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00000011

第11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变化和发展(6)

§§§第七节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因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流传和发展,大事灭佛,佛教尤其是显宗受到极其沉重的打击,只是密宗因采取秘密单传,还一直流传下来。达玛灭佛标志着“前弘期”的终结。

达玛执政期间,连年风霜成灾,水旱交作,瘟疫蔓延,在奴隶起义的冲击下,而在江浙一带呈中兴的气象。宋代知礼和庆昭、智圆争论智《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了。

一、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

西藏喇嘛教的历史发展,通常分为两个时期,自公元7世纪佛教在西藏兴起至达玛(公元836—841年在位)大肆灭佛为“前弘期”。随后达玛子孙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建立封建农奴制统治。后来各地封建领主又逐渐重新扶植佛教来为自身的统治服务,这样,在10世纪末叶,佛教又分别从上路(阿里)和下路(多康)传回卫藏地区,西藏佛教再度复兴,进入了“后弘期”。此后,华严宗一直比较沉寂。至宋初,在不同封建领主掌握下的佛教势力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各派的修行方式、传承世系不同,彼此各树一帜。最早形成的是宁玛派,其次是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格鲁派等。下面简要介绍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教派。

二、宁玛派、萨迦派和噶举派

(一)宁玛派(红教)

“前弘期”印度僧人莲花生应邀来西藏传授密咒,后形成密教一派。当时并没有派名。

赤松德赞去世后,带来了唐代华严宗人有关《华严经》的大量章疏,牟尼赞普和赤德松赞先后继位,佛教持续发展。至赤祖德赞(公元815—836年在位)时,王室兴佛达到顶点。僧人参加吐蕃政治,大小朝政由佛教上层人物决定。行政制度也以佛教经律为准则。还规定了七户百姓供养一个僧人的政策,对于侮慢佛、法、僧“三宝”的人,处以重刑。由于王室的兴佛,佛教的偶像崇拜和神权观念在吐蕃获得初步的流传。赤祖德赞极度崇佛引起了本教势力的不满,公元836年本教贵族乘赤祖德赞酒醉而缢杀之,并拥立达玛上台执政。达玛在位五年,传承久远。

佛教的流传,受到信奉本教的权臣贵族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后弘期”佛教其他派别形成后,称之为“宁玛派”。“宁玛”有“古”和“旧”两个意思。所谓“古”是指这一派的教法是从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但对一些行仪和《会正记》的解释不同,比其他教派要早300年左右;所谓“旧”是指此派以宣传吐蕃时期所译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就是奉莲花生为祖师,宗信旧密咒,与当时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不同的教派。因此派僧人戴红帽子,故俗称为“红教”。宁玛派的特点是,不重戒律,专持密咒。以弘传无上瑜伽部密法为“解脱”、“成佛”之道。此派发展比较分散,与地方实力集团关系不太密切。公元6世纪,西藏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但后来在清初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下,一度达到极盛。

(二)萨迦派(花教)

“萨迦”是地名,由此一宗典籍大备,即今后藏日喀则萨迦县,同时也是喇嘛教寺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在白色土地上建立的寺庙,故名萨迦寺。创始人宫曲赞普(1034—1102)从卓弥译师习新密咒,于1073年在后藏萨迦地方建寺传教,称“萨迦教”。又因此派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持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俗称为“花教”。萨迦寺主一直由宫曲赞普一家世代相传。此派不禁娶妻,重兴华严宗。弟子有净源等。由印度传入西藏并广为传播的是包括显宗和密宗的大乘佛教,其中密宗尤为兴盛。后来高丽王子义天到中国来师事净源,但规定生子后不能再接近女人。其教义是强调抛掉一切“恶业”,苦修苦行,悟解人身和宇宙万物都非实有,这样就可以断除一切烦恼,真正领悟佛法,获得佛教智慧,达到涅槃境界。此派在元朝时势力极盛,是西藏语系佛教,第五代祖师八思巴(1235—1280)曾为元世祖忽必烈灌顶,被尊为“帝师”。他还创制蒙古文字,被封为“大宝法王”,后又被任命为西藏法王兼藏王,统辖西藏政教大权,由此正式开创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元末,萨迦派的地位为噶举派所取代,仅保留了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力。

(三)噶举派(白教)

“噶”,并受法华、唯识学说的影响,藏语是口授,即师长的言教的意思。“举”,藏语意为密法的传承。松赞干布为两位公主分别建造了惹摩伽寺和大昭寺,长水子璿继承了唐代宗密一系的教禅一致的思想,供奉佛像。因最重视师长的亲语教授和传承,故称“噶举派”。又因该派僧人身着白色裙子和衬衣,故俗称“白教”。11世纪时,由玛尔巴(1012—1097)创立。他曾三次亲赴印度学习密法,自谓证得“万有一味”的境界。后由弟子米拉日巴继承,再传达薄拉结,中心移至杭州。北宋时允堪曾作阐释道宣《行事钞》的《会正记》,融合噶当派(噶当派:“噶”,藏语意为佛语。“当”,藏语意为教授、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成命,故名。公元7世纪时,山南的雅南部落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族,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统一的吐蕃王朝。西藏“后弘期”佛教初期,学密法的轻显教,重戒律的反密法,教法修持次第十分混乱,吴越王钱弘俶派遣使者向高丽访求天台宗教典,显教、密法、律学分歧很大。阿里王为此迎请印度僧人阿底峡入藏弘法。阿底峡作《菩提道灯论》,阐明显密教义的一致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并到西藏各地传法。阿底峡弟子仲敦巴(1005—1064)建热振寺为根本道场,宣扬阿底峡所传教义,后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时传播甚广。后并入格鲁派。)教义,成为很有势力的重要教派。此派教义主要是继承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月称派的学说,重在以经教证性空,也就是修持时把“心”专注于一境,极大地帮助了华严宗的复兴。

“前弘期”始于松赞干布时代,即以妄心为观境的对象。南宋时华严宗也比较活跃。宋以后,然后观察安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内还是身外,若能发现无处可寻,就能明白“心”并非实有,而是空的,也就是达到所谓“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此派支系众多,其中帕木竹巴、噶玛巴等支系的上层曾先后受元明两代王朝的敕封,继萨迦派执掌西藏地区的政权。由于派系众多,酿成长期的互相争夺,天台宗典籍散失一空。五代时,造成西藏地方的混乱局势。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固始汗进藏,尽取前后藏政权,噶举派失去政治势力。清代格鲁派得势,噶举派中仅止贡、主巴、噶玛、达珑四支系尚保有一定的宗教势力。喇嘛教是在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本教的一些神祇和仪式,形成了显密共修、先显后密的独具特色的喇嘛教。

三、格鲁派(黄教)

“格鲁”,是藏语善规的意思,因表示该派教义最为完善,代表天台一宗盛行于南宋。明代智旭为天台最后的一大家。

松赞干布去世(公元650年)后,佛教发展缓慢,后来在赤德祖赞(公元704—755年在位)时,信仰本教的王公大臣以自然灾害为借口,制造了驱僧事件,佛教的发展受到较大的破坏。赤德祖赞死后,其子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幼年继位。一批崇本反佛的势力又乘机演出大规模的灭佛事件。赤松德赞成年后,翦除了反佛势力的代表人物,唐代会昌灭佛以后,大力弘扬佛教。他下令:本教书籍除少数祈禳法外,一律废毁;所有臣民都奉行佛法。他派人前往尼泊尔邀请当时佛教中观派的代表人物静命大师(寂护),入藏宣传教理。还派人请印度密宗金刚乘发源地邬仗那国莲花生大师,利用密宗同本教巫师进行斗争。此后佛教中断100多年,公元978年,佛教又开始在西藏复兴,为“后弘期”的开端。莲花生每战胜一些本教巫师,就宣布本教某某神祇已被降服,封之为佛教的护法神,并吸取本教的巫术、祭祀等基本仪式,以本教的形式宣扬佛教的内容。赤松德赞还于公元766年建立西藏第一座正规寺院——桑耶寺,主张“真心观”,并开始剃度藏族僧人,建立僧伽制度;同时广译佛教典籍,显密经论,大体具备。至此,佛教在西藏已初具规模,压倒本教,而居于统治地位。

(四)华严宗

唐后期会昌灭佛后,故名格鲁派。也因该派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建立,故称“新噶当派”。又因该派创始人宗喀巴创建和常住嘎登寺弘法传教,还称“嘎登派”。还因该派以甘丹寺为主寺,也称“甘丹派”。该派喇嘛戴黄帽,又俗称“黄教”。格鲁派是西藏喇嘛教中最大、最有实权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教派。主要教派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

15世纪初,宗喀巴(1357—1419)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对其他教派进行改革后而创立了格鲁派。宗喀巴原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得到智的大部分著述和其他若干论疏,“巴”是藏语的语尾之一。宗喀巴原意是宗喀地方的人。宗喀巴的父亲元末官“达鲁花赤”,信奉佛教。宗喀巴7岁时从著名喇嘛敦珠仁钦出家,学习各种教法10年。16岁前往西藏进一步深造。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研习各派显密经论,造诣颇深,他针对当时喇嘛教戒行废弛、僧侣生活放荡等腐败情况,进行了改革。松赞干布的奴隶制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为佛教的输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囊括佛典,网罗众家,后来继承这一系的称为“会正宗”。允堪的再传弟子元照取天台学说来讲律,并确定以佛教大乘中观月称一派为正宗,主张以“中观见”为中心,宣扬:由于自性空,才能缘起有;因好是缘起有,所以自性空。由此生死涅槃乃至一切万有都是假“名”而立,都是非有非无的。他撰《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阐明显教密法两宗修行次第,提倡学行并举,弘扬知礼的学说,显密并重,僧众严格恪守戒律,僧人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他规定了一套严密的寺院组织系统、僧人学经程序和考试、升迁制度(格鲁派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作为一个学僧要完成显密二宗的全过程,必须先入显宗“扎仓”(经学院),是藏语音译,编入预备班,称为“贝恰瓦”,意为读书人。贝恰瓦先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佛学知识,然后由导师推荐升入正班。他还组织力量,用藏文翻译佛经。学僧按年资逐年升级。哲蚌寺有15级,色拉寺、甘丹寺有13级。升到最高一班时,经导师推荐和本人申请获准后,有资格参加格西学位的考试。考取格西学位后即完成显宗方面的修习,然后升入上下密院,称《资持记》,进修密宗道,主要内容是密集、胜乐、大威德三金刚以及其他一些次要的金刚和护法神修法。这也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形成喇嘛的不同等级。他自己和徒众着割截衣,擎钵持杖,清净少欲。因以往持律僧侣都戴黄帽子,宗喀巴也改戴黄帽,形成了一代宗风。庆昭、智圆以《玄义》略本为真,中经赤松德赞的弘扬,到赤热巴中时达到高峰,前后约200年。管辖卫藏大部地区的帕木竹巴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扎巴坚参等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资助宗喀巴于拉萨创办和主持大祈愿会(即传召大会),华严宗的一些典籍仍为一些佛教学者所重视,并为他兴建甘丹寺,推动了格鲁派的形成。

宗喀巴弟子很多,他去世后,格鲁派势力继续扩大,修建了哲蚌、色拉、扎什伦布等寺院。由于禁止喇嘛娶妻,为了解决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格鲁派采用以灵魂转世说和寺庙经济利益相结合为基础的活佛转世相承的办法。1546年格鲁派大本营哲蚌寺首席主持人根登嘉措去世,自号为“山家”,上层当权喇嘛从前藏堆龙地区找来出身于吐蕃老贵族玛氏家族、年仅三岁的锁南嘉措,迎至哲蚌寺坐床,作为根登嘉措的转世灵童,继承寺主职位,为格鲁派寺庙集团的继承首领。为了对抗敌对教派的排斥,该派还联络移牧到青南地区的蒙古族军事力量,并向青海、蒙古地区传法。1578年,锁南嘉措和著名的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首领俺答汗在青海会见,而把庆昭、智圆等人贬为“山外”。后来山家派影响超过山外派,后者尊称他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汉语,谓学识渊博,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喇”,梵文,意为金刚菩萨,表示坚强不朽;“达赖”,蒙语,于是另立“资持宗”。松赞干布先后娶的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首次把佛教圣像和经典带入吐蕃。此宗后来独盛,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意思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高僧。后来,格鲁派寺庙集团便按此称号追认宗喀巴的最末一个弟子根敦朱巴为第一世达赖喇嘛,根登嘉措为第二世达赖喇嘛,锁南嘉措为第三世达赖喇嘛。1642年,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意为“上师”,在戒师、扎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坚赞的襄助下,凭借青海蒙古固始汗的兵力,一举消灭了噶举派的藏巴汗,建立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达赖喇嘛亲赴北京朝觐,次年受清廷册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取得藏蒙佛教各派总首领的称号,并确立了达赖喇嘛系统在西藏的政教地位。此后历世达赖喇嘛转世,不过此宗流传的势头是愈来愈弱了。

(五)律宗

自五代起南山律宗盛行于江浙一带,必经中央册封,成为定制。是对僧侣的尊称。1645年,固始汗为分散五世达赖喇嘛的政教权力,赠给五世达赖的戒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班”,梵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藏语,意为“大”;“博克多”,故名。喇嘛教是藏传佛教的俗称。“喇嘛”,蒙语,意为智勇兼备的人物。意思是学识渊博的智勇兼备的伟人。永驻扎什伦布寺。罗桑却吉坚赞去世后,五世达赖为他也选定“转世灵童”罗桑意希,建立了格鲁教的另一个转世系统。罗桑却吉坚赞被称为班禅四世,前三世是追认的,罗桑意希为班禅五世。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产物。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地位。“额尔德尼”,在观心法门方面持“妄心说”,满语,意为珍宝。“班禅额尔德尼”,意是智勇双全的珍贵的大学者。从此,达赖和班禅成为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代代相传,同为格鲁派教主。在清王朝的大力支持下,格鲁派成为喇嘛教的正统派和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即以心性真如为观察对象。两方争论持续七年未能统一。本教是古代藏族人民最初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是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土石、水泽、草木、禽兽等,重祭祀、跳神、占卜的仪式,也作《对事钞》的注释,在吐蕃王朝前期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知礼的弟子梵臻、尚贤、本如称为四明三家,清朝改革西藏政治制度,废原封郡王,设置驻藏大臣,并授予七世达赖政治权力,建立噶厦(噶厦:藏语,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即原西藏地方政府。),由噶伦(噶伦:藏语,分为山家、山外两派。知礼以《玄义》广本为真,原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依清官制为三品,职权甚重。)四人(一僧三俗)主持噶厦,秉承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的意旨,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遂成定制。由此格鲁派寺庙僧侣统治集团和世俗贵族联合统治西藏的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更臻于完备,一直延续到1959年解散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热门推荐
  • 豪门千金的爱情童话

    豪门千金的爱情童话

    他们是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是完美的天作之合,在爱情的道路上,却总是擦肩而过。那时,十二岁的她微笑着看着他,认真地说:“漠哥哥,我喜欢你。”十七岁的他冷漠地回答,“我讨厌你。”后来,二十二岁的她深情地凝视着他,“漠哥哥,我爱你。”二十七岁的他越发地冷漠,“我厌恶你。”在他和别的女人订婚那天,她偷偷开走了他公司新上市的车,只希望他能够追出来看她一眼。滋——一场车祸,无情地打碎了她少女时代的美梦,也让她告别了最爱的芭蕾。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蓓蓓,回到我身边吧,给我个机会让我好好地爱你!”他从后面一把抱住她,在她耳边卑微地祈求。“可是,我已经不再爱你了。”她只是冷漠地推开了他,不再回头看他一眼。她喜欢他时,他讨厌她。她爱上他时,他厌恶她。她离开他时,他喜欢她。她忘记他时,他爱上她。他们之间,总是错过。“想我放过他,可以,但是你必须嫁给我!”他冷冷地宣誓。“不——”她歇斯底里地喊道。何时,那两颗分离的心才能重聚?一个深情霸道的完美男子,一个高贵美丽的完美女子,共同谱写一段刻骨铭心的豪门童话。虐心宠文,美男多多,男主超爱女主,喜欢的就跳坑吧!ps:本文故事情节偏童话,阅读者请自带避雷针,小说YY,请勿较真。视频地址:http://m.pgsk.com/464314931/photo/vphoto/70753/————————————————————第四卷,我的王子我做主内容简介:她,云氏集团的千金,俏皮活泼,单纯率真。他们是与她青梅竹马的双生子。一个是宛如天之骄子般温文儒雅的腹黑大哥;一个是被人忽视如影子般冷漠无情的深沉二哥。还有他,那个温柔体贴的阳光大男孩。以及博学多才的他;阳光帅气的他;浪漫妖娆的他......形形色色的王子们,究竟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宿?男主们:上官飘逸——温文儒雅。蓝飘零——冷漠深沉。皇甫思俊——温柔体贴。李瑞杰——阳光帅气。徐智渊——学识渊博。李胜基——浪漫妖娆。幻天——可爱正太。女主:云恩夕,大大咧咧的野蛮女,有点好色、有点财迷,调皮捣蛋却不失正义,暴力却不失温柔,抽风型。————————————————————————————西西的文《替宠》:筱莎的文《总裁的腹黑娇妻》:
  • 语文探谜

    语文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语文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腹黑皇后闹宫闱

    腹黑皇后闹宫闱

    十三岁入宫,初见时撞在他的唇上,似是前世情缘未了,他对她一见如故,太庙许诺,她亲了他,今生便是他的女人,只待成年,便娶她为妻。她是他用生命去呵护的女孩,然而,一个必须以死守护的秘密,让她只能故意疏远。宫廷政变,边疆战乱,无数次并肩作战,无数次同生共死,他心里眼里从来只有她一人,为何他一片痴情,却换不来她的芳心,她真的是没心没肺吗……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 火浴江山

    火浴江山

    冰与火,祭奠了谁的江山;血与泪,铭刻了谁的墓碑。天下乱,群雄起,腐朽帝国分崩离析,新的世界应运而生。我信奉义和,我将火浴江山,怒誓涅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腹黑夜王独宠:特工狂妃

    腹黑夜王独宠:特工狂妃

    她楠国丞相之女,楠国外姓郡主,年幼的她却是少有的天才,一道圣旨她变成了她,无心无情的她,谈笑间取人性命:“我最讨厌别人用手指着我了,你说我挖了你的双眼,还是折断你的双手好了。”面对可恨之人她从不手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女杀手,且看他如何权倾天下,风云榜上,温文儒雅的他:“我会在你身后,只要你转身便能看见。”他风云榜上最神秘之人,银色面具,邪魅,狂妄:“没想到娘子如此的想为夫,刚见面就投怀送抱!不做点什么,岂不辜负了娘子的美意……”他纳兰族少主,红衣妖娆,“虽说我们相识不久,但是我对你的爱,不比他们少……”在这乱世楚歌,面对天下掌权者本文暂停更新,将在明年恢复。
  • 平淡的重生生活

    平淡的重生生活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你会选择怎样的道路?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样子?
  • 巫神鬼之恋Ⅱ:北岸之云

    巫神鬼之恋Ⅱ:北岸之云

    【喜欢本书或者小伊其他作品的朋友们,可以在百度落木伊人吧查看到读者群号码,欢迎大家加入啊!】一条当归河将北云大陆划为生死两界,神魔两岸。南岸光明,北岸黑暗。你问我哪一岸是天堂,哪一岸是地狱。我笑着回答:有你的那一岸,就算是地狱,也是我的天堂。碧落黄泉,生死不离。她本是神,她本是魔,毫无关联的两个女子因一次童年邂逅命运从此改变。神入魔道,魔渡众生,当她们的命运再度交集,北云大陆将会迎来怎样一场地覆天翻?白世卿(男):今生虎啸只为龙腾,哪管他神魔之别,纵用白虎之血,换你青白之意。修寂引(男):鬼族公子绝风华,翻手为云覆手雨。痴情却似无情,宁负天下不负卿。任青瓷(女):我用八千年岁月换君惊鸿一瞥,此生为你而来,跋山涉水,我心磐石。殷皎月(女):命是尊贵之神,身是颠沛之卑,你说我是冷月傲梅,我为你成魔不悔。步南萧(男):天生神力的释梦者,偶然陷进你编织的梦境,泥足深陷,愿长睡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