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40

第40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12)

这是说琴音意境深邃悠长,而欣赏者又各以其情自得,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说儒家的《乐记》总是强调音乐美感心理的趋同,那么嵇康则指出审美过程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中又寄寓了人类共同的伦理价值。他的乐论接近康德关于美是“主观的合目的性”的论断,符合美育心理学中想象与情感的规律。试以人们熟知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这首长诗用想象的语言写出了琵琶音乐之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者作为琵琶女的知音,对琵琶音乐的感受与欣赏,是借助于想象力而展开的。这种想象出来的音乐情形,毫无疑问染上了作者的心理色彩。在想象中,审美对象的境界升华了,审美主体的人格也受到了陶冶,同时,作者与琵琶弹奏者的心灵也贴近了,从而成为她的知音。这首诗很能说明想象与情感在美育心理中的作用与功能。

嵇康强调:“声音以平和为体,而感物无常;心志以所俟为主,应感而发。然则声之于心,殊途异轨,不相经纬。”这种声无哀乐、随心所感的理论大大突出了欣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情感与想象的作用,较诸儒家重视客体的乐论更能说明美育心理中的一些问题,因而引起了后世一些重要人物的发挥。比如《贞观政要·礼乐》记载了唐太宗与臣下一段论音乐教化作用的对话,从中可以见出嵇康乐论对唐太宗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教善政,岂此之由?’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之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能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耳。’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太宗然之。”这是唐太宗君臣之间讨论音乐与教化的一段对话。在唐太宗看来,哀心感者,听后自然感到悲哀;乐心感者,听后则高兴不已。可见音乐情感完全在于主体,不在客体。这种观点明显地是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那里得来的。它有片面性的一面,忽略了音乐对人情感的感染;但是它重视人的主体性,这又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审美如果不善于调动情感与想象,就会变为机械的受动,无法进入人的心灵世界。

嵇康关于声无哀乐的论辩,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地位。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全面揭示了音乐中蕴涵的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教化问题、人文境界问题,对后世的音乐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这都与嵇康善于运用论辩与对话的方式有关。通过对话与论辩将问题充分展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评价:“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道出了声无哀乐论与当时的玄学论题一道,构成了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的独特风景。

§§§第五节才性之辨与文艺批评

才性之辨与魏晋正始年间的文艺批评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南北朝时代的文艺批评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才性之辨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是借助于当时的名理学而展开的思想对话。这种对话,触及人的性行与才能之关系,延伸到人的价值论深处。

才性之辨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种对话与清谈玄学的关系密切,是清谈玄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陈寅恪先生谈道:“寅恪昔年撰《论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其大旨以为六朝清谈可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之清谈仅限于口头及纸上,纯是抽象性质。故可视为言语文学之材料。至若前期之清谈,则为当时清谈者本人生活最有关之问题,纯为实际性质,即当日政治党系之表现。故前期之清谈材料乃考史论世者不可忽视之事实也。”(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见《金明馆丛稿初编》,41页。)这一段话可谓道尽正始年间才性之辨背后的实际政治原因。才性之辨若从思想源渊去推溯的话,则可以推寻到最早的儒道两家的思想分歧。所谓“性”指先秦时代的儒道两家所说的性行与天命一类人性本体概念,一般分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才”指人的才能与才华一类范畴。儒家强调才性二者之间应当以性行即道德为基础,而才能则建立在道德之本上。从哲学上来说,性行道德属于共性;而才能与个性气质联系,是个性的东西。二者牵涉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儒家一般重视道德的共性而相对轻视个体性,重性轻才是儒家才性观的一般主张。孔子曾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与美貌,但由于他骄横鄙吝,在道德行止上有亏,其个体的才能也就不足为道了。东汉统治者有鉴于西汉武帝时以经术来选取人才、使经学成了士人入仕之敲门砖的做法,倡导用经明行修的途径来选拔人才,任用官员,制造了许多以名取胜的社会现象。性行与道德从而成了沽名钓誉的产物。封建统治者“因名立教”,将其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与统治需要结合一体。因名立教与循名选士,必然导致一些人为了获得名声而去沽名钓誉。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审举》中记载,汉末人所讽刺的“举秀才,不知书;察孝行,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之“名士”的出现,不在少数。更有如《后汉书·陈蕃传》中所记之赵宣者,其人为父行服守孝二十余年,“乡邑称孝”,一举成名而被荐为官。然而后来发现,此人竟然在居住于父亲的墓道中尽孝的二十来年中,先后生了五个儿子。消息传出后,一片哗然。

东汉末年,出现了与宦官势力相抗衡的“清议”运动,有所谓的“汝南月旦”。这种“清议”通过臧否人物,即评论品题人物而干预朝廷对官吏的选任。曹操微时也曾经想走这条路,即通过获得名誉来建功立业。他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之人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可以说是当时士人的共同想法。具体说来,就是在这种传统的才性观指引下,设计人生道路,成为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但是这种才性观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也是很明显的。

曹操掌握了政权之后,深知这种才性观念的迂腐与摧残人才,对之大力革除。曹操并非不推崇儒家的道德性行观念。他对汉末那些风节高亮的党锢人物是十分尊敬的,对他们的人格也是很看重的,但是时势使他对才性的关系必须有一个新的评估。曹操在选用人才上提出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主张,以为“举贤勿拘品行”。曹操在才性问题上开一代新风气,即以个性才华为重,而将共性化的道德性行置于第二位。个性气质的意义与作用首次得到突显,而泛泛而论的经明行修之类则被视为第二位的。才性之辨正式从思想观念的交锋与对话中被提到了政治的层面。而当时的才性论与文气论一脉相承,就是将人的才干视为从个性化气质禀赋而来。这些才性观念通过对话的形式而延及文艺批评是自然而然的事。

以气质才性来论文,源出于先秦时代至汉魏年间的才性之辨。它是从古老的五行之说论人之才性中生发出来的,虽然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但是却直觉到了人的才能与天赋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来说,汉魏之际的才性之辨是将人的天赋视为后天才能的基础。这一理论的演变路径,反过来也证明了以天才论来看待作家本质的观点,相对于传统的以德行来论文的观点,是一种历史与理论的进步。刘劭是曹魏集团中的一位识见高明的思想型人物。他的《人物志》是一部关于如何识别才性、如何选用人才的著作。刘劭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形具而神生”的形神观思想,以情性、形神、才能三者的统一作为辨识才性和品鉴人物的理论依据。刘劭认为:“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人物志·九征》。)刘劭的《人物志》以“元一”(元气)、“阴阳”(气化)、“五行”为构成人的形体、性情的物质条件和要素。这种从自然“元气”出发认识人的性命本体的观点,强调人性的自然基础,与董仲舒建立在“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基础上的人性本体论具有质的不同。在刘劭看来,人在形质、情性、才能方面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正是由不同质的“气”即“阴阳”、“五行”所决定的,也就是所谓“依乎五质”。人的情性才智同其自然形质构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无不著于形容,见于声色,发于情味。因此,刘劭提出了从一个人的仪、容、声、色、神五个方面来识别查验其人格质量、才智特点的办法,以及“九征”、“八观”、“七缪”等识鉴人物的手段。在刘劭的观念中,人并非仅仅“孝悌”、“明经”等道德伦理符号,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气质、独特的仪容风姿的生命之体和社会存在物,而人的才能首先是由先天的禀赋所决定的,而非由后天的经学修养一类所决定。刘劭《人物志》提出了一些新的才性观,比如他倡言“智者德之帅也”、“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这种将智慧聪明视为理想人格之内核的观念,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将仁义道德看做理想人格最高境界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劭还认为“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以为智慧聪明与胆力过人是构成“英雄”的必要条件。英雄之所以成其为英雄,正在于他具有聪明智识四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完整的智能结构。

这种缘于才性关系的思想对话到了正始年间更加尖锐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日趋激烈的政治斗争相关。魏正始年间是司马氏通过机诈与暴力来夺取政权、取代曹魏集团的非常年代。因此,实际的政治斗争促成了思想领域的交锋与对话。《世说新语·文学》记载: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钟会是当时的贵显子弟,急欲使那位在思想界处于领军地位的嵇康来评判自己所作的《才性四本论》,探询嵇康的态度与看法。当时的思想界产生过关于才性四本的激烈争议。傅嘏、钟会、李丰、王广等正始时期有名的人物,先后都卷入了这场论争之中,竞相发表自己的看法。钟会还把讨论过程中各家不同的观点加以整理分析,撰为《四本论》的集子,从而使才性问题成为正始以来玄学清谈的主要话题,并且一直延续到南朝。关于钟会的才性四本论,《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魏志》曰:

会论才性同异,传于世。《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文多不载。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人物主要围绕着人性关系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所谓才性同,就是力主传统的才性一致、以性统才的看法。以傅嘏为代表的一方持这样的看法。以李丰为代表的一方主张才与性相异,不能混为一谈,故云“才性异”。以钟会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才与性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故云“才性合”。以王广为代表的一方则主张才与性是分离的,故云“才性离”。当时讨论中关于才、性概念的内涵,由于历史资料的散失,具体含义很难说清楚了。另外,当时的讨论与对话者对何为才性的理解也不太相同。但大体上说来,才是指才干范畴,而性则指德行与道德范畴。一般说来,主张才性统一(才性同、才性合)的人受传统的两汉儒家道德观影响较大,在政治上为世族利益的代表人物;而主张才性分离(才性异、才性离)的人物大都为新进人物,以及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分庭抗礼的人物。

当时出现的这场对话,有着很深的现实政治背景。自从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不得已采用了以品官人的选举方式以来,随着魏代士族势力的膨胀,以性行道德来论品选人渐成风气,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曹操当初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宗旨。曹魏嘉平(249—254)年间,司马氏集团擅政,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愈演愈烈。这一情况对才性之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崛起的士族和儒学相结合的司马氏集团又巧妙地将名教与因名选人的方针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他们夺取政权、迫害政敌的伎俩。比如说,钟会虽为新进人物,但是为迎合司马氏集团的需要,鼓吹才性相合,主张因名立教,以名教作为口实来打击政敌。他想与嵇康就四本论进行对话与讨论,无奈嵇康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他的为人,不愿与之对话与讨论。《世说新语·简傲》曾记载:“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于是怀恨在心。再加上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出非汤武、薄周孔的话,引起了司马氏的嫉恨。于是钟会在司马氏面前谗害嵇康,说他是卧龙,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司马氏于是以不孝的名义杀了嵇康。可见所谓“才性合”沦为司马氏铲除不合政见之人的工具,变为其杀害政敌的刀子。

同类推荐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热门推荐
  • 蒙古王的宠妃:大漠鸾歌

    蒙古王的宠妃:大漠鸾歌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人,生生世世都是,别妄想从我手中逃走。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一样会把你抓回来……”从蒙古王宣布了她的归属那一刻起,她的身体,思想还有命运始终逃离不开他的控制——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心上人越来越远,却毫无反抗之力。蒙古王的魔音在低语:爱,我也要掠夺!
  • 妈妈好抢手

    妈妈好抢手

    醉酒迷乱之后,连男人的面貌都不曾看清,就仓惶逃走。她竟然走了狗屎运,第一次就中了奖,怀了孕,还生了娃儿。三年之后,竟遭遇孩子他爸,一份错误的DNA报告,将会上演怎样的故事……【故事中心人物】★★百里浅绿---迷糊可爱女,最大特点迷路。【由亲:淡然猫咪领养】★★百里傲天---天才宝贝,天使面孔,古灵精怪。【由亲:筱月蝶和剑舞者共同领养】【五大爸爸候选人】:★欧阳止---冷清冰山,生有怪癖,不近女色。【由亲:q1ng扯淡养】★卫珈蓝---坏坏型男,霸道成性,花花公子。【由亲:桃姿妖妖养】★顾漫天---好好先生,深藏不露,双重身份。【由亲:果果粒粒养】★安天一---谪仙美男,腹黑无敌,蜗居近邻。【由亲:是new领养】★慕容冥---观音岛主,温润如玉,偶尔邪恶。【由亲:秋竹韵领养】------------------------------------------片段一:“浅绿,为什么你儿子长的像我?”欧阳止不可置信的看着天使般的孩童,那张小脸简直就是他的缩小版。浅绿:…………我也不知道……傲天:喂!我长的比你帅好不好!再说,你都老了,草还是嫩的好!片段二:“冥哥哥,你做什么?”浅绿被他困在沙发上动弹不得,他不是要找她商量事情?脱她衣服做什么?“绿儿,冥哥哥喜欢你。”慕容冥的眸第一次如此火热,仿佛要将她融化,用大手固定住她挣扎的小手。“可是绿儿当你是哥哥啊!”“可是我从没有将绿儿当成妹妹!”
  • 极品全能狂少

    极品全能狂少

    家族弃子周辰重回都市,立誓拿回自己的一切,踩纨绔,收徒弟;偶得邪神魔血,为活命,修法术、悟天道,踏上逆天改命之路。狂少至尊,魔血附体,一代邪神,法宝全收。家族秘法,身份之谜,踏入修仙,逆天改命。
  •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呆萌暴力妹纸,一只囧萌二货佣兵,一只吃货闷骚穿越杀手的囧囧有神的故事——这三个非正常人类组成的非正常小组居然在末世如鱼得水……
  • 思念与惜别(漫漫求知路)

    思念与惜别(漫漫求知路)

    思念是心灵的栖息,是感情的慰藉,是精神的享受,是淡淡忧伤中的喜悦,是温馨中的片刻孤寂。思念是流淌在心灵深处一首无字的歌,隽永,悠长,有人值得你默默地思念,是幸福的;你能让远方的人默默地思念,是欣慰的。思念是孤独中开放的花,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惆怅,甚至还有几滴晶莹的泪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午夜撞见福尔摩斯

    波希米亚国王因五年前与一位女歌手的浪漫史,此刻正面临着严重的丑闻危机,因为那位女歌手有一张与国王的亲密合照。福尔摩斯这次的任务是,在那张照片被曝光之前取回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酷酷总裁哪里跑

    酷酷总裁哪里跑

    总裁接班人又怎样?还不就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大少爷。冷眉冷眼地对待本姑娘,还出言不逊,哼,想她方小雨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超级魔女,我要让你谨记,“得罪女人,尸骨无存”的真理。于是,一冷一热、一软一硬、一个小无赖,一个超级大无赖,相互杠上了!
  • 真相

    真相

    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的新锐作家马库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追书稿,却遭遇严重的写作障碍,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求助于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良师兼益友哈里·戈贝尔,没想到,竟然在无意中发现30多年前的一桩命案:一位15岁的少女诺拉香消玉殒,尸体就埋在戈贝尔家的后院!马库斯是唯一相信恩师清白的人,现在,他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一:到底是谁杀了诺拉?二:1975年的那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要怎么靠写作一本书来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