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因效应:美好的第一印象永远不会有第二次
生活中,你是不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去逛街,看上了一件比较合眼缘的衣服,心里就开始起波澜:衣服不错,但后面要是还有更好的呢?犹豫一番,最终还是放弃。你继续逛,期盼遇见更吸引你的目标,可是逛了半天,还是觉得第一件最漂亮,于是你飞奔回去,不由分说地将它拿下。
男女相亲,两个人见面后,或者一见钟情,就此开始拍拖,甚至很快产生情定终生的感觉;或者就此拜拜,决定不必再次见面。当被问及为何不给第二次了解机会时,你会说:“没感觉,还是算了。”
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于记住第一次、第一个,他们天生对任何“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极好的记忆力,而对“第二”、“第三”等则提不起兴趣,往往印象不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很多时候,机会就在刚刚见面的第一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别人了解你。很多人幻想将自己的优点留待以后慢慢再让别人发觉,所以常暗示自己:第一次而已,不要太过于紧张。但是你发现,根本就没有第二次了,因为人家在看你第一眼的时候,就已经把你否决掉了,你已经被判出局了。
这是一种影响至深的规律。当我们真正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等,以决定自己是否要与之相处。当我们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不够满意的时候,将会就此决定跟他断绝来往。
尽管人们都在叮嘱别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第一印象来评判人,因为“日久方能见人心”,但是在他们的头脑深处已经形成的判断,是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抹掉的。正因此,人们才会常说:“这个人我看一眼,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旭是电脑方面的天才,可以说对电脑无所不通,工作能力也非常强。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整天以一条破牛仔裤、一双旅游鞋、一件休闲外套示人,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印象,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注意形象”这回事。
有一次,他到一家著名的IT公司应聘,依旧穿的是那套行头。刚一见面,负责招聘的几位主管就轻轻皱了皱眉头,还没交谈几分钟,就下了逐客令。对方告诉他:“我们公司需要的是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很严肃的人!”李旭一时没明白对方的意思,他想:“你们还没看到我工作的状态,怎么能随随便便下结论,说我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都不严肃的人呢?”但机会稍纵即逝,已不可复得。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了一个朋友听,经过朋友的开导,他才明白怎么回事。下一次面试的时候,李旭刻意打扮了一番,结果面试十分顺利。
职场中,尤其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外在印象,这样人家才会考虑录用你,如果你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等待你的只会是被淘汰。要想在面试中顺利过关,第一印象万万不能忽略。如果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还有机会施展才华呢?李旭第一次面试,正是因为第一印象没过关,从而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机会。
有的人这时候可能会说,每个面试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要求,怎么才能知道他们内心到底喜欢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虽然面试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个统一的套套,那就是:干练、踏实、坦诚、自信、机敏、开朗、专注等。理工科专业要求“踏实、专注”,而李旭的穿着却给面试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太过随意”的第一印象,他的出局就是自然的了。
那么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面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心理学研究发现,他人对你的判断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自我表现,包括语气、语调、手势、动作、站姿、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讲话的内容。
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我们首先要重视的就是服装问题。我们要精心选择一套跟所申请职位特点相吻合的衣服。比如,你要应聘金融行业方面的职位,就应该穿深色套装,以体现你的专业和严谨;如果你要应聘公关行业方面的职位,就要穿得时尚一些,以体现你对时尚的敏感度。
其次,谁都喜欢精神饱满的人,所以你要给人以精神焕发的感觉,不要死气沉沉,更不要像还没睡醒一样,耷拉着眼皮;要保持会心的微笑,专注于别人的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回答。你更不能瘫坐在椅子上,要端坐,挺胸抬头,当然也不要像站军姿一样,那会显得你过分紧张,理想的状态是要给人以从容和精力充沛的感觉。
还有一点,谁都喜欢亲和力强的人,所以在面试官提问题的时候,不要抢答或争辩,你要表现出谦虚、自信和自然,说话娓娓道来,没必要高谈阔论。若都听你说了,不给面试官说话的机会,人家还会喜欢你吗?更甭说录用你了。
总之,一定要重视第一印象效应,这将决定你能否在职场中过关斩将。也许你拥有令众人羡慕的工作业绩,也许你在某个领域小有成就,也许你非常有能力,但也一样要重视这一点,因为它在某些时候比前者还要重要。
心理学智慧首因效应,在心理学上又叫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固定下来并占据主导地位。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很难再改变,而且人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还要跟你继续交往下去。可见首因效应的重要性。
在职场中,为了能顺利通过面试,我们必须给面试官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要注意自己的着装、谈吐、站姿、坐姿以及面部表情等,只有这样,才能给面试官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才能面试成功。
2.自己人效应:想办法让面试官成为自己人
很久以来,人们对于“自己人”这三个字,总会带有一些戒心,常常质疑这只是个亲切的称呼,还是有所企图的征兆。
不过这三个字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很管用,你去一家“绝不还价”的店里买一样你很喜欢的东西,一进门就和老板说“自己人,给个自己人的价”,嘿,果不其然,老板还真主动降了一半的价。
两个人初次见面,经常会询问彼此的家乡、毕业学校、职业或者兴趣爱好之类的问题,如果发现有共同之处,比如毕业于同一个学校,那么两个人的关系立刻就拉近了,话也多了,心里也亲近了许多。
你去说服别人为你办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对方觉得你是他的自己人,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并欣然答应你的要求。找一些你们共同的特点,比如老乡、共同经历等,这些都会让对方感觉你是他的自己人。
确实,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好办;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自己人,彼此之间不会产生距离感和抵触心理,相反还会产生心理吸引和感情共鸣,当然事儿就好办得多。其实,这在心理学中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效应,指的是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人格魅力让对方把你与他归为同一类型的人,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你产生一定的信赖。
自己人效应是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心态,如果觉得对方是自己人,那么就会对之推心置腹,给予特别的信任,往往会与之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别人说出来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怒火冲天,但是自己人说出来可以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自己人效应的影响力。
在职场中,谁都无法躲开面试。面试就是公司寻找“自己人”的一场表演。在这场表演中,聪明的人懂得利用“自己人”心理,展开“反面试”,迅速地拉近与考官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取得求职的成功。
李鑫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面试时的情形。
那天,他拘谨地坐在面试官的对面,汗水正悄悄渗透衬衣。李鑫认为自己前一天晚上做的准备工作已经非常充分了,但是面前的考官,洒脱随意,根本没有看他的简历,只是随意地提问,这让李鑫感到很绝望,他围绕着简历准备的提问和回答完全派不上用场了。
李鑫已经感觉到对方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鑫知道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骄人的收入和业内最宽广的平台,他不想放弃。正当他心乱如麻的时候,面试官问了一句:“听你的口音像河北人?”
李鑫立刻答道:“是啊,我是河北唐山的。”
面试官有点兴奋,继续问道:“你是唐山哪里的?”
“我是唐山乐亭的。”李鑫继续说,心想,自己会不会跟他是老乡呢?
“哈哈,我也是。”面试官竟然高兴地笑了,本来非常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是吗?老乡耶!”李鑫也笑了,心想,太好了!面试自己的人竟然是老乡!
于是两个人开始用家乡话热聊了起来,结果竟然聊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过了一周,李鑫接到了该单位人事部的通知,正式踏入了自己梦想的公司。
在职场中,要想面试成功,你可以利用自己人效应,让面试官成为自己人,那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比如问问对方是哪里人,说不定你就像李鑫一样碰见自己的老乡;你还可以讲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说不定你的经历跟面试官是一样的。
但话说回来,要想很好地运用自己人效应,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你用心去观察,只要发现对方跟自己有某一方面的相似之处,比如性格、习惯,或者过去经历等,就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巧妙地加以延伸。当对方感觉你们有相似的地方,并把你当成他的自己人时,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其实,不仅在面试中可以利用自己人效应拉近与面试官的心理距离,我们在与同事的交往中也可以利用这个心理学效应,比如你可以跟同事聊聊你们的兴趣爱好、彼此的家乡、毕业学校以及以前的经历等,如果有类似的地方,就说明你们彼此有交集,以后有事让对方帮忙就容易得多了。
心理学智慧在与人交往中,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倾向,就是对于跟自己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历或者共同利益的人更乐于接近,更容易产生信赖感,这就是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一旦形成,人与人之间就更容易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双方就会彼此接受、彼此信任。
在职场中,尤其在面试的时候,如果巧妙运用这个心理学效应,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你让面试官感觉到你是他的自己人,一下子就拉近了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他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从而接受你。
3.路径依赖法则:五年后的生活取决于你现在的选择
在职场中,很多人这样抱怨:整天烦死了,真不愿意干这样的工作,一天也见不着个人,就是埋头苦干,搞得头晕晕的。唉,这行,我算是误入歧途了,可是干了五六年了,再做别的就难了。
其实,你抱怨也没有用,你今天的一切状况,无论好不好,都是由你昨天的选择决定的。你要记得: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你作怎样的选择,将来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在职场中也是这样,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现在的状态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现在抱怨没有用,谁让你当时没想好,没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呢!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后对你会有所启发。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这时,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个人入狱时可以提一个要求,三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美国人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要一个美丽的女子与他相伴三年,犹太人要的则是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后出狱时,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大喊:“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法国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儿女成群。最后走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对你表示感谢,我要送给你一辆劳斯莱斯!”
这就是选择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心理学中,它被称为“路径依赖法则”,指的是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照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再想改变开始作的选择就非常难了。也就是说,一旦人们作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无法轻易走出去。
在职场中,你现在的状态完全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奉劝那些刚刚踏进职场的人一定要作好选择,因为你现在的选择将要决定你五年后的生活状态。不要有这样的心态:现在找工作的人一堆一堆的,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哪个单位要我,我就去哪里,也不管那个单位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自己,先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再说。
你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心理,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工作,那将会毁掉你的一生。因为进了某一行,你再想脱身就非常难了,什么事情都是有惯性的,一旦习惯,你就很难再走出去做别的行业了。再说,你在某一行混了这么久,很多业务都已经熟悉,而对于其他行业,你却是个新手,你也不愿意放弃“旧日江山”。即使愿意放弃,进入别的领域你也得一切重新开始,这相对于你的同龄人来说,已经落后了一大截,想想也不甘心,所以,你只能忍受痛苦和煎熬,继续坚持。其实,这是很可悲的,要知道,工作可占据了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
路径依赖法则的存在提醒我们每个人应该多一些对职业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没有方向地随波逐流。如果你多花一点时间去作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要追求什么样的职业目标,等等,一旦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即使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坎坷,你也依然能在惯性的推动下不断前进,最后走向成功。
北大日语专业的学生李莹,在学校时可谓无人不知。她不但容貌漂亮,是北大公认的校花,而且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学校话剧社、歌舞团的活跃分子,朗诵获得过一等奖,连续五年出任校级文艺演出的主持人。
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她前程似锦,等待着她的将是铺满鲜花和充满掌声的大道。老师和同学这样的猜测非常准确,大学毕业时,三个美好的机会和前景降临到她头上——外交部门、研究单位和日资企业,但是她一一拒绝了。
李莹说:“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她想要的生活是:有那么一天,拥有一笔财富,无须看旁人的脸色,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自主决定情感的施与受……要如此自由自在地生活,最理想的职业应该是经商,于是她下定决心,纵身一跃——真的下了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