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29

第29章 湖北人说话怎么了?(3)

嘀哆、落连、嚼腮——指哕里哕唆让人讨厌,落读3声

扳沙——不停地动

敲死——找死

翘胯子——翘二郎腿、呜呼哀哉

不中神——不行了

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翻翘——不服气,做与平常极不一样的事情,翘读l声

得罗——得意,高兴过头,得读3声

掉得大——出丑、吃亏

掉底子——丢人

蛮扎得——喜欢乱嚷嚷

岔巴子——多管闲事

贱三爷——不自重的人,贬义

半吊子与二百五——不懂人情世故、没有多少本事又自以为了不起的人。

(7)练习题之大话《无间道》

刘:你很熟练咧!

梁:都是“打牛”的。(武汉俚语,“打牛”意指在外边混的人)

刘:拐子哦,你想要么事直接搭白撒!(哥哥哦,你想要什么直接说啊!——“撒”武汉口语,语气助词。“么事”,“什么”的意思。也可以只说“么”、“随么事”。各种用法随语气、句式变化。)

梁:你在我们小区里转个么事啊?想偷么事?(你在我们小区里转个什么啊?想偷什么?)

刘:拐子哦!我随么事冒偷咧!(哥哥哦!我什么都没偷咧!)

梁:不老实咧!不老实我对你不客气!

刘:冒偷么事。(没偷什么。)

梁:老子挎死你地!(老子抽死你!——“挎”,武汉口语,意思是抽人嘴巴。同意词还有“产”、“呼”。)

刘:偷了个戒盖子。你么跟别个说咧!(偷了个戒指。你不要跟其他人说咧!——武汉话“戒”与“盖”的发音相同,都读做“盖”音。这是个小包袱,为后边的笑话打下伏笔。“戒子”也是武汉的说法,其实就是“戒指”。)

梁:可以,我不说。戒子有几重啊?(可以,我不说。戒指有多重啊?)

刘:三十斤咧。

梁:我不相信!那是么戒子?(我不相信!那是什么戒子?)

刘:不晓得,下水道的盖子。(不知道,下水道的盖子。——包袱出来了,把戒子的概念转换成了同音词“盖子”。)

梁:你跟老子“屁眼高头插葱——闹眼子!”(你对我——玩这一手,“闹眼子”,武汉俚语,意思是骗人。这个歇后语取了比较形象的形容,(“高手”指位置、里头)“眼子”指的就是“屁眼”……)

5.重振楚文化之雄风

近几年,关于湖北的发展,不少人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湖北的历史人文、地理位置这么好,却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落后了?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提得十分尖锐,非常令人震撼,非常吸引“眼球”。

经济学家从经济角度进行了实在的分析,认为湖北是个农业省,有点重工业的底子,陡然向商品经济一转,计划不如变化,一下慌了手脚,于是落了后。社会学家说这问题蛮简单,一是政策没有倾斜,二是亲戚都太穷。他们说的都似乎有点道理,但又似乎不是很在理,因此并未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

有学者在文章中尖锐地指出:祸害就是“弘扬楚文化”!他写道:“深究起来,我们有理由说,这种落后现状直接与提倡‘弘扬楚文化’的口号密切相关,它像一道精神枷锁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把人们封闭在这个膜拜亡灵、沉醉历史的口号所提倡主张的思想意识之中,阻碍了湖北人民的创造、创新精神。”

此番话可谓是当头一棒直直地砸在了湖北人民的头上,丝毫不亚于当年鲁迅先生的那一声“呐喊”。穷,是事实,怪天、怪地、怪人都可以,怎么能瞎怪。“口号”太多太滥有时让人确实心烦,如果放在早些年,倒有得一说。那时,“哄着不走打着走”,如今时代早变了,既没得人哄也没得人打,想喊口号都没有机会,想要人管都找不到上家,打晃晃的,撮虾子的,挖地脑壳的,哄饱了肚子是第一,鬼晓得什么“楚文化”,它又能祸害到哪里去!

于是,学者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说:“(楚文化)包含了很多陈腐落后、迷信怪诞、狭隘消极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文化因子……两千多年来,它已经阻碍了荆楚故地(湖北)的社会经济、人才科技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让荆楚故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朝代都明显地落后于齐鲁吴越粤秦晋燕赵魏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么说来,湖北人民似乎也恍然大悟,原来湖北现在的穷,根子就在“楚文化”上,而且“祸害”了“两千多年”!早晓得,何必去推翻“三座大山”,把“楚文化”打倒不就结了。当然,也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比如说湖北一直“明显地落后”于其他地区就有点言过其实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江陵(楚国古城,名郢)与扬州齐名,同为长江沿岸最富庶的城市。江陵得水陆之便,“北客承南贾,吴樯间蜀船”,不仅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也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码头。富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个卖豆豉的徐太婆“资产巨万”;城北“长沙寺”的和尚上千,香火钱用不完,就铸成“金龙”埋在地下作镇寺之宝。除了江陵之外,湖北富过的地方还有过不少:鄂州富过,东吴立国60余年,它作为都城或陪都长达45年,其富庶不下建业(南京);钟祥富过,明嘉靖年间是全国三大直辖府之一承天府所在地,与北京、南京齐名。汉口富过,明清之际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列四大名镇,享誉世界;武昌、襄阳,也各有其机遇,都曾是所处地区的物流商贸中心,富甲一方。近代湖北在张之洞的治理下,也是相当的争气,比如张之洞治鄂期间倡导“工为体,商为用”,工商双双起飞,钢铁联合企业亚洲第一,军事工业全国第一,纺织企业全国第二,外贸进出口额全国第二。当时有外电报道说:“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东方芝加哥”———汉口,从此名扬天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水土,就是风吹雨打日积月累的文化。当我们为温州人风风火火闯世界而万分惊奇、并试图探寻其原因时,千万不要忘了高扬鱼盐贩卖之利的吴越文化的哺育之功;千万不要忘了滥觞于南宋时期的永嘉(今温州地区)学派,是一个崇尚经世致用学说的儒家学派,其浓烈的功利主义精髓早已深深地融入温州乃至于浙江人的血液。当我们为近代以来湖南英雄辈出的壮丽奇观而目瞪口呆时,请不要忘了“湘湖文化”润无细无声的魔力,不要忘了王船山、曾国藩等巨匠的“内圣”(立德、立言)“外王”(立功)思想对湖南人精神的塑造。有人说,我们有楚文化呀。现在人们一谈到楚文化,首先就要提到“荜路蓝缕”四字。其实,它只是对楚国先民开疆拓土、艰苦创业的一种状态上的描述,它不是一种思想,也不是一种观念,因而也就很难作为一种精神植入湖北人的文化基因图谱。

湖北人的根在“楚文化”,但“楚文化”却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因此,出现了鄂州的“吴文化”,当阳的“关公文化”,宜昌的“三国文化”,鄂西的“土家文化”,武昌的“首义文化”,汉口的“江汉文化”,谁敢说他们都搞错了?

楚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也许是存在着不足,对待楚文化,我们不妨把马克思对希腊古文化的态度拿来借鉴一下。马克思一生挚爱希腊传统文化,他说,“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一个时代,它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最后,他给出的结论是:科学的研究,合理的解释,愉快的欣赏。

我们也可以把毛泽东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拿来照搬一下。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他说,“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他的态度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有其独到之处。他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踏倒它。”他的态度是:以人为本,惟重实效,不尚空谈。

如果说湖北很富,那么富得只有楚文化可以为之炫耀,如果说湖北很穷,那么“楚文化”还可以权且当作遮羞布一用。当然,是否弘扬楚文化,还有待湖北人自己去解决。

同类推荐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全球通缉:追捕出逃少夫人

    全球通缉:追捕出逃少夫人

    洗完澡后浴巾不翼而飞,他堂堂宫家掌权人竟然险遭偷拍!她是父亲临死前钦定的儿媳,钦定开始就肆无忌惮的搬进他别墅,美名其曰培养感情,但是自此后抓小三,警局赎人的事就络绎不绝。最可恶的是这女人竟然在他水里下药,拍了无数照片后逃跑!他咬牙,实在忍无可忍,全球下达通缉令如有抓到少夫人并带回来者。赏金千万!,“白宥熙,三秒内把我的浴巾还回来!”“好呀,出来摆个POSS,我就给你。”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19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19个忠告

    从痞子到魔鬼精英,从创办苹果公司到遭遇解雇危机,再到王者归来,重掌大权,乔布斯的成功之路如汹涌的大海般波澜起伏,而他也正以超人的魅力迅速感染着全世界。究竟他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本书全面揭示了乔布斯成功的密码,是年轻人的行动指南,创业者的思想精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傲世毒妃:凤弑天下

    一场阴谋,她断命悬崖,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昔日的废物破茧而出,风云变色,威慑天下!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天才神医,一朝穿越,竟成了废物!就算被测出是天赋值为0又如何,但凭一双妙手也能闯荡天涯,扬名立万。他是一个强大而冷酷的男人,身份尊贵,令人难以企及,可这样的他,却将一个世人认定的废物放在心上,成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立于山川五岳之巅,向世人宣告:席诺影是我至爱的妻!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谈判,就当不好经理

    经理人成功的谈判,是当双方离开谈判桌时,就不可能做好经理,彼此都是赢家。,谈判技术已经发展成集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传播学、公关关系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科学。经理人成功的谈判,获得成功。现代企业的经理人。是平衡和创造有效的结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既维护客户的需要与利益,如果不能在商务活动中把握谈判的技巧和艺术,又能使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彼此合作创造更大的整体价值和利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不还朝

    妃不还朝

    他将她打入冷宫,他赐她三尺白绫,原来他是真的要杀了她。要死,可以,不过要她自己来,从此她的心,她的身,她的命再与他无关。慕容宸,我只愿生生世世与你再不相见。犹记当年春,杏花墙上佳人笑。仅一眼,魂便销,不见百花妖。又是一年春,故人墙头无人笑,唯见杏花娇。苏嫣若想,那日她若不爬上杏花墙头,他与她今生或许便不会有这场孽缘。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