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34

第34章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3)

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很恰当。汉武帝下轮台诏,实际上是在武功盛世之后转向“守文”,以巩固取得的胜利,并不是真正悔过,或放弃已取得的成绩,其真正的用意是不再继续向西扩张。这种“罪己诏”是必要的,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需要,也是因时变易、长治久安的需要。武帝的后继者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皆继承汉武帝的政策,继续经营西域。崔融说“宣、元、哀、平,其道不替”,借叙述西汉政策的连贯性,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及后继者的肯定,表明崔融对汉武帝下“轮台诏”的动机和作用也都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如前所述,狄仁杰所赞扬的历史人物或事,则皆非其人或其事。第二,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正确。崔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认识得很清楚,指出高宗“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复命有司拔四镇”(王小甫先生认为此处“高宗”云云,是为主上讳计,实际上指武则天垂拱二年下令拔四镇。参见《崔融〈拔四镇议〉考实》。),结果造成吐蕃长驱直入,占领西域并兵临敦煌的局面,说明不能委任西突厥可汗子孙统治西域。前面我们说过,唐朝最初对西域的政策就是依靠西突厥首领间接控制,结果效果不好,才改变政策,出动兵力,一步步向西推进。垂拱年间因周边形势及人力紧张,曾一度主动放弃四镇,结果痛失西州以西地区。事实已反复证明四镇对于唐在西域统治地位的重要,证明委托西突厥阿史那可汗子孙间接统治西域的无效。崔融的认识是正确的;崔融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认识得也很清楚,指出撤军四镇,将危及西域东部的伊、西、庭诸州,从而丢失整个西域,西域失守,又将危及凉州以西的整个河西走廊,指出东突厥或吐蕃占据西域,朝廷再想夺回西域,难上加难。崔融对目前的形势认识得也很清楚,指出东突厥默啜匍匐请命,人民有“四生”之乐。当时的情况确实比较有利,所谓“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通典》卷一九〇《吐蕃》,郭元振言。)。吐蕃正经历政治上的大变动,赞普器弩悉弄与长期专权的噶尔家族斗争激烈,急于与唐朝和解,遣使请和(公元695年,弩悉弄杀噶尔家族成员赞辗恭顿;公元698年,“噶尔家族获罪”,钦陵兵败自杀,赞婆投唐,可见吐蕃其时确实处于政治上的大变动中。参见《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107、222页,《大事纪年》,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东突厥可汗骨咄禄天授三年(公元692年)死,默啜即位,默啜改变了骨咄禄一味武力进攻唐朝的手法,实行和战并行的方针(参见李方:《东突厥汗国复兴》,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3)。),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十月遣使请降,册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请为唐太后子,并为其女求婚,又请率部为唐讨契丹,册为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凭吐蕃的要求,就拱手将西域让给吐蕃,而且是在唐军浴血奋战数年,刚刚夺回西域的情况下放弃西域,简直是太荒唐了。笔者觉得,狄仁杰不会对西域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清楚,也不会对撤四镇将来会出现的问题认识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是他本身就不想要西域,而想节省人力物力“肥中国”,所谓委西突厥首领统治西域,只是一个虚词。第三,具有辩证思想和长远眼光。崔融在疏议中指出,“小慈者大慈之贼,前事者后事之师”,“向之所得,今之所失,向之所劳,今之所逸”,其中凝结了高度的辩证思想:重“小慈”,则妨害了“大慈”;过去图安逸,则给今天造成损失,过去多劳费,则给今天带来安逸。崔融在评价汉武帝竭府库开疆拓土时说:“夫岂不怀?深惟长久之计然也。”也包含了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辩证关系的深刻考虑,体现了他的长远眼光。崔融的这种辩证思想和长久眼光,正是与狄仁杰为代表的“弃四镇”派的最大区别。狄仁杰等人应该说也是殚精竭虑、为国为民的大臣,但他们不愿劳师费财守卫西域,正是眼光短浅、“小慈”的表现。因为镇守西域比夺取西域,无疑花费人力物力少得多,而西域是内地的屏障,西域不保,河西、内地的安全亦无保障,本欲节省人力物力,却会换取更大的费损。狄仁杰等人短浅目光的“小慈”和“忧民忧国”,正是“大慈”的敌人,不利于国家。正因为崔融等人有这种长远眼光和辩证思想,所以能够不惮劳费,坚守西域;而狄仁杰等人不具备这种思想和眼光,所以赞成撤军弃四镇。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观点的不同。第四,具有国土观念和大一统思想。西域在西汉即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唐朝重新收复至彼时也已近六十年。崔融说“议者但忧其劳费,念其远征,曾不知其蹙国减土,春秋所讥”,体现了崔融具有保护疆域完整的意识,还体现了他华夷一家大一统的思想。而狄仁杰等人仅从经济上看问题,凡是不能够给朝廷带来经济收入的“荒外”之地,就不值得投入,也不值得守护,这是一种狭隘的实用观点,其中还包含着“华夷之辨”的深深芥蒂。另外,

史称崔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旧唐书》卷九四《崔融传》。),我们在这篇疏议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但这不是本文重点,略而不论。

郭元振也参加了这场大辩论。《旧唐书》卷九七、《新唐书》卷一二二本传皆记载了其言论,但《通典》卷一九〇《吐蕃》记载最详细。其载称:振为役夏奉戎,竭内事外,非计之得,乃献疏曰:“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奄有天下,园囿八荒,而万机百揆之中,最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今钦陵所论,唯分裂十姓地界,抽去四镇兵防,此是钦陵切论者。若以为可允,则当分明断决之,若以为不可允,则当设册以羁縻之,终不可直拒绝以阻其意,使兴边患也。臣窃料此事关陇动静之机,岂可轻举措哉。使彼既和未绝,则其恶亦不得顿生。请借人事为比,设如人家遭盗,一则攻其内室,一则寇其外落,主人必不先于外寇而忧在内室矣。何则?以内患近而外患远也。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内患者,甘、凉、瓜、肃是。复关陇之人,久事屯田戍,向三十年,臣料其力用久竭弊矣。脱一朝甘、凉有不虞,此中岂堪广调发耶?臣实病之,不知朝廷以为何如。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臣愚驽,罔识厥策。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如钦陵云‘四镇诸部与蕃界接,惧汉侵窃,故有是请’,此则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蕃密近兰(金城郡)、鄯(今西平郡),北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所要者。今宜报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陵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如后小有乖,则曲在彼。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待筹损益,知其利便,续以有报,如此则亦和未为绝,更使彼蕃悬情上国,是亦诱抚之方。伏愿省择,使无遗算,以惠百姓也。”

郭元振本人并不赞成守四镇,他认为“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而甘、凉、瓜、肃为内患,十姓四镇为外患。他批评崔融等人“今议事者舍近患而靡恤,务远患而是贪”,说“臣愚驽,罔识厥策”。但是,他也不坚决反对守四镇。他说,“必以四镇殷重,事不可依,何不言事以答之”。总的来说,郭元振在这场大辩论中还是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主张慎重对待吐蕃的要求。他认为当时最难对付的是吐蕃与默啜,“若图之不审,则害亦随之;如防害有方,则利亦随之”。主张不可直接拒绝吐蕃以兴边患,而要“设册以羁縻之”,“使彼既和未绝,则其恶亦不得顿生”。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原则既要坚持,策略也要讲究。二、提出了回绝吐蕃的具体方案。他说,四镇是吐蕃的要害,青海是唐朝的要害,“今宜报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尾,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若顿委之于蕃,恐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宜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当以与蕃。如此足塞陵口而和事未全绝也。”吐蕃果然无词以对。吐蕃既然不愿放弃青海,唐朝也就不必放弃西域四镇。三、考虑了西域民众的愿望和利益。他说,“兼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迳有分裂,亦恐伤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指出西域早已与国家连为一体,西域与中原的关系,与吐蕃与朝廷的关系不是一种性质,不考虑西域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径直将其分裂出去,将有伤西域人民的感情。郭元振的这种认识比狄仁杰、崔融都进步。狄仁杰完全不将西域视为大唐帝国的组成部分,必将弃之而后快;崔融将西域视为大唐帝国的组成部分,但仅站在中央王朝的立场考虑得失,没有考虑西域地方人民的愿望。郭元振的这种观点,说明他对当时西域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西域与内地已成一体的状况。这场辩论的最终结果是,朝廷接受了崔融的意见,不弃四镇,坚守西域,同时也接受了郭元振的具体方案,回绝吐蕃。

唐朝有关西域的三次大辩论,都是重视西域者获胜,每一次获胜,都对西域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一次使得唐朝在西域东部建立州县,从而使唐朝拥有了经营西域的稳定基地。第二次使得唐朝在西域布置的兵力巩固下来,从而使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有了保障,并在西域扎下根。第三次使得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延长了近二十年。

纵观古代西域史,有关弃守的辩论贯穿整个历史,自汉武帝开辟西域到清朝,无代不有。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六月,汉武帝本人有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否定搜粟都尉桑弘羊的建议,而放弃遣卒屯田轮台。东汉时放弃西域的主张不时复起,仅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的17年间,就掀起三次“放弃论”。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欲远征西域,又有平阳公苻融进谏:“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汉武征之,得不补失。今劳师万里之外,以踵汉氏之过,臣窃惜之。”(《资治通鉴》卷一〇四“晋太元七年”条。)直到清代,在“海防”、“塞防”的辩论中,李鸿章还认为新疆是一片荒芜无用的“旷地”,劳师费饷收复不值得,“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奏稿》卷二四《筹议海防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但是,西域的重要性也自始至终被有识之士所强调。张骞通西域是为了“断匈奴右臂”,即表明当时人已深刻认识到西域对汉朝北部边疆安全的重要性。东汉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张珰说:“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资治通鉴》卷五〇东汉“安帝延光二年”条。)则强调了西域对河西安全的重要性。清人顾祖禹说:“昔人言,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汉人由此,而羌胡宾服者二百余年。”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三《甘肃镇》,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55;左宗棠:《遵旨统筹全局折》,收于杨书霖编:《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五〇,台北,文海出版社。)更表达了清人对西域(新疆)保护河西、蒙古、陕西、甘肃、山西乃至京师的重要性的认识。正因为西域地位的重要和有识之士的认知,两千年来西域虽然总是横遭“非议”,却始终没有分裂出去,而与内地关系愈加紧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同类推荐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新奇、厚重、感怀、坦荡……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带你走进历史,千古帝王叹息。本书用最新的历史观念和较全面的史料,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机、奥秘、传闻和真相!,滚滚历史红尘。集中描写每一个王朝灭失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废材盲女傲视天下

    废材盲女傲视天下

    她,蓝魅儿!曾经被誉为蓝家的“天才少女”,星芒大陆的第一美女,为蓝家取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救天下人于水生火热之中,曾经站在世界峰的超级强者!却被族人谋害惨死!她,蓝魅儿!蓝家直系七小姐,蓝家的“废柴盲女”,被视为让家族蒙羞的“野种”,不仅眼盲,更连半分灵气都没有!处处遭人嘲笑,欺凌,她懦弱,她无助,她恨,恨老天的不公!恨他们对她的所作所为!直至遭人毒打致死,她都未曾哭泣,甚至流过一滴泪……当她变成了她?她嫉恶如仇,手段狠辣,用尽各种手段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脸上却永远挂着那无害迷人的笑容。她女扮男装行天下!她结交无数美男,使无数美男为之倾心!相伴左右!她夺异宝,寻灵石,御万兽,只为变强解开身世之谜,寻找父亲!且看她如何在魔兽纵横的异界大陆从人人欺辱的“废物盲女”一步步走向巅峰,俯瞰一切!………………………
  • 豪门少爷的笨老婆(全本)

    豪门少爷的笨老婆(全本)

    身高160,胸比飞机场还要平的青春痘女生钱小鱼在结婚当天遭遇新郎的逃婚……年轻有为刚刚留学回来的有亿万家产的少爷、娱乐圈小天王、风流成性的大导演,他们为了不同目的靠近她,爱上她。三个极度优秀的男人中,她该何去何从?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 空间之农家花酿

    空间之农家花酿

    本文【重生+空间+酿酒+点小医术】农家俏花田,里边净是甜:一田治筋骨二田治千万小病三田治肿瘤四田治绝症五田延寿命六田缓青春花田至六,万病消除,青春延期,益寿延年。&&&小剧场&&&“花酿,花酿,上好的花酿酒,香醇可口嘞!”迎面无数的蔬菜砸来,某小偷宝贝的捡捡酒瓶上的菜叶,顶着头上无数菜叶抬头。“诶诶,你们干啥呢?干啥呢?招你们了吗?”“喝毛线的酒啊,这年头男人会喝酒,都是被你们这些卖酒的给惯的?”大娘一身彪悍,唯一的缺点就是一只手扶着身后的腰。“哎哎哎,前面这位哥,看你走的那么彪酷,咱两有缘。•••••”一番推荐,耐不住帅哥不鸟人,某小偷为证实真切性,给大娘喝了口小酒。“大娘?怎么样?”“给我交出你所有的酒来,老娘砸锅卖铁也要喝。”砸碗轰轰响,菜刀光光亮。腰不痛了,老娘要打劫o(≧v≦)o~~“终于,让我抓住你的把柄了啊!我媳妇的酒你也敢偷,据说偷的还不少!”帅气的脸庞俨然复活了大娘的春心,也惊吓的某小偷(┬_┬)。那帅哥身前正飞着一只穿着花瓣衣衫的小精灵,看看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见着那精灵。“啊”撕心裂肺的吼声,加上某小偷急速的奔跑。精灵眨眨大大的眼睛,她明明很可爱好不好。本文欢迎所有的鲜花,钻石,收藏,和绝大部分的评论,剩下的评论我坚信,你懂的。
  •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

    成长,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榜样们的成长之路,也就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只要愿意学习与秉承,我们也会成长——像榜样一样成长;像榜样一样成功。
  •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我的同桌我做主》,书里收录了《乾坤大挪 “椅”》、《别那么大声》、《庄半仙的幸运日》等好玩的故事。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之至尊嫡女

    重生成为最不受宠而且惨遭退婚的相府三小姐的身上,母亲的早去,让她这个嫡女过得比丫鬟还要惨。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不仅变成了大美女,吸引诸多男子的注意,而且还凭着自身的才学,成为第一位入朝为官的女子,更是拥有了诸多生意。喂喂喂,那个逍遥王,你能不能不要老跟着我?信阳王,我真心对你没兴趣,可不可以不要这么自恋?前未婚夫,你闪一边去!皇上,得女人容易,可是得人才难,您可要慎重考虑。
  • 出走

    出走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奋斗记

    厉冰冰,一名18岁农家女孩,最开始是宾馆的临时工,通过努力,她转为正式编制;她读夜校,顺利考取了司法局的公务员资格;到司法局上班,她如鱼得水,很快就升任主一职,与上司及同事相处得无比融洽;当所有人觉得她会在仕途上大展拳脚时,她选择了去体制外,拥有自己股份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