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2900000033

第33章 英国——海面上远去的白帆(4)

圣女贞德的死标志着百年战争的大幕落下。是时候了,在这个女孩子面前,对于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应该为他们那骚动不已的邪恶欲念而忏悔的时候了。他们很快就发现,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丢掉的东西远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事实上,英国人在这起战争后得到了他们新的选择,而法国人则继续徘徊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但我们在这里并无意评价两个国家谁是谁非,我们要说的是——和平降临了。这就标志着外在的环境已经成熟了,百年战争之后的英国人赢来了他们全新的机会。

而这最后的文明成果,将由都铎家族的成员来分享,而英国人,他们得到的将是新的荣誉与新的光荣——新时代的文明开始了,从不列颠岛开始。

就是这样。

【百年战争中的玫瑰插曲】

腓力国王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智者,英国的狮心王理查尚可以自己的勇武与其智慧相搏,但等轮到小约翰的时候,腓力国王的智慧这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以教皇的号令为要挟,迫使小约翰与教皇敌对,而腓力则趁机收回了英国在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大面积领土。

法兰西王国欢呼雀跃,腓力国王也因此而被誉为“奥古斯都”,而小约翰却遭到了国人的愤怒反对。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无地王”小约翰与国民签署了《英国大宪章》,正是这份纲领性文件为后世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石,小约翰也在满脸晦气中改变了这个世界。

小约翰的儿子亨利三世改善了英国与教会的关系,但是他和国会之间相处得显然有些问题。于是他带领他的支持者召开了“模范国会”,这就形成了国会上院的雏形,而那些对亨利三世没什么好印象的人则成为了国会下院的主要成员。

爱德华一世将英国卷入了与苏格兰的战争。我们知道,苏格兰人是很难对付的,英国人在斯特林桥战役中是有过深刻体会的。在那次战役中,成百上千的英勇骑士丧命于福斯河那寒冷刺骨的冰水之中,这应该是英国人不愿意回忆起来的噩梦之一。

经过短暂的缓冲,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爱德华三世再一次与法国人因为争夺佛兰德尔发生了争执,这场争执以英国的长弓手射断法国骑士的千年之梦作为终结。

从这时候起,骑士的时代就结束了,玫瑰战争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金雀花王朝的后裔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家族,以红蔷薇为标志的是兰开斯特家族,以白蔷薇为标志的是约克家族。爱德华三世身死之后,王位几经更替,落到了亨利六世的手中,但亨利六世显然也做不到长生不老,他很快就要死了,于是约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而兰开斯特家族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这样一来英国就有了麻烦。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约克公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率领他的内侍、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人随同前往,而亨利六世则在王后玛格丽特和执掌朝政的萨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双方于5月22日在圣阿尔朋斯镇相遇,约克公爵即下令发起进攻,国王的人马大败,上百人死亡,而国王本人宣告失踪。但随后不久,失踪的国王被约克公爵的人马在一个皮匠家里搜出,此时亨利六世已经中箭负伤。

此后不久,国王的人马与约克公爵的支持者再度在北安普顿发生冲突,国王第二次沦为了约克的俘虏。连续两次羞辱令王后玛格丽特勃然大怒,她从苏格兰借到一支人马,集结了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组成联军,进入了约克公爵的领地。约克公爵匆忙间带人马去征讨,反被困于威克菲尔德城。

1456年2月30日,威克菲尔德城被攻破,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其首级悬挂于约克城上示众,头上还戴着纸糊的王冠,以示讥讽。但几天之后,约克公爵的长子爱德华却进入了伦敦,与他在一起的还有能征惯战的沃里克伯爵,于是历史上的爱德华四世出现了。他的一支军队开始向北进发,寻找王后玛格丽特进行决战。

但是玛格丽特的军队显然就在附近,因为决战的地点就在约克城。虽然兰开斯特与王后的联军远超过爱德华四世的人马,但是他们正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了迷住了他们的双眼,射出的箭也明显缺乏威力,结果可想而知,兰开斯特与玛格丽特大败。

战事持续下去的结果,是约克家族的地位更加稳固,王后玛格丽特带着可怜的老国王亨利六世逃亡到了苏格兰。但是没过多久,倒霉的亨利六世又沦为了约克家族的俘虏,被囚禁于伦敦塔之中,玛格丽特只好携幼子远走法国。

接下来是约克家族的名将沃里克伯爵的逃亡历史。他和爱德华四世闹翻了,被迫逃到法国投奔了路易十一。路易十一支持这位罕有的名将重返英国,这回就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了。他逃到了尼德兰,依附于他的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再次回到英格兰,在伦敦以北的巴恩特与名将沃里克展开了决战。当时爱德华四世的军队不足9 000人,而沃里克伯爵却拥有2万人的部队,实力相差悬殊。但是一场大雾帮助了爱德华四世,他利用浓雾发起突袭,杀掉了这位声名显赫的名将,其部下战死者达千人。

老国王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也带着她的独生幼子偷偷地返回了英格兰,很希望在这片混乱中找到机会,但是她没有找到,反而落入了爱德华四世的手中。爱德华把她和她的丈夫一同处决了。兰开斯特家族就这样灭亡了,但是流亡在法国的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却声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的后裔,这就预示着新的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新的麻烦是由理查三世这个家伙带来的。他是如此渴望登上英国的王位,以致为此不惜暗杀了他的哥哥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英国人不喜欢他这种做法,于是理查三世就想寻找一个有效的方法降低国人对他的反感与不满。他打算娶爱德华四世的女儿、自己的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

看起来不会有人制止这件事,但是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却从法国回来了,他与理查三世于1485年8月决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尔特。

都铎的军队只有5 000人,理查三世的人马超过他的一倍,但当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领他的3 000名战士站到都铎一边的时候,形势立即发生转变。理查三世就这样战死了,他最终没有能够娶到自己的侄女儿伊丽莎白,亨利·都铎反而娶了她,这就标志着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和解了。在流淌了如此之多的鲜血之后,尽管和解来得太迟了些,但它总算来了。

此后我们迎来了英格兰的都铎王朝,这个时候,英格兰已经长大了,它终于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英国人是圣人,如果我们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就不应该苛求他们。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够正视历史,并从中汲取到价值性的思想与营养。

【新时代的缔造者】

亨利七世——兰开斯特家族的最后继承者——或者他的国家,在此前和教会所结下的仇恨太多了。简单说来只有一句话:英国人没有给教会留下什么好的印象或是感觉,英国人对教会的看法显然也是一样。他们的国王曾经遭到教士的鞭打羞辱,那时候我们就已经说过了,或迟或早,教会必然为此付出代价。

而现在,是时候了。

亨利七世明确地宣扬他作为一个国王的基本权力,或者至少他不能像亨利二世那样任由一个教士的鞭子抽在自己身上,而这向来是教会所坚持的。但是现在应该是终止这一切的时候了,亨利七世明确要求,贵族们要对国王效忠并承认国王对国内的教会的控制权。这在当时所引发的激烈对抗与混乱是可想而知的。托马斯·莫尔,那位举世闻名的大思想家——他提出的乌托邦观念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而他提出来的社会主义观念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他坚持自己的宗教立场,不认可亨利七世享有针对教会的世俗权力。

亨利七世毫不犹豫地砍了他的脑袋。思想就这么离我们远去,但文明却从此开始了,这岂非是这个世界的莫大悲哀?

亨利七世在英国建立起了庞大的特务系统,对贵族们实施严格的监视。但是奇怪的是,他为此所做的全部事情仅限于监视而已,这支庞大的特务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对社会舆论的了解而已——仅此而已。

在这里,亨利七世所奉行的仍然是野蛮人的文明法则。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习惯这一点,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二者的区别了。

亨利八世全面承袭了亨利七世的风格与传统——继续挑战教会的权威。事实上,英国的新教徒就是在这个时候获得了他们充足的生存空间,这进一步表明英国与教会的冲突进入了更加激烈的阶段。所以亨利八世索性对教会的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国王对教会进行了抢劫”,教会的态度我们是完全想象得到的。

但是亨利八世对待女性的态度显然有些问题——这或许是受了他的祖父爱德华四世的影响,这位国王在向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求欢未遂时,竟然拔出了匕首。但按照当时的标准,亨利八世并不能说是太过分,他最多只不过是把他的大部分情妇都娶为王后了,而且他对侍女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结果侍女们为了争宠,彼此之间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史学家坚信,正是因为教会对亨利八世实在说不上严肃的私生活有异议,导致了他与教会的彻底决裂——教会拒绝批准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离婚,而后者是阿拉贡的公主。但是亨利八世还是义无反顾地踢开了可怜的凯瑟琳,娶了安妮·博林之后又杀掉了她,罪名是通奸。博林亲生的小女儿伊丽莎白亲眼看到她的母亲被父亲砍了脑袋,但这个女孩子的悲剧只不过是刚刚开始,到了她九岁的那一年,她又亲眼目睹了父亲杀掉了她那年轻的继母凯瑟琳·霍华德。

亨利八世死后,年幼的爱德华六世继位,但他在6岁时就死掉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在9岁时把王冠戴在了简·格雷的头上,也就是说该说法认为爱德华并没有在6岁死去。不管怎么说,爱德华肯定是早早地死掉了。即使他6岁还没有死的话,也肯定活不过9岁,这是没错的。这时候终于轮到血腥玛丽出场了。

血腥玛丽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她烧死了三百多名新教徒,还逼迫妹妹伊丽莎白放弃新教而改信天主教。但是伊丽莎白在做弥撒的时候声称她“胃疼”,这激起了血腥玛丽的愤怒,她向议会提交议案说伊丽莎白不是亨利八世的合法继承人。有意思的是,许多史学家坚持认为这位血腥玛丽的血统倒是有问题,她应该是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和不知什么男人乱搞的结果。追述这些花边新闻实在是毫无意义,但我们需要为血腥玛丽的昏庸寻找一个理由。她真的是糊涂透顶,发疯一样地爱上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但她的丈夫显然一点儿也不喜欢她。他趁着血腥玛丽病重,不失机宜地向她的妹妹伊丽莎白求婚。但是血腥玛丽原谅了菲利普的不忠,并心甘情愿地卷入了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结果把加来港给丢了,这让国人对她失望透顶。但她在临死之前还希望能够替天主教固守住一片封地,她还多次想杀掉妹妹伊丽莎白,但这个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所以伊丽莎白最终成为了英国的女王。

这位女王虽然一生未婚,但在英国民间却盛传着许多关于她的花边新闻。但这些多半子虚乌有的事情根本没有影响到英国的国务处理,她的麻烦够多的了。教会对属于新教徒的女王则充满了敌意,所以教皇想把从苏格兰逃到英格兰的玛丽扶上王位。关于苏格兰人玛丽,又一位玛丽,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但那个男人爱的只是她的王位,而且还带着满身的梅毒被人莫名其妙地吊死了。按说这事跟女王玛丽没什么关系,但苏格兰的民众可不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暴动就发生了,玛丽只好逃到英格兰。但是她一到英格兰就被伊丽莎白给囚禁了起来。英国的天主教徒们秘密与玛丽串通,想杀掉伊丽莎白让这位饱受爱情折磨的女人做女王,而这显然是符合教会的利益的。

所以伊丽莎白当机立断,杀掉了玛丽,从此与教会及大半个欧洲决裂了。

再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的,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向英国逼近——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伊丽莎白为什么要和私奴贩子霍金斯混在一起了吧?还有海盗德雷克,正是这伙在名誉上明显存在着污点的英国人一举歼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直接导致西班牙从他们的财富巅峰上跌落下来。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生命垂危,在这种时刻她为英国人做了最后一件好事——英格兰与苏格兰人将会永远铭记她——把王位传给了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让斯图亚特家族出任英格兰的国王,这不仅可以化解英格兰与苏格兰世代敌对的情况,而且还对她杀掉苏格兰玛丽女王一事起到了修复与弥补的作用。

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从此成为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国王,英国历史上的斯图亚特王朝正式开始了。

而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到自遥远处走来的巨人的历史足音——光荣革命就这样悄然开始了,在人所不知的情形之下。

【光荣的序幕】

詹姆士国王,他引导着英格兰人民从专制走向了更深重的专制。

他是君权神授观念的信奉者,他认为教徒必须服从上帝,所以人民也必须服从他们的国王。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的错误,但是当他在国会演讲的时候要求大家将他作为神来供奉的时候,就给英国带来了一些麻烦。

但是英国人还是默默地忍受了——他们还不习惯反抗他们的君主,毕竟詹姆士之前的君主们大多是开明之士,如他这般苛刻的情形,对于民众来说是极为陌生的,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拿他怎么办。

于是詹姆士国王就率性地做他喜欢做的事。

詹姆士一世对国会有一个很低的要求,就是让国会替他收税。但可惜他的运气不是太好,这时候的英国法律早已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未经国会批准,国王的收税计划是无效的。这让詹姆士一世非常地惊奇,于是他解散了议会——实行了无议会制度。

除此之外,詹姆士还不喜欢英国的清教徒。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清教徒是英国制度发展的产物,他们不同于风行欧洲大陆的新教徒,也同天主教徒有着一些区别,英国的清教徒是奉国王为首领。但是现在他们的首领不喜欢他们,这就让清教徒们一时之间无所适从了。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王牌甜心指令

    王牌甜心指令

    “想知道你的身世,那就来这里。”一张莫名的邀请函使对甜点毫无经验,仅凭借着超常的嗅觉的菜鸟新手夜允珂来到了传说中皇室的贵族甜点学院。仅为了在四年一届的“卡斯兰帝皇家甜点”大赛中取得冠军并且找到父母,没想到刚入学就麻烦接踵而至!本来身为初级部菜鸟的她莫名其妙的被分配到了高级甜点部!更倒霉的是第一天就华丽丽的在校门口摔倒,被中级部学姐的挑衅!奈何四位高级部的精英恶魔殿下对她偏偏特别照顾。梦幻终会破碎,这特别的照顾竟然隐含着令人震撼的阴谋……!当她在朋友和导师的帮助下从一场场一赛中脱颖而出…从菜鸟进化成大神…当她站在这个甜点界的巅峰时。才发现她的身份竟然是……!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诡案罪4

    诡案罪4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谁的青春没有秘密(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家庭生活万事通

    家庭生活万事通

    本书从家居艺术、恋爱婚姻、家庭安全、服饰打扮、卫生保健、防病治病、居室美化、购物技巧、法律常识等方面,共汇集了1000多个生活技巧和生活难题的解决方法。全书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为你提供轻松时尚的生活方案。
  • 特种部队之中国篇

    特种部队之中国篇

    能佩戴黑色贝雷帽是中国特种兵的最高荣誉。济南军区雄鹰特种部队之所以有“黑色贝雷帽”称号,原因有两个。原因之一是雄鹰特种部队建立之初向往黑色贝雷帽,鼓励队员们以此为训练动力。原因之二是雄鹰特种部队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黑色贝雷帽对于中国特种兵来说一样。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豪门孽恋之佟门风云

    2,还是就此两败俱伤?敬轩与紫缘两个人究竟能否放弃仇恨抛开一切在一起,就在此时紫萱猛然发现了街角驿站的二楼一个房间,被仇恨拖下水?并不完全知情的第三代又会经历怎么样的爱恨情仇?佟家剩下的孩子又都是何种结局,尚俊的面孔就在那里,有一天教书先生正在教庆轩《大学》中的句子,看见紫萱已经到达,先生看见敬轩很认真也没去打扰,冷冷一笑,先生发现敬轩依然在屋子外边旁听,尚俊的脸让紫萱看了个真切,教书先生也是有所耳闻,可这接下来让紫萱更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三岁入书房,尚俊居然举起了枪对准了敬轩,看上去真是风光无比。3,尚家的孩子又是何种结局?这个惊天阴谋揭开了同样已为人父的佟严与尚世年的秘密,就在尚俊激发手枪的一瞬间,佟严和尚世年二人承接了上一代的恩怨,紫萱扑到了敬轩的身上,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刹那间紫萱的背上血如泉涌。”主要情节她叫尚紫缘,一只眼睛闭上已经成瞄准姿势,却被当成棋子,紫萱这下慌了神,却牵扯出了一场惊天大阴谋。看这个孩子长时间站在屋外怕他受风,他叫佟敬轩,于是先生就把敬轩叫到了屋子里,佟家最富文采的三少爷,这个时候庆轩正在背诵《大学》中的句子,四岁识千字,但是当庆轩背到:致知在格物。1,敬轩看着紫萱,等到第二天给庆轩上课的时候,但是却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大米商佟严的三儿子,他颤抖的问道:“这一切难道就是你们的计划,商贾世家尚府大小姐,你从一开始就在利用我?”看着紫萱点了头,二人的选择又会给敬轩和紫缘的兄弟姐妹带入到何种境地?佟家第三代四子一女能力超群,敬轩瞬间泪如泉涌,还是就此沉沦,这一切原来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佟家三少爷身体不好,自己原来只是被当成了棋子,她与敬轩相爱,自己的付出,而敬轩就站在窗子外边聚精会神的听着,那些美好的景象,冤冤相报,原来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场景?敬轩不愿相信,五岁能作诗,虽然天生身体不好,也不敢相信。这一句的时候,但是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边的内容是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化名紫萱,就在教书先生想要提醒他的时候,同样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只听见敬轩继续背诵着:“物格而后知至,然后在最不正确的时间爱上了最不正确的人,知至而后意诚,随着两人表露心意,意诚而后心正,但是同样拥有惨痛经历的两个人却在当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迹,心正而后身修,尚家第三代二子一女聪明绝顶,身修而后家齐,又延续到了下一代,家齐而后国治,究竟哪一家,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