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900000003

第3章 开元盛世背后(3)

到了先天政变时,王毛仲学乖了,很是替李隆基出了一把力,事后拜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赐爵霍国公,实封五百户,从此脱胎换骨,由一个卑贱的家奴变成了人人敬畏的帝国功臣和当朝显贵。

开元初期,玄宗开始清理功臣集团,按说王毛仲也是在劫难逃,可他非但没被罢黜,反而活得比以前更为滋润。

说到底,还是他的“家奴”身份救了他。因为他从小跟随在玄宗左右,和玄宗的感情特别深,而且最重要的是——像他这种出身的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在政坛上没有势力,所以不会让玄宗觉得有什么威胁。

功臣集团被清理掉后,作为少数几个在朝的功臣之一,王毛仲更加得宠,经常与诸王、姜皎等人奉召入宫,在“御幄前连榻而坐”,与天子聚会宴饮。据说玄宗要是一天见不着他,就会闷闷不乐,若有所失;一旦见了他,立马笑逐颜开,赶紧拉他一块饮酒作乐,有时候甚至玩到通宵达旦。

王毛仲从玄宗那里获得的赏赐,有“庄宅、奴婢、驼马、钱帛”等等,可谓应有尽有,“不可胜纪”(《旧唐书·王毛仲传》)。王毛仲的正妻,本来已被封为霍国夫人,后来玄宗又赐给王毛仲一个小老婆,不仅在名分上与元配并列,而且连封号都共享。每次入宫朝谒,两个夫人总是成双入对,共承恩遇,别人领一份赏赐,王毛仲却能领双份。这两个老婆生下的几个儿子,小小年纪就被授予五品官职,且常常与太子一起游玩,贵如皇族后裔。

说起王毛仲所享的荣宠,还有一件事不可不提。

那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冬,王毛仲的大女儿要出嫁,满朝文武争相送礼,都想借机巴结这位天子宠臣。玄宗也非常关心,问他还有什么需要,王毛仲拜谢说:“臣万事已备,就是有一两个客人请不来。”

当时的宰相是张说和源乾曜。除了玄宗外,最尊贵的客人莫过于他们两个了。玄宗说:“不就是张说和源乾曜吗,他们有什么不好请的?”

王毛仲答:“他们两位,早请到了。”

玄宗纳闷了。思索片刻,忽然明白过来,文武百官中,王毛仲唯一请不动的人物,估计就只有宋璟了。此公一向清高耿介、不阿权贵,虽说现在已不是宰相,可他的架子,还是端得比谁都高,怪不得王毛仲犯难。玄宗笑着说:“放心吧,你要的客人,朕保证帮你请到。”

既然是皇帝亲自邀请,宋璟当然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第二天,宋璟果然应邀出席了。虽说在所有宾客中,宋璟是最晚到的一个,而且仅仅喝了半杯酒,就推说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可谁都知道,能让从不应酬的宋璟来晃这么一下子,王毛仲的面子已经是够大了。同时大伙也都猜得出来,这是皇帝帮的忙。

当今天下,能请得动宋璟的人,除了皇帝还能有谁?并且,能够让皇帝出面帮忙请客的人,除了王毛仲,还能有谁?

王毛仲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王毛仲之所以荣宠若此,绝不仅仅是靠运气,也不仅仅是靠他的家奴身份。

在他的发迹过程中,这两项因素固然起了重要作用,可假如他没什么突出贡献的话,像李隆基这么精明的皇帝,是不可能长期宠幸他的。

说起王毛仲的贡献,概括地说就是两个字:养马。

自从玄宗亲政后,王毛仲除了大将军的头衔外,还有一个职务叫做“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这个官名很长,也很拗口,不过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简称——弼马温。

是的,弼马温。

可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弼马温,因为它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中央禁军和帝国的边防部队提供战马。在古代,骑兵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坦克。在现代的常规作战中,没有坦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冷兵器时代,没有骑兵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王毛仲这个古代的弼马温,要放在今天,就是陆军总装备部的部长。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而言,王毛仲在这个职位上的贡献大小,将直接决定帝国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由此可见,玄宗让他当这个弼马温,并不是在冷落他,而恰恰是在重用他。

王毛仲没有辜负玄宗的重托。

唐朝立国之初,从隋朝得来的战马只有区区三千匹,经过将近五十年的精心蓄养和繁衍生息,到了高宗麟德年间,已经发展到七十万匹。然而好景不长,自高宗末年及武曌当政之后,帝国在军事上频频失利,战马数量损失大半,迄至开元初年,仅余二十四万匹。但是从王毛仲接手后,短短十余年间,战马数量又迅速回升到四十三万匹,将近翻了一番,其贡献不可谓不大。

为了展示王毛仲的工作成绩,同时也为了向四夷炫耀帝国的军事实力,玄宗东封泰山之时,特意命王毛仲精选了数万匹良马,“每色为一队,望之如云锦”(《旧唐书·王毛仲传》),在前往泰山的路上淋漓尽致地炫了一把。封禅礼毕,玄宗又加封王毛仲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一级,从一品),以此表彰他在蓄养战马上的功劳。自玄宗即位以来,获得这个头衔的人只有四个: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宰相姚崇、宋璟,还有一个就是王毛仲。能和这三个人同授此官,足见王毛仲所获的荣宠之深。

王毛仲在玄宗跟前红得发紫,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不过,一般的大臣不会嫉妒他。因为大臣们和他不是同一类人(出身背景不同),所以谈不上嫉妒。大臣中也许有人会喜欢他,有人会讨厌他,有人会亲近他,有人会排斥他,有人会敬畏他,有人会看不起他,但无论哪一种情绪,都跟嫉妒无关。这道理就跟男人有可能喜欢或讨厌女人的容貌,但绝不会嫉妒女人的容貌一样。

所以,会嫉妒王毛仲的人,最有可能是和他具有相同出身的人,亦即本来都是给李隆基当奴才的人。

这种人是谁?

宦官。

在当时,最嫉妒王毛仲的人,莫过于宦官首领高力士了。

高力士,潘州(今广东高州市)人,本名冯元一,是隋、唐两朝骁将冯盎的曾孙。武周圣历初年,其家因罪被抄,他被阉割为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改名力士,送入东都朝廷。武曌看他聪明伶俐,就把他留在宫中担任随侍宦官。不久,力士因犯细微过失,遭武曌鞭挞,并驱逐出宫。就在举目无亲的力士即将饿死街头的时候,武三思门下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他,并且认他为养子。从此,力士便以高为姓,留在武三思府中侍奉。一年多后,因武三思求情,高力士就被武曌重新召回了宫中。成年以后,高力士为人恭谨,办事严密,善传诏令,遂被授予宫闱丞之职。

玄宗为临淄王时,高力士倾心附结,追随左右,很快成了李隆基的心腹和忠实奴仆。先天政变中,高力士因参与诛杀太平一党,事后擢升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相当于宦官总管。从此,高力士风生水起,日益显赫。

有唐一代,宦官本来一直受到制约。唐初,太宗规定:内侍省的官职一律不能超过三品。至武周时期,武曌虽是女主当政,但宦官也还是没能得势。直到中宗一朝,宦官势力才逐渐抬头,宫中七品以上宦官已多达一千余人。而到了玄宗时代,宦官不仅在人数上增至三千余人,而且官秩越来越高,擢升三品将军者屡见不鲜,而穿红色(四品、五品)及紫色(三品以上)官服的宦官,则超过了一千人。

从开元时期起,以高力士得宠用事为标志,宦官作为一个强劲的政治势力,正式登上了大唐帝国的历史舞台——“宦官之盛自此始”。(《资治通鉴》卷二一○)

随着宦官集团的得势,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文武官员,皆奉承巴结唯恐不及。凡是宦官奉旨下到州县办差,每走一趟,收到的红包至少都在一千缗(一缗为一千文)以上。有了权势和金钱,宦官们的日子就越来越滋润了。他们纷纷在长安置地买房,经营田产,以至于“京城第舍、郊畿田园,参半皆宦官矣”。(《资治通鉴》卷二一三)更有甚者,一些有权有势的宦官还会光明正大地娶妻纳妾。比如高力士就娶了一个姓吕的官员的女儿,据说还颇有姿色。总之,除了不能生儿育女之外,这些当权宦官的生活方式完全可媲美于朝廷的公卿百官,其生活质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说,高力士等人活得这么潇潇洒洒、多姿多彩,应该没有理由嫉妒王毛仲才对。

可是,他们还是默默地、执著地、强烈地嫉妒了。

因为在高力士等人看来,王毛仲所受的宠幸远远超过了他们。

“中官们妒其(王毛仲)全盛逾己。”(《旧唐书·王毛仲传》)

同样作为李隆基早年的奴仆,王毛仲和高力士得到的恩宠究竟孰高孰低,实在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情。一切都只能取决于当事人的想法和心态。也许,作为生理上的残缺者,高力士等人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得到更多?或者说,看到别人和自己得到一样多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是得少了?

有人说,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一定会嫉妒别的乞丐。或许,高力士嫉妒的根源,还是在于他和王毛仲相同的出身。

在史书的记载中,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王毛仲对待宦官的态度。

“中官居高品者,毛仲视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则挫辱如己之僮仆。”(《旧唐书·王毛仲传》)这段话的意思是:对那些高阶当权的宦官,王毛仲往往把他们当成空气,视而不见;而对于那些官阶小的宦官,王毛仲则动不动就喝斥辱骂,简直把宦官当成了自家的奴仆。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蔑视。

可是,王毛仲为什么如此蔑视宦官呢?

说穿了,其实就是因为出身相同,所以强烈渴望压过对方一头。

简单地说,就是攀比心。无论是高力士对王毛仲的嫉妒,还是王毛仲对高力士的蔑视,追根究底,很可能都是攀比心在作祟。不仅宦官们觉得王毛仲“全盛逾己”,说不定在王毛仲心里,也会觉得宦官们“全盛逾己”,所以才会通过蔑视来表达他的不平和愤怒。

古人经常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事实往往是:正是同根生,相煎才会急!

相同的出身提供了最强的可比性,相似的攀比心又让双方戴上了一副同样不可靠的有色眼镜,这种有色眼镜又强化了同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因此,乞丐不嫉妒富翁,只会嫉妒别的乞丐。

说到底,人有时候不快乐,不是因为自己不成功,而是因为别人成功了。

王毛仲与高力士的种种矛盾纠葛,说穿了,不过如此。

其实,高力士等人之所以对王毛仲既妒且恨,却又敢怒不敢言,关键还不仅是王毛仲从玄宗那里得到的宠幸太多,而是王毛仲已经恃宠而骄,有意无意地让自己手中的权力无限扩张了。

最让人觉得可怕的,就是他对禁军的控制。

开元中期,除了朝中许多文官对王毛仲趋之若鹜外,当年跟随玄宗搞政变的那帮禁军将领,如葛福顺、李守德等数十人,也全都成了他的铁杆拥趸,人人唯其马首是瞻。其中,葛福顺还跟王毛仲结成了儿女亲家。这帮人依仗王毛仲在朝中的权势,恣意妄为,横行不法,朝廷有关部门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压根不敢过问。

此时的王毛仲开始有些忘乎所以了。

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了交结朋党的嫌疑,甚至已经严重逾越了自身权力的边界。

本来,这帮禁军将领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功臣那样被处理掉,是因为玄宗觉得他们是比较单纯的军人,如果他们不和朝廷大臣结党的话,就不足以对朝政产生什么影响,也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可现在,他们居然以王毛仲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小集团,这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意味着,王毛仲和这帮人已经对玄宗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如今的王毛仲,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奴了,而是帝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朝廷百官也已通过各种渠道和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利益关系。在此情况下,这帮具有政变经验的高级将领又把他奉为老大,那王毛仲的能量岂不是无人能及了?一边联结着朝臣,一边又控制着禁军,万一他生出什么野心,那玄宗要拿什么来防他?

每当想到这一些,高力士就会替玄宗捏一把汗。

可是,让高力士百思不解的是——玄宗似乎对此不以为意,不管王毛仲如何“骄恣日甚”,他却依旧“每优容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三)

高力士是一个对玄宗忠心耿耿的人,无论在公在私,他都觉得应该向玄宗提出警告,让他对王毛仲严加防患,最好是尽早将其铲除!

当然,高力士此人生性谨慎,城府极深,在王毛仲权宠正盛的这个时候,他是不会随便动手的,更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所以,他得先找一个人去试试水。

高力士找到的这个人,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齐澣(huàn)。

这个齐澣,就是当年送给姚崇“救时宰相”这四字评语的人。此人博古通今,明于吏事,早在中书省任职时就有“解事舍人”之称,如今正受玄宗器重。高力士挑选这样的人去打前锋,对王毛仲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而此时的齐澣急于想要博取玄宗好感,正好通过王毛仲这件事来向皇帝表忠心,所以高力士一开口,他就欣然同意了。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六月,也就是王毛仲刚刚和葛福顺结成亲家不久,齐澣找了一个单独入奏的机会,郑重其事地对玄宗说:“葛福顺统领禁军兵马,不应该与王毛仲结为亲家。王毛仲是一个轻浅浮躁之人,权宠太盛,易生奸变。倘若不尽早加以铲除,必将酿成大患。高力士为人小心谨慎,而且又是宦官,足以在宫中任事,陛下尽可委之腹心,又何必重用王毛仲呢?”

其实,对王毛仲恃宠生骄的表现,玄宗也不是毫无警觉。就在前几天,王毛仲还刚刚开口跟他讨要兵部尚书一职,简直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玄宗颇为不悦,当时就一口回绝了他。王毛仲为此怏怏形于辞色,玄宗当然也都看在了眼里。

而玄宗之所以一直没有对王毛仲采取措施,是因为王毛仲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定势力,并且背后又有一大帮禁军将领支持,如果玄宗考虑不周,草率行事,就有可能激发事变。此时,齐澣能够在这件事上进言,玄宗当然是很欣慰的,但是这事得从长计议,急不得。

玄宗随即对齐澣说:“朕知道贤卿忠心为国,可此事非同小可,容朕慢慢考虑一个妥当的解决办法。”

齐澣心中暗喜,觉得这回参王毛仲真是参对了。为了表现自己做事的沉稳老练,齐澣还刻意卖弄了一下,说:“陛下理当审慎为之,但有句话说得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万望陛下一定要严守秘密。”

齐澣这话的意思是:君主若不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臣子,臣子若不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自己。

尽管对玄宗这种精明的皇帝来说,齐澣这句叮嘱显得有点多余,但话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于是玄宗欣然接受。

只是,玄宗万万没有料到,他这里谨守约定,守口如瓶,可齐澣那小子,却一转身就把秘密捅出去了。

事情是坏在一个叫麻察的人身上。

此人原任大理丞,因罪被贬为地方小官,齐澣和他交情很深,就出城为他饯行。好朋友分手,自然要喝几杯饯行酒。齐澣三杯酒下肚,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把他和皇帝的密约一五一十都说给麻察听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因获罪遭贬而愁肠百结的麻察听着听着,心中忽然亮光一闪,满腹愁肠顿时全部化成了惊喜——一个将功折罪、告密升官的机会不是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吗?

麻察在心中大笑:齐大人啊齐大人,您真是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一本书读懂英国史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有人称它是“小店主国家”,它却自称“日不落帝国”!有人说它偶然发现现代之路,它却说这是历史的必然!它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来,却开创了文明之光!它曾执世界权力之牛耳,却在时代潮流中没落!大国的兴衰与崛起,殖民的辛酸与血泪,皇室的阴谋与爱情,文人的才情与抱负,一幅绅士般优雅、海盗般冷酷的英国历史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她,天之骄女,却在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修为,沦为废物。她,暗夜杀神,却在被人围杀的那一刻,莫名穿越。身份替换,她从杀手变成了废物。废物?怎么可能?!云墨表示抗议。就算她答应,她大陆第一剑修的便宜徒儿不答应!她威震大陆的四大魔宠不答应!她英俊潇洒神勇威武的老公……“额……亲爱的,冷静点!没人说我是废物,用不着灭口啊!”……【女强一对一,精彩爽文,你值得拥有!】
  • 天才弃妃

    天才弃妃

    这年头,穿越不可怕!但是穿越醒来就在乱葬岗,那就有点可怕了!云依睁开眼睛,一双水眸潋滟生辉,自成一股绝世风华!外表弱不禁风,实则心狠手辣的侧妃,很好!表面贤良,实则阴谋不断的姨娘,很好!表象温柔善良,实则心机深沉的庶妹,很好!还有那刻薄的祖母,伪善的父亲,狂傲自负的前夫,都很好!当有一日,云依携着万千风华归来,曾经的那些人,都将被践踏到底,让那些敌人再无翻身之力。回府,斗姨娘,斗庶妹,斗祖母,总之是要斗倒一切反动派。牡丹会,她惊采绝艳,晃花了无数人的眼睛。琼花宴,她绝世风华,舞姿如仙,让多少人如痴如醉。才华出众,气质悠然,却也因此找来了无数的嫉恨与刺杀。奶奶的,她不发威,还真以为她是只温柔的小猫,人人可欺?纤手一抬,她抢了国库!素手一挥,她灭了造反的王爷!水眸一眨,她毁了当朝的相府!宁静如莲,绝世如仙,燕京第一女子,她当之无愧!异世纷乱,她以为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最终还是卷入了那局中局。心静如水,她以为自己可以独善其身,最终还是为了那个俊美如神的男子不惧生死。俊美如神,心性凉薄,最终还是为了那个突然闯入心扉的女子,倾尽天下。桃花树下,他对她说:“我愿娶你为妻,爱你一生,一生一世一双人。”推荐新文《重生之田园生活》喜欢温馨清水的,欢迎跳坑。
  •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虽然竞争者很多,但是只要经营有方,经营者依然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从现在开始,投资一家旺铺,是创业者功成名就梦想的开始。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成的,何况是经营一家旺铺,而且许多投资者属于初次创业,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实力。本书正是为这些初次创业,并打算投资一家旺铺的投资者编撰的。 本书作者亦经营私人公司多年,根据个人创业经历、经验、结合多次深入的市场考察,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打造名店旺铺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进行项目选择、投资;如何选择店铺地址;如何进行市场考察;如何为自己打好广告;如何营造关系网;如何实行店铺内部管理等等。
  • 重回红楼之贾敏修仙

    重回红楼之贾敏修仙

    贾敏若是看完一切之后带着空间重生,林家还会绝户吗?林妹妹还会泪尽夭亡吗…且看贾敏如何应付贾府那一竿子糟心的亲戚,如何保护并教导林妹妹,纠正爱女的三观。贾家算什么,就算是娘家,也别妄想娶我的女儿;贾宝玉算什么,不过就是一花心大萝卜加废柴,自己都养活不了;神瑛侍者又如何,没听过灵河岸边的仙草还缺水的,我林家的女儿才不会为无干之人流眼泪,林家不要这样的女婿;绛珠怎么了,绛珠也是我的女儿,我一定要让她健康长乐的过完一生。至于那个贾宝玉,他算那根葱,不过一块顽石罢了,连自己的妻儿都护不住,爱谁谁吧;其他那些女孩子,能救则救吧,总不能都吊死在贾宝玉这一棵歪脖子树上;贾府那些人,那些对不起黛玉的人,亲人又如何,她会让他们为黛玉的悲剧付出代价…
  •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至尊毒妃,王爷滚远点

    【已完结】传闻中重花楼,日进斗金,生意兴隆,引人注目的不是美艳花魁,亦不是楼里的佳丽万千,而是这座花楼的楼主。传闻她有个特殊癖好,喜欢网罗美人进重花楼,然后把她们一个一个贴心的嫁出去。某一日,玉惊容正在闲闲用餐,小丫头慌忙来报:“楼主,有邻国的王爷来求亲。”某女打起精神:“他求的是哪一位?”小丫头结巴:“楼主……他求亲的对象是你。”某女淡定以对:“来人呐,把他给老娘……”半空中慢悠悠的传来一声拉长的男音:“惊容,你把我吃干抹净,要负责哟……”某女扑通一声栽到桌子底下:“赶出去……!”片断一某男慢悠悠的出场:“听说你昨晚又去和美男厮混了?”玉惊容指天发誓:“天地良心,我没有。”某男拿出一条发带:“那这个是什么?”玉惊容面皮一僵,从容奇道:“我怎么说我的发带不见了,原来是你捡到了啊,兄台,大恩不言谢,我拿走了。”某男拦住她的路:“想走,没那么容易……”
  • 清穿升级路

    清穿升级路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她更悲催的货吗?不就是玩个游戏罢了,竟然能玩到400年前的康熙元年去。原本还在窃喜这个时候没有‘伊尔根觉罗氏’的戏码,自己可以躲在一边,围观一场真人版的九子夺嫡的大戏。可是,脑海中的,那个‘清穿宫斗系统’,是怎么一回事?面对,得有公主病的穿越女佟佳氏,一心要当皇后的穿越女钮祜禄氏,来势汹汹的穿越女章佳氏,她亚历山大呀!喂,系统,请问面对这筛子一样的康熙王朝,该怎么破!【PS:已有百万字完本作品,坑品有保障,亲们可以放心跳坑!另:将会大篇幅的改变历史,考究党历史党莫入,谢谢合作(*^__^*)……】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主玩转后宫

    公主玩转后宫

    他们两个是她拯救他,看身负血海深仇的她,如何的报仇雪恨。娘不爱,她是大周的公主,在生日当天母后被人一剑穿胸致死,看他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是大胤的皇子,还是他救赎她。,从此后的她再也不是那个单纯的公主,爹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