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1

第41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3)

《大乘起信论》的出现和流传并不是偶然的。如前所述,南北朝时涅盘师宣场佛性说,地论师主张如来藏说,摄论师提倡阿赖耶识(藏识)说,此外还有楞伽师根据《楞伽经》主张会通如来藏和藏识两说的对立。[注释:《楞伽经》认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又提出阿梨耶识有染有净两面,由净的方面立真实的无差别的本体界,由染的方面立虚妄分别的现象界。见《大正藏》第16卷,510~512页,599页中、下。]这些说法都充分表明,当时中国佛教对众生的心性、本性的染净、真实缺乏统一的看法,这无疑是关系到佛教统一义理和流传发展的大问题。《大乘起信论》就是要调和各派尤其是地论师和摄论师的矛盾,要解决如来藏和藏识的异同问题。它从禅观的角度总结有关的心性异说,阐扬一心生万法的“一心二门”说和众生成佛根源的真心本觉说,进而自成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性论体系。全书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只着重论述其真心本觉思想,至于一心二门说则留在宇宙论部分叙述。

《大乘起信论》作者一反千百年来的陈陈相因、渐次修持的慢工夫路子,径直从“佛者其义为觉”的“觉”字上深入,向心性层次用功,提出了真心本觉说。

《大乘起信论》宣扬阿梨(赖)耶识有觉与不觉两方面,“觉”是指“心性不生不灭”方面,与之对立的“不觉”是指“心生灭”方面。觉又分为本觉和始觉两种。“心性不生不灭”即人心本来的状态,心真如,如来藏心。心真如,或如来藏心是超越差别的绝对存在,原来并无本觉和始觉之分,但从生灭门来看,由于心受无知妄念的污染,而产生了各种差别现象,因此在阿赖耶识中又有本觉和始觉的区别。同时,心虽由于无知妄念而生起种种差别现象,但是心的觉体——远离世俗差别心念的清净体并无损坏,始终保持着本来觉悟、觉性,即本觉。本觉是阿赖耶识中如来藏心(真如心)的体性,即真心的自性,本觉实指真心本觉。真心本觉说是《大乘起信论》的根本思想之一。

“觉”,通常是觉察、觉悟的意思。《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本觉是指本来觉知的清净心体。此觉体远离妄念而作用朗然。文说: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禽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注释:《大正藏》第32卷,576页中。]

意思是说,“觉”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体,远离妄念,同于虚空界而无所不遍,一切现象都等同一相,这也就是“如来平等法身”。“法身”以佛法为体,佛法是真如的“理”,理是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结晶也叫做“觉”。这是由法身说名为“本觉”。从这一界定来看,“觉”是智慧直觉,就是“离念”,也就是“无念”。“念”是“心动”,“离念”就是心不起动。本觉就是众生本来离念的、觉悟的本性、功能、境界,就是指成就佛果的智慧、心境。

《大乘起信论》从作用和体性,即随染和性净的角度,还把本觉分为两种:随染本觉和性净本觉。

随染本觉是依妄染的污秽而显示本觉的体相。这种相又有两种:智净相和不思议业相。智净相是本觉随染还净的相,具有破除妄染显现清净的功能,是一种“显现法身”的纯净智慧。不思议业相,是显示本觉业用的相,能依智净相而作不可思议的“一切胜妙境界”。

性净本觉,即本觉的性德,指远离一切心念、杂染,本自清净,能显现无限作用,表现出众生一心的本体、相状和作用三者的无限广大。《大乘起信论》以镜喻觉,借用四面镜子来彰显性净本觉的四种大义[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2卷,576页下。]:一是如实空镜。谓如空净的镜面,不映现任何外物;性净本觉的心体远离任何心念,也必定远离任何与心相应境界的事相,绝对清净无垢。二是因熏习镜。“因”,内因。“熏习”,指经验、势力熏附残留在人心识上的作用。这个比喻是说,犹如镜面不空,如实映现境界的事相;性净本觉的心体常住、真实,又具足远离烦恼的清净法(“无漏”),以之为“因”而可熏习众生,这种内作用,能使众生厌生死,乐涅盘。也就是说,本觉是众生成佛的内在驱动力。三是法出离境。谓如拂拭尘垢,而令镜面明净;性净本觉从妄念、烦恼的障碍中了脱而出,远离染净和合的事相,而清纯净明。四是缘熏习镜。是说如镜面已经拂拭干净,便可映照万象而为人受用;觉体已不受烦恼等障碍的覆蔽,清纯净明,可以照遍众生的心而随时示现,即成为劝导众生勤修善根,生起始觉之智的外缘熏习。

以上四镜中的前两镜是显示隐没在烦恼缠缚之中(“在缠”)的本觉,其自性始终清净无染。后二镜是显示从烦恼缠缚中解脱出来(“出缠”)的本觉,远离烦恼垢染而清纯净明,与前面所述随染本觉的智净相、不思议业相同义。四缘中的二、四镜,讲因熏和缘熏,是指回归本觉智体的内因和外缘,也就是说,本觉内在的净熏是因,能生起始觉,同时本觉也是生起始觉的外缘熏力。由此可见,本觉应是众生本有的、含摄一切世间境界的本原,也是众生由染转净,出离生死,解脱成佛的内因和外缘。

与本觉相对称的是始觉。所谓始觉,是指众生经过后天的修持,逐渐破除无始以来的妄念杂染,而觉知先天具有的心源,是一种开始返归清净体性的智慧。若能断尽妄染,始觉与本觉相合为一,便成就了“始本不二

”的大觉,也就进入所谓成佛的境界了。

本觉与始觉合称为觉,与觉相对称的是不觉。如前所述,在本觉与始觉的关系中,实际上已逻辑地存在着不觉,因为有不觉才有始觉。为配合大乘菩萨修行的不同阶段,《大乘起信论》又把始觉分为多种,第一种就是不觉。不觉指的是“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致,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注释:《大正藏》第32卷,577页上。]。意思是不觉就是迷失了真如,从而不能知觉万法的本体,其表现是有“念”,即心存妄念。“念”就是“不觉”,就是“无明”,念、不觉、无明三者是同等意义的概念。不觉的表现有三:一是“心动”,心的起动,即有“念”,念即造业而产生痛苦;二是“能见”,即分别境界的功能;三是依能见而妄现“境界”。在此基础上又有多种粗劣的表现,以致众生轮回不已。不觉又分二种,迷失真如的无明(无知),是根本不觉。由根不觉生起的虚妄执著,是枝末不觉。《大乘起信论》说,众生依枝末不觉而起造惑业,从而蒙受生死流转之苦。若能依靠本觉的内因与外缘作用,消除无明,无念无相,即由不觉转为觉,从而获得解脱。众生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命运,涉及“真如”与“无明”互熏的理论,《大乘起信论》说:

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净用。[注释:同上书,578页上。]

意思是,真如因受无明的熏习而有杂染的形相,这是众生生死流转的原因;无明受真如的熏习而有清净的功用,是众生出离生死的原因。众生超凡成圣,就是真如熏习无明,泯除不觉显现本觉的转化过程。

综上所述,《大乘起信论》真心本觉说的中心是阐述众生心性的本质(本觉)及其与众生成佛的关系。它强调人心作为万法的本原、本体,其本性为“本觉”。此心在众生未成佛时,为妄念烦恼所覆蔽不显,但其觉性并不受任何损害,妄念烦恼一旦消除,也就恢复了真心本觉的原来面貌,进入成佛境界。这里,《大乘起信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心论——真心本觉说,而且这种学说又建立在宇宙万法本原论、本体论的基础上,更是包含了多重哲学意义。

真心本觉说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佛教思想的独创性与成熟性,并成为中印佛学在心性论上的根本分歧点。[注释:吕澂先生首先提出并非常强调这一点,参见所作《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见《吕澂佛学论著选集》(三),1413~1424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印度佛学多持心性本净说,并且侧重于从消除烦恼的嚣动来论心性本净,认为本净就是寂灭、寂净。性净说也可称为“性寂”说。《大乘起信论》用真心本觉解说心性本净,可称“性觉”说。性寂说偏于消除烦恼、痛苦,性觉说则重视开发智慧、觉知;性寂说注重日积月累的修持,性觉说则强调返归心性本原,性寂说为众生成佛提供了可能性、当然性,性觉说则为众生成佛论证了现实性、已然性,这都显示出对众生修持成佛的根源和不同看法与主张。

《大乘起信论》是对隋唐佛教主流宗派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的佛学著作,这的真心本觉说不仅与中国固有“反求诸己”思想相一致,而且成为了天台宗、华严宗、禅等诸宗的理论基石之一,也为净土宗人所弘传,形成为唐代以来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核心理论,影响了中国佛学的演进。真心本觉说后来又获得不断的发展,如衍化为圆觉说、无情有性说、即心即佛说等,成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八卦王妃太嚣张

    八卦王妃太嚣张

    于是乎,他说:“我许你快意江湖一生一世!”···········他敛去一身锋芒,不适合养病!”唯有他,轻飘飘的两声咳嗽,某男勾起一抹笑意,他说:“你若欣然接受,两人携手离去的背影,他以江山为媒,他才是人生的赢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却引得她关怀备至:“相公,咱们走,后位为聘,这里空气不好,那么我们重新开始”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特色花生

    特色花生

    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介绍了特色花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相信该书的发行,对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
  • 妾出自魔门

    妾出自魔门

    妖女出山,毒手遮天,魔魅天下——学成下山的第一天,堂堂将军府唯一的嫡女就被自家老爹以报恩之名塞进一顶小轿抬进了恩人家的偏门,做冲喜新娘,而且还是妾!原因就是那位丑名远扬、克死好几个未婚妻的大哥不愿娶妻?这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在开玩笑呢?原本是看在可以有一个方便伪装的身份好完成魔门任务才嫁过来,可瞧瞧她都遇见了什么?后院的阴谋诡计,到处的栽赃陷害,还有国仇家恨混杂其中……老爹呀,您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呢?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事,害她忍不住想出手了可怎么办?害她想将这滩浑水搅得更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