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50

第50章 致力于民族文化近代化的巨匠 (2)

《破恶声论》阐述了同样的思想。“吾未绝大冀于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黮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人群有是,乃如雷霆发于孟春,而百卉为之萌动,曙色萌动,深夜逝矣。”这里所说的“心声”与“内曜”,和《文化偏至论》所说的“主观”与“意力”是一个意思。这篇文章特别反对以“科学”、“适用之事”、“进化”、“文明”这四大理由来“灭裂个性”,大声疾呼只有依靠“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洞瞩幽隐,评骘文明,弗与妄惑者同其是非,惟向所信是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才能够“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中国亦以立”。

凡此种种思想观点,凡是熟悉《民报》时期章太炎思想、著述的,都不会感到陌生。只要将《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与章太炎的《建立宗教论》及《四惑论》等著作对照一下,便不难看出,章太炎的思想倾向是多么深刻地影响了青年时代的鲁迅。

正因为在基本思想倾向上如此接近,在对待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关系上面,鲁迅也采取了同章太炎相一致的态度。《文化偏至论》强调,在创建20世纪中国之新文明时,必须做到:“外之既无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而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破恶声论》斥责“掣维新之衣,用蔽其自私之体”,高度赞扬“苏古掇新,精神闿彻,自既大自我于无竟,又复时返顾其旧乡,披厥心而成声,殷若雷霆之起物”,坚持了与《文化偏至论》同样的立场。这也正是章太炎所倡导的国粹主义的精神所在。

鲁迅的这些文章与立论,只不过是他同时代直接或间接受了章太炎思想学说影响的一大批青年学子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章太炎以他的著作、讲学与待人接物,多么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代青年学子,于此也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章太炎与他的这批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后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直到1933年,鲁迅仍然表示:“以后如相见,仍当执礼甚恭(而太炎先生对于弟子,向来也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自以为师弟之道,如此已可矣。”

《民报》被封禁后,章太炎“闲处与诸子讲学”,并陆续撰就学术造诣很深、成就异常突出的《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一批专著。他还着手对《訄书》做进一步补充修订。这期间,他曾将前此发表的政论与其他一些论文收集起来,编成一部《太炎集》。这部著作未能出版,但篇目至今仍存。文录共收文七十四篇,从癸巳(1893年)到戊申(1908年)按年编次;别录二十六篇,所收的则主要是《民报》上论政的文章。

这一时期,章太炎借以继续进行“国粹主义”宣传教育的阵地,主要是《教育今语杂志》和《学林》杂志。这两个刊物都不是他本人所编。《教育今语杂志》的编者是钱玄同,《学林》的编者是黄侃,

两人都是章太炎的高足,两个刊物风格很不相同,但宗旨却是一致的。《教育今语杂志章程》第一章“宗旨”开宗明义地宣布:“本杂志以保存国故,振兴学艺,提倡平民普及教育为宗旨。”其内容分八大类:社说、中国文字学、群经学、诸子学、中国历史学、中国地理学、中国教育学、附录(又分算学、英文、答问、记事四类)。《学林》内容分作十二门类:名言部(以发明小学为主)、制度部、学术流别部、玄学部、文史部、地形部、风俗部、故事部、方术部、通论部、杂文录、韵文录。就门类而言,两者基本相同。两个刊物也有区别。《学林》可以说是一个以提高为使命的刊物,而《教育今语杂志》则可以说是一个以普及为使命的刊物。在《学林》上,章太炎发表了他的新作《文始》以及一批长篇学术论文:如《封建考》、《信史》、《征信论》、《思乡愿》、《秦政论》、《秦献记》、《五朝学》、《非黄》、《释戴》等等。《学林》总共只出了两期,他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全部篇幅。在《教育今语杂志》上,章太炎发表了两篇“社说”《常识与教育》、《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庚戌会衍说录》、《论经的大意》、《论诸子的大概》、《论文字的通借》等一批演讲记录,全部都是用白话文写成,浅显通俗,也占了这个刊物相当大一部分篇幅。《学林》与《教育今语杂志》的文章从形式到内容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仔细对照一下,便可发现,坚持建设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近代文化,正是贯串这两个刊物全部论著的共同主题。

在《庚戌会衍说录》 中,章太炎专门讨论了所谓留学的目的和方法。他指出:“求学不过开自己的智,施教不过开别人的智。”为了求智,“就应该把迷信打破”。而所谓迷信,不单单是指宗教,“但凡不晓得那边实际,随风逐潮,胡乱去相信那边,就叫做迷信”。即以追求欧洲的学问而言,要真正懂得它的精华与实质之所在,就必须先打破对于传教士的迷信,打破对于严复以及日本学者的迷信,才能求得其真。然而,仅仅做到这一步,还很不够,“得了前人已成的学问,不可将就歇手;将就歇手,自己仍然没有自己的心得”。必须在现成知识的基础之上,“又发生自己的知识来”,比前人“更进一级”,“学问才得新新不已”。他以“送信”与“写信”做比喻,将欧洲人比做“写信的人”,将传播西学的人比做“邮便局送信的人”,而将一般学生比做“接信的人”,呼吁人们千万不要“总是在送信的地位”,而要像李善兰、华蘅芳那样“先做送信的人,后来又能够做写信的人”。他说:“只望将来各项学问,都到写信的地位,那个求学施教的事,才得圆满呢!”不能满足于将“欧洲的学问”仅仅介绍到中国来,还必须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的学问,章太炎以为,这才是留学生们负笈东游所应当树立的正确目标。

在《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一文中,章太炎简要地叙述了中国学说发展的概况,说明了“中国学说,历代也有盛衰,大势还是向前进步”,不可一笔抹杀,笼统地说什么“中国本来没有学说”、“近来的学者没有心得”。章太炎承认,人们对于自己的语言、礼俗、历史、文化、政事等等,都还有大量问题没有弄明白,因此,不知它们的优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究竟应当怎样进行变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坚持向前追寻探索。在追寻探索时,章太炎强调,必须反对两种偏向:“只佩服别国的学说,对着本国的学说,不论精粗美恶,一概不采,这是第一种偏心;在本国的学说里头,治了一项,其余各项,都以为无足重轻,并且还要诋毁……这是第二种偏心。”他认为,在克服这两种偏向时,特别要注意,不要盲目地跟在一些外国学者后面跑,把这些外国学者稍稍涉猎了一点中国学说以后做出的论断当做无价至宝,他们说坏,自己就跟着说坏,他们说好,自己就以为“一经品题,声价百倍”,跟着叫好,而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文章反复说明,“凡事不可弃己所长,也不可攘人之善”,“自国的人,施自国的教育;象水火柴米一个样儿,贵也是要用,贱也就要用,只问要用,不问外人贵贱的品评。后来水越治越清,火越治越明,柴越治越燥,米越治越熟,这样就是教育的成效了”。文章还指出:“至于别国所有中国所无的学说,在教育一边,本来应该取来补助,断不可学《格致古微》的口吻,说别国的好学说,中国古来都现成有的。”

为了使学术研究更加切合中国的实际,章太炎还提出,必须使书本与书本以外的经验相结合,使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相结合,要注意打破狭隘的致用观,坚持将对真理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关于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问题,章太炎说:“书籍不过是学问的一项,真求学的,还要靠书籍以外的经验;学校教育不过是教育的一部,真施教的,还要靠学问以外的灌输。”特别是在当时学校为清廷所控制的情况下,他认为更必须强调这一点,并用建立学会、倡导学会讲学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说:“学会不受学部的管辖,也不受提学使的监督,可以把最高的知识灌输进去。后来有高深知识的愈多,又可以再灌输到学校去。这句话,并不是兄弟有意看轻学校。不过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官所教的,总是不好;民间自己所教的,却总是好。又向旁边去看欧洲各国,虽然立了学校,高深的知识,总在学校以外,渐渐灌输进去。……所以说学校不过是教育的一部,求学校的进步,必定靠着学校以外的东西。”

关于求是与实用问题,章太炎坚持的主要观点是“致用本来不全靠学问,学问也不专为致用”。政治学者并不能做成政治家,而政治上的英雄伟人也不见专门讲究政治学,“在致用上,第一要紧是阅历,第二要紧是勤劳,书本子上的学问,不过帮助一点儿”。正因为如此,就必须承认在学问与致用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段距离,不能要求所学的东西立即都能致用,也不能反过来要求只有能够立即致用的东西方才可以学习。他指出:“在政府设许多学校,原只望成就几个致用的人。至于学生求学,以及教人求学,就不该专向致用一面。”这就是尽管不符合当时的政府致用的需要,只要符合几分真理,仍然应当去钻研,去追寻。

凡此种种,都表明了章太炎所倡导的国粹主义与地主买办阶级的封建复古主义正是互相对垒的两股不同思潮。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也鼓吹要保存“国粹”,他们的目的是死死抱住封建制度不放,用封建遗产来抵制新文化,抵制革命。章太炎所倡导的国粹,与封建复古主义者所说的国粹有着截然对立的内容,他的目的,也正与他们完全对立。他所追求的,是要立足于中国,在中国自身的地基上,重演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创造出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民族文化,以推动正在艰难地前进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事业。

诚然,无论章太炎本人,还是整个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胜任不了彻底战胜旧文化、用新的民族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的历史使命。即以章太炎来说,在强调必须反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民族悲观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时,历述、赞扬中国历史遗产中的优秀传统,他便自觉不自觉地颂扬过许多其实是糟粕或者并不值得颂扬的东西。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章太炎所致力的,仍然是对于封建文化的批判,特别是对于盘根错节的封建主义的统治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新的中国式的资产阶级民族文化的创造。由于他是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叛逆者,对旧的文化异常熟悉,在反戈一击时,便往往比较容易击中要害,而且比之他人更为有力。应当说,正是在这样的潮流与实践中,章太炎方才成长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国学大师”的。

封建经学殿堂的拆散

近代中国民族文化的树建,既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续与发展,又是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批判与否定。而封建经学殿堂的拆散,对堆满了各种历史垃圾的地基进行清理,则是建设近代中国民族文化的首要前提。

应当说,在近代中国,康有为是向封建经学殿堂冲击的第一个勇士。他把传统的法定经书统统斥之为“伪经”,断言两千年来“聚百千万亿衿缨之问学,统二十朝王者礼乐制度之崇严”,都是“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并认定,正因为如此,“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这些言论,不仅引导人们怀疑古文经文,而且将人们引向怀疑儒家经典本身,更进一步怀疑“圣人”孔子本人,这便触发了对封建经学统治一场狂飙式的冲击。封建卫道士们视之为洪水猛兽,群起而攻之,原因也就在这里。

然而,康有为并没有完全脱去孔学的旧服装。他一边企图拆散封建经学的旧殿堂,一边又努力砌造一座新的经学殿堂。西汉今文经学使孔子的地位上升为王为神,又有孔子改制、立三世之义、为汉及万世制法等许多奇异诡怪之论,康有为发现,这一旧瓶很便于装入新酒。他一面大骂两千年来崇奉的经书都是伪书,祸害极大,一面又将孔子本人以及儒家六经特别是《春秋》与诠释《春秋》的《公羊传》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天既哀大地生人之多艰,黑帝乃降精而救民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乃据乱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国而立三界之义,而注意于大地远近大小若一之大一统。乃立元以统天,以天为仁,以神气流形而教庶物,以不忍心而为仁政。合鬼神山川、公侯庶人、昆虫草木一统于其教,而先爱其圆颅方趾之同类,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这一段对孔子的褒美,实际上就是康有为自己试图建筑的新的孔学殿堂的一幅蓝图。康有为把西汉今文经学,特别是董仲舒的公羊学,说成了解孔学真谛的唯一法门,要人们“因董子以通《公羊》,因《公羊》以通《春秋》,因《春秋》以通六经,而窥孔子之道本”。在他的号召与影响下,今文经学确也风靡一时。康有为这么做,并非真正皈依于西汉今文经学,“抱此区区,盖别有措置也”。事实上,他的许多经学理论,与西汉今文经学也确乎南辕而北辙。正因为如此,康有为无论是在拆毁封建经学的旧殿堂时,还是在精心构造他的孔学新宫殿时,都往往彷徨失据,他的理论也经常是虚构超过事实,臆断多于论证,主观脱离客观。他的理论尽管给人们以很大震动,却不能使人们真正信服,结果,便既不能将封建经学殿堂从人们思想中真正拆除,也不能为取代它的新的民族文化提供真正合适的形式。

章太炎拆散封建经学殿堂的努力,既是康有为工作的继续,又是对康有为工作的否定。从思想学术界的实际状况中,章太炎逐步认识到,不切实地批评康有为的错误,不廓清他所散布的迷雾,就不可能还孔子与儒学的真面目,将摧毁封建经学对思想学术界统治的努力确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真理去战胜谬误,用事实去战胜种种偏见与谎言。

章太炎曾经尊奉过古文经学,这时又常常借助古文经学的一些旧说来加强自己的立论,但是,只要比较深入地了解他这一时期的整个经学理论,便可发现,他的思想不仅与今文经学相对立,而且也与古文经学相对立;他对传统经学的研究与批评,完全不是株守古文经学的陈说,构成其主要特色的,其实是近代的历史与逻辑的批判精神。

同类推荐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热门推荐
  • 倾城女药师:卿墨烟萝

    倾城女药师:卿墨烟萝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一朝容颜尽失,单手残废,她遍寻异界之药,庙堂江湖各走一边,终究难逃,红尘孽障。遇上他们,注定多一份还不清的债!江湖朝堂,风起云涌,终究因为一个女子的到来,打乱一场策划已久的布局!清清淡淡的一篇正剧,希望大家会喜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王妃的穿越生活

    王妃的穿越生活

    一个古代的王妃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陌生男人的老婆,苦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王妃,跟思想超前开放的21世纪男人,一场爱恨纠缠就此开始,这,将会让他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精彩尽在《王妃的穿越生活:调教老婆爱上我》
  • 青城Ⅰ

    青城Ⅰ

    艾天涯喜欢顾朗,如星辰般耀眼的顾朗。 在她十三岁的人生中没有比这喜欢更郑重的意义了。 如果没有突然转学而来的结巴美女叶灵,没有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老大”海南岛,没有以欺负艾天涯为人生目标的胡巴, 没有那一系列极致而疯狂的变故,没有那残酷到不可言说的惊天秘密……这份喜欢将如同每个懵懂少女的心事一样,遥远而梦幻。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描写卡斯伯特兄妹向孤儿院申领一个男孩,但却错误地送来了 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这个女孩以其活泼乐观的精神,不但感染了年迈孤独 卡斯伯特兄妹,也照亮了整个绿山墙的生活。她奇妙的幻想生活、与戴安 娜纯真的友谊、与吉尔伯特的斗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无不展示着一 个小女孩快乐的童年生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裁霸爱新妻

    总裁霸爱新妻

    叶宸寰居然喜欢那个不男不女的死祸害?那还要老娘做他的童养媳?想她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还比不过那个不男不女的?哼,叶宸寰,她这次是搅和定了!看她这个童养媳怎样拿下他这个美男老公!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