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29

第29章 德治主义:中国传统治国方略之哲理分析(5)

中国在秦汉以前没有宗教,中国传入佛教和立本土道教是后来的事。佛教、道教与国家政治分离,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思想家确立自己的政治哲学一般有三个力量支点:宗教、道德和法律,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没有宗教力量这个支点,夏商周时有上帝鬼神观念,战国以后,上帝鬼神观念日益衰微,儒学创建伊始即“敬鬼神而远之”,其思维以人为要,治国以民为本。崇信德治主义治国执政哲学与上帝鬼神观念的式微衰减有关系。

殷商时代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先民已有较为复杂的上帝鬼神观念。上帝鬼神系统中,有唯一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也有逝去的人的鬼魂——祖先神灵,以及各式各样的自然神祇。甲骨文记录,商人的观念中,上帝鬼神不仅存在,而且支配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的命运,具有极大权威,因此对上帝鬼神高度崇拜。孔子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礼记·表记》。《尚书·洪范》中也保留有商人的上帝鬼神观念,重大决策要考虑五种因素:君主、卿士、庶民、卜、筮,其中起决定性重要作用的是卜、筮,且以龟卜为主。商代人们浓厚的崇拜上帝鬼神观念和祭祀行为抑制了人们对道德建设的要求。

商代末年,人们的上帝鬼神观念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将其与人自身的作为、德行联系起来,关注德行的作用。大臣祖伊质疑商纣“我生有命在天”的说辞,批判他“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尚书·西伯戡黎》。说商纣罪恶多端,还想祈求上帝保佑吗?其意指明天命已不再管用。商末周初,社会剧变,促使人们开始对天人关系进行新思索,推动上帝鬼神观念的人化、道德化,确定了重在人为的核心价值观——为政要注重“敬德”《尚书·召诰》。天命观开始动摇,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诗经》中出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经·大雅·文王》。,反映人们对自身德行的重视,对上帝鬼神的道德替代,人的命运不再首先寄托于上帝鬼神,而是首先把握自己的德行与命运走向的关联,从而使政治和道德考量成为可能,并开始转向对道德社会作用的重视,然而,还没能彻底摆脱上帝鬼神观念的束缚。

儒家对上帝鬼神是否存在的态度暧昧。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论语·雍也》。,却并不否定其存在。孔子十分重视祭祀鬼神,却更重视政治、道德之人事。荀子的态度是明确的,他是完全彻底的无神论者。不过当时无神论还不能制胜有神论。西汉董仲舒以天人感应重新强化了上天的神威。直至宋代理学家又复归于无神论,更加注重人间世界的社会道德建设。这表明,正是鬼神观念的衰落,神学的失效,要求加强道德对人们行为的制约,特别是对官吏政治道德状况的追踪制约。对于儒家政治哲学走向而言,没有上帝鬼神崇拜的诉求,又对法律抱有相当大的戒惧,道德建设便成为唯一的治道选择。

四、道家、法家学派对儒家学派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诘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形成四大显学派——儒、墨、道、法四家,其中尤以儒道法三家为著。儒家奉行德治主义治国哲学,法家倡行法治主义治国哲学与之对立,道家“绝圣弃智”、消极“无为”,反儒道而行。道家、法家都对儒家德治主义治国哲学发起诘难。考察、了解、认识道家和法家如何和何以反驳儒家的国家道德治理论,对于我们从另一角度认识儒家德治主义治国哲学是可以收“兼听则明”之效的。何况,儒家也不全盘排斥道法两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学伊始即主张借助法律辅助和吸收“无为而治”思想的一定合理之处。

1.道家学派对儒家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诘难

道家学派的学说后人称“老庄之道”。他们在哲学研究上,在一般哲学(宇宙观、认识论等)、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三个重点中,侧重一般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论述,但同时也关注社会政治问题。老子高悬“小国寡民”理想国的旗帜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哲学。庄子则侧重人生哲学,同时也有社会政治方面的论述。这里着重理析道家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批判和同德治主义对立的自然主义政治哲学。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各种社会弊端都是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积极主动作为的结果。儒家倡导人们有为、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导致种种社会弊端之源。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贵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在他看来,人们正当的欲望的满足、文明成果的享用是肇祸之根。老子甚至认为人的发明创造、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知识水平提高、法制发展都造成消极后果。他说:“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他把社会问题的发生都归咎于文明的发展。庄子也认为人类遭遇灾难,也是因为文明的发展造成的。清静无为才消灾免祸。庄子通过一则寓言形象地表达了上述观点:“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显而易见,老庄这一套荒谬的反文明观点不仅反儒,而且也反法,儒法都是主张积极有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尽管道不同,目标却一致:为人类文明进步。道家全盘舍弃道德与法律,从根本上否定德治和法治。

人类史表明,道德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道德建设,将“修身”(道德修养)作为治国的起点。老庄反对文明,自然就否定道德。老子发表了许多批判道德的言论,其中最典型的是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老子》十八章。,荒唐地指仁义道德是伴随人类堕落出现的,人类智慧提升产生最大虚假,道德的存在意味人类境况的恶劣,与其理想社会背道而驰。庄子比老子更进一步,他说在所谓“圣人”造作仁义道德之前,人类生活是幸福的:“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人们都很善良,人际关系也十分融洽:“上如标技,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庄子·天地》。可是,自从“圣人”造作了仁义道德,这种纯朴、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就被破坏了。庄子说:“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后,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按照庄子此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包括道德文明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步步衰败、沉沦、失去安乐、日益远离幸福的历史。因为有道德,一代不如一代,历史不断向后倒退。

道家的历史逻辑:既然人类自从有了道德就走向社会堕落,因此,人类脱离惑乱之境,重新回复理想社会,就得抛弃道德:“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十九章。消灭了道德,社会自然得到治理。老子因此而反对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主张实行愚民政策:“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老子》三章。老子说得已经过度,庄子说得更加激烈:“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庄子·胠箧》。照老庄所说,把仁义道德及其他文明成果全都抛弃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社会也就大治了。此种境界,即“无为而治”。

老庄对德治主义治国哲学的质疑和批判,完全否定了道德的社会效应。这个结论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大趋势唱反调的,因而是完全错误的。然而,老庄的道德批判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在基本否定道德社会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道德教化软弱无力、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道德教化并非万能,道德教化需要配合以包括法治在内的综合治理,软硬兼施,刚柔相济。

2.法家学派对儒家德治主义治国理政哲学的质疑和批评

儒家对法律的功能和法治效用采取兼容态度,承认其对德治的辅助作用。正因为如此,与道家的不讲情理、藐视文明相比,法家学派作为文明学派之一对德治主义治国哲学的质疑和批评是发人深省,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这里说法家批儒,涉及对儒法两家的公正评价,我们尽力避免偏执一端,而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儒法之争,求两家之同,析两家之异。

法家立论是在承认君主专制政体历史必然性、必要性、合理性并试图以法制强化这一政体背景下发声的。在这点上,他们同儒家的立场、观点是大同的。法家与儒家的不同在于对如何维护、完善这一政体有彼此对立的主张:一个主张实行德治,一个主张实行法治。有学说歧异是正常的也是正当的,遗憾的是儒家并不全盘否定法治,给予以法辅德地位,法家却毫不留情也不深思其理地完全否定德治。这样,法家对德治主义治国哲学的质疑和批评就过于猛烈,显失学术风度,尽呈一副狠相。然而这只是个方式问题,从实质上说,法家学说的优点占优势,其最大或最突出的优点是其现实主义或法律功利主义,以此批评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还是务实讲理的。

法家之所以称为法家,是因为他们重视运用功利手段,尤其是法制手段治国理政,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问题。韩非将刑赏看做君主统治臣民的基本手段,所谓权力的“二柄”。他认为,“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二柄》。韩非显然在倡导法治主义,反对德治主义,一倡一反,是以对道德教化和法制的社会作用的认知与评判为其政治思维基础的。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热门推荐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娇妻太彪悍,总裁不好惹!

    全本完,简介无能,宠文阿!他是她眼中的花花公子,她是他眼中的极品小辣椒!初次见面,他正为摆脱难缠的相亲对象而头疼,她不明所以二话不说上来狠狠的甩了他一巴掌,骂他负心汉!再相见,他是她的顶头上司,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她极力隐忍,还是在他的一再咄咄逼人下,凶悍的如母老虎般原形毕露!***一次协议,她化身成他的豪门女友,自此开始了婆婆嫌弃,情敌挑衅的豪门家斗,每天上演着一系列的喜怒哀乐情景剧!然而,就在两人感情甜如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次车祸到底是人为还是意外,再相见她已经忘记了他,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
  • 悍妃难驯

    悍妃难驯

    两个碍事的人突然来报:“小姐在里面吗?出了大案,女人如衣服,杨家的传世名画失踪了。”“其实也没什么,夜凝夕,王爷你还是早点歇息吧,再狠睨了他一眼满带挑衅说道:“有胆量你就把花轿抬到夜府外面,这话早晚说也一样,再断你手足!嗬!”于是某人马上卷起铺盖跑了。”某男抓狂叫喊了声,属下还是明天再来向你汇报。”精彩片段一:某男眼角顿时布满黑线,我娶定你了!”精彩片段四:某女厌恶地挣脱开来,随后一个下人来说:“王爷,“有胆量你就上花轿,那,刚刚夜尚书派人来传话,不料,希望王妃明天回娘家一趟,非要动恒王做什么?你看上他呢?”“……”某男失了魂一样禁不住站起来向她走去。”“尚玉东只是区区一顶绿帽子,家里请了道士祈福。”某男不悦扭头看去责问:“谁?”“回王爷,让你戴着只会让别人取笑你而已,不痛不痒。某女扭头看向他微笑说:“你还在怀疑我在酒里动手脚?”“你要强迫我,“王妃有孕在身,一一用在恒王的身上。”某男轻扯嘴角笑了笑没有说话,某女一本正经解释说:“其实,可能会在那边逗留几天,如果我要下药的话,请你不必担心,立志给夫君戴一顶漂亮的绿帽子。”“不是,反目成仇,是关于王妃的。俗话说得好,你不宜靠近。随后太妃的贴身侍女也过来了说:“王爷,再勾起一抹戏谑阴柔的笑意,太妃请王妃过去一趟,那也断断不可。“王妃让我转告你几句话,还要断你手足!”精彩片段三:某男捂住她不安分的手,斟酌了一下,但如果要本王光着身子走到大街上,还是觉得……”某男正准备搂抱爱姬,别怪我勾引恒王哦。”某女抽回双手冷声笑说,是立阳,他是你的手足,打扰了!有一件事情想向你报告。兄弟、女人,有些府上的事情商量。”某男已经不耐烦地拉开门了,我都要!你说得对,他沉了沉气不爽说道,但是,穿多少衣服,“她说了什么话?赶紧原原本本说出来。”某男盯着对面不断勾引自己的妖孽禁不住在心里咆哮:“有个屁!本王连指头都没碰过,噎了噎唾沫盯着她说道:“手足固然不能唾弃,哪来的身孕?她是生鼓胀!”精彩片段五:某男的脸一沉再沉,我必定给你做一定漂漂亮亮的绿帽子,你不用提心吊胆的,他顿时扬起锋寒的厉目。当然,王爷本想享尽齐人之福左拥右抱,我一定会在你未进来之前把解药先吃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XX千金(完)

    XX千金(完)

    一句话引发的‘桃花案’!一夜之间变成XX皇帝的独生女儿,在无数XX枭雄碾转彷徨。到底是谁才是她厮守终身的那个男子?他,冷斯宇,野心勃勃的一方霸主,邪魅狡诈,温柔地接近,究竟是爱还是利用?他,华小无,一个聪明而又玩世不恭的少年,自问没有那个女人可以栓得住他的心,挑逗她,究竟是玩笑,还是真心?他,慕容泽,温柔多金的他,淡然微笑的他,只有他能够给她最安全的幸福,然而,他们的身份……
  • 渔夫的幸福生活

    渔夫的幸福生活

    于游是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淘金来到了大城市奋斗拼搏,高中学历的他只能从事苦力,两年来在海鲜市场做着搬运、打杂的工作。一次寻常发生在远洋渔船的抢鱼大战,让于游获得了一个“海龟壳”。 通过实践,逐渐掌握了潜海的能力,使其能和海鱼一样畅游大海,并且自主析出多余的盐分,汲取海水当中的氧气,且无惧压强、光线、海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融合了龟壳的于游,身上多了玄武图腾的印记产生了名为“鱼龙之气”的神秘力量,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进化水生物,任意潜入深海,其中还蕴涵了诸多神奇的能力。 大海是人类一直是竭力探寻的宝库,于游会如何使用利用这个契机可持续地开发海底资源?大龙虾、鲍鱼、金唇贝、金枪鱼、小黄鱼、深海鱼、诸多海底宝藏…… 且看于游如何在大都市中做一个职业渔夫,驾驶着远洋渔船,扬帆起航,过着幸福、快乐、逍遥的生活!
  • 晋王吕布传

    晋王吕布传

    他武勇盖世,骑马中赤兔,拥美女貂蝉,却命丧白门楼,堪称三国第一悲催;百世轮回,穿越重生,熊熊大火中,吕布无声咆哮,誓要改变命运;乱世,如期来临;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豪情万丈,欲与当世枭雄们,一较长短,布武天下……………………………………………………………………………………………………………………【已百万字完本,新书《贩卖地球》,敬请关注收藏,谢谢!】
  • 残刀斩天

    残刀斩天

    一刀起,万念俱幻,梦魇载青衫,飒沓如流星。武子风,命途多舛,却为心中的一份执念,一步步走上修炼的巅峰,当他把刀架在魔族的脖颈上时,原本的幻想却支离破碎,原来一切全都错了,真正的敌人还在肆虐,还在吞噬着世间的希望,而他又将怎样去挽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垠的天空,或许就是方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破极限

    破极限

    炎月沧月兄弟虽是同父,但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炎月自小饱受风霜,沧月却是有爱的保护。同为人子待遇却是天壤之别,着实让人心寒。且看他们是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走上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