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11

第11章 走上革命之路(2)

既要承认“攘逐满洲”的正义性,又要承认“不攘逐满洲”的合理性,那么,究竟该怎么办才好呢?章太炎为了解决他与康、梁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他自己思想深处的矛盾,设计了一个名为“客帝”的折中方案。这个方案的中心内容是“官天下则帝孔氏”,虚尊孔子为“支那之共主”,而要求光绪皇帝“引咎降名,以方伯自处”,主持实际政务,身份犹如向欧美诸国礼聘而来佐理政务的“客卿”,因是为其首脑,故名之为“客帝”。章太炎以为,按照这个方案去实行,“臣民之视客帝,非其后辟,其长官也,霍光也,金日也,李晟也,浑也”,“反满”与不“反满”的冲突便可圆满地得到解决。

《客帝论》以“台湾旅客”的名义,发表于1899年5月20日出版的《清议报》第十五册,发表时,上述方案也未明白披露,它被严密地紧裹在古奥得多的文辞中。直到《訄书》刊刻时,这段文字方才公之于世。由此,他政治上与康、梁的分歧似乎暂时得到了弥缝。然而,就在他设法找到一种折中的政治方案时,在思想上,特别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他与康、梁等人的分歧却日益扩大了。

《清议报》从第二册开始连载谭嗣同的《仁学》,梁启超在为此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仁学》何为而作也?将以会通世界圣哲之心法,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也。南海之教学者曰:‘以求仁为宗旨,以大同为条理,以救中国为下手,以杀身破家为究竟。’《仁学》者,即发挥此语之书也。”他要让《仁学》“公于天下”,“为法之灯,为众生之眼”。从第九册开始,《清议报》又连载康有为早期哲学著作《康子内外篇》,陆续发表了其中《阖辟》、《未济》、《理学》、《爱恶》、《性学》、《觉识》等篇。这两部著作的发表,提出了如何从世界观的高度批判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问题。

就在《清议报》开始连载《仁学》的同时,章太炎在《台湾日日新报》上也发表了一系列哲学论文,如1899年1月8日发表了《视天论》,1月24日发表了《人定论》,2月19日和21日发表了《摘〈楞严经〉不合物理学两条》等。1月22日他在《答梁卓如书》中曾专论为什么必须重视哲学方面的研究与宣传,写道:

来教谓译述政书为第一义,如青田退著《郁离》,他日因自试,惠我禹域,幸甚幸甚。鄙意哲学家言,高语进步退化之义者,虽清眇阔疏如谈坚白,然能使圆颅方趾知吾身之所以贵,盖亦未始不急也。

重视哲学的研究与宣传,归根到底,是为了“开浚民智”,使人们从狭隘诬妄的传统世界观中解放出来,明了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认识世界,创造未来。他在谈到中国封建统治哲学的主要支柱天命论的危害时,曾非常有力地具体论证了这一点。他写道:

乘猋风而薄乎玄云之上,视苍苍之天者,其果能为人世祸福乎?抑亡乎?……祥之说,则上古愚人所以自惑,而圣人因其诬妄以为劝戒。……如京房、刘更生诸公,推迹五行,极陈灾异,以效忠于人主,其所救正诚有足多者,而害亦自此始。何者?不数见之事,以忤人为灾,必以其合人为瑞。是故天有甘露、地有河清、木有连理、草有紫芝、鸟有爰居、兽有角端,总是数者而得其一,则皆以为合符于上帝。凡所以烦有司、竭财赋、兴征调、尽民力者,且不可胜数。由是观之,始以为劝戒,而终以致败亡。……实验之学不出,而上古愚人之惑,亘千世而不解。是故前乎子厚者,有王仲任;后乎子厚者,有王介甫,其所立说,盖并以天变为不足畏,而迫于流俗,而时时蒙其讪议。自今之世,有实验也,而其惑始足以淘汰。然都会而外,然疑未谛,众不可以户说。

这里,章太炎强调了传统哲学世界观的危害性以及破除这种世界观的艰巨性。他突出了近代实验科学在冲破旧的狭隘诬妄的哲学世界观方面的决定性意义,这也显示了这一时期他的哲学世界观的基本趋向。正因为如此,他对《仁学》、《康子内外篇》所阐述的一套哲学世界观便感到不满足,甚至于有反感。

早在1897年在《时务报》报馆时,章太炎就已读过谭嗣同《仁学》的抄稿,其时便“怪其杂糅,不甚许也”。1898年年初,他在上海时,又与友人多次议论过这部著作。孙宝瑄的日记曾记道:“枚叔走谈,论谭甫生《仁说》有云男女媾合事,因其所合之具生于隐曲处,故人以为羞。若生颅顶间,则虽朝会燕飨时,犹可一试。余谓此好为新说,而未潜思夫理也。”这里所说的《仁说》,即是《仁学》,《仁说》乃是初名。日记中还有一些记述未直接提到这部著作,但实际上也与它相关。比如,孙宝瑄记述:“枚叔谓灵魂不能离质点而存在,如电气之因摩擦而见在质点之中,无质点斯无电气。灵魂亦然。其始也,因男女精血相摩而生;成形之后,复因血脉流通相摩而存。血脉停滞,则无摩擦,遂无灵魂,而人死矣。”绝对否认有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灵魂,便是直接针对谭嗣同《仁学》中的灵魂论。《清议报》正式发表并大力推荐《仁学》,加上《康子内外篇》,促使章太炎比较系统地对哲学世界观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他将《膏兰室札记》中用近代科学知识疏证《庄子·天下》篇及《淮南子》中《俶真训》、《天文训》、《地形训》、《览冥训》等的条目,以《东方格致》为名,在《台湾日日新报》上陆续发表;同时,又用疏证和解释《墨子·公孟》篇的方式,发掘了古代儒学中早已为人们所遗忘的无神论思想,写成《儒术真论》,并以专讲宇宙论的《视天论》、专讲进化论的《菌说》,为这篇文章的附录,寄交《清议报》发表。在这些文章中,他努力吸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细心寻绎中国古代哲学遗产中的精华,对长期统治着人们头脑的正统哲学世界观展开了批判,同时,也不指名地含蓄地批评了谭嗣同、康有为哲学中的许多论点。

天道观念是封建统治阶级神道设教的一根主要支柱。所谓“君万物者莫大乎天”、“天道福善祸淫”,就是宣布冥冥之中有一至高无上的主宰——上天,它决定人间的一切,人绝不可违背天的意志。近代,外国传教士又带来了上帝创世和造人的新说教。康有为、谭嗣同反对传统的天道观念,主张“以元统天”,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但是,在这同时,他们又极力把孔子说成“受命于天”,把孔子的话说成“天之言”,把孔子的主张说成“天之制与义”,利用“天”的古老权威来神化他们所塑造的孔子新偶像,要求人们对这尊新偶像“但观其制作,服从而已”,这就又重蹈了封建天道观念的覆辙。

章太炎早在《膏兰室札记》中,就依据西方19世纪天文学的重要成果天体运动理论,明确地批驳了将所谓天神秘化的传统观点,指出:“天为积气,古人已知之。然未明言其旨趣。苟误认为天自有气,为万物之元,则误矣。……盖恒星皆日,其旁皆有行星,行星皆地。凡地球不知恒河沙数,每一地球,皆有空气。自空气中望外,不甚了了,昔人谓之蒙气。合无数地球之蒙气,望之则似苍苍者,斯所谓积气,斯所谓天,仍皆地气,非自成一气也。……即苍苍之体,亦未尝于行星外自有一物也。天且无物,何论上帝!”1893年他写了一篇《子思、孟轲五行说》,就《荀子·非十二子》对子思、孟轲“案往造旧说,谓之五行”的批评,直接抨击了子思以“木、金、火、水、土”等“五行”比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做法,指出:“古者鸿范九畴,举五行傅人事,义未彰著,子思始善傅会。旁有齐燕怪迂之士,侈搪其说以为神奇。世诬人,自子思始,宜哉荀卿以为讥也。”这些札记表明,章太炎这时就已非常热忱地接受了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的宇宙学说,并已注意到如何帮助人们摆脱儒家传统天道观念的束缚。

《视天论》和《儒术真论》比之《膏兰室札记》这几篇文章,对封建天道观念的批判又前进了一大步。

首先,他更明确地指出,只有“视天”,而无“真天”。“盖日与恒星,皆有地球,其阿屯、以太上薄无际,其间空气复厚,而人视之苍然,皆众日之余气,固非有天也。”人们所说的“天”,只不过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当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真相还不了解时,将它说成“天”。其实,“万物之生,皆赖日之光热,而非有赖于天”。人们主观感觉中的这个“天”,不可能为万物主宰。

接着,他根据在康德的星云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体运行理论,说明了天体运动的物理性质。诸天体浮行于太空之中,“以己力绕本轴,以摄力绕重心,绕重心久,则亦生离心力,而将脱其缰锁”,这里不存在任何创世者或第一推动力。他坚持任何天体都不例外,说:“昔利玛窦等知地圆而不知地动,奈端(牛顿)、哥白尼等知地动而不知日动,侯失勒等乃知日动。……太阳所绕,必在天河。……而天河大群以外,又有星群……以恒星之体言,北极最大……虽然,圆球则无不动也。北极虽大,宁独无所绕乎?”据此,他断言宇宙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形体,宇宙在空间和时间方面都是无限的,“若是,则天固非有真形,而假号为上帝者又安得其至大之尽限而以为至尊也?故曰:知‘实而无乎处’,知‘长而无本剽’,则上帝灭矣,孰能言其造人与其主予夺殃庆耶?”《庄子·庚桑楚》说过:“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实,指空间的广延性;无乎处,指无有限制。长,指时间的连续性;无本剽,指没有最初的起源,也没有最后的终结。宇宙定形论与宇宙有限论,是上帝创世说与天道观念在“科学”上的所谓根据,在这里,被证明完全不能成立。宇宙的无限性和物质性则恰好证明了上帝创世说与天道观念完全违背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与封建的天道观念互相呼应的,是由儒家主要经典《礼记·中庸》开宗明义就标明了的一套人生与人伦观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发达的部分,便是这一套关于人生与人伦的哲学。在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中,人被说成万物之灵、天地之精。《礼记·礼运》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便是这一论点最典型的代表。为了说明什么是人的本质,儒家学者有的持性善论,有的持性恶论,有的持性无善恶论,有的持性有善有恶论,还有的持性依人而别为善、中、恶三种即所谓“性三品论”。这些不同的派别相互聚讼了千百年,其目的,都是企图给中国封建主义的整个社会生活与建立在家族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一套哲理的依据。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支配了人们头脑的所谓“性三品论”,以及坚持“义理之性”为善而“气质之性”为恶、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性二元论,可以说,便正是中国封建社会那种停滞的、苟安的、消极的、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基础的生活方式在哲学上的集中表现。理所当然地,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大变动与思想意识的大变动中,这一套传统观念也必然要受到猛烈的冲击。

在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哲学中,对传统的人生论与人性论的批判,便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他们从中国古代哲学遗产中找到一个“仁”字,企图借助这个“仁”字来说明人生的意义与人的本质,而同传统的封建观点相对立。比如,梁启超在概述康有为的哲学时,便说:“先生之论理,以仁字为唯一之宗旨,以为世界之所以立,众生之所以生,家国之所以存,礼义之所以起,无一不本于仁。苟无爱力,则乾坤应时而灭矣。”谭嗣同在他的《仁学界说》中同样强调:“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作为一绝对本体,它“不生不灭”、“寂然不动”;同时,不存在任何可以与它并立的东西,“仁一而已,凡对待之词,皆当破之”。借助于这个“仁”,他们论证了所有的人,以至天地万物,生来就是平等的,而博爱之情则是它们所固有的本性。康有为一再说:“仁为相人偶之义,故贵于能群。”“孔子本仁,最重兼爱。”“孔子之仁,专以爱人类为主。”谭嗣同也宣称:“仁以通为第一义。”“通有四义:中外通,多取其义于《春秋》,以太平世远近大小若一故也;上下通,男女内外通,多取其义于《易》,以阳下阴吉、阴下阳吝、泰否之类故也;人我通,多取其义于佛经,以‘无人相,无我相’故也。”他们还猛烈地对宋明理学家所极力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抨击。康有为便指出程朱“分性为二,有气质,有义理。……实质性全是气质,所谓义理,自气质出,不得强分也。”“宋儒皆由佛出,故其道薄欲乐、苦身体为多,故多乐养生之道废。”谭嗣同更直接斥责凡此俱为“名教”,指出:“俗学陋行,动言名教,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嗟乎!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表现了“冲决网罗”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这些言论,在思想界引起很大震动,封建卫道士们则视之为洪水猛兽。

然而,无论康有为,还是谭嗣同,其实都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公开地同传统的人生哲学断然决裂。他们所鼓吹的“仁”或“不忍之心”,便是从孔子、孟子那里借取来的。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死人拖着活人、活人也不敢抛弃死人的时代。康有为、谭嗣同不仅仅是要给中国传统哲学的旧躯壳注入新的灵魂,他们还真诚地希望使新的人生观与旧的人性论相黏合,希望借此使中国古老的观念获得新生,从而“构成一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人生和人性的说明,便常常表现出浓厚的非科学的色彩,甚至陷入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从康有为的“仁”到谭嗣同所说的与“心力”及“仁”相等同的“以太”,便都是如此。

章太炎旅台期间,根据近代胚胎学、生物学和进化论原理,对于生命、物种和人类的起源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门探究,对于人的本质和人生意义做出了比之康有为、谭嗣同较为科学的说明,从而将对于传统的人生和人伦哲学的批判推进了一大步。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热门推荐
  • 我的绝色美男军团

    我的绝色美男军团

    夏玲珑左手扯过书包挎在肩上,右手摁灭教室里的电灯,右脚开门左脚再勾过门关上。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个环节不娴熟,真让人怀疑她上辈子是不是八爪鱼转世。未免在心情郁闷时,还要被凄风惨雨雪上加霜的淋到,夏玲珑脚下生风的往家的方向飞奔,就听见僻静的校园一隅传来不和谐音符……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她的人生莫名其妙地发生改变,从平凡的普通高中生到不平凡的顶级学院。平平淡淡活了十几年,竟突然被告知她有未婚夫,还是学院里最拽的那个冰山恶魔!片段一:“不要忘了你现在是我未婚妻,”他冰冷漂亮的眸子里是一片骇人的怒气,将她困在双臂之中,反复地吮吸着她的唇,透着怒气的狠狠捻转,却感受到了意外的甜美和温软。他很生气,最生气的是,他竟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竟然会在意这个根本不该和他有交集的女生。片段二:南风洛紧蹙眉头,漂亮的眸子里再也不能平静淡漠,他紧紧地箍住冉筱优不安分的双手,伴随着微微急促的呼吸声和强烈的眼神,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制止道:“冉筱优,你要是再动一下,我可就不能保证我会不会做出什么事了。”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 柳传志的领导智慧

    柳传志的领导智慧

    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秘技”,这也是其耀眼的闪光点。柳传志从创办联想开始,即以其卓越的领导力,为联想人乃至整个企业界所称道。
  • 蝶葬

    蝶葬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魔?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宅院的八音盒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进文里没什么,穿成女配也没什么,只要能躲得过命运就好。于她:原本只是邻家小弟,可是不知不觉中发现他是那么独特的存在于她的生活。于他:原本只是世交的陌生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却发现她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束缚。可是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之间有太多的阻碍。生活在教会他们成长。这是个想改变命运的女配,如愿远离了男女主,却被披着羊皮的狼孩子吃掉的故事。文中所提作品为作者虚构。
  • 景云谣

    景云谣

    本文原名《锦绣河山》,这是一段全然不同的历史,一段全然不同的纠葛……瞭想前尘事更哀,景故犹然情何在。云遮月华夜如暑,苏醒却道春已埋。慕羡鸳鸯湖中戏,涯畔梦君杯前待。(偶老乡和二姐姐共作的藏头诗……)青梅煮酒既论英雄,也论知己。只是,英雄易找,知己难觅…一场梦幻,一次穿越。在现代,她是一个再固执不过的丫头,固执的不愿意忘记过去,固执的不愿意接受现实,也固执的拒绝着爱情。可是她并非是那样不可理喻的人,只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埋在了过去。于是,她离开了现代,出现在一个繁华鼎盛的年代。可是,她依然拒绝着爱情,别人的争斗嬉笑,她一笑而过,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闲话般的威胁在她看来真的如闲话一般。“你这样是来可怜我的吗?”身为不得宠的女人,她冷冷的看着夫君的“青梅竹马”…“在我身上这样做,你真是白费力气!”身为正室的她,淡淡的回应着小妾的“煞费苦心”…“下次再这样,我咬断的就是你的喉咙!”家道中落的她看着趾高气昂的夫君。而对于历史未曾赋予她的那个人,她只能留下一声叹息:“我还不想死的那么早,所以我不能爱上你…”周旋与爱情、战争、阴谋、叛逆、朝权之中,她背弃了所有的人,也拯救了所有的人。一步步的走着,一步步的看着,沿着历史的轨迹,她孤独的行走着,直到最后,她才惊讶的发现: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没有她丝毫的立足之地。苦笑着站在天地间,她像是看一场笑话般的看着自己…直到她的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杯酒,一个男子笑对她:“和我一起共饮此杯,愿否?”醇酒荡漾,漾出点点真情…酣酒过后,两情相悦,放眼天下,共赏锦绣河山…亲亲海蓝帮我做的视频:亲亲海蓝的作品:《风尘舞》此文是穿越文,有爱情有历史,也有作者的YY,所以史学家、求实家慎入~本文不会篡改历史,其余故事纯属戏说,仅供大家乐呵乐呵…※※※※※※※※※※沁※※※※※※※※※※推荐沁的其他几本长篇:《冷酷将军邪娘子》(连载中:架空轻松文)《弃后要出墙》(连载中:穿越小白文)《景云谣》(已完成:穿越历史文)《极品皇后》(已完成:穿越小白文)《后宫冷》(已完成:后宫虐情文)《宛心泪》(已完成:古代悲情文)《宛如雪》(已完成:古代虐情文)《玻璃花》(已完成:现代青春文)《玉妃》(已完成:古代后宫文)
  • 弃妃俱乐部

    弃妃俱乐部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穿成皇帝的小妾,还万分悲摧地成为了冷宫弃妃,白素素被囚禁在方寸之地的冷宫里,却淡然以对。没衣穿没饭吃怕什么?我就借皇帝的后\宫种种菜、养养鸡,吃饱喝足之余还能凭借现代女的聪明才智赚点零花钱!岂不比深宫里那些为了一个男人天天勾心斗角的女人来得逍遥自在?只不过,吃饭事小,自由事大。她是被囚在高墙之下的稚鸟,何时才能羽翼丰满,飞向那自由幸福的蓝天……
  • 美满的亲子关系

    美满的亲子关系

    父母教养子女,吃尽同等的苦头。不让父母生气,父母在物质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使父母受辱。但是在精神方面,最好制订长远的计划,管教子女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技能。父母最好明白,以显扬父母。一般人总认为一技之长指的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不必故步自封,依照年龄和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重点的教养。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长大以后,不一定要子女和自己采取相同标准,更应该奋发图强,坚持各项不变的生活法则,先进德以修己,有好的成就,发挥各入的长处。,然后才能各自利用万物。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变动的,却经常忽略了基本生活技能才是终其一生都需要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