗为乐,以斗气人,以斗怡己却被白兔看上了,开始了永无安宁的生活……谁知道,他竟然是……自己的完结文推荐《绝宠皇后》《恶魔儿子天价娘》精彩片段抢先看:“娘子,你不觉得你相公很可怜吗?”小白兔的声音。“怎么了你?”堂堂慕容家的少爷,可怜?这简直就是一无赖!“我已经很就没有抱过你了。”小白兔撒娇了。女子翻了白眼,前一刻才抱了,难道她记错了?“娘子,我想,我们该去‘造人’了。”刚学会的词,便用上了,这个叫做学以致用。PS:此文为正剧,非种田,却似种田,非宫斗,却似宫斗。另文文过程曲折,无虐心虐肺,女主腹黑,手段狠辣!男主自行想象。好友好文推荐:《魔君宠舞》《腹黑医生,别耍赖》《废后,桃花纷乱》《离婚不承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天价为聘娶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