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渐进性。专业化通常以成熟专业标准来界定,要达到这些标准,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专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需要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和多个状态阶段。因此,专业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不仅如此,还应该看到,除了状态阶段的不同,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不同职业的专业化也存在着程度的高低,程度较低的专业会向程度较高的专业逐渐演进。专业的这种渐进性表明了专业化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低级状态逐渐向高级状态过渡。
第三,受约性。国家、社会、知识和专业活动都影响和制约着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专业内部,更受到国家、历史、文化、科学等社会因素的密切影响。客观现实也证明,专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各种社会因素错综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因素和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从根本上影响着和制约着专业化的进程。这种来自专业外部的社会制约和影响往往会加速、控制或延缓一个职业的专业化进程。
第四,程度性。组织社会学认为,工作的专门化可以让从业者因重复同样的工作而熟能生巧,并提高生产力,因而它用专业化来描述组织内工作被细分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专业化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程度,一个组织内工作被分工的程度。程度表明了职业专业化的性质与水平。它的高低取决于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专业知能的程度、专业地位和专业自治水平的程度等。因此,职业群体的资历证明、学历证书、资格证书、专业组织、专业伦理规范和规章制度、专业保护法等各种显性表征,便成为专业化程度的显著标志。
2.专业化的标准
从专业化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到专业化是一个由非专业向准专业、由准专业向完全专业转变的过程,也是职业人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和对专业结构进行更新、演进的过程。“专业化”的界定,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从业人员有在本领域进行研究的能力;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自身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确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被社会需要和认同,获得了相应的专业地位;有法律、法规或政策对专业边界进行保护。
三、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
对于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对辅导员是一个职业的观点已经没有任何的异议,但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是普通职业还是专门职业仍存在不同的看法,相当多的人长期以来都认为,辅导员是一个普通职业而非专业。在他们眼里,辅导员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无须专业的技能支持,更无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他们眼里,人人都能做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只是一种需要一定的熟练程度,而不需要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投入太多精力的职业。对于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应该先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教师范畴中的思政教师系列、而非单纯的行政人员,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共识,辅导员同样要迎合教师专业化的潮流。目前我国的学生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它离成熟的专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从业人员,即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远不能满足学生工作专业化的需要,辅导员专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辅导员专业化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本文所指的专业化,不是单纯的狭义上的专业化,即辅导员要成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也不是让辅导员专门从事行政工作,无谓的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门槛,而放弃学术钻研;而是真正做到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实现专业化细分。对于这样一个新的概念,可以从辅导员群体和辅导员个体两个层面上对辅导员专业化加以分析。
辅导员个体专业化是辅导员群体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根本方面。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实质上就是指辅导员个体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接受职前、入职、在职的专业培养与训练,掌握辅导员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以对本职工作热爱、创新和研究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过程和状态。辅导员在个体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进了辅导员群体专业化的发展。而高校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则是指高校辅导员这一特定的职业,经过不断的专业化建设,日益体现出专业特性,发挥其他职业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逐渐成为一项专门职业的过程和状态。
总之,辅导员专业化既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辅导员群体专业化与辅导员个体专业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是辅导员专业化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总体内涵。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为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平台,而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又为实现辅导员群体专业化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和可持续发展保证。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策略,更要重视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指导;既要重视专业学科知识的凝练和传播,又要形成有效的机制,指导辅导员从个体的被动专业化实现主动专业化。
由此可见,辅导员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历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辅导员个体还是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既是一个动态的建设、发展、趋近专业化的过程,又是一个现实静态的所达到专业化程度的状态,二者相辅相成。
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特殊性
高校辅导员专业相对于其他社会专业和高校其他管理专业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高校辅导员专业的目标、知识、活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第一,目标任务的特殊性。现代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个人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内的多种价值体系。其中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观是将高等教育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置于首位。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一直是我国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样的一种人才培养价值体系中,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为社会造就公民,为国家培养人才”,其主要工作被国家定位为: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目标任务正是要使系统中每一个成员根据这个工作目的,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增强职业胜任力,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二,价值理念的特殊性。美国教育学者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把主宰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想分为两类: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张应强认为,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还有第二种价值取向,即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并称之为“人本论”的价值取向。从“人本论”的价值取向出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作为个体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具有丰富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更是崇尚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复杂多样的群体。学生个体构成的多层性、个性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重要力量之一的辅导员队伍,其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过程必然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里,关注高等教育中的“人”,逐渐提高对“人”的专业性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指导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发展模式的特殊性。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完整意义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高等学校对社会的专业人才数量需要的满足;二是结构的方面,即高等学校对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专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三是质的方面,即高等学校对社会的专业人才质量或素质要求的满足。辅导员所在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具有多样性功能,一方面要通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是校园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要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还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还要维护校园稳定,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些多样性功能整合起来都是从质的方面对社会在专业人才质量或素质要求方面的一定满足。人才质量规格的动态性决定了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必须伴随着中国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由于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的不同,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队伍之一,必然会出现与其他同家同类人员不一样的专业化的模式。
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近几年来才明确提出的观点和设想,目前虽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业内人士所公认的专业化标准衡量体系,但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已经让辅导员专业化标准初露端倪。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应当包括这几个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