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000000032

第32章 1919~1936年:鼎盛(9)

[附文]特殊年代产物

上 北京在曾经的文化古城时期,地名改为“北平”,而且成立了一个“北平大学”。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北平大学没有了,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现在人们了解北平大学的人已经不多。青年朋友看书遇到这些旧事时,常常会把北平大学和北京大学混淆起来。因而,介绍文化古城时期的大学概况,就离不开北平大学这一段。

北平大学其实只是一个组合体,而且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合体。她不是一个学校,也不在一个地方,是在一个时期,隶属于一个校名的几个学院。

当时的大学体制,每个能称作“大学”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3个以上的学院,且每个学院又必须有3个以上的学系。而对于一个毕业生来来,“大学文凭”与“学院文凭”不只是名义上的好听不好听,而且在正式薪金待遇的规定上也大不一样。因而,把几个学院组合起来,共同戴一顶“大学”的桂冠,而且又是“国立”的,这对学生、教员、校长来说也都是各有利弊的。对学生来说,利多些;对各校校长来说,就不免还有不便之处。

北平大学是5个学院的组合体: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法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这5个学院各有各的校址,各有各的历史。

工学院:校址在西北城北沟沿祖家街端王府夹道。光绪二十九年筹建京师高等实业学堂,翌年于神机营分所建校舍,绍英为监督,由农工商部直辖,分机械、电气、矿学、化学4科,学生先补习2年,再转入正科3年毕业。民国元年改为高等工业学校,改隶教育部,校长洪鎔,分机械、电气、化学3科,后又增机织科。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工业大学,十三年开学,俞同奎任校长。民国十七年北平大学成立,改为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先为马君武,后为张贻惠。

医学院:最早为前清医学实业馆,地址在和平门外虎坊桥西北,正门在后孙公园。民国以后,汤乐和创办医学专门学校,后门在八角琉璃井。有解剖实验室、化学实习室、病理组织实习室、内科检查室、助产练习所等。民国十三年改为医科大学,洪式辟为院长。民国十六年改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翌年改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徐诵明为院长。民国十八年拨背阴胡同审计院旧址筹办附属医院,是当时北平仅次于协和的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医院。徐任平大校长后,医学院院长吴祥凤继任。

农学院:前清宣统元年,学部奏拨望海楼附近罗道庄官地一段,兴办农科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农科。民国元年校舍落成。民国三年改为农业专门学校,分农科、林科,有图书馆、林场;农科分农业经济学、农业化学、植产学、牧学4门,林科分林政学、造林学、利用学3门。民国十一年,购南口三岔峪等处土地1100亩,筹建第二林场。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农科大学,制定组织大纲,设农艺、森林、畜牧、园艺、生物、病虫、农业、化学等系。民国十八年扩充,现在国宾馆的钓鱼台即为其院址。因为钓鱼台在辛亥后还是满清宫廷内务府掌管的产业,溥仪未出宫前把这里赏了陈宝琛,陈宝琛在此请过客,作过诗。如今一下子竟成了农学院院址。伪满时期,溥仪曾委托他的代理人要求收回,为此还闹过交涉。民国十九年农学院增加预算。时许璇任院长,后刘运筹继任。

法商学院: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将大仆寺街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民国元年合并法政、法律、财政3校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邵章首任校长。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北京国立法政大学,江庸任校长。民国十四年拨顺城街虎坊桥参、众两议院旧址为校舍,大仆寺街原址设预科。民国十五年解散中俄大学,收编该校学生为俄文政法系。民国十七年北平大学成立,改为北平大学法学院,谢瀛洲任院长,设法律、政治、经济3系。民国二十三年合并商学院,改组为法商学院,白鹏飞任院长。

女子文理学院是合并女子大学和女子高等师范而成,最初校址在石驸马大街原女高师旧址,后租朝内大街孚王府,俗称九爷府为院址。民国二十年改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二年后确定办学规模五系二专修科。5个系:哲学系、教育系、经济系、数理系、化学系。2个专修科:音乐、体育。

另外,后来北平大学在李阁老胡同还有本部,也有不少学生。

因此可以看出,所谓“北平大学”是庞然大物的多元复合体,但其组织又是松散的,矛盾也是很多的。在它由成立到结束的不到十年中,闹过许多学潮、新闻。

先引一小段文献。1931年8月31日,刘半农先生写的《五年以来》一文中道:

“那时国立九校还没有合并,北平有九个国立大学校校长。私立大学也比现在多到一倍。却因国立大学的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私立大学本无固定经费,以致北平的大学教育,整个儿的陷于不景气的状态之中,讲堂老是空着,即使有教员上课,听讲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牌示处的教员请假条,却没一天不挤得水泄不通。现在的北平各大学,虽然还没有整顿到理想的境界,比到从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那时是北洋政府的最后阶段,在武力上,皖系失败,直系疲敝,奉系较强。奉系军阀张作霖得势的时期,张学良为奉军第三军团长,张宗昌为奉第二军团长。直系王怀庆为京师卫戍总司令,处决京报主笔邵飘萍、递捕世界日报主笔成舍我,刘半农编副刊,为此也离家躲了起来……总之,文化事业奄奄一息,十分恐怖。

所谓“国立九校”,就是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法政大学、医科大学、女子大学、艺术专科学校。这9所学校都由教育部拨款,因而谓之“国立”。其时尚有以“庚款”为经费的清华、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交通部办的交通大学、财政部办的税务专门学校等。这些学校各有专款,只叫“公立”或“部办”,而不叫“国立”了。清华也是直到后来才加“国立”2字。

张作霖于1927年6月自称安国军大元帅,从北沟治顺成王府设立大元帅府,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就职,俨然国家元首自居。因为他是想要作“大总统”的,先仿照孙中山先生的先例,称为“大元帅”。潘复在张宗昌、孙传芳推荐下组阁,任内阁总理,外交王荫泰、内务沈瑞麟、财政阎泽溥、教育刘哲。

这时张作霖下了一条特殊命令让刘哲执行,就是合并“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以刘哲兼任校长,以胡仁源、张贻惠、毛邦伟、孙柳溪、林修竹等为各院院长。他们宣布了一系列禁令:禁止使用白话文、禁止学生集会请愿、教员缺课要扣发薪金、处罚学生可用戒尺打手心等等。

北京学界一时笼罩在武装力量压迫的阴云之下。著名学人纷纷离京南下,或出国考察。林语堂、鲁迅等人早在1926年夏、秋间已先后离京。胡适也已出国。

顾颉刚1927年也已到了广州中山大学,4月28日写给胡适的信道:

“从仰之处知道先生将于四月底到上海,此信到时,想来先生已归国了。我以十年来追随的资格,挚劝先生一句话:万勿回北京去。现在的北京内阁,先生的熟人甚多,在这国民革命的时候,他们为张作霖办事,明白是反革命。先生一到北京去,他们未必不拉拢,民众是不懂宽容的,或将因他们而累及先生。”

可见当时北京学界的情况。张作霖作大元帅时,也正是北洋政府政治穷途末日、财政极端困难时期。他手下大将、“长腿将军”张宗昌霸占山东、直隶(河北)两省,1927年不到一年用去5000多万银元军饷,都是用公债、地亩捐、直鲁军用票从农村敲诈来的,只供他挥霍,而兵士们照样欠饷。张作霖的内阁只有80万行政费,他的总理兼财政总长把财政部人员裁撤到只剩下20人,成为笑话奇谈。

在行政费这样紧的情况下,“国立九校”不合并没有钱,合并了还是没有钱。经费名义上有,但无钱发,只是“欠”着。这就是刘半农信中所说的“国立大学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的实际情况。

经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北洋政府后期,因军阀连年混战,官僚贪污,钱都被打仗和贪污弄光了,教育经费长期拖欠,丝毫没有保证。北伐胜利,军阀垮台,张作霖大元帅作不成了,匆匆离开北京回东北老家,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南京派阎锡山军队接管京、津,宣布北伐成功,全国统一。

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北京各学校的经费更无人来管。直到1928年七八月间才把经费来源具体落实,即李石曾与宋子文谈判商定:由天津海关和长芦盐务署按月拔30万元,经北平各大学作为固定经费。这样直到“七七事变”,北平几所国立大学的经费才得到较长时期的保证,但这是与北平大学的建立有直接关系的。

在北伐军于长江流域节节胜利时,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即筹划,如何在军事胜利之后取得北方教育大权。他便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

李石曾名煜瀛,“石曾”是字。他是清代同治帝老师李鸿藻第五个儿子,清末留学法国,加入同盟会。他在法国办过“勤工俭学会”、“里昂中法大学”等,在政治上、教育界,以及兴办各种事业上均有一定声望。北伐时已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于1926年6月间,他先设立了“大学院”,以蔡元培为院长,请了一些只发干薪,不必上课、上班的教授,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鲁迅日记》1928年1月31日记云:“下午收大学院泉三百,本月分薪水。”

同年6月,李石曾与易培基提出建议,改北京大学为中华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农6个学院,北上接国立九校。后因北京大学师生坚决反对,通电抗争。李石曾又建议:因北京已改称北平,便应改北京大学为北平大学。后又确定全国划4个大学区:北平、江苏、浙江、广州。以北平、天津、河北、热河为北平大学区范围。大学本部总管全局,管理各高校,各校合并统一称为北平大学,下设学院。

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处在中南海怀仁堂西四所,校长李石曾,副校长李书华,先是萧瑜代理秘书长,后来由成舍我任秘书长,以上这些人选,不少都是留学法国的。

以上是北平大学最早的组织机构和人选。但这并未成为事实,因为遭到强烈反对,不久就同大学区的实施失败一样,被迫取消。

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护校成功,脱离北平大学自去恢复各自的老传统。剩下其它一些学院,仍用北平大学的名称,但因各自原是独立的,自有其历史及人事基础,勉强合并在北平大学的名义下,是困难重重、矛盾百出的。其中有几件闹得比较严重的事。

一是女子文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争校舍案。

1925年5月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因反对校长杨荫榆闹得不可开交。以章士钊为总长的教育部,下令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将其改设女子大学,布告云:

“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业经令行停办,派员接收到案,本部现将该校改设女子大学,筹备处正在积极进行……”

在女子大学开办的同时,一方面女子师范大学有教授和学生联合抗争,组织校务维持会,仍然继续其名称,一度在宗帽胡同租房子临时上课,后又回到石驸马大街原址。这时章士钊等人已下台。但另一方面女子大学又不肯让步,一些学生反抗女师大,两次呈请警察厅驱逐女师大,发表宣言要索回校址。

这样在1926年、1927年之间,北京就有两所女子高等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到北平大学时代,女子师范大学后来并入师范大学去了,女子大学就成了问题。经过请愿交涉,也是一次风潮,最后取得不拆校、不并校,保持原组织的胜利。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在“女子学院”一文中记这一段史实道:

“因为女子学院乃是后来改定的名称,它的前身实在即是章士钊、任可澄在女师大的废墟上办起来的那个女子大学。……北京旧有的学校也经过了一番改组……大学各学院长乃由李石曾派下的国民党新贵来担任。经利彬做了理学院长,张凤举做了文学院长,但是他们却不能一帆风顺地到任,因为政府取消了北京大学的名义,北大出身的都很反对,而且有些人在国民党政府里颇有势力,所以这种气势是不可轻视的。因此北京男、女师大及以农工各专科已经次第开学,北大的文理两院拒绝新院长去接收,一直僵持着,院长不能到院倒已罢了,中间却有第三者也吃了亏,这便是预备着归并到北大文理两院里去的旧女子大学学生了。因为当时有历史的关系,既然不能把她们并在女师大,只得将她们分为文理两组,并合到北大里边去,现在北大不能开学,所以她们也连带的搁了浅。新院长聘定刘半农为国文系主任,温源宁为英文系主任(余从略),预备先办文学分院,给她们上课,校址设在西城根的众议院旧址。但是刘半农辞不肯就,张凤举和我商量,叫我代理半农的主任职务,安排功课,我就答应了。随后半农给我打电话来,说女子大学是我们所一向反对的。怎样给他们去当主任?责备我不应该去;我当即答复他,从前虽然女子大学,可是现在改组了,我们去接收过来,为什么去不得?我还劝他自己去,可是他还是不同意,但是没得话说了。后来他究竟去做了女子学院的院长,可是并不固执原来的意见了。这个机关起头叫作文理分院,里边两个院主任,分治其事,随后在保存北京大学后,作为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又改为女子文理学院,但那时我却不在那里了。

“文理学院的开设是在众议院旧址,那就是后来法学院的第一院,可能是一时借用的,可是法学院一再要求归还,因为难找到适宜地方,迁延下来到第二年春天,那即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也就是五四年的十年了。法学院终于打了进来,武力接收了校址,教员们也连带的被拘了小半天,给我有写一篇愉快的散文的机会。而学校却因祸得福,将破烂的众议院换得了一座华丽的九爷府,本是前清的旧王府,后为杨宇霆所得,女子学院由杨家以廉价租来的,至今岿然在朝阳门大街的北边,是科学院的一所办公地址。担任过女子学院院长的有经利彬、刘半农、沈尹默,那是以北平大学校长兼任的,最后是许寿裳,随后这学校即就没有了。”

当时法政大学武力接收女子学院占用的众议院,似乎收复失地一样,是十分热闹的一件新闻。周氏有一篇“在女子学院被囚记”专记此事,写得十分有趣,无冲淡风而有辛辣味,是苦雨斋另一种风格的文字。当时被拘的教员除周氏外,尚有沈士远、陈达、俞平伯、沈步洲、杨伯琴、胡濬济、王仁辅、溥侗,以及唐赵丽莲、郝高资二女士。这些人因被无理拘留,还特地去质问过北平大学副校长李书华。但无论怎样逼,也没有一句负责的话。如同泥塑木雕的菩萨,客人种种责难,主人还是毕恭毕敬地陪着,到深夜而无倦容,涵养功夫是十分了不起的。年代久远,早成历史。当时被拘的人,现在均凋谢殆尽,鲁殿灵光。

同类推荐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热门推荐
  •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为审计监督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审计监督在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健康发展、促进企事业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光明王

    光明王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
  • 红楼之水沁黛心

    红楼之水沁黛心

    红楼之鬼医寵主:-------------------------------------------------------------------------------------一个是被称为鬼医的降世神医,一个是美貌若仙的世外仙子!九子夺嫡,他是一代降世的神医,她是一抹孤洁傲世的淡雅花魂,一期相遇,彼此的命运和人生便命定的纠结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一世都将相互陪伴着走下去!你的眼泪再不会白流,而是化成我掌心最洁白无价的珍珠!******可叹那红楼大厦呼啦啦倾颓,冷月儿孤葬了一抹花魂!我曾夜畔捧书几多想,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写出的《红楼梦》寄托了先生对红颜知己李香玉的几多相思?如果那锤炼在红楼梦中的不是那个软弱无能的贾宝玉,而是对黛玉相知相惜的江宁织造局未来继承人曹雪芹。。。梦中一切繁华还原它本来模样,曹家连任60余年江宁织造,李家亦为苏州制造局之主,黛玉还原她的模样,贵为李家之珍宝,美玉无瑕在一片污淖俗世中卓然独立、一尘不染,一代神医曹雪芹又将为了心上之人如何奋起反悖世道命运,受任于康熙末年之间,铲除曹府内贼孽祸,肃清家治,又如何游刃于蛟龙九子之间,在混乱残酷的宫廷斗争之中,使曹家免于抄家之祸,为妹妹铸造一段康雍传奇!(该故事可能结局会跟历史不一样,像“胤禛会不会是最后的雍正皇帝啊?”诸如此类的问题请亲亲们不要再在留言中多问,该文中一切历史都为雪芹先生一心给妹妹筑造一个温馨温暖的爱之巢服务,考究历史者请不要在本文中抠字了)(本篇出于爱的写文,保证完结,但不保证每天一更(我不是专门写文的),也可能一周才一更或我也不知道具体时间,外加无线网那个怨念的链接状态,喜欢青色的文又能接受这一点的亲亲们请不要大意地入坑吧,不能接受的亲请不要在下面发抱怨之言的挥一挥衣袖……吧。最后,谢谢!)红楼之水沁黛心-------------------------------------------------------------------------------------七年之前,七岁之时,她遇大风迷失,她与他机缘巧合偶遇在漫天枯谢的荷塘边,小小的他救起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的小小的她,归还原主。她与他就此分别,她没有留下给他什么,只留下了一句“先生常教我诗词,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离他而去。他离去,记住了她留下的这句诗。在此之间,她在那个不属于她梦栖息的富贵之府度过了漫长谨言慎行的七年,有一段奢华的生活,她苦苦的寻觅,却寻不到家的方向。七年之间,她与他再没相见。七年之后,她与他再次重逢,那股莫名的归宿,感到只要和他静静、默默走在一起,心中就就会有甜甜的味道,看到他,就有不再孤单的感觉。尽管,七年来的眉蹙如一道缚住眉梢的胶,习惯了的展不开,心灵头一次知道了家的方向。然,七年的岁月带来故人的重逢,也同时流逝富贵府邸的流金溢彩,贾府大厦将覆,主宰施尽手段力挽倾颓狂澜,昔日的千金万贵,今日成了挽财挽势的工具,人,何可变相作交易?现实的落拓,姊妹命运前程摸不着,妹妹前,夹间进一个别有用心“宝姐姐”争抢水溶。水溶前,面对一个“宝弟弟”兄弟同爱妹妹难。养育恩,不能忘,姊妹情,堪难抛。兄弟情,不能残,神女爱,不能伤。水溶柔情如水,亲吻那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与她度过一度一度的劫难,始终一脉专情,用自己的双手,去给她筑造一个温馨的家。波澜狂大,玉立其中,不偏不倚,玉质本心,兰草皎洁,我本草木,落在旷野雪原,落在冰崖孤岛,落在水涧幽谷,质朴洁净,昭日映月,不类金银。忽喇喇似大厦倾,回眸楼梦,多少岁月记忆模糊泪?水溶,一个白璧无瑕的男子,似一泓清水,沁人心脾,温润着稚嫩黛心,让她歇息停泊,不再孤零漂流!面对着她的水溶,她再不会悲伤,似西子湖的微凉漾开笑靥如花!《水沁黛心》的尝试视频:丫丫的博客:http://m.pgsk.com/smileqsyd
  • 果香飘飘

    果香飘飘

    林果香在20岁的时候通过爷爷给的传家古玉穿回了前世,一醒来却发现:大嫂吵,婆婆闹,大姑一家看热闹。秀才软弱,大伯木讷,还有一堆极品邻居时不时的跑来添油加醋,一家子好不热闹。这些都不怕,咱会功夫,大不了一棍打之。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个未婚人士不但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便不幸夭折?算了,既然成了人家的妈那就要尽到该尽的责任,且看她与恶婆婆和大嫂等一切阻碍她过幸福小日子的恶势力作斗争。
  • 至尊王神

    至尊王神

    生于帝王之家,却一夜成空。励志修仙,誓夺天地造化。燕枭说过,不是为了证明我多厉害,而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真英雄!用抗震精神挑战金融危机,自强不息、坚忍坚持、互救互助、无私奉献、不离不弃、共渡难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得战无不胜。如果能将这种抗震精神顺利转接到企业中来,将凝聚起无限的激情与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 女人就是要有钱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就是要有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没有理财智慧的女人,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好命女。不懂理财的女人。也许会赚钱,但却守不住钱;也许会守钱,但却不知道如何让钱升值;也许懂得如何让钱升值,但却不懂得如何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份保障;也许懂得给自己提供一份保障,但却不懂得如何通过钱财让自己持久美丽……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女人,我们要做既有钱又聪明的女人!这本《女人就是要有钱(超值金版)》由雅瑟编著,用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理论告诉大家,女人如何变有钱。做女人,就要懂得理财,就要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这本《女人就是要有钱(超值金版)》适合女性阅读。
  • 独爱残疾夫君

    独爱残疾夫君

    王燕:现代著名外科医生,26岁,因意外穿到历史上不存在的时空长得美丽贤惠,实则外柔内刚一旦认定的事,绝不更改袁志轩:大安王朝的挂名将军,27岁,五年前为救当今皇帝受重伤下身瘫痪他曾经脾气暴臊,但现在温和得没有脾气——因为脾气已经发光了他曾经自信狂枉,但现在自卑自怜——因为曾经是王朝最年轻的护国大将军,现在却是一个残疾他无欲无求——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值得要的片段一:床上,躺着一个英俊无比的男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巧美丽的女人,正在努力的扒他的——裤子“姑娘,你在干什么?男女受授不清,万万不可…啊,快住手。”小巧美丽的女人充耳不闻,依然努力的做自己的事,她是医生,在她的眼里,所有的男女老少不分美丑,都是由水,蛋白质,细胞,骨骼等组成的片段二:“姑娘,你这个样子,若是让别人看见,会说闲话的。”英俊无比的男人一脸纠结的看着正认真检查自己双腿的女人,俊脸通红,他从来没有与女子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过“你是不是害羞?”半响,检查结束的女人看着满脸通红的男人问着“…”“要是你怕娶不到老婆,没关系,我嫁你。”片段三:“我要嫁给你。”“我怕你后悔,我是个残疾。”“我就喜欢残疾。”“…”片段四:“我这个样子,没法跟你洞房。”“没关系,我有办法。”“…”新文推荐:妹妹篇:《闪来的军婚》冷淼淼坐在咖啡厅里,突然听到身后有声音:“…请问,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会一直在部队当军人。”“这样啊…那我们可能不太合适。”从小对解放军叔叔有崇拜情节的淼淼立刻不平,转过身去:“…为什么不合适,你知道我想嫁军人还嫁不到呢…”“小姐贵姓?”“免贵姓冷。”“结婚了吗?”“没。”“那我们结婚吧。”“…成…”姐姐篇:《被阴的婚姻》:沈皓家的房门被敲开,一个女人提着行李手拿红本,对他一笑,“你好,我叫冷香香,从法律上来说,是你的妻子。”冷香香的愿望是做个流浪的人,可惜她这一伟大的愿望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对于女儿过于超前的思想,冷父冷母怕哪天女儿突然就给他们带一非黄毛女婿回家,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物色女婿。NO.1“女儿啊,恭喜你结婚啊!”“谢谢妈…等等,结婚,我为什么不知道?”“…”NO.2“女儿啊,这是你的结婚证和你老公家的地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现在就去你老公家啊,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