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400000010

第10章 俗具五方,吃在湖北——湖北人的美食(1)

人们常说“广东的吃,上海的穿,又吃又穿在湖北”。湖北地处华中九省通衢地利之便,风俗习惯融汇东南西北,于是有了“俗具五方”的说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1.过早

“过早”是湖北人用早餐的俗称。到过湖北的人对当地丰富多样的早点羡慕不已。生活在那个地方真是幸福。油条、面窝、烧麦、汤包、豆皮、热干面,随处可见,价格便宜,味道鲜美。中国的地域如此之广,有如此福份,享受过早的只有湖北人。当然,羡慕是一回事,“过早”的出现,也的确是“迫不得已”,那是湖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影响下产生的饮食习俗。若非如此,想必湖北人的早餐还是得在家中解决。“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那时候,人们早上要匆匆赶到集市,来不及在家用早餐,就在小吃店用餐。直到今天,湖北人仍然保持了这一习俗,并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武汉三镇的特殊地理分布,人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往返于工作、学习和居住地,只好节约做早饭的时间,因此,这种“过早”的习俗呈增强的趋势。人们的习俗又促进了湖北小吃店的发达,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小食店,在“早高峰”时候,均是生意兴隆,食客盈门。湖北的早点不仅方便省时,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既有油条、面窝、烧梅、汤包、豆皮、热干面,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豆丝、水饺、汤圆。干稀兼有,美味可口。

湖北最具特色的早点当属热干面,就像河南烩面、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它便宜实惠,花上1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成为湖北人“过早”中最受欢迎的大众化食品。不仅如此,走南闯北的湖北人,不论走到哪儿,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吃上一碗热干面。改革开放初期,有位鹤发童颜的归国华侨重返故里的第一天清晨,专门点名要热干面作早餐。

热干面来自于民间,可谓又是一个偶然创造的奇迹。据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人,在关帝庙一带卖凉粉和汤面。有一天,天很热,面没卖完,李包怕面发馊变质,就把剩下的面条煮熟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壶,油泼在了面条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合在面条里,然后将面条扇凉。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了麻油的熟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滤去水,放在碗里,加上芝麻酱、葱花等佐料后,立刻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李包卖的是什么面,李包顺口说“热干面”。此后热干面便渐渐成为湖北人“过早”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三鲜豆皮是湖北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它原是湖北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最开始是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上糯米、肉丁等馅料,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是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老通城的三鲜豆皮远近闻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里的三鲜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还有猪心、猪肚、冬菇、玉兰片、叉烧肉等,皮薄色鲜,外脆内软,松嫩爽口,油而不腻。

面窝是湖北人“过早”中备受青睐的小吃之一。面窝是以米浆为原料,然后加上葱花。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一个卖烧饼的小贩所创制。当时这个卖烧饼的看见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了把窝型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米浆,撒上黑芝麻,放进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湖北人喜爱。

湖北武汉的户部巷具有“早点一条街”之称。长仅150米的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多年经久不衰。这条百年小巷在清朝因其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这里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湖北饮食文化的特色。

2.无鱼不成席

湖北素称“鱼米之乡”,湖北食俗重鱼,无鱼不成席,无鱼不成礼仪。

湖北人喜欢吃鱼的历史还得追溯到汉代。在汉代已有“饭稻羹鱼”,鱼在湖北人的手中神奇地变化出各种美味佳肴。“红米煮白鱼”是古人的生活,现在是因鱼设菜,因鱼下料,一道道名美、色美、味美的鱼肴,真是美不胜收。

湖北有四大名肴,其一是“龙凤配”。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湖北的传统名菜。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往东吴招亲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诸葛亮为他们摆席接风,席上摆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只见一条大黄鳝被做成龙形,蜿蜒于盘中,鳞甲片片,脚踏祥云,昂首张口,翘角垂须呈飞腾之状;鸡形如凤立于龙旁,引颈展翅,羽毛绚丽,头冠殷红似翩翩起舞。刘备一见,心中大喜,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一菜也就声名远扬。

其二是鱼圆,又称“鱼糕丸子”。鱼糕丸子是湖北特有的风味,因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

传说鱼糕丸子的制作起源于楚国,《荆楚岁时记》有明确的记载。话说生活在公元前675年以前的楚文王一次吃鱼时被鱼刺卡了喉咙,当即下令把司宴官拖出去斩了,吓得文武百官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以后厨师再不敢烹全鱼给文王吃了,而是想办法把鱼刺全部剔除,将鱼肉剁碎成茸,掺进几个鸡蛋,加上一些豆粉,又倒点白酒除腥,然后做成糕放在蒸笼里蒸熟。后来鱼糕丸子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杂烩丸子”。

其三是“皮条鳝鱼”。“皮条鳝鱼”是一道传统名菜,在湖北已食用数百年。皮条鳝鱼以去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一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将鳝鱼列为上品,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其四是“冬瓜鳖裙羹”,它是用肥大的雄鳖裙边和嫩冬瓜,加鸡汤、调料焖煮,清炖而成。据《江陵县志》记载,北宋时,宋仁宗召见荆州人张景,问他江陵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张景回答说:“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羹”。可见,“冬瓜鳖裙羹”在宋代就闻名于世了。

3.湖北人爱喝汤

大多数人以为只有广东的人才爱喝汤,煲汤是居家过日子的最大手艺之一,但到过湖北的人才知道,湖北人做汤的手艺也是很高,不过不叫煲汤,叫煨汤。

湖北人爱喝汤,排骨、藕、鸡、鸭、牛肉、萝卜、冬瓜都可拿来煨。湖北人喝汤也是十分讲究的,但他们最钟爱的还属排骨藕汤、瓦勾白萝卜汤、红枣鸡汤。和广东人的煲汤不同的是,湖北人讲究汤的清亮且浓厚,材料简单而块大。现在,尽管很多人习惯到餐馆喝汤,但在湖北人的心中,还是觉得家里老人慢慢煨出来的最好喝。对于喝鸡汤,湖北的老人有个说法,三十的晚上,汤得在守岁后,孩子们玩累了,睡得正香时叫起来喝,说是忽然叫醒喝上一口滚烫的鸡汤能把心烫热烫开,一年都有心计,人特聪明。

湖北人吃饭,打头的一定是汤,湖北人喝汤,排骨藕汤为上上之选,香而不浊,莲藕如美人出浴,白如凝脂熬好以后配上葱花,姜片,绿绿黄黄,光看看也叫人颇为动心。每逢入冬时节,尤其是节假日或周末,家家户户无不用上好的莲藕和排骨一块煨汤。客人上门,先盛一碗热腾腾的排骨汤待客已成惯例。由于它特别适合湖北人的口味,所以现在许多餐馆的酒宴上也引进了这道特色菜。这道菜不仅是汤的味道好,藕也很特别,是粉粉的。据说只有湖北才有的。

湖北人很爱喝汤,一星期没喝汤就感到好像“渴了油”,即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排骨在武汉,价格有时会高过肉价,人们半夜起床去排队买排骨的现象更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别的地方卖猪肉,如果肉和骨头搭配着一起卖,买肉的人不愿要骨头。湖北人买肉则不一样,喜欢要骨头,多多益善,特别是排骨,更是争相购买。在排骨供应比较少的时候,人们往往起早床去耐心排队等候,或者找熟人,总之是想方设法买排骨。

湖北民间宴席十分推崇煨汤,有“无汤不待客”之说。如果贵客来了没有排骨汤,那是很失礼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规格,对客人不够热诚,大方。做客的也会觉得没有受到盛情的招待。当然,地道的武汉人煨汤待客,并不只是把排骨汤当做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饭之前,先给客人盛一大碗,让客人吃肉喝汤。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热情的主人还要劝客人再喝一碗汤。

武汉人喜欢喝汤,除了待客,人们也常煨汤改善生活,或为病人、产妇补养身体。喝汤是武汉人日常美食离不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武汉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4.湖北的麻辣鸭脖子

湖北人爱啃鸭脖子,就像四川人爱吃兔子头、鸭舌头一样,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北方,像什么鸡翅、鸡爪子、鸭脖子、鸭掌之类的,都是“边角料”,难登大雅之堂,但湖北人却把这些当成宝贝,吃得是津津有味。

鸭脖子,本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用红辣椒、花椒、八角等几十种纯天然香料进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剁成一节一节,大小刚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转动。鸭颈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肉啃完后,接着吸吮骨节中间的骨髓,“嗞溜”一声,让人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好的鸭脖子要麻辣鲜咸诸味相映相携,且味香入骨,使食者一吃之下,罢嘴不得,直至肉吃光骨嚼烂,吸尽汤汁味料,方能做罢。

同类推荐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财富是每个人向往并且毕生追求的,但是在追求财富的浩荡洪流中,99%的人被洗刷下来,惨败而归,而只有那少少的1%的人逆水行舟,冲破险阻,到达了黄金彼岸。他们多了什么,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呢?其实生意人也是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并不多出什么,唯一多出来的就是那少少的1%。那1%是什么呢?本书就来告诉你。有了这1%,你就会是一个“质检合格”的生意人,财富大道上任你驰骋。
  • 那些我们的青春

    那些我们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欢快而任性的歌曲;青春,是一章华丽而残酷的诗篇;如同流星一般璀璨,却又转眼即逝的消失在无穷无尽的黑暗里,从此,万劫不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冷漠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侵蚀了我们曾经单纯的心灵?改变了我们曾经美好的初衷,让我们的人生慢慢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帝王将相管理启示

    在众多的古代管理典藏中,历代帝王将相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更具实用性的一支。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明君贤相层出不穷,其中积累起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当丰富,许多君主将相都总结了一套独特而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当今的视角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1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1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被绑上凤辇的沈茗香在大婚的当天晚上直接将皇上点倒,拍拍小手逃宫了。被沈茗香当成道具的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刚才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以后我就跟着你了。”她上下左右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男孩,尔后淡淡道:“我养不起你。”
  • 在路上

    在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