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000000041

第41章 1937~1944年:国难(5)

而未赴乐昌、仁化两县的一部分员生,由总务长何春帆率领,于此年1月20日由坪石突围,循连平公路遄赴连县,曾遇敌踪,幸因应付得宜,安抵连县三江,而继续赴连者甚众。随派员警赴栗源堡及笆篱堡,护送教务长邓植仪及各院员生等抵达三江,成立国立中山大学连县分教处,择定晏平图书馆三江西、南、北城楼等处为校舍。处本部和研究院及文、理、法、工、师范5学院,先修班均于此地分别部署;仅农学院设在连县东陂西岸;医学院设在连县县城,这是因环境关系,而分别择地设立的。至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尚未成立。附中学生来连的,则函介国立第三华侨中学或连州中学等校借读。其时,公推邓教务长兼处主任,订定分教处组织章程,经报由教育部和梅县校长方面核准。又梅、连两处均完成教育部于1945年秋分别招生的任务。

至9月2日,抗战胜利,东江梅县本部,连县分校处及仁化区员生等,均于10月间先后返抵穗市。今连县分教处则奉本校命,将在连、坪、临、乐各地所存公物集中运校,乃分派人员在连、坪两处留守,负责运输事宜。(此文系根据当时在中大工作的周鼎培教授的回忆整理而成。)

7、1942~1945年:江村春秋

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序言》里曾说:“机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达到丰富,只消去研究机缘就可以了。”对这点,先后毕业于大夏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曾长期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书的著名学者、翻译家赵瑞蕻极有体会。他回忆道:

如果1940年夏我在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后,就留在那里教中学英文,不在第二年冬天离开昆明,翻山越岭,长途辛苦跋涉,独自搭乘运货车到重庆去跟爱人和我们初生的孩子团聚,先在南开中学教了一年英文,而且那么巧,就在那里重新遇见我西南联大外文系老师柳无忌先生;如果柳先生后来在1942年春没有推荐我给当时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范存忠先生的话,我就不会辞掉南开中学的教席转到中大分校柏溪教书了。这一机缘就使我长期呆在这个学校里,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蹂躏我们神圣的国土。敌骑南下,8月13日进攻上海,我军奋起抵抗,从此全面抗战的大火就燃烧起来了。那时,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辗转迁往昆明,建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则沿长江西迁,在重庆西郊沙坪坝松林坡建立校本部,后又在柏溪创办了一个分校,一年级同学都在那里上课。

在我到重庆前,柳无忌先生一家已离开昆明搬到重庆,他在中大外文系任教了。柳先生后来在他的《烽火中讲学双城记》一文中说:“……当我尚在昆明时,范存忠就已约我去中大教书。于是,我们就在重庆住下来,一共5年。”

我们那时都住在南开中学教职员宿舍津南村里。有一天,我去看望柳先生,他问我愿不愿到中大工作。他说:“到柏溪教一年级英文。范存忠先生要求很严格,要我介绍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同学,那边很需要人……”当然我是很愿意去的,于是,真是高兴,很快就接到了任外文系助教的聘书,上面签名盖章的就是中大校长罗家伦。

过了几天,柳先生带我到松林坡外文系办公室拜访范先生。他那时不到40岁,不过头顶上已有点儿秃了;他穿着深蓝色大褂,戴副阔边黑架子眼镜,手里一只烟斗,挺有精神,利落得很,说话比较快,十分和蔼可亲;他热忱地接待了我,给了我非常深刻生动的印象。他同时介绍我认识他两位得意门生,外文系助教张健和冯和侃。范先生十分周到地指点我怎样到柏溪去,要我到了那里先去见吕天石先生,因为分校大一英文是他专管的。

于是,1942年寒假后,开学前,一天清晨,我带着铺盖卷儿、日用品和一些书等,在松林坡小山岗下中渡口,走到嘉陵江边,坐上校船,沿江北上。船走得慢,有时碰上浅滩急流,船夫还得上岸拉纤。嘉陵江水是可爱的,记得当时中文系教授汪辟疆先生有诗说“嘉陵水色女儿肤,比似春莼碧不殊”。当我一望见碧蓝的江水,两岸山野风光时,我的诗兴便勃发了。

柏溪离沙坪坝北面约20里,在嘉陵江东岸,原是一个只有20来户人家的小山村。中大在那里征得约150亩土地,创办了分校,可以容纳1000多学生。那里丘陵起伏,环山临江,有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泉,自然环境很不错,是一个教学读书的好地方。从码头往上沿山腰有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直通分校大门口,两旁有茅舍和小瓦房、小商店、小饭馆。分校整个校舍分布在一座山谷里较旷敞的地方,高高低低,一层一层,学生教职员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操场、游泳池等等,都安排在绿树掩映着的山谷平台间。我特别喜欢那里有一股清泉,从深谷流涌出来,沿山坡直入嘉陵江中。冬天水少,春夏间,尤其是暴雨时,那溪水便哗啦啦地奔流着了。

我一到柏溪,就住在分校最高点教师第五宿舍,真是运气,登高远眺,可以欣赏江上风帆,隔岸山色。从宿舍东头走出去,是一条幽径,有丛丛竹子;三月里油菜花开时,一片金黄色,香气四溢,真是美得很。在抗战艰苦的时期,生活困顿中,能在这个幽静的地方住下来,教学外还能从事写作和翻译。我的长篇回忆散文《怀念英国现代派诗人燕卜荪先生》、爱情诗《金色的橙子》等和《红与黑》译本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我在柏溪度过了4年难忘的时光。想到这点,我不能不感谢范存忠先生;是他聘任我在柏溪工作,给了我一个安静的环境,为我创造了教学、写作、翻译和研究的良好条件。我也应该感谢柳无忌先生。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精神产品丰收季节之一。

在我到柏溪时,有外文系前辈,范先生东南大学的同学——吕天石、华林一和阮肖达3位先生早已在那里任教;还有一位中年教师朱文振先生(范先生高足)。吕先生后来享有高寿,并且在英语语言学研究和译介英国文学方面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吕先生厚道真诚,又很好客,几次节庆,我和后来到柏溪任教的西南联大几位学长受到吕先生热情的招待,在一起喝酒畅谈。范先生几次到柏溪就住他家里。那几年,吕先生负责大一英文教学工作,除平常接触外,每学期总有两三次在一起研讨、商量有关问题。

1942年后,中大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了,教育事业兴旺起来,柏溪逐渐热闹起来,更需要担任基本英语的教师。我就向范先生介绍几位西南联大前后毕业的同学,吴景荣、叶柽、沈长铖3位;柳先生推荐了他以前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的4位高足曹鸿昭、李田意、高殿森和张镜潭;后来又来了叶君健(武汉大学)、刘重德(北大)、左登金(清华)和李蔚(清华)4位;范先生自己的高足张健在我到柏溪第二年也从校本部调到分校工作了。这样,柏溪的英语教师队伍强大了,而大家和睦相处,共同热心地担负着大学基本英语的教学工作,而且各自在课外从事研究和编译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

总之一句话,大家都相处得很好。我必须在这里强调这一点:这就是范先生很高明的办学思想,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门户成见,博大胸怀,爱护人才、发挥人才和提高人才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和作风的确是非常值得今天大家,特别是文教界年轻的一代思考和学习的。

在这里,我想只要引用一下解楚兰女士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上的《纪念范存忠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中的一段话,就可以明白了: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沙坪坝。当时的生活是艰苦的,办学条件很差,还要躲避日本飞机的狂轰乱炸。但在他主持下的中央大学文学院和外文系却群贤憬集。他利用了当时人才集中大西南的有利条件,从各方面罗致专家、学者,使得当时院系保持了相当的规模。对于聘请教师,他一向主张选贤任能,不搞宗派,兼收并容,不拘一格,有蔡元培的作风。他非常爱惜人才,十分重视选拔有学问的年轻人充实师资队伍。他当时提拔、培养或派遣出国的年轻教师如吴景荣、张健、赵瑞蕻等,解放后都在高校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和教学工作。”

上面引文中解楚兰女士所提到的我认为十分重要,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地阐明了范先生的人格力量,也正是我那时所见和感受到的。在校本部任教的有楼光来、商承祖、柳无忌、徐仲年、初大告、李茂祥、陈嘉、沈同洽、李青崖、孙晋三、丁乃通等教授,有的是原在中大的,如楼先生、商先生和徐先生;有的是在重庆新聘请的,如柳先生、初先生、俞大纲先生和孙先生等。在柏溪方面,除吕先生等5人外,其他的都是外校外文系毕业的,如许孟雄先生等;从西南联大来的就有吴景荣、沈长铖、叶柽和我等8个人。吴景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和研究院,1944年,范先生聘他为副教授,在分校教外文系一年级学生。1948年,范先生为他写推荐书给当时设立在南京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得到批准,到英国留学进修。解放后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后又调北京外交学院任副院长。

我在柏溪4年多,从未看见过或者感受到同事间的不和、伤感情、吵架、彼此有意见、互相攻击、勾心斗角等恶劣现象,这实在太难得了。大家除努力教书外,时常在一起谈心,切磋学问。

那时我们每人都担任3班英文课,每周上课9小时,课文总是细细讲解,两周或三周作文一次,也够忙碌的。范先生非常重视各系科的基础英语教学,认为这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决不可或缺的课程,而且他十分强调必须认真研读现代英美优秀散文,走循循善诱、熟读深思、潜移默化的路子。他主张一开始就应该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感觉。他坚决反对结合某个系的专业来学习英文,比如数理化英语、工科英语等。关于这点,直到晚年范先生都没有改变,始终坚持,曾同我谈过几次。正因为这样,所以1944年春开始,范先生就亲自指导我们重编英文教材,每篇课文有详细注释,编成3本书,入选的都是现代英美散文名家,随笔、小品或者短篇小说等的作者。

范先生每个月至少到柏溪一次看望我们,十分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工作,相聚一起,随意谈天,细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遇到什么问题时,总虚心征求意见,提出改进的办法。他时常鼓励我们在教好书外,多开展些学术活动,多搞出些东西。1943年初,设立在沙坪坝的“时与潮”社创办了一个大型月刊《时与潮文艺》,请外文系教授孙晋三先生任主编,孙先生便约请外文系教师多帮助,写东西。范先生在这个杂志上先后发表了好几篇文章。这几篇东西给我的印象深极了,直到如今我仍然可以体会得到当初细读时的激动心情。我第一次拜读范先生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文章,就被他的深入仔细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论述、精辟的见解、踏实老练而又生动有味的文采所吸引住了。

我在柏溪住了4年多,我的感受是十分亲切而丰富的。直到如今,我仍怀念着那段生活,那些充满着友谊和师生之情的岁月。那时生活清苦,起居条件差得很。我们住的宿舍的墙是竹子编的,外边涂上一层灰泥;没有玻璃窗,只有土纸糊的木框架。生活是艰苦的,景荣、张健和我3人有时分抽一包从重庆带来的上等香烟。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小火炉,买些木炭烧着取暖,度过重庆冬天多雾气的严寒。大家又找来洋铁罐,上边挖几个小孔,插进灯芯,倒满菜油,再弄个铁架子放在罐上,架子上摆着搪瓷杯子,火一点,就可烧开水,泡茶喝,或者煮东西吃了。就在这样的境况里,在“炉火峥嵘岂自暖,香灯寂寞亦多情”这样的诗句所描绘的心态中,我们教学、读书、翻译、研究,大家都愉快地努力工作着。

那时在柏溪还有不少位中文、历史的教授、讲师,同事朋友如罗根泽、吴组缃、朱东润、王仲荦、管雄等先生,我们也经常来往谈笑,在一个食堂吃饭,相处得极好。有的教师家住沙坪坝,每周来柏溪上课一两次,如国文系的伍叔傥、杨晦先生;有的家住分校,每周一两次到校本部讲课,如罗根泽先生。

那时,在抗战艰苦时期,在日本鬼子飞机经常空袭下,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坚持教学上课,坚持学术研究,弦歌不辍,在大后方为中华民族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年轻的一代。

中央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范存忠先生的教导下,经历过抗战八年,风风雨雨,经得起考验,不但没有丧失元气,反而比以前壮大了,而为复员后的中大外文系,以及解放后的南京大学外文系打好了更坚实的基础,为这个大学的外国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

这会儿,我再次梦回柏溪,仿佛再次望见那嘉陵碧蓝的江水;我仿佛仍然带着一把伞,肩头挂着一个旅行袋,沿着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的长长的堤岸,在4月初某个清晨,从柏溪慢慢走向沙坪坝,去看望我的亲人,再次去拜访我的老师柳无忌先生,再次跟范存忠先生在松林坡散步聊天,向他请教……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一次偶然重生到三国时期,看看男主马超是如何驰骋三国战场,打造自己的天下。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新书《赵公子》已发布) 穿越东汉末年的陈旭,他的身份只是一介平民。在这个世家林立的时代,他本来只想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天不遂人愿,被压迫的陈旭,最终愤然投奔注定失败的黄巾军,谱写出另外一段历史。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由一个悲天悯人之辈,逐渐蜕变成为一代枭雄,以及战无不胜的军神。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热门推荐
  •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没关系。我牙口好。”,她是人见人笑的废材少爷,他是人见人怕的神秘天族,她骗吃骗喝骗了他的神兽当坐骑,他没脸没皮没道理的强娶她为妻。她说:“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人,咱俩不合适。”“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她无语望天:“拜托,你都那么老了,啃不动我这棵嫩草的
  • 大汉嫣华

    大汉嫣华

    他是她舅舅。亦是她夫君。韶龄十二,你以骏马十二匹,黄金两万金为聘,迎我入苍凉未央。情爱如棋盘,若注定死局,四目劫杀,座守孤城,我该如何杀一条血路?十二流年。若生命真的是一场盛大的豪赌,我已拍桌下注,你敢不敢陪我做庄?
  • 酷妃掠夫

    酷妃掠夫

    新文《错爱残婚》月夜,断崖边——亲人的鲜血染红她的衣衫,她绽开一个凄美绝伦的笑容,挥剑斩情丝,三千青丝零落成风中飘絮。她道:“发断,情断!我夜曼殊今日以此断发起誓,再见之日,必取你心头之血。”她转身,跳下山崖。“不!”他飞扑过去,却只抓住了零落在风中的缕缕断发……这一转身,便是天涯!这一转身,便成陌路!夜曼殊——镇东将军之女,年方十八,尚无一人上门提亲。传言她相貌丑陋,面如夜叉;传言她疯野成性,刁蛮无理;传言她目无尊长,枉顾礼教;传言将军为了嫁女,不惜倒贴千金!然而,一切皆只是传言……凌御寒——曼殊,告诉我,错过了一时,便真要错过你一世吗?是不是这一生,我都失去了牵住你手的机会?凤千烨——我憎恶这森然的命运!为何要在我放弃所有,失去挚爱之后,才告诉我,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而我的人生,亦不过是一场可悲的笑话……风逸轩——你若前行,我为你劈开道路上的荆棘,填平道路中的泥泞;你若后退,我的怀抱永远在你的后方为你敞开;你若想飞,我为你插上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翅膀;若有一日,你倦了,我陪你泛舟江湖,看天边云卷云舒……萧陌狄——我可以给你万千宠爱,给你一生荣耀,却惟独给不了你要的自由。但我还是想自私的把你禁锢在我的身边,直至生命的终极。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注定要在这泱泱乱世上演。待到最后,谁是谁的劫,谁是谁的殇,谁又是最终和谁相伴一生之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尼玛!医神你不要这么冷

    我在你不要的世界里,何苦不找个人来代替。可惜我谁劝都不听……这其实是一个阴沉医生老师带着一个迷糊医学生的故事。,我宁愿留在你方圆几里,至少能感受你的悲喜,在你需要我的时候就能陪你
  •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赚钱?温州商群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在商帮史上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走近温商,我们会观赏到一个斑斓的商业世界,那些宝贵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它们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子,在中国商业史上散发着熠熠光华,也带给渴望致富的个体许多经商启示。
  • 调皮仙子闯古代

    调皮仙子闯古代

    第一篇:穿越篇在自己十六岁那天,被师父送去了异时空,去寻找未来的老公。当上了江湖上神秘的玉灵宫宫主,还收了四位美男师兄。还没享受两天,却因无极老头的捉弄,而被迫踏上江湖去寻找玉灵宫的地图。第二篇:江湖篇踏入江湖之后,不小心又惹到了一身的桃花债。随着寻找地图,阴谋也慢慢的浮现。在他们的保护下,还是弄的遍体鳞伤,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是利用?谁又是伤害?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简单?第三篇:皇宫篇自己无意就闯进了选妃队伍,本想过两天安静的日子,可是又让自己陷进了宫廷之争,一舞惊四国,艺压群芳。谁知自己又走进了阴谋之中,他娘的,自己不反抗,还以为怕了他。扰乱四国之后,拍拍手,拿起包袱就走出了皇宫之地。第四篇:完结篇温雅俊美的南宫翼,前世他们是一对苦命鸳鸯,今生是一对兄长。对她总是宠溺的微笑,只求永远的守护她,下辈子再续前缘,做一对神仙伴侣。灵宫四位俊美不同的师兄默默的看着她,灵儿,我们只希望留在你身边,永远的保护你。风流倜傥的慕容山庄慕容枫,自从被她无辜的臭骂一顿,风流多情的心只装她一人。灵儿,你说过我只属于你一人的小痞子,不要抛弃我好吗?英俊潇洒的上官堡少堡主上官浩,一次的偶然敲诈,让他忘不了那可爱的人儿,可惜自己婚约在身,黯然伤心。为了能和她在一起,不惜和家人断绝父子关系,也要留在她身边保护她。冷酷无情的夜家堡堡主夜若轩,无意间的相遇,被她认为是自己的哥哥,冰冻的心颤了一下,灵儿,就让我做他的替身吧!狂傲嗜血的魔教教主蓝夜邪,是她第一个爱上的人,也是伤她最深的人。小野猫,你休想逃,为你的不贞付出代价。当她落下悬崖的那一刻,大叫道:小野猫,想死,也要死在我的怀里。美似不像人间男子的魔教二教主蓝夜魅,另外一个身份是天上天帝之子,因为千年的爱恋,随着她一起下凡投胎。从小就在梦中遇见她,也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当遇见她时,已是大哥的最爱,佳人被伤的体无完肤,自己愿意替她添洗伤口。小仙女,我只希望你可以想起我们之间的誓言,一辈子生生死死不离不弃。奸诈如狐狸般的轩辕山庄庄主轩辕宇,那次的偶遇和再次的相救,让他有了想占有一辈子的想法。搂着怀里的人儿,从今以后,你就叫蝶儿,只属于我一人的蝶儿,别想逃离我!妖媚如女人的绝情宫宫主绝落熙,一个从现代穿来的一缕孤魂,愤怒的大叫起来,女人,从实招来,你还有几个情人,先声明我要做老大。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

    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

    他是传说中最阴狠毒辣的暗道统治者。传说,他只身闯入国贸地下城,一夜之间挑了锦城最大的暗道势力。传说,他一怒冲冠只为心中那抹红颜。传说,他修改年龄只为陪伴在她身边。传说…属于他们的传说有很多,关于他们的爱情,可以用细水长流来形容,可关于他们的结局…待定。*一开始,她很讨厌他。因为整天跟着她不算,成绩还很差。可是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事出有因。看着那种疑难杂题在他手中轻松解答时,她惊诧。看着成绩单上直接从最后一名跃入前三十名时,她哑然。看着期末考试只差自己一分时,她愤怒了。她道“你一定是故意的!”他道“巧合。”她“…”然后下次,他落后两分。她道“你绝对是故意的!”他道“还是巧合。”她“…”*某天她发现他的真实年龄,十分惊诧。她道“请问你用的是哪个牌子的化妆品?太赞了有没有!完全一点破绽都没有!”他道“天生丽质。”她“…”天生丽质也可以用来形容男人么?她受教了。*后来的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他肯进步只因为不想离开自己。后来的后来她才知道,其实他很聪明,能把分数很好的控制多少分之内。而他从不超越她,只是为了让她拿那个所谓的奖学金。后来的后来他一直陪着她,护着她,用行动来证明给她看,让她深信,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这样一个人,会一直心甘情愿陪你到老到死。——友情提示:文属于成长型(感情系熬汤慢炖型滴)望亲们海涵。本文一如既往,一对一宗旨。问此文虐么?我说不虐你信么(偷笑。);我说小虐你还信么(捂嘴偷笑)。具体程度请参考前两本。另,文明留言,口下留情;欢迎跳坑,灰常感谢!!!推荐完结文:阔少擒妻之老婆难招架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