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5

第45章 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1)

华严宗人重视追求体证宇宙万法圆融无碍的理想境界,强调众生只要努力修持而有同于佛的自证自悟,就能拥有这样的理想境界。华严宗人认为,宇宙万法的生起,依于作为最高主体性的真心,依此真心而现起宇宙万法。这是华严宗的中心理论“性起说”。所谓“性”指如来性、佛性、本性、法性。“性起”即“体性现起”,是随顺真如实性而显现,也就是无须等待其他因缘条件,真如实性一旦起动就显现为作用,呈现为迷妄与觉悟、有情与无情、净土与秽土等一切诸法。华严宗认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只有佛的觉悟才能达到的境界。性起说是从佛果的境界说事物的现起,它包含境界论、宇宙论、证悟论和心性论等多重意义。

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华严宗从性起说出发开展的心性论学说,其中重要的有:法藏的明佛种性说、智俨和法藏的自性清净说、澄观和宗密的心性即灵知说与真心即性说,此外兼及智俨、法藏一系以外的华严学者李通玄的自心即不动智说。

明佛种性

法藏运用圆融思维,以性起说为基础,结合判教[注释:判教,详称“教相判释”,意为判别、解释佛所说教法的相状差别。中国佛教各宗派为了调和佛教内部的不同说法,村立本宗的正宗和权威,对先后所出的经典或以时间顺序加以配列,或从教理深浅加以组织,或从应机教化不同方式加以组合安置,即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类和安排,加以组织体系化,并判定其价值。法藏按佛法深浅次序判为五教:小乘教(指《阿含经》、《俱舍论》等的重于说人空,未尽法空之理)、大乘始教(指中观与唯识的学说,阐述万法无自性空与一切现象依识缘起而有的学说)、终教(指如来藏系的真如随缘说)、顿教(指《维摩诘经》与禅,主张言语道断、空有双泯之说)和圆教(指《华严经》和《法华经》等,一面肯定空有两边相夺而双泯,一面又强调空有两边相摄而圆融,相即相入,重重无尽)。]学说,论述了五教的种性说,从而一方面以本宗的判教为标准,把五教的种性说加以整理,并给予统一的会通;一方面又把本宗主张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修善即可为佛的思想,奉为最高的学说,以将本宗学说置于其他各宗之上。

法藏在其最重要的著作《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五教章》)卷2中,有“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的“二明佛种性”一节,集中阐明五教的佛种性问题。关于小乘教,他说:

虽于此说中说佛一人有佛种性,然非是彼大菩提性。……此教中除佛一人,余一切众生皆不说有大菩提性。[注释:《大正藏》第45卷,485页下。]

大乘佛教认为佛性就是大菩提性,小乘佛教则认为两者不同,佛性是成佛的根据,大菩提性是佛的智慧。这里,小乘教认为只有一人(释迦牟尼)具有佛性,其他一切众生都没有佛性,都不能成佛,也没有大菩提性。

法藏又说:

约始教,即就有为无常法中立种性故,即不能遍一切有情故,五种性中即有一分无性众生。[注释:《大正藏》第45卷,485页下。]

这是指法相唯识宗,此宗以无漏种子为种性。无漏种子是一种能产生菩提的精神作用,是属于因缘和合所造成的、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东西(“有为法”)。凡是“有为”的就是“无常”的,也就不是所有众生所普遍具有的,即有一部分众生不具无漏种子。这种没有佛性的众生,永远不能成佛。

法藏又说:

约终教,即就真如性中立种性故,则遍一切众生皆悉有性。……一切众生有涅盘性。[注释:同上书,486页中。]

终教指《楞伽》、《胜鬘》等经和《起信》、《宝性》等论,法藏认为,这些佛典主张“真如”为佛种性,真如恒常不变,无所不在,存在于一切众生中,因此一切有情众生也都有佛性,并强调一切有情众生都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

对于终教的真如佛性,法藏还说:

问:“夫论种性,必是有为,如何此教约真如为种性耶?”答:“以真如随缘与染和合成本识时,即彼真中有本觉无漏,内熏众生,为返流因,得为有种性?”[注释:《大正藏》第45卷,486页中、下。]

这是说,真如佛性的“本觉无漏”,不仅是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而且能够“内熏众生”,即能动地熏习、影响众生去染趋净,成就佛果。这是法藏吸取《大乘起信论》“真如熏无明”思想的重要表现。

法藏又说:

约顿教,明者唯一真如,离言说相,名内种性,而亦不分性、习之异,以一切法由无二相故。[注释:同上书,487页中、下。]

顿教,如《维摩经》所说,强调真如种性是离言扫相的,不作“性本有”(“性种”)与“性习成”(“习种”)的区别。一切事物也无有二相,离言说相,顿现顿成。众生只要离开言说文字,一念不生,显现真如本性,就能成佛。

最后,关于圆教,法藏说:

约一乘有二说:一、摄前诸教所明种性,并皆具足,主伴成宗,以同教故,摄方便故:二、据别教,种性甚深,因果无二,通依及正,尽三世间,该收一切理事解行等诸法门,本来满足已成就讫。故大经(《华严经·十地品》)云:“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虚空等。”此之谓也。若随门显现,即五位之中,位位内六决定义等,名为种性。[注释:同上书,487页下~488页上。]

法藏把圆教分为同教一乘和别教一乘二说。所谓同教一乘,是随应小乘、始、终、顿诸教,说圆教一乘教义,使诸教归入圆教境界。就种性来说,同教一乘是统摄前四教所说的种性,给以融通说明。所谓别教一乘,是指区别于小乘、始、终、顿诸教的华严宗的独特教义。就种性来说,别教一乘的种性说与前四教所说不同,它主张因果不二,众生不仅成佛的因种具足,而且果德也具足,又融通依(国土世间)正(众生世间),穷尽三世间(国土世间、众生世间和三身十佛的智正觉世间),全收一切法门,圆满具足。也就是说,别教一乘所讲的种性是圆满的、广泛的,本来完美成就的。若就众生来说,在信、行、向、地、果的“五位”之中,勤奋修行菩萨的六种善法(“六决定”),才是别教一乘的种性。

法藏的五教种性顺序体现了由浅到深、由偏到全、由低到高的系列层次,其间是既互为差别又互为融通的。先是小乘教主张众生无佛性,次是始教立一部分众生有佛性,再终教强调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再进而顿教提倡众生一念不生即成就佛果,最后是圆教的主张众生圆满具足因种果德,众生即佛,佛即众生。在这五教种性说中,始教是从心识中立种性,而终、顿、圆诸教则都是从真如性中立种性,其中圆教更是从真如性起讲种性,从而把佛性说推向了极致。

法藏的五教种性说是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各教对种性有不同的说法?众生无性、一部分众生无性和众生有性的不同说法又如何融通?法藏对此作了解说。如,对于始教的一种人没有佛性的说法,法藏是这样会通的:首先,他也主张种性分先天具有与后天习成两种,但又认为修习所成的种性更重要,“是故有习常恒有,无习自恒无”[注释:《大正藏》第45卷,486页中。]。只要修习佛法就有佛性,反之就没有佛性。再就是说,众生的根机,也就是条件、素质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教化,始教立一部分众生无佛性说,也是为了警告反对佛教的人,使他们改变诽谤佛教的立场。法藏还说,依道理讲,是一切众生悉有清净佛性,但是按此说法推论,一切众生最终都将成佛,佛和菩萨也就没有教化的对象了,这和佛、菩萨以建立利他功德、化度众生为特性是矛盾的,所以需立一部分众生无佛性说。法藏认为五教的种性论有圆满不圆满、根本不根本的区别,前四教的种性说,并非错误,而是一种“方便”的非究竟的说法,这些方便法门之间以及五教之间,都是互相圆融的。至于圆教的种性说,是圆满的根本教义,可以统摄圆融其他各教,或者说,其他各教最终要以圆教的种性说为依归。

自性清净圆明

华严宗人智俨,尤其是法藏对佛性作了系统的论述,强调佛性的清净性和圆明性,后来澄观和宗密则进一步强调佛性的灵知性。

华严宗先驱智俨说:“佛性者是一切凡圣因,一切凡圣皆从佛性而得生长。”[注释:《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下,《大正藏》第45卷,532页中。]又说,如来藏“是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六道众生等体”[注释:《华严五十要问答》卷下,《大正藏》第45卷,532页中。]。这是说,佛性、如来藏是四圣六凡即宇宙间一切生类的共同本体、体性。法藏就佛性也展开了论述:

《涅盘经》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此等并就本觉性智说为性种。[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2,《大正藏》第45卷,487页下。]

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体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以来,性自满足。[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

离佛心外无所化众生,况所说教?是故唯是佛心所现。此义云何?谓诸众生无别自体,揽如来藏以成众生。然此如来藏即是佛智证为自体,是故众生举体总在佛智心中。[注释:《华严经探玄记》卷1,《大正藏》第35卷,118页下。]

这里,佛性、本觉性智、自性清净圆明体、如来藏、佛心、佛智心,都是相通的概念。从法藏关于佛性的表述来看,其内涵为:(1)自性,佛性是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我本性;(2)智慧,觉性,这种智慧能真正观照宇宙万物的真空;(3)清净,佛性处染不垢,始终是清净的,善的;(4)圆明,佛性的体性遍照一切,无不光明。在法藏看来,佛性是众生一种非常神秘的内在本性、本体,它具有先天性、觉悟性、清净性、光明性和遍在性的特征。

法藏认为,众生的佛性永恒存在,不会消失。他说:

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注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大正藏》第45卷,499页上、中。]

非直不动性净,成于染净,亦乃由成染净,方显性净。[注释:同上书,499页中。]

这是说,众生的佛心随缘而表现为染或净,但是其中净性是恒常不失的。同时,染与净也是不即不离、圆融无碍的。净性只有成于染净,才能成其为清净,离了染净,也就无所谓清净。强调性净是处于动态中的,是在染净中成就自性清净。

法藏的论述表明,佛性与众生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众生为佛心所现,众生由如来藏而成;二是众生都在佛智心中,即众生都具有佛性。既然佛性为众生本来圆满具足,由此法藏又推论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的生佛相即论,他说:

总在众生心中,以离众生心无别佛德故。此义云何?佛征众生心中真如成佛,亦以始觉同本觉故,是故总在众生心中。从体起用,应化身时即是众生心中真如用大,更无别佛。[注释:《华严经探玄记》卷1,《大正藏》第35卷,118页下。]

法藏还说:“见诸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佛体。”[注释:《华严策林》,《大正藏》第45卷,597页下。]这都是说,佛的功德在众生心中,众生心中的真如发挥作用,成就为佛的应化身,佛是众生证悟心的真如而成。众生和佛本来一体,众生和佛有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妄念:“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众生有妄念,而佛无妄念,如若舍离妄念,众生本来就是真如佛。

华严宗与天台宗都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视佛性为众生成佛的根据,但两宗对于佛性的涵义和范围却存在重大分歧。与天台宗宣传佛心中具有善恶净染的说法不同,华严宗认为佛性是纯净至善的,无染无恶的。又与天台宗湛然的无情有性说不同,华严宗人认为有情众生圆满具足成佛的可能性,即佛性,而无情识的草木瓦石等万物只具有真如本体的理性,即法性。佛性与法性是有区别的,佛性仅为有情众生所具有,法性则为无情识万物所具有。无情识万物不具有佛性,也不能成佛。

华严宗与天台宗也都依据《华严经》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注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大正藏》第9卷,465页下。]的思想,说心、佛与众生三者无有差别,但两宗的解释并不相同。一讲相即,一讲互具。华严宗讲三位一体,心、佛与众生同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原无差别。天台宗则认为三者是同格互具,有一即有其二:心具众生与佛,佛具心与众生,众生具心与佛。此外,两宗所讲的心的内涵也不一致,华严宗所讲的心是指真心、清净心、本觉真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天台宗也主真心说,但所讲的真心,不排斥妄心,也即心具真妄两种性质,这与此宗主张众生乃至佛的本性同具善恶两性是一致的。

无住心体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神寂

    神寂

    吞食残月花的勾陈,在两百年之后重生,他发现大路上的武学已经变得低微。而自己却掌握着无穷的武技,从此走上一条神挡杀人,佛挡杀佛,有妞必泡,有仇必报的无上神寂之路。
  • 都市神人续

    都市神人续

    人间界,修真界,几大仙界算什么,刘宇飞灭世天火一出,谁敢争锋。几百年前,灭世天尊传音:“小子,你的能耐不是用来玩这种没有挑战的游戏,不要再跟这边的这些小孩子瞎折腾了,记住你是我看中的人,眼光放远点你的舞台远远不止这些。”这缕声音深深的刻在刘宇飞的意识深处,直到另一场战事打响,到那时,这群孤儿,补天宫众人,刘宇飞家人都将会一一亮相,刘宇飞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强者,且看刘宇飞如何演绎强者天下。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拔剑

    拔剑

    三国之后,中原大地尸骸遍野,人口锐减;到了西晋,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乘机南下烧杀抢掠。汉人从2000万急剧下降到400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
  • 匆匆那年(下册)

    匆匆那年(下册)

    80年代生人的张楠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而留学澳洲,在那里他认识了同样留学的方茴。就在他被方茴的神秘感吸引时,却听说她竟然是同性恋。阴错阳差,他与方茴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并且通过其他朋友知道方茴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而是曾经深受伤害,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张楠的房间里,方茴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