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31

第31章 王朝国家体系的构建与变更(2)

从上述观点考虑,我们看到隋、唐王朝都具备这四个因素。第一,隋、唐二朝都建立了以宰相为核心的、在皇帝直接控制下的中央集权式的政权体系,与秦、汉不同的是,中央统治机构由秦汉的三公九卿体制转变成三省六部体制;地方则以州县制取代秦、汉的郡县制。伴随二朝的建立,一套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掺杂道教、佛教思想的意识形态也确立下来。第二,隋、唐二朝的疆土地域同样继承并发展了秦汉的传统。就地域而论,秦、汉帝国确立的统治模式是在关中建立都城,以此为核心,制衡关东,进而宰制全国。秦始皇之所以选择关中的咸阳作为都城,主要原因是此前的秦国就是以此为根基的。谭其骧先生说:“秦地对山东六国故地而言地居上游;关中盆地四面有山河(东崤、函、黄河,西陇山,南秦岭,北渭北山地)之固;所以建都关中,凭山河之固则退可以守,据上游之胜则进可以攻”,“建都长安,确是既有利于制内,又有利于御外。”(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收于氏著:《长水集续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这里主要着眼于关中的地理方位,关中地区的经济条件也很不错,至少可以满足本地之需,若有不足,则调运关东粮草补给。这些优势使得秦汉帝国建都关中而无后顾之忧。

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中央王朝遭受打击而衰弱,最终解体,关中的都城核心不复存在;尽管如此,它也是割据一方的中心区域。南北朝时期,关中的都城让位于洛阳。北魏拓跋氏政权从代北的平城南下洛阳,他们原本打算择邺地为都,但最终放弃,转而选择洛阳。顺便一说,邺地在此前的分裂状态下,往往成为东部地区政权建都的选择,该地北倚燕山,南下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但无险可守。(参见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邺城的地位参见毛汉光:《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李鸿宾:《尉迟迥事变及其结局——新旧时代转变的表征》,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2)。)拓跋氏意在扩展到全国,邺地的优势就不如洛阳明显了。然而北魏解体之后形成东、西二部,关中又成为西魏和北周的立国核心,它的地位又重新显现出来。北周征服北齐统一中国北部后,秦汉的关中制衡全国的战略格局再一次显现。隋朝取代北周继承的控制模式,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

因此,隋朝恢复秦汉帝国以关中制衡全国的方略,从根子上说是承袭西魏、北周的传统。根据陈寅恪先生的研究,隋、唐二朝的统治者都出自西魏宇文泰创设的“关陇贵族集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宇文泰吸收了北魏孝文帝汉化之后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分裂的教训,在西魏内部融合胡、汉,以关陇为核心组建了一个照顾到各方利益的统治集团,由此而经过拓展,北周消灭北齐,完成中国北部的统一事业。

但是隋朝建国之后,特别是兼并南朝的陈之后,它所面临的形势,与北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接近于秦、汉,即它的疆土范围远大于北朝的黄河流域。这种形势要求统治集团在政策上必须做出调整,对隋朝而言,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放弃宇文泰的治国经略。(黄永年先生从统治集团的角度有论,参见氏著:《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第三章第五、六节,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说到这一点,我忽然想起早年阅读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63。)的主旨思想,陈先生一再强调隋、唐帝国虽然继承了北周的血脉,但是其体制上和制度上的东西不是继承北周而是继承北齐。

隋、唐两朝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就是二朝虽然起源关陇,但是立国的基础仅凭借关陇是不足以稳定的,它面对的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南北,地域远非昔日的局部政权所能容括,于是隋、唐二朝向东部转移就势在必行,陈寅恪先生将武则天取代王皇后所引发的宫廷政局的变动,与社会政治东行的趋势联结起来(参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唐长孺先生在他晚年的著作里对西晋以后中国南北发展的路径及唐朝中期以后社会方向的转变提出了基本的看法。他认为南北朝走向不同的道路,南朝沿承西晋,而北朝受胡系社会的影响,走上另一条道路,直至唐朝的中期才逐渐回到南朝的传统,即唐朝的南朝化。参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前期的变化·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对唐先生这个观点深入的阐释,参见牟发松:《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载《中国史研究》,1996(2)。),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形势。毛汉光先生在此基础上将北魏至唐末五代政治的核心区域转移的趋势概括为:综观中古时期核心区与核心集团之成立与转移,自拓跋氏以云代地区为其核心区,以国人为其核心集团,至北齐亡,约二百年;宇文氏自西魏起重新凝结胡汉关陇集团,以关中为其本位,至唐玄宗天宝时,亦约略二百年;自安史乱起,河北河东河南等地之职业军人成为北中国各地藩镇的统治集团,统一而成为各王朝之核心集团,而魏博汴梁一带成为核心区,至北宋建国,亦约略二百年。(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第一篇,《中古核心区核心集团之转移》,22页。)毛先生关于从北魏开始,将统治集团的核心区从代北转移到洛阳,再回复到关中,之后便向东方转移的概括,我认为是靠得住的。值得留意的是,隋、唐立国后,二朝的东向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解释就是:“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治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迄至唐玄宗之世,(关中本位政策)遂完全破坏无遗。而天宝安史乱后又别生一新世局,与前此迥异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8~19页。)既然社会有这样的变化,作为统辖全国的隋、唐王朝,统治集团就不能不关注和顺从变化的趋势。有的君主可能意识到了,像太宗,他同时重用关陇和山东势力的举措,应该是其顺应局势的表现①;有的可能通过宫廷政变或流血斗争而完成转移。无论怎样,隋、唐从关陇起家向东方和南方发展,其趋势在当时是很明显的。

隋唐王朝的发展大势已如上述。就核心区域而言,隋、唐的核心腹地从关中转往洛阳和关东(《旧唐书》卷七八《张行成传》记云:“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狭。’”这段文字说明当时确有“关东”、“关西”或“关中”的界定。这里的“关东”是指函谷关以东。关于“关西”、“关东”的概念,参见史念海:《论我国历史上东西对立的局面和南北对立的局面》,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1)。),安史之乱后河北又有自行发展的倾向。与此对应,二朝的周边也同样有变化,而周边的变化是以各地政治势力与隋、唐二朝的互动关系显示出来的。作为中原王朝,它有自己的区位变化和转移,而隋、唐内部的变化与周边政治势力也有直接而密切的联系。本节重点讨论这个联系。实际上,隋、唐在中原和南方进行的任何活动,无不受到周边势力的影响。隋朝虽然顺利地继承了北周的政治遗产,但是它建国后却受到突厥势力的冲击。从突厥的角度讲,隋朝的建立使他们失去了过去北周、北齐争相供奉以获取支持的好处,所以突厥不希望南部政权的过分强大。然而,突厥的内争削弱了他们自己的实力,就在隋朝建立的前后,突厥一分为二,这给隋朝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机会。文帝时,隋朝正是在突厥内弱、北方边地相对安宁之时,他投入大批军队南下征服陈朝,进而统一全国。反过来,隋朝再利用南北统一后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瓦解突厥,进而确立中原核心与周边外围一统的政治格局新体制。文帝去世后,炀帝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向周边开拓。但是炀帝在利用隋朝的资源时没有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而引发国内混乱,内部起义和反叛行动大规模爆发,很快使王朝解体。接替隋朝的李唐同样沿承了隋朝的经国之术。唐太宗当政时,王朝已经稳定了中心区域,随即唐太宗便将触角伸向周边,开始解决东突厥问题;高宗继而又降服西突厥,北方和西北方的最大威胁得以解除。太宗成为汉人的皇帝与北方游牧势力的“天可汗”,两种称号集于一身,实属前无古人,唐朝获得了周边开拓的繁盛局面。

然而,太宗的开拓使得周边势力也获得同样的调整机会。吐蕃在青藏高原的崛起及随后的扩张,给北部归降的突厥人以可乘之机,他们随即复兴,创建突厥第二汗国,唐朝为保卫中心腹地的安全,在边地设置了十个节度使,形成环保两京的防线。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节度使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安禄山便利用这个权力反叛朝廷,从内部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导致华北地区军人武力的崛起,形成独占势力范围。唐朝的北方和西南防线随之萎缩,这又给边地各民族势力的崛起提供契机。回纥(后改名回鹘)取代突厥后汗国之后,成为与唐并峙的草原帝国。到晚唐,朝廷所能直辖的地区不出关中,节度使割据遍布各地;契丹势力又崛兴于东北;党项人也在西北趁势立国;回鹘可汗被黠戛斯斩杀后汗国崩溃,诸部分据河西走廊和西域等地;南诏则偏居云贵。周边势力的崛起和壮大,使唐朝的边缘缩小,直至被吞噬,王朝的版图重新改写;至公元907年,其核心区亦被节度使势力分割,王朝的法体不复存在,王朝国家的建构最终被分散的诸国所取代。

从这样的事实可以看到,隋、唐王朝的核心区与边缘区处于不停的变动状态之中。当核心区强盛之时,边缘区域就呈向外拓展的态势;而当内部削弱之时,边缘地区随之收缩,其他势力乘机崛起。当王朝的中心腹地被侵占、掠夺之时,王朝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种状态不独隋、唐之前有,隋、唐以后也同样存在。这就是本文所谓的王朝国家体系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受制于王朝国家的观念,由这样的观念演化出国土疆域的模糊,边缘区域的拓展与收缩在古代社会是处在游移状态之下的。游移的方向,首先取决于中原王朝的统治集团,而统治集团背后的各种力量则支配这个集团的行动;其次也取决于外围各种势力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但在古代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外围势力的因素是第二位的。直到近代西方的东侵,现代主权国家观念随之进入,开始影响中国和外围势力,他们中的部分势力在外界(这里主要指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影响下开始脱离(古代的)宗藩关系而走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行列,中国本身也在艰难地步入同一行列。

本文的意图是从现代国家政权的角度探索传统王朝国家的理念和行为,以隋、唐二朝为例,解释二朝在传统王朝国家构建中的作用。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传统王朝国家是以中原(广义的中原即农耕地区)为国家政权建设的根基与核心,周边外围则环绕核心,共同组成国家疆域体系;国家的经营还需要建设一套制度体系和思想伦理,以确立国家政权的合法地位。这就是王朝国家的基本特质。但是,周边外围地区始终处在变动的状态之中,决定变动的因素有二:一是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二是周边力量的实力,前者是决定因素,后者随前者变化而变化。这种情况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直到近代西方势力的东侵,他们以现代民族国家的观念冲击王朝体制,使中国王朝国家外围的部分地区(这里所谓的周边外围地区还应有所区分,大致上靠近中原的地区为第一层次的周边,这以外的地区属于第二层次)脱离传统的宗藩关系而进入到现代国家的独立状态。中国王朝国家的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在曲折的路径下被迫接受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但直到今天,国人在国家、主权的理解和阐释中仍然继承了传统王朝国家观念的诸多成分,并试图将这两个方面的观念和内容进行协调与整合,所以我们今天在讨论国家政权的问题时,始终将二者的因素混合同一,挥之不去,我认为这是今天中国人对国家主权观念解读的内在缘由。

同类推荐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独宠魔瞳财女

    独宠魔瞳财女

    今生重来,又岂会耽念男色?玩转人世,她身染剧毒。赚尽钱财,一场阴谋,位及至尊,迎接她的却是哥哥的死讯走出戒毒所,成为商界传奇。重生。重生,花季年华从此不再平凡。前有黑道压榨,没事,数月后便知这是谁的天下。后有喽啰炸桥,没事,数月后,便知谁才是他们的女王。华夏传言,13少女,数天之内,成为神秘的古玩专家;数月之内,将黑道玩弄于股掌;数年之内,方为大乐。◆◆◆◆◆男强女强、无虐爽文◆◆◆◆◆◆◆◆◆◆结局一对一◆◆◆◆◆◆◆◆◆◆收藏要给力◆◆◆◆◆,抢黑帮,控黑道,玩商战,拼古玩!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只为一件事——财!黑道教父,强势来袭。痴情兄长,不离不弃。商界美男,甘心臣服。古玩妖少,玩味进攻。
  •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

    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

    中国股市一直处于各种风口浪尖,争议不断。各种所谓内幕消息不绝于耳,各种圈钱手段层出不穷。似乎上海公司的背后,总有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作为投身资本暗战的当事人,你该如何识破各种圈套?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揭秘了上市公司的9大圈钱诡计和常用的37种用于欺骗投资者的运作手段,为投资者呈现出资本市场的嗜血本性。以便投资者深刻认识到资本市场隐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公开信息,发掘公司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
  • 勾魂计划:菜鸟老婆快就范

    勾魂计划:菜鸟老婆快就范

    【很二很天真】菜鸟娱记温桑桑误撞BOSS心,于是BOSS洒下天罗地网,勾魂计划启动——目标是虏获菜鸟老婆芳心一枚!当腹黑遇上天然呆,当金龟碰上狗仔,气势磅礴甩下挑战书:“BOSS,我们来恋爱吧!”
  • 盛世女皇:紫霄迷梦

    盛世女皇:紫霄迷梦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颗焰珀的出现,令她灵魂穿越到一个架空的世界,重生在一具十二岁的躯壳。一位仙君的出现,令她的人生翻天覆地。一次入世的旅程,她是否还能抗拒成皇的命运?一块天霆玉,一份怪异的名单,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胭脂七楼中,邂逅崧沧国帝君,为胭脂楼带来怎样的命运。是覆灭?还是繁盛?一次逃亡,她身受重伤,却意外被泓央国帝君所救。然而,再遇之时,却见他沦为亡国帝君受尽百般荣辱。看尽时间炎凉,她最终将会如何选择,且看《盛世女皇:紫霄迷梦》为你一一解答……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绿手掌

    绿手掌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重置属性

    重置属性

    BOSS大爆特爆,凌辰因临时加入队伍,分装备时被队友们排挤,只得到一件名叫重置护腕的低品级装备。至此,凌辰走上了一条无人敢于尝试的道路。(已有《网游之重生最强》、《超级客栈系统》两个网游完本,无断更记录,请放心支持O(∩_∩)O~……)