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06

第6章 经学:中国封建主义政治统治的政治哲学形态指导思想(2)

宋代经学对以经学指导政治制度建设也做过尝试。北宋初,张载、程颢、程颐等都从经书中找到井田制的依据,试图以此解决当时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兼并弊端。虽然这样做不合时宜,但张载等人为此所作经世致用的努力开创了经学实用的新风。朱熹对经学的经世致用也持肯定态度,他在地方官任上曾仿王安石创制“青苗法”之举制定“社仓法”进行试验。变法失败后,“社仓法”仍得到继承延续。

历史上以经学指导政治制度建设的实践效果早期较为成功,后期则少有成就,这是历史发展的背景和经学自身演变的限制导致的必然趋势。五经是夏商周三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情状的反映与概括总结,五经文本构建的汉代经学是五经和春秋战国至秦汉儒家综合形成的,它与经学确立为官学初期的汉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比较接近和适应,因此它的经世建制较为成功。而中唐以后以至宋元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剧烈变动,仍然试图以三代产生的经学指导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就不合时宜了,难免期求失效。至于南宋一隅偏安,经学走向以四书文本为宗的个人心性修养,虽然经学范式转型为个体道德情操的塑铸,在某时和之后不无积极意义,但经学从外向开创进取转向内向狭窄人性善追求,导致经学走向封闭僵化,整体上较少实用价值。

4.经学与政治的双向互动相互作用关系

经学确立之后,以其原创活动理论指导政治实践,受到当朝执政者的支持,形成了经学与政治的双向互激互动、相互作用关系。

中国古代经学史是曲折跌宕发展的历史。在政治稳定时态下,经学与现实政治相互适应,相互卫护;当现实政治或因改革或因动乱发生变化,经学也随之改变面貌以新形式适应变化了的政治对自己的需求。西汉经学初立,今文经学是与现实政治密切契合的。西汉末期古文经学兴起,夺取了今文经学的主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大盛,玄学经学取代儒学经学的地位。中唐以后,社会政治动荡,到宋朝建立,汉学经学转换为宋学经学,其政治导向从通经致用转向官僚政治讲究个人修身齐家,以维护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统治新局。如果说有什么新动向,那就是经学以学校为评论时政的平台,以士子生员为主体,时而批评时政,鼓呼改革。纵观历史,经学与现实政治既相互为用,又有相互冲击、干预对方之举,经学与政治双向互动相互作用关系贯穿政治史和经学史的全过程。

需要指出,经学在总体上和大多数情况下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但两者有时也发生矛盾冲突,这时现实政治统治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经过内部争辩、统一认识,直接出面干预经学的理论指向问题。汉武帝官方法定经学主导地位,立五经博士统一经学口径培养人才,统一了思想,抑制了学术自由争辩局面的延展,但也从此转向经学内部今文古文派别之争,导致思想歧异,影响政治统一和稳定。这时,皇帝便利用政权力量,亲自出马强制干预经学内部的纷争,强行命令经学“统一”。两汉期间评议五经同异的行政性论坛会议就举行多次,其中以皇帝亲临监听、指导的大型论坛会议——石渠阁会议、白虎观会议最为重要最为显眼。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皇帝亲临解决经学内部纷争的石渠阁会议,评议五经同异,以皇权意志决定是非,所得结论汇集为《石渠阁奏议》(今佚)。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皇帝亲临评议五经同异的白虎观会议,最后帝令班固写定《白虎通德论》诏告天下:统一经义,视同法式。白虎观会议的政治干预经学纷争、强令统一经义较之石渠阁会议更为强劲。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汉代以后由政治统一五经经义继承延续下来。唐代由朝廷颁行《五经正义》统一各派经学思想,宋元明清各朝也都有钦定经学文本之举。

我们说政治与经学存在双向互动互相作用关系,但需要指出,政治强势对经学弱势起最终决定作用。经学只有得到现实政治统治集团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占据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反之即可能受到排斥、打击。如北宋王安石适应改革时需所撰《三经新义》代表的新经学曾风行一时,但因其与变化了的政治格局不相适应,受到保守、正统经学排斥、围攻打压,宋代以后便湮灭无闻了。

三、汉学经学两派政治哲学发展与玄学经学对儒道两家政治哲学的会通

儒学经学的历史演变大体上经历了汉学、宋学和清学三个大的阶段,其间还有佛道两家经学的影响。以下依次分述三个经学发展阶段的情形,这里首先谈汉学经学两派政治哲学发展与玄学经学对儒道两家政治哲学的会通。

回溯历史可见,汉代是漫长中国封建帝国首倡以儒家思想指导治国理政的朝代,它所确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社会政策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统治的基础并经历了历史的验证。汉初曾一度奉黄老之学为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舍弃黄老之学,转而独尊儒术,确立了《春秋》公羊学派为主体的儒家经学的统治思想主导地位。西汉末年,古文经学一度与今文经学争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试图修正今文经学的政治哲学,未果落败。汉朝灭亡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玄学经学试图会通儒道两家的政治哲学,带来了长时间历史影响。以上三点,以下简要论述解析。

1.《春秋》公羊学代表的今文经学的政治哲学五论

今文经学因相对后起的古文经学而得名,是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确立的经学的第一个形态,其内容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种经典。五经博士又分为齐学和鲁学两派。为汉朝立法度的是《春秋》公羊学的今文经学。

《春秋》公羊学以解《春秋》经为依托,以前代儒者口传《春秋公羊传》文本为依据。《春秋》为鲁国国史。孟子作为孔子战国时最著名的传人讲学时有《春秋》课,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因为鲁史有正邪褒贬之意。汉代发现《春秋公羊传》通过解读《春秋》宣讲战国、秦汉儒学的政治、伦理学说。《春秋公羊传》首位传人是子夏弟子公子高,汉景帝时再传至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子并由二人写定成书。《春秋》派认为孔子承天命作《春秋》为汉代立法,其微言大义即立法基本精神。公羊学主要代表有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董著《春秋繁露》,何著《春秋公羊解诂》。讨论西汉东汉经学政治哲学当以传、繁露、解诂和《白虎通德论》等著作为依据,把握其五论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一论:大一统——宇宙、社会、政治一体化。“大一统”即大统一,包括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社会习俗统一。其最高境界是实现天地、万物和人类在内的宇宙大系统的统一有序。大一统论适应汉朝初建巩固政权、社会稳定、人心归一的现实需要,作为政治生活指导思想在国家统一的意义上在两汉及后世有重大历史影响。《春秋公羊传》解说《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一语时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董仲舒继承这一政治大一统思想,对之作了具体阐述,指出政治统一应表现为统一历法、服饰、礼仪制度、政令等方面。董仲舒强调政治统一即天下统一于君主一元权力,君主以正心为前提,四方正,王道一。他在与汉武帝对策时说明:“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一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大一统论鉴于吴、楚七国之乱的危害,适应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的政治需要,有利于卫护国家政治统一的核心利益。

董仲舒的大一统论重视政治统一,同时也重视思想统一以利于政治统一。他具体论证了加强思想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双统一,即统一于政治统治最高权威汉武帝,统一于思想伦理道德最高权威儒学经学,当时为汉代人共识,后世沉潜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最高政治伦理准则。

东汉公羊学者何休也对大一统论有所阐发,但基本上承继董仲舒之意,只是在政治统一范围上扩大到社会秩序、宇宙秩序、国家治法的一统。这里不再详述。

二论:天人感应——帝王执政行为的调控。

天人感应从字面上理解指人类行为与外在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感应关系,在政治上指人世间主宰者皇帝与神灵的上天间主宰者天神或天帝的关系。《春秋》公羊学认为帝王政治行为正确正当与否由天裁决:符合天意,国泰民安,天降吉祥符瑞;违逆天意,国衰民乱,天降灾异,以示赏罚。若帝王严重失德,天命夺位。董仲舒以《春秋》经为依据,并兼收墨家、阴阳家学说加以附会,最早系统指出并论说了天人感应论,向汉武帝(及后世帝王)提出警世性建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王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之,事在勉强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他认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诚性也;正法度之宜,制上下之序,以防欲也。”《汉书·董仲舒传》。但“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德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他强调既然皇权天授,就应顺天命尽人事,以安乐民众为务,不然,贼害民者则夺其权另予之。天命以更高权威监督皇权,君王代表天意,人民要服从君王代表的天意,君主如违天命害民,天将惩罚他甚至剥夺他的权力。可见,假借天命监管帝王虽然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天人感应论在现实政治上起到了对皇帝为首的政治系统的监督作用,对维护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对明智君主的诫勉不失为一种好的监督诫勉机制。

三论:三统三世说——历史循环进化的政治演进制度模式。董仲舒首倡“三统”,何休论说“三世”,意在说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是三统三世递进的循环演化历史过程。三统是指服制颜色表征的黑白赤三色在不同历史时段上王朝更替的循环变易。三世是历代帝王易姓时采用不同月份(子丑寅)为正月,它与三统演进是同一历史过程,不过后者表征为历法的变易。董仲舒统称为“新王改制”,却“非改其道,非变其理”《春秋繁露·楚庄王》。至于三世演进表明社会进化的阶段,董仲舒称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何休则进一步概括为衰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三世递进与历史循环。由衰乱而升平是每个朝代和两个朝代更替常有的事实,太平世则是儒家之“天下归仁”的社会发展理想,这一理想在封建时代未曾实现也不可能实现,作为人类共同终极理想将经历很长时间或有可能。三统三世学说作为《春秋公羊传》、董仲舒、何休等解说经典原创新思想新思维,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治乱、进化的历史实际,表达了人类的美好共同社会理想,具有一定的历史辩证法、变易历史观因素,虽然不乏机械论历史观影响,但其鼓励人们求真向善赏美还是有其积极进取意义的,不可因其论证的肤浅掩盖其潜藏的深意。

四论:华夷关系——分合与文化多元一体和民族多元共同体统一。《春秋》公羊学最早在世界上分析了中华民族多民族构成的分化统合、文化多样与趋同关系。中华民族是经数千年多民族聚合一体形成的。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有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独特贡献。然而,上古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争斗持续不断,华夷同风趋同的同时存在华夷文化歧异,成为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基本问题之一的“华夷之辨”伴随着中华民族政治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始终。在中华民族立国以来的历史上,华指华夏,代表文明,夷指四夷或蛮夷,代表野蛮。华夷之辨一方面指民族差异,另一方面指文化差异,《春秋》公羊学以华衡夷,站在维护中原礼乐文化立场,秉持保护华夏、驱逐四夷的“尊王攘夷”论和改造四夷文化与夏文化趋同的“入夏变夷”论。两论都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思想传统——华夷同风。尊王攘夷是尊重周天子天下共主、华夏一统、取消华夷界限,以夷入夏;在文化上以夏变夷,使夷进化成华夏文明之民,共赴太平世理想境界,共同进步,华夷之辨便消失了。可以认为,《春秋》公羊学注重从文化上消除民族间先进与落后的差异,注重提升少数民族文明水平,携手共进。“这样一种开放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文化进步,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存共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周桂钿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103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五论:三纲六纪、德刑义利——阴阳五行观念支配下的社会等级制社会控制论。阴阳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向为阳,背为阴。阴阳又泛指天地间对立的二气。《易传》则视阴阳为宇宙间两种根本对立又统一的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普遍属性。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宇宙构成的五种基本元素,它们相生相克形成宇宙万象和运行多姿景观。阴阳五行说被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催生出天文气象学和医学的阴阳五行观。董仲舒发挥阴阳对立、阳尊阴卑观念,以天地、日月等自然现象的阴阳对立和人类社会伦理关系作比附,论证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妇的三对尊卑主从关系,认为天赋人伦之三纲,君父夫阳尊主导,臣子妇阴卑从属,因此,“三纲之王道,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是天意安排,不能违背,只能遵从。董仲舒还以五行相生说明父子关系,子对父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如此说来,君臣政治关系以君主为主导,父子、夫妇人伦关系以父、夫男性为主导,政治、社会关系这样规范化便自然实现秩序化。

董仲舒还以阴阳五行说比附治国理政,为之找一个自然哲学上的依据。阴阳五行说的核心是将万物划分为两种相反又相成的属性——阳与阴,两类属性中阳主阴副。这一阳主阴副观在政治统治方式上的基本要求就是儒家学派历来主张的重德轻刑或德主刑辅、重义轻利。这是汉代经学任何理论都要与“天”挂钩或结合的特点导致的必然逻辑思路。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热门推荐
  •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高门王妃:嫡女倾城

    她本是京城第一富商的嫡女,却被冠上了“克爹克娘克兄长”的罪名;他本是频频闯祸的痴傻王爷,却唯独对她言听计从。一纸婚书,将在寺庙“清修”的她许配给他,成就了京城里一段啼笑皆非的姻缘。她,带兵、打仗、赚钱养家;他,卖萌、傲娇、貌美如花。当凌辱、阴谋、迫害纷至沓来,她带他浪迹天涯,他许她睥睨天下!
  • 农门神医嫡妃

    农门神医嫡妃

    她是一个有实力能干的中药医生,跆拳道高手,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未婚怀孕的身份不明的女子,寄人篱下,受尽白眼,终于把一双瘦小营养不良的龙凤胎生了下来。种桑养蚕开医馆,又当爹又当娘的带着孩子过日子。她的宗旨是有钱的抬着进来走着出去,没钱的抬着进来拖着出去。别说她黑心无良,她身怀六甲无路可走的时候谁可怜她。谁知道一时善心大发,从河边捡了一个身受重伤,但是帅气逼人,玉树临风的男子回去。本想着养养眼也不错,还可以帮忙烧火煮饭,上山采药。谁知道,那是一个腹黑男,居然收买她的儿女。合起来算计她到床上去。醒来后还一副委屈,大言不惭的道:“你,睡了,我,你要负责。”片段一:赵二婶看着不施粉黛艳压群芳的侄女,心里很是不舒服,道:“今儿个我们给你安排了和太守大人的公子相亲,你为啥吓走了大公子。还落得一个风卷残云,视食如命,肮胀不堪的骂名。”某侄女只是笑了笑:“二婶,我可是悉心打扮了才去和大公子见面的,奈何大公子就是看不上我这种千年老妖的摸样,再说了,我都是两个娃的娘了,还巴巴的跑去和大公子相亲,这本就是落下了笑话了。”“我可是好心好意为你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到太守府做姨娘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赵二婶带着愤愤不平和不甘道。“当真要是好福气,赵二婶怎么就不叫你家闺女去呢,那可是高门大户官家姨娘。我瞧着你家闺女更有姨娘命。”某男嬉笑道。赵二婶气的脸色发青:“不知好歹,有福不会享。装什么清高。不就是一个被人休了的下堂妇。”某女冷笑:“可是我这个下堂妇就是不愿意做一个玉臂千人枕,朱唇万人尝的官家小妾。”片段二:一大早某女娃沉着脸跑去找自己的双生弟弟,气呼呼的抱怨道:“爹爹最坏,明明昨晚轮到我跟阿娘睡的,可是今天早上起来,我就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了。阿娘已经不见踪影了。她们都说是我自己梦游走回来的。”她伸手挠挠头:“明明就是爹爹趁着我睡着了把我抱回来的。怎带这样的,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欺负,为了娘亲还真是不择手段。我心寒了。”双生弟弟瞄了一眼自己的姐姐,叹了口气:“你太大意了。一早就叫你要提防着爹爹,你就是不相信,现在吃亏了吧。想要得到娘亲的正视,你最好现在到爹爹的院子里去哭诉。”女娃不情愿的摇摇头:“娘亲说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小家子姑娘才会做的事情,我才不做,有失身份。”片段三:“你还好吗?”她冷笑一下道:“好,怎么会不好。”
  • 民调局异闻录

    民调局异闻录

    “干尸复活”事件后,沈辣被调入一个叫“民俗事务调查研究局”的神秘机构,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离奇案件。这些超自然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1987年,大火后的大兴安岭发现一具长着獠牙的活焦尸,解放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其制服,由沈辣的三叔沈援朝负责押送回北京。运送途中,焦尸再次复活,危急之时,一名神秘白发人出现,轻松便把复活的焦尸消灭掉。十几年后,天生阴阳眼的沈辣参军,被选入特种部队。在一次随队追剿毒枭的任务中,误入云南边境的一个神秘山洞;山洞内远古祭祀干尸纷纷复活,向沈辣小队发动疯狂攻击。这时,神秘白发人再次出现,将沈辣等人救出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妖孽惑君心:皇后,你别跑

    (隆重推出!)所有人都说她是妖孽,是妲己转世,褒姒投胎,是一个魅惑君心的女子。而她芸媃,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子,从小失去爹娘的她被舅舅和舅婶卖到了皇宫之中为奴婢,从下就伺候在三皇子的寝宫之中,她没有想到七年后三皇子再度见到她的时候,竟然早已对她情根深重。一瞬间她成了三皇子最疼爱的女人,成了众人嫉妒的对象,她经历了皇宫之中的尔虞我诈,冷宫酷刑,最后被一个年纪轻轻的红绫赶出了岭园,伤心的她无处可去,成了一位在洛阳长安卖花的女子,她发誓一生不再踏足皇宫,可惜天永远都不遂人愿。。。。
  •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卓小茵妈妈出生于老上海的名门世家,对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个淑女,嫁到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攻势下,虽然卓小茵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但她最后还是进了女子学院。从此,天生就有男孩性格的她陷入了苦恼不堪的生活。
  • 附身前世去修真

    附身前世去修真

    成圣难道就真的是天道追求的终点吗?圣人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吗?圣人就真的是无情,修真就真的是逆天吗?冷翎风,一介凡人,车祸身死附身于一修真者的身体当中,并得到了他的一切记忆。回到现世,冷翎风在一所名为YY侦探事务所当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我家王妃太调皮

    我家王妃太调皮

    预言成真,2012年真的穿了。为了两餐只好去当乞丐了,可是乞丐也不好当,为了致富,决定玩‘碰瓷’。而那个被碰的主居然是个王爷。而且居然一见面就说要娶她。不过自己刚来王府,就跟他的小妾们大干了一场群架。以后的日子不鸡飞狗跳就怪了。果然,娶了也就算了,却不给她饱饭吃。非要逼她使用非常手段,自己找吃的。王爷马上被灭了威风。那个女人居然把自己的宠物煮来吃,说是饥不择食。正当以为以后生活能走上轨道了,却有许多奇怪的人来跟她要那个黑曼花,怎么回事啊?
  • 重生之医心圣手

    重生之医心圣手

    她是钟氏集团的千金,B市朱洲医院最年轻的主刀大夫,最后死于一起精心安排的医疗事故下;她是杏林世家的嫡出小姐,一手医术尽得祖父真传,一生未嫁,最终死于恶核瘟疫;跨越千年的灵魂融合,重生现代,绽放圣手光芒。上天给她机会重生,这一世定要活个清楚明白!保护家人,守卫家族,魑魅魍魉统统退散!×相遇篇:株洲医院林晟宇火大:你到底会不会扎?实习小护士惶恐瑟缩,讷讷不语。某女查房回来路过一看,上前从实习生手里接过针头,二话没说很是麻利的扎进了血管,接着面无表情的拔下,“看清楚了吗?再试一遍!”林晟宇.!!!女人,我记住你了!某女只留给他一个华丽丽的背影.再遇时:林晟宇:我答应来见你,不过是因为给我妈面子,要知道我的时间很金贵,相亲这种事情,我认为最浪费生命。你,最好不要有其他什么想法。钟萝大方一笑:林大总裁的时间金贵,分分钟千万的收入,不过我的时间,可是分分钟都是人命。林晟宇.!!!林晟宇觉得,每次对上这个女人,他似乎都是完败!以至于让她就这么毫无所觉得走进了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