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4

第24章 颜渊第十二(1)

本篇共二十四章,中心是论述怎样才算“仁”,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治国、修身的纲要,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孔子针对学生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才算“仁”,以及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强调“仁”通过礼来表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是达到“仁”的途径;“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仁”就是“爱人”、君子“以友辅仁”:这是论述怎样才算“仁”、“仁”在立身处世中的表现。

本篇还论及了治国理政的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明富民是立国之本,也是“仁”在治国中的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的要求,也是“仁”在规范尊卑、人伦关系上的体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这是治国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本篇记述了孔子的许多内涵极为丰富的名言警语,可以启人心智,值得学习和深思。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②,天下归仁焉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斯语矣⑥!”

【译文】颜回问怎样做才是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德。一旦人们每天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天下的人就会归依于仁德。实行仁德由自己决定,难道要由别人决定吗?”颜回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乎礼制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制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制的话不说,不合乎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这说明,此处孔子是借前人的话并赋予新的含义。

②一日:一旦,有一天。③归仁:一说称之为“仁”,一说归依于仁。从后说。④目:指具体的途经。⑤不敏:不聪慧。意思是迟钝。⑥事:从事。引申为实行、奉行。

【解读】此章所涉及的“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强调的“仁”,是人的道德观念,即人性情感,属于个体私德。孔子倡导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属于社会公德。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仁德,要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仁人,就必须遵循礼仪规范,做到四个“勿”,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因此,一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仁人。可见,古代的违礼行为,在今天轻则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重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冉雍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走出家门好像会见贵宾那样严肃,管理百姓好像承担重大祭典那样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能施加于别人。在官府工作中没有怨恨,在家族生活中没有怨恨。”冉雍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大宾:周代对诸侯一级来宾的称呼,后泛指贵宾。②使民:役使民众。意思是管理百姓。大祭:重大祭典。③邦:国。这里指官府。

【解读】孔子回答冉雍什么是仁德的问题,不做空洞的议论,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做具体的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仁德的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能在公众场合严肃认真,在管理百姓时小心谨慎;处理人际关系时替别人着想,不强加于人;能与同事、亲人和睦相处,而不致产生怨恨。其中,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流传千古的名言,“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③,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司马牛说:“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这就是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注释】①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的学生。②讱(rèn):说话谨慎,不轻易说话。③为之难:做起来困难。

【解读】孔子主张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因此他多次谈到说话谨慎的问题。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有“多言而躁”的缺点,孔子回答司马牛什么是仁德的问题,就针对他话多而轻率的缺点,指出有仁德的人应该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显然,孔子并不是认为言语谨慎就是仁德,而是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必然是言语谨慎的人,因为他为人讲信用,说了的话就要兑现、实行,决不会言而无信。从此章可以看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很强,而且重在从如何做人的高度启发教育学生。此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又一个具体范例。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吗?”孔子说:“能够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恐惧呢?”

【注释】①内省:从内心自省。疚:内心痛苦,愧疚。内省不疚:意思是问心无愧。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遵循道义,因此能够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忧愁、恐惧。孔子回答司马牛怎样做君子的问题,既强调了君子的为人,又借此打消司马牛的顾虑,告诫他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必要忧愁和恐惧。孔子之所以这样开导司马牛,是因为司马牛之兄司马桓(即桓魋)曾准备杀害孔子;在司马牛从宋国到孔子身边求学不久,又传来司马桓将要叛乱的消息。于是司马牛心情不好,常常忧愁、恐惧。对这样一个学生,孔子并不歧视,而是进行耐心的开导、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孔子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②。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④?”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君子处世严谨而无过失,待人谦恭而合乎礼仪。全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为什么忧虑没有兄弟呢?”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天:一说指上天,一说指后天,即后天的努力。从后说。③敬:恭敬。引申为严谨。失:过失,错误。④患:忧虑。

【解读】此章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司马牛的劝导。司马牛之兄司马桓(桓魋)叛乱,他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参与了这件事,因此司马牛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子夏以人的生死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只要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兄弟不在了,到处都会有真心相待的兄弟来劝慰司马牛。关于司马牛的身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名犁,司马桓之弟,孔安国持此说;一说名耕,孔子学生,与名犁的司马牛不是一个人,杨伯峻持此说。从“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忧”两章司马牛又忧又惧的神态看,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应为司马桓之弟,否则就不会这样忧心忡忡。

12.6子张问明①。子曰:“浸润之谮②,肤受之愬③,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叫做明察。孔子说:“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明察了;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注释】①明:明察,贤明。②浸润:物受水渗透。引申为谗言以渐而进、日久则能使人听信。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③肤受:不实之词,指谗言。朱熹《论语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肤受之言,即有关切身利害之言。愬(sù):同“诉”,诽谤。④远:指有远见,看得远。

【解读】孔子认为,要做到明察,就必须了解谗言点滴渗透的特点、诽谤给人造成的伤害,能够从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杜绝谗言,从利害切身的话语中杜绝诽谤。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明察和有远见。虽然孔子是对热衷于从政的子张说的这番话,但他的这个观点却有着普遍的意义。古往今来,因听信谗言而误国害己,因遭受诽谤而蒙冤受难的事屡见不鲜。可见,孔子的这句话值得当政者、管理者和一切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借鉴、深思。

12.7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

【译文】子贡询问怎样从政。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如果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立足。”

【注释】①政:政事。指从政。②必:副词。如果。去:去掉,放弃。③立:指立足。

【解读】孔子认为,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是从政的三大要务,当政者务必要高度重视。但三者之中,民众的信任是关键。如果当政者得到民众信任,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军备不足可以充实,粮食缺少可以生产。如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不但国家难以立足,当政者也不会有好的结局。中外政坛上,可以看到许多得民心而政通人和、失民心而众叛亲离的事例。正因为这样,孔子所说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警句。

12.8棘子成曰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②!驷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④。”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要那些礼仪文采干什么?”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文采和质朴相同、质朴和文采相同,那么,去毛的虎豹皮和去毛的犬羊皮也就一样了。”

【注释】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可尊称为夫子。②说:谈论,解释。③驷:指四匹马拉的车。舌:舌头。指说的话。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追不上说出去的话,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④鞟(kuò):去毛的皮。

【解读】此章涉及内容和形式、本质和外表的关系。棘子成强调本质和内容,忽视形式和外表,是片面的。子贡则认为,文采和质朴不一样,正如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一样,因此君子既要质朴,又要有文采。但子贡强调质朴和文采都重要,却忽视了两者的主次、轻重。质朴是内在的本质,文采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①,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②?”曰:“二③,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④,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费用不充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鲁哀公说:“按十分取二的赋税率收税,我还不够,怎么能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有若说:“老百姓富有,您怎么会不够?老百姓不够,您怎么会富有?”

【注释】①饥:灾荒。年饥:灾荒年。指荒年收成不好。②盍:何不。彻:周代的田税制度,赋税率为十分取一,即10%。③二:指收十分之二的税。④足:足够。指富有。

【解读】孔子主张以民为本,反对当政者征收过高的赋税从而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的仁德思想。有若劝谏鲁哀公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目的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老百姓富有。他认为,老百姓富有了国库自然充足,老百姓贫穷国库自然不够。这种让老百姓富有,即藏富于民的观点,与孔子的仁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的确定,也体现了关怀民众的爱民思想。

1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子曰:“主忠信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德行、辨识疑惑。孔子说:“以忠诚守信为根本,行为遵从道义,就是提高德行。喜欢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希望他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就是疑惑。”

【注释】①崇德:崇尚有德之人,提高德行。②主:主干,根本。③徙:迁移。徙义:迁于义。意思是遵从道义。④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自《诗?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实在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只因为他们品格卓异。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即《颜渊》篇第十一章)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因这句诗的意思与此章内容没有联系,因此采用程颐的说法。

【解读】孔子认为,要提高德行,首先要忠诚守信,其次要遵从道义。忠信是根本,是个人私德;道义是规范,是社会公德。如果为人不忠不信,必然违背道义,违反礼仪规范,违反社会公德。孔子认为,辨识疑惑的关键在于不感情用事,他以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能受感情左右为例,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做法,说明感情用事、不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就会使人疑惑。孔子的这一观点,极富生活智慧,值得深思。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④,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⑤?”

同类推荐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热门推荐
  • 结婚那点事儿

    结婚那点事儿

    叶枫一直想不通,他想结个婚怎么就那么难?原本敦厚老实的老妈和通情达理的丈母娘相继出招,生生将他和穆纱理应简单顺利的婚事闹的鸡飞狗跳。穆纱一直认为,她的爱情仿佛白水一般平淡却温馨,却没想到,临近结婚,突然就波澜壮阔了……总结:情路难走!婚路堪比黄泉路!!!
  • 七丫头

    七丫头

    一朝穿越,睁眼便是一老婆婆哭哭啼啼,说些莫名奇妙的话,可悲的是还失了记忆。同是大将军的女儿,一个却能嫁自己心爱之人当太子妃,一个却只因姐姐的不愿意,父亲不忍大女儿伤心硬被塞给三皇子,独守空房不说,到头自己的夫君还将自己送出当公主的陪嫁丫鬟,却又因皇帝不忍心公主伤心,从陪嫁丫鬟,变为代嫁丫鬟。赤国三皇子轩辕南风:只因掉包一事怀恨在心,看自己心爱的人儿与自己的皇兄比翼双飞,心头之气难平,一再将她从自己身边推开,从陪嫁丫鬟到代嫁丫鬟。直到她真嫁去了齐国,才知道自己早已将心遗失。只是,一切已为时太晚,她与他早已成了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齐国太子端木无痕:从赤国的公主到大将军之女,娶谁都无关,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可遮他断袖之癖的女人。与她日日假秀恩爱,不过是掩人耳目,他爱的只是那罘水河畔的温润男子。只是,他自己也未曾料到,竟有朝一日为她舍了那温润男子。谛君宫宫主冷傲天:他心中没有任何感情,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信任,从他还在襁褓中便被遗弃起,自幼同这山中的野兽为伴,在他眼中,这山中的野兽尚比人有情有义。她的意外出现,特别的菜肴,贴心的照顾,一步步替了他多年得力的管家,心中那道坚硬如铁的筑墙也渐渐化去,那丑陋面容下竟藏着张惊人天颜,只是她终究与世人一样,只是为那稀世珍宝而来。是运?是劫?是归宿?青雨不会写简介,亲们只能将就着看了。谢谢lessina的两颗大钻,嘻嘻谢谢sq307472956的鲜花,么么谢谢我是七月舞魂的鲜花,么个。。谢谢diqiu5202009的鲜花,一个长么。。。谢谢玄月的花花,一个超长么。。。。谢谢yangjh996816的花花,么个。。。。青雨新建的小屋——小憩轩(群号:28619342),敲门砖:文名。欢迎亲们的加入。嘻嘻推荐好友文:难伺夫君下堂夏侯十七穿越之夫君个个很极品糖糖可儿残欢洛欣晨妖精不好当兰若惜邪医雨默琴
  •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本书精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以供借鉴。这些故事覆盖了多个方面和层次,归为28类,分上下两篇,上篇以成功者的经历来讲述追求财富必备的一些主要素质和必知的方式方法;下篇则分别讲述各类商业发达的地方人群致富的故事。
  • 独倚风云

    独倚风云

    她是龙梦琦,又是沈梦琦,也是云琦。她本是龙吟国郡主,何故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了15年?在两地来回穿梭之际,她与他展开了一段恋情,身怀武功的她如何捍卫自己的爱情?将来要继承皇位的她,能与现代的他在一起吗?她又与江湖人闻风色变的云霄宫有何关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本书是著名作家衣向东在某看守所体验生活一年时间后写就的一篇类型小说,通过女看守所长王燕的亲身经历及感情纠葛,描写看守所长王燕的大女生活。这完全是正常社会外的生态群落。正义之警的宽容与心灵救赎,与犯人的感情纠葛,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看守所生活。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七界冥王

    七界冥王

    千年前被玉真子封印的天魔终于复出,各式妖魔重现大陆,三把魔剑再现六界。修者的路途艰难茫远,进雪雾山庄遇活死人,入百尸魔人洞闯七门。学院对决,游走六界,魔巢偷剑,亲兄弟生死对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豪门盛宠:宝贝对不起

    豪门盛宠:宝贝对不起

    她是服装界的天才少女设计师?她是黑道王者“暗月”少主的宠妹?她是时装界大师沈洁的宝贝女儿?她是京城赫赫有名苏氏集团的千金?她曾经以为叶枫就是那个可以陪她走一辈子的人,就是她的整个世界,甚至于她为了他收敛自己的锋芒、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失去了亲情!当她以为快要到达幸福的终点时,不曾想三年前突然消失的女人回来了,听着他对她说的那句:我爱你!她终于带着自己疲惫的身心和仅有的一点骄傲与自尊转身离开那个她和他一起努力开创的公司,而后遇到了那个冷冽的男人——夏南!再后来辗转成了A市龙头企业夏氏集团的总裁秘书!夏南,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完美男人,是A市龙头企业夏氏集团的新上任总裁!据说还是A市小有名气的杂志社、最豪华的娱乐会所的幕后老板和那个隐蔽的世界黑帮组织“爵夜”的老大!他们的相遇,是命定的相遇?是蓄意的报复?还是另有隐情?在那场盛世婚礼之后,苏蔚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里,任他们找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再找不到她的身影!五年后。那个时装国际大师杰勒瑞的关门弟子、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美女设计师FIR回到A市!两天后。一场盛大的个人时装发表会在市中心繁华地带亭立大厦的豪华会场里举行!再一次的相遇,他们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纠缠?【片段一】“你笑什么?不许笑!”“好!我不笑啊!你乖乖待在这边,不要乱跑,我回来给你做好吃的!”“真的?”听到好吃的,她来了精神,迅速报出了一大堆菜名:“那我要吃你烧的红烧鱼、糖醋排骨、焖羊肉、玉米排骨汤……”“好!回来就给你做!”【片段二】“宝贝,对不起!”“谁是你的宝贝?请不要乱叫!还有你对不起我什么?我们有什么关系吗?”“你真的不肯原谅我吗?”他可怜兮兮的问。“你要我原谅你什么?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五年前就没关系了!”“谁说的?你是我老婆!五年前我们可是有领证的!”“我们什么时候领过证?”她暴怒。“就是有领过,不信我们回去,拿给你看!”【片段三】“宝贝,你是不是该给我个解释啊?”某男看着面前缩小版的自己,对着面前的小女人说着。“什么解释啊?”某女睁着大眼睛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无辜。“你还给我装傻?”某男大吼。“妈咪,我们不要理这个坏叔叔,我们走!”小宝贝抓着妈咪的手就要离开。墨黑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哼哼!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